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载芬维A铵脂质体(4-HPR-L)对A375及B16F10黑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载4-HPR-L。体外分别培养A375及B16F10黑素瘤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和新鲜培养基,4-HPR组和4-HPR-L组分别加入同浓度4-HPR和4-HPR-L。细胞增殖抑制实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4-HPR-L入胞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4-HPR与4-HPR-L对A375和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均表现出浓度依赖,0.1、1、15、30、50、70 mg/L 4-HPR和4-HPR-L处理A375和B16F10细胞48 h后,4-HPR组A37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4.3 ± 1.4)%、(91.7 ± 2.5)%、(84.4 ± 2.5%)、(78.8 ± 2.1)%、(59.0 ± 1.1)%、(42.8 ± 2.0)%,4-HPR-L组分别为(86.0 ± 0.2)%、(76.5 ± 0.6)%、(60.9 ± 1.5)%、(49.0 ± 0.5)%、(32.9 ± 0.2)%、(18.9 ± 0.5)%,同浓度两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8.019、8.298、11.455、19.978、33.672、16.314,均P < 0.01;4-HPR组B16F10细胞存活率分别是(95.4 ± 1.9)%、(90.5 ± 2.6)%、(77.0 ± 0.8%)、(64.4 ± 3.5)%、(59.1 ± 2.9)%、(49.9 ± 1.9)%,4-HPR-L组分别是(88.4 ± 2.0)%、(80.9 ± 3.4)%、(60.9 ± 2.2)%、(51.5 ± 2.9)%、(41.1 ± 1.2)%、(33.5 ± 2.4)%,同浓度两组间比较,均P < 0.05。相同浓度下,4-HPR同浓度组A375和B16F10细胞存活率均高于4-HPR-L组。Hoechst33258染色显示,对照组、4-HPR组细胞无明显变化,而4-HPR-L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4-HPR-L组A375和B16F10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4-HPR组,均P < 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4-HPR-L较4-HPR能更好地抑制细胞移行,显著降低划痕的愈合程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C6脂质体入胞迅速。结论 4-HPR-L能更好地进入A375细胞、B16F10细胞,且能有效抑制A375、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A431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索小檗碱抑制cSCC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A431细胞,于20只裸鼠背部皮下注射A431细胞悬液建立cSCC移植瘤裸鼠模型。接种第15天,将荷瘤裸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腹腔分别注射10、20、25 mg/kg小檗碱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35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7、14、21、28、35天检测移植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并随即剥离瘤块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行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TUN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数,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Ez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随小檗碱剂量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肿瘤生长曲线逐渐变平缓,各小檗碱组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05%、66.68%、76.49%,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07、6.33、7.26,均P < 0.01)。移植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随小檗碱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和范围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随小檗碱剂量的增加,Ki67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此外,低、中、高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而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 0.01)。4组Bax、Bcl-2、caspase-3、Ezrin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其中,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Bcl-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高剂量组Bax mRNA及中、高剂量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 0.01),而低、中、高剂量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仅高剂量组Ezr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而低、中、高剂量组Ez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结论 小檗碱可抑制cSCC-A431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从而一定程度抑制cSCC-A43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Ez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KK3 在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转染DKK3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析DKK3在人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SK?MEL?1、Hs?695T、MDA?MB?435s、WM35)及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14 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集的58例恶性黑素瘤(包括原发性黑素瘤与转移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组织中DKK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转染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和pcDNA3.1(+)?Flag?DKK3 质粒(转染组)至恶性黑素瘤 A375 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 DKK3 的过表达,及DKK3过表达对黑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平板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DKK3对A375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DKK3蛋白在人黑素瘤细胞系中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在色素痣组织中高表达。