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携带IL-18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对裸鼠恶性黑素瘤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取A375细胞2 × 106个接种于BALB/c裸鼠腋下组织内,建立裸鼠黑素瘤模型,当移植瘤体积达100 ~ 150 mm3时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瘤体内注射ZD55-IL-18、Ad-IL-18和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定期测量肿瘤体积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情况,并切取肿瘤进行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生长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IL-18表达水平、E1A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荷瘤裸鼠肿瘤组织CD34染色标记测定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肿瘤生长曲线表明,ZD55-IL-18处理组肿瘤生长速度较PBS组明显减慢,接种44 d后ZD55-IL-18组肿瘤平均体积为(1039.378 ± 29.67) mm3,Ad-IL-18组为(2900.46 ± 62.65) mm3,PBS组为(3980.24 ± 63.78) mm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E染色发现,ZD55-IL-18处理组细胞核深染,很少见核仁,显示肿瘤组织生长抑制。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ZD55-IL-18处理组IL-18的表达阳性率比Ad-IL-18处理组明显增强(P < 0.01),并可以在肿瘤组织中表达E1A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ZD55-IL-18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PBS组(P < 0.05)。不同处理组移植瘤细胞凋亡阳性率ZD55-IL-18处理组(86.28% ± 3.25%) > Ad-IL-18处理组(43.67% ± 3.46%) > PBS处理组(10.73% ± 2.4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携带IL-18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对裸鼠恶性黑素瘤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有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荷载白介素24(IL-24)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抑制裸鼠黑素瘤的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移植瘤模型后,分别给予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ZD55-IL-24、达卡巴嗪、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Western印迹法检测A375细胞移植瘤组织IL-24、E1A蛋白表达。测量裸鼠肿瘤生长体积。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作用的裸鼠黑素瘤高效表达IL-24、E1A蛋白。接种30 d后,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组肿瘤平均体积为(2346.5 ± 576.0) mm3,ZD55-IL-24组为(4141.6 ± 1348.2) mm3,达卡巴嗪组为(5230.1 ± 922.8) mm3,PBS组为(7135.1 ± 1002.3)mm3,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组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荷载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有抑制黑素瘤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otch1基因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裸鼠移植瘤中的作用。方法 于裸鼠腋下接种0.2 ml 1 × 108/ml的SCL-1细胞悬液,建立人皮肤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其分为三组:未处理组(接种PBS悬浮的未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组(接种空载体转染的细胞)和Notch1转染组(接种Notch1转染的细胞)。连续2周观察转染荷瘤裸鼠的生长情况,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研究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研究肿瘤组织中Notch1、bcl-2和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Notch1转染组中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肿瘤的重量为(0.574 ± 0.219) g,显著低于未处理组(2.642 ± 0.404) g和空载体转染组(2.606 ± 0.512) g(F = 26.642,P 值均 < 0.01)。TUNEL结果表明,Notch1转染组每500个细胞中凋亡的细胞数为87 ± 9,明显高于未处理组(8 ± 2)和空载体转染组(10 ± 3)中细胞凋亡的数目(P < 0.05);此外,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Notch1转染组中裸鼠肿瘤组织Notch1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而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结论 Notch1基因能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诱导SCL-1细胞凋亡,后者可能与bax表达的上升和bcl-2表达的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携带Ki67启动子的条件增殖型腺病毒Ki67 - ZD55对人A375细胞恶性黑素瘤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疗效.方法:将裸鼠黑素瘤移植瘤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PBS、ZD55- EGFP、Ki67- ZD55治疗后,测量肿瘤生长体积,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E1A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EIA、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Ki67- ZD55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PBS组和ZD55- EGFP组,肿瘤生长曲线显示Ki67 - ZD55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P<0.05);TUNEL检测显示Ki67- ZD55治疗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PBS组(P<0.05)和ZD55-EGFP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Ki67 - ZD55组可以上调BAX、下调Bcl -2的表达.结论:Ki67 -ZD55可以明显抑制人A375黑素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维A对鼠B16黑素瘤移植瘤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黑素瘤B16细胞接种C57BL/6J小鼠,观察阿维A及其联合顺铂对移植瘤生长状态的影响。