原发性黑素瘤、转移性黑素瘤与色素痣中DKK3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分别为(0. 325 ± 0.150) × 10?3、(0. 142 ± 0.210) × 10?3、(0. 634 ± 0.120) × 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57,P < 0.05),转移性黑素瘤表达水平低于原发性黑素瘤和色素痣 (LSD?t分别为2.48、3.12,均P < 0.05)。A375 细胞转染DKK3后,细胞划痕迁移率(22.11% ± 5.11%)低于对照组(54.36% ± 23.22%)(t = 2.36,P < 0.001);迁移及侵袭实验中,转染组穿出小室细胞数(265 ± 33、76 ± 18)低于对照组(429 ± 41、135 ±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1.35,均P < 0.001)。转染组A375细胞过表达DKK3后,上皮钙黏着蛋白和mRNA表达上升,神经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MMP1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 DKK3在黑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下调,DKK3过表达后A375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明显抑制,DKK3可能是抑制皮肤恶性黑素瘤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脊液诱导的骨髓源性神经样细胞(BMSC-Ns)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将40只4~6周龄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其中致瘤性实验3组:阳性对照组(A组),接种Hela细胞(2×107/0.2ml);实验组(B组),将BMSC-Ns按2×107/0.2 ml接种至裸鼠肋部皮下;阴性对照组(C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接种后饲养1个月,大体观察肿瘤形成情况,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注射处局部皮肤、心脏、肝脏、肠道和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全身毒性实验2组:实验组(D组),裸鼠尾静脉注射大鼠BMSC-Ns(5×106/0.2ml);阴性对照组(E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观察动物临床反应,以后每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15天;将动物处死,采集血液标本行血液学检查。结果 BMSC-Ns接种于裸鼠肋部皮下1个月后未见接种部位肿瘤形成,局部皮肤、心脏、肝脏、肠道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尾静脉注射BMSC-Ns后动物一般情况无异常,至第15天裸鼠全部成活,血常规结果无异常。结论皮下接种或者尾静脉移植CSF诱导的BMSC-Ns对裸鼠是安全的,无致瘤性和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携带IL-18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对裸鼠恶性黑素瘤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取A375细胞2 × 106个接种于BALB/c裸鼠腋下组织内,建立裸鼠黑素瘤模型,当移植瘤体积达100 ~ 150 mm3时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瘤体内注射ZD55-IL-18、Ad-IL-18和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定期测量肿瘤体积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情况,并切取肿瘤进行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生长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IL-18表达水平、E1A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荷瘤裸鼠肿瘤组织CD34染色标记测定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肿瘤生长曲线表明,ZD55-IL-18处理组肿瘤生长速度较PBS组明显减慢,接种44 d后ZD55-IL-18组肿瘤平均体积为(1039.378 ± 29.67) mm3,Ad-IL-18组为(2900.46 ± 62.65) mm3,PBS组为(3980.24 ± 63.78) mm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E染色发现,ZD55-IL-18处理组细胞核深染,很少见核仁,显示肿瘤组织生长抑制。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ZD55-IL-18处理组IL-18的表达阳性率比Ad-IL-18处理组明显增强(P < 0.01),并可以在肿瘤组织中表达E1A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ZD55-IL-18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PBS组(P < 0.05)。不同处理组移植瘤细胞凋亡阳性率ZD55-IL-18处理组(86.28% ± 3.25%) > Ad-IL-18处理组(43.67% ± 3.46%) > PBS处理组(10.73% ± 2.4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携带IL-18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对裸鼠恶性黑素瘤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有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空白组、无关序列(N-ODN)组、10μmol/LASODN组、20μmol/LASODN组和30μmol/LASODN组5组,以脂质体包埋分别转染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后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接种6周后,各ASODN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显著小于N-ODN组和对照组(P均<0.05);各ASODN组裸鼠移植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N-ODN组显著下调(P均=0.000)。结论乙酰肝素酶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人瘢痕疙瘩裸鼠荷瘤模型。 方法 27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A、B、C组每组5只,在每只裸鼠腋窝下接种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Matrigel胶混悬液0.1 ml,细胞浓度分别为1.0 × 104个/μl Matrigel胶(A组)、3.0 × 104个/μl Matrigel胶(B组)、5.0 × 104个/μl Matrigel胶(C组)。取C组成形瘤块修剪成若干个5 mm × 5 mm × 5 mm大小的组织块移植于D组裸鼠(8只)的腋窝皮下;E组裸鼠(4只)皮下注射100 μl Matrigel胶作为对照组。A、B、C组出瘤后30 d、D组瘤块移植后30 d肉眼观察瘤体的形成过程及变化,并在第31天处死裸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其移植后成形的瘤体组织学变化及裸鼠的心、肝、脾、肺、肾组织的变化。 结果 A、B、C组裸鼠成瘤率为100%,出瘤时间分别为(90.20 ± 3.96) d、(61.00 ± 2.92) d、(39.60 ± 3.20) d。出瘤30 d时3组瘤体体积分别为(288.34 ± 25.29) mm3、(1 370.63 ± 105.24) mm3、(1 940.98 ± 184.37) mm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8.74,P < 0.05)。D组裸鼠成形瘤块移植后瘤块体积先略增大后逐渐减小,移植第14天始持续增大,8只中7只成瘤。E组裸鼠未见瘤体形成。组织病理学检查,各组瘤体的组织形态在镜下一致,与人瘢痕疙瘩组织相似,未见其他脏器组织学改变及转移瘤灶。结论 裸鼠皮下接种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可建立瘢痕疙瘩裸鼠荷瘤模型,而且已成瘤组织修剪成一定体积再次移植于裸鼠皮下也可以建立瘢痕疙瘩裸鼠荷瘤模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沉默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3A(ATAD3A)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9年8 - 12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集经病理确诊的3例黑素瘤患者的黑素瘤组织及癌旁组织 ,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ATAD3A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采用沉默ATAD3A慢病毒和空载慢病毒感染黑素瘤A375细胞系,构建沉默ATAD3A(shATAD3A)实验组和空载对照(shCtrl)组,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干扰效率。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细胞自我更新相关蛋白(NANOG、SOX2、OCT4)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波形蛋白、SLUG]的表达水平。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Western印迹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ATAD3A在3例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t = 10.825,P < 0.001)。q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shATAD3A组A375细胞ATAD3A mRNA为0.230 ± 0.073,shCtrl组为1.000 ± 0.244,两组比较,t = 9.461,P < 0.00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79 ± 0.267和0.867 ± 0.115,t = 8.595,P = 0.002, 表明成功构建沉默ATAD3A的黑素瘤A375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显示,shATAD3A组克隆形成率低于shCtrl组(22.667% ± 2.510%比43.667% ± 5.030%,t = 6.464,P = 0.003),且细胞增殖活性自第2天开始直至第4天均显著低于shCtrl组。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与shCtrl组相比,shATAD3A组划痕愈合减慢,划痕愈合率自第12 h开始(32.920% ± 4.642%比49.302% ± 1.448%,t = 5.835,P = 0.004)至24 h明显降低,通过Transwell小室下室的侵袭细胞数减少(68.330 ± 13.050比234.330 ± 19.139,t = 12.411,P < 0.001)。Western印迹显示,shATAD3A组细胞NANOG、SOX2、OCT4、MMP2、波形蛋白、SLUG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或0.001)。结论 ATAD3A在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沉默ATAD3A能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三组裸鼠随机皮下接种HINT1-A375、neo-A375及未转染的A375细胞,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计算成瘤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应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三组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成瘤率均为100%。HINT1组移植瘤生长速度慢,接种后18 d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低于neo组及A375细胞组(P < 0.01)。HINT1组、neo组及A375细胞组肿瘤重量分别为(0.04 ± 0.00) g、(0.23 ± 0.00) g、(0.29 ± 0.03) g;肿瘤体积分别为(0.06 ± 0.04) cm3、(0.34 ± 0.15) cm3、(0.43 ± 0.19) cm3。HINT1组肿瘤重量及体积均显著低于neo组及A375细胞组(P值均 < 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与neo组及A375细胞组相比,HINT1组肿瘤团块较小,细胞异形小,病理性核分裂象少见,瘤团内未见大片坏死灶。HINT1组中平均凋亡细胞百分比为12.87% ± 1.18%,显著高于neo组(3.22% ± 0.49%)及A375细胞组(3.00% ± 0.53%)(P值均 < 0.01)。结论 高表达HINT1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促进其凋亡,提示HINT1基因可能是人黑素瘤的抑癌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E2F6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皮肤科确诊的5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冻存组织及石蜡切片。