应用HE染色观察移植瘤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生存素、促细胞凋亡蛋白Fa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阿维A能显著抑制鼠B16黑素瘤的生长,各治疗组瘤重及瘤体积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5)。HE染色观察瘤组织:对照组瘤组织边界不清,细胞密集排列,异形性明显,治疗组瘤组织中心及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大片状或灶性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生存素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阿维A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的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3.600 ± 0.966,2.100 ± 0.568和4.600 ± 0.966,2.400 ± 0.516,均低于对照组5.900 ± 1.370,6.100 ± 1.197(P < 0.01,P < 0.01),Fas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各治疗组生存素的表达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s = -0.77,P < 0.01),与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s = 0.72,P < 0.01)。结论 阿维A能抑制鼠B16黑素瘤增殖,诱导其分化,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凋亡基因生存素、上调促凋亡基因Fas的表达及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短发夹RNA(shRNA)沉默STAT3基因表达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方法 设计和构建靶向STAT3基因有小发夹结构的正义和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入psiRNA-hH1neo质粒,使用脂质体转染A375。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STAT3转染组。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375细胞中STAT3 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STAT3转染组A375细胞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136 ± 0.0626、0.8214 ± 0.0430)明显低于对照组(0.7826 ± 0.0701、3.1693 ± 0.0846)和空载体组(0.8518 ± 0.0783、3.2180 ± 0.0780),P值均 < 0.01。STAT3转染24、48、72 h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21.35% ± 2.12%、32.52% ± 2.64%、40.40% ± 3.08%),与正常对照组(1.39% ± 0.53%、3.05% ± 1.16%、4.41% ± 1.42%)、空载体组(2.63% ± 1.38%、5.84% ± 2.47%、10.32% ± 2.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TAT3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81.06% ± 2.10%)较对照组(26.28% ± 0.47%)和空载体组(27.31% ± 1.0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TAT3转染组G0 / G1期细胞比例(68.43% ± 4.00%)增高,S期细胞比例(17.40% ± 2.05%)降低,与对照组(分别为60.07% ± 2.47%、28.40% ± 2.09%)及空载体组(分别为60.29% ± 2.26%、27.34% ± 3.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 < 0.05)。结论 针对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能够下调STAT3 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A375的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和HIN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HINT1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56例黑素瘤及瘤旁组织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黑素瘤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HINT1蛋白的表达。结果 MSP显示,黑素瘤组织、瘤旁组织及色素痣组织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76.8%(43/56)、33.9%(19/56)和35.3%(18/51),黑素瘤组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组和色素痣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0、18.749,均P<0.05),瘤旁组织组与色素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免疫组化显示,56例黑素瘤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分别有12例(21.4%)和42例(82.4%)HINT1蛋白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3,P<0.01)。12例HINT1蛋白阳性的黑素瘤组织中,有6例HIN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44例HINT1蛋白阴性的癌组织中HINT1启动子甲基化率高达84.1%(37/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13)。56例黑素瘤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在Clark分级Ⅰ~Ⅱ级组(59.1%,13/22)与Ⅲ~Ⅴ级组(88.2%,30/3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5,P=0.012)。结论 HINT1在黑素瘤组织中低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有关;HINT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ABC转运蛋白ABCG2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BC转运蛋白ABCG2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黑素瘤、30例皮内痣及5例A375细胞裸鼠移植瘤ABCG2的表达.结果 ① ABCG2在黑素瘤和皮内痣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6.67%和O,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的是100.00%;② ABCG2 在黑素瘤和皮内痣中的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是(30.96±56.96)%和O,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是(10.35±3.99)%;③ ABCG2阳性细胞呈团块状或散在分布,阳性细胞胞核大而透亮或小而深染;④黑素瘤ABCG2阳性细胞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无显著性(P>0.05).结论 ABCG2 在黑素瘤中高表达,在皮内痣不表达,在A375细胞系裸鼠移植瘤中高表达.提示黑素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ABCG2有关,也说明黑素瘤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载芬维A铵脂质体(4-HPR-L)对裸鼠皮下人恶性黑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4-HPR-L。通过皮下接种黑素瘤A375细胞至BALB/c裸鼠右侧腋窝建立黑素瘤荷瘤裸鼠模型。取10只荷瘤裸鼠模型,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同浓度细胞膜近红外荧光探针(DiR)溶液和DiR脂质体(DiR-L),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给药后6、12、24 h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取30只荷瘤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即对照组、4-HPR组和4-HPR-L组,分别经尾静脉每次注射5%(质量分数)葡萄糖溶液0.2 ml、25 mg/kg 4-HPR和4-HPR-L溶液,于接种A375细胞后第8、10、12、14、16、18、20、22天给药,动态监测给药后各组裸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观察生存情况。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裸鼠,取心、肝、脾、肺、肾及肿瘤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素瘤体内转移情况,并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显示,DiR-L能较长时间滞留于肿瘤组织,给药24 h后在肿瘤部位仍可观察到较强荧光;定量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DiR-L荧光强度(22.85 ± 1.66)显著高于DiR(8.45 ± 0.97,t = 12.957,P < 0.01)。与对照组和4-HPR组相比,4-HPR-L组末次给药后第2天离体瘤重明显降低(F = 27.055,t值分别为4.768、6.640,均P < 0.05)。HE染色显示,4-HPR-L组2只裸鼠发生肝脏转移,而对照组、4-HPR组全部裸鼠发生肝脏转移。荷瘤鼠的生存期观察显示,4-HPR-L组裸鼠于接种后76 d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和4-HPR组分别于接种后56 d和59 d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凋亡指数为(12.14 ± 1.33)‰,4-HPR组为(67.17 ± 15.18)‰,4-HPR-L组为(152.73 ± 11.2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7.588,P < 0.05),4-HPR-L组与对照组和4-HPR组相比,t值分别为18.162、11.075,均P < 0.05。结论 4-HPR-L能够有效抑制裸鼠皮下黑素瘤体积增长和黑素瘤细胞转移,并延长裸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空白组、无关序列(N-ODN)组、10μmol/LASODN组、20μmol/LASODN组和30μmol/LASODN组5组,以脂质体包埋分别转染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后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接种6周后,各ASODN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显著小于N-ODN组和对照组(P均<0.05);各ASODN组裸鼠移植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N-ODN组显著下调(P均=0.000)。结论乙酰肝素酶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HINT1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INTl基因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构建的peDNA.3.1/mye-His(-)A-HINTl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且能高表达HINTI的A375细胞模型.用M1rr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Caspase 8及Caspase 9的相对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bax、细胞色素C及p53的表达.结果 与空载体-A375及未转染A375细胞相比,HINT1-A375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Gl期细胞增多(73.17%±3.99%,F=25.65,P<0.05),S期细胞减少(16.75%±1.62%.F=75.48,P<0.01),细胞出现明显的晚期凋亡(23.57%±9.58%,F=11.71,P<0.01). TUNEL法显示凋亡阳性细胞百分比(12%±1%)显著增高(F=358.02,P<0.01);Caspase 9(0.45±0.03,F=135.62,P<0.01)和Caspase 3表达(0.46±0.04,F=90.28,P<0.01)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ax、细胞色素C及p53表达增加,bel-2表达降低.结论 高表达H1NT1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细胞周期出现G_1期阻滞,提示HINT1可能是人黑素瘤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MMP7在恶性黑素瘤(30例)、交界痣(30例)、正常人皮肤(15例)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在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和不同浓度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恶性黑素瘤组、交界痣组及正常人皮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25/30)、6.67%(2/30)和0,恶性黑素瘤组与交界痣组MMP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 = 35.62,P < 0.01;交界痣组与正常人皮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30 μmol/L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MMP7表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0 μmol/L组的抑制作用最强,与其他2个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MP7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MMP7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交界痣和正常人皮肤;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MMP7的表达有显著抑制效应;MMP7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NA211(miR?211)在恶性黑素瘤进展过程中的表达以及靶分子MMP?16与miR?211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实验分阴性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miR?211过表达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1在黑素细胞、黑素瘤细胞的表达,以及在痣、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SRB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试验和Transwell迁移试验研究细胞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用集落大小衡量克隆形成力,而同一迁移距离下的相对细胞数用来衡量细胞迁移能力。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miR?211表达增加前后MMP?16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miR?211在黑素瘤细胞G361、C32和A375表达量分别是0.09 ± 0.02,0.000 52 ± 0.000 20,0.000 03 ± 0.000 01(F = 10410,P < 0.01)。miR?211在黑素瘤标本的表达量(0.17 ± 0.03)显著低于痣的表达量(0.87 ± 0.08),t = 9.118,P < 0.01。在体外,miR?211表达上调的黑素瘤细胞miR?211过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11过表达组、空载体对照组的克隆形成力分别是0.49 ± 0.05、0.85 ± 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9,P < 0.05)。miR?211过表达组、空载体对照组的克隆形成力分别是0.49 ± 0.06、0.82 ± 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5,P < 0.05)。而空载体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miR?211 mimics后24 h,在miR?211过表达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的MMP?16 mRNA水平比较分别是0.33 ± 0.02和0.91 ± 0.03,两组比较,t = 11.30,P < 0.01;48 h分别是0.52 ± 0.01和0.96 ± 0.02,两组比较,t = 5.02,P < 0.05;72 h分别是0.71 ± 0.01和0.97 ± 0.03,两组比较,t = 3.85,P < 0.05。空载体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1在恶性黑素瘤的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低表达。miR?211抑制黑素瘤细胞的锚着非依赖性生长及细胞的迁移。miR?211表达上调后,MMP?16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miR?211下游的靶分子从而影响黑素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人PKCI-1/HIN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A375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以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KCI-1/HINT1基因序列,将PKCI-1/HINT1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PKCI-1/HINT1重组体.将PCDNA3.1(+)-PKCI-1/HINT1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黑素瘤A375细胞,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PKCI-1/HINT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以PCDNA3.1(+)空载体转染细胞作为相应对照组.噻唑蓝(MTT)检测PKCI-1/HINT1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变化,Hoeche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GFP-LC3)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PKCI-1/HINT1对细胞自噬的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PKCI-1/HINT1对细胞内caspase 3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CDNA3.1 (+)-PKCI-1/HINT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成功,并能够在细胞内有效表达.MTT检测发现PKCI-1/HINT1能够明显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在48 h,72 h及96 hPCDNA3.1 (+)-PKCI-1/HINT1组活细胞数分别减少17.0%,25.6%、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echest 33258染色显示PKCI-1/HINT1可促进A375细胞内凋亡小体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PKCI-1/HINT1的过表达可使A375细胞内GFP-LC3B的点状聚集增加.Western印迹发现,PKCI-1/HINT1可促进细胞内caspase 3及beclin1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PKCI-1/HINT1并在细胞内有效表达PKCI-1/HINT1.PKCI-1/HINT1的高表达可以抑制A37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同时可引发A375细胞的自噬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068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2015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经病理确诊的皮肤黑素瘤患者21例,采用定量PCR(qPCR)检测其黑素瘤组织与相邻癌旁组织中lncRNA 068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在A375细胞中过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及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系B16-F1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及时效关系.25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即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16.7%±2.1%.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可达39.6%±3.3%.1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A375细胞凋亡率为17.2%±1.7%,作用72 h时达52.3%±4.1%;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为18.4%±1.6%,作用72 h时达56.7%±4.5%.白藜芦醇处理组A375及B16-F1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此阻滞效应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5 μmol/L、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A375 G1期比例分别为40.51%±3.97%和55.64%±4.95%.B16-F1细胞分别为41.34%±3.12%和53.93%±5.12%.白藜芦醇明显下调A375及B16-F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A375及B16-F1的增殖,其机制与调节Be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