通过 qRT-PCR分析 E2F6 mRNA在人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及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WM35、SK-MEL-1、Hs-695T、MDA-MB-435s)和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E2F6、β联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E2F6抑制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A375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E2F6基因的敲减效率。通过CCK8、软琼脂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3D细胞培养实验检测E2F6基因敲减对A37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总β联蛋白、活化β联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等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皮肤恶性黑素瘤中E2F6和β联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E2F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色素痣细胞(均P < 0.001)。qRT-PCR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 mRNA的相对表达(0.000 55 ± 0.000 17)高于色素痣组织(0.000 18 ± 0.000 09,t = 3.22,P < 0.001)。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色素痣组织(均P < 0.001),而β联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色素痣组(均P < 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蛋白与β联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化:r = -0.56,Western印迹:r = -0.63,均P < 0.01)。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后,E2F6抑制组E2F6 mRNA、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 = 3.38、2.76,P < 0.001)。CCK-8实验显示,继续培养后48 h,E2F6抑制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 = 4.58,P < 0.01);软琼脂平板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相对克隆比低于对照组(t = 2.26,P<0.001);迁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165 ± 23)低于对照组(376 ± 22,t = 3.14,P < 0.01);侵袭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96 ± 11)低于对照组(315 ± 31,t = 2.12,P < 0.01);3D细胞培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侵袭性伪足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2F6抑制组G0 - 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Western印迹显示,E2F6抑制组β联蛋白水平、活化β联蛋白水平及其下游靶基因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P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E2F6抑制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波形蛋白、神经钙黏着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01),而上皮钙黏着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 核转录因子E2F6在恶性黑素瘤中高表达,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可能通过拮抗β联蛋白信号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羊胚素对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择C57BL/ 6小鼠20只,皮下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随机均分成2组:给药组(接种当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羊胚素0.15 mg连续17 d)和对照组(不作处理).试验期间2次/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1次/3 d称量体重、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接种后第4 d、7d、10 d、13 d,给药组分别有2、7、9、10只动物有肿瘤长出,对照组分别有1、4、8、和10只大鼠有肿瘤长出.首次给药0~7 d,给药组动物平均瘤体积增长略快;首次给药后7~16 d,给药组除肿瘤形成较晚的两只大鼠瘤体积增长较快以外,其余大鼠瘤体积均增长缓慢.试验期间,对照组于接种后16 d、17 d、19 d分别发现2(2/10)、1(1/8)、1(1/7)只动物死亡,给药组于接种后16 d、19 d各有一只大鼠死亡.结论 腹腔注射羊胚素,在有肿瘤细胞存在条件下能够刺激形成肿瘤;在肿瘤生长期间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延长动物存活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维A对鼠B16黑素瘤移植瘤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黑素瘤B16细胞接种C57BL/6J小鼠,观察阿维A及其联合顺铂对移植瘤生长状态的影响。应用HE染色观察移植瘤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生存素、促细胞凋亡蛋白Fa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阿维A能显著抑制鼠B16黑素瘤的生长,各治疗组瘤重及瘤体积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5)。HE染色观察瘤组织:对照组瘤组织边界不清,细胞密集排列,异形性明显,治疗组瘤组织中心及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大片状或灶性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生存素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阿维A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的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3.600 ± 0.966,2.100 ± 0.568和4.600 ± 0.966,2.400 ± 0.516,均低于对照组5.900 ± 1.370,6.100 ± 1.197(P < 0.01,P < 0.01),Fas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各治疗组生存素的表达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s = -0.77,P < 0.01),与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s = 0.72,P < 0.01)。结论 阿维A能抑制鼠B16黑素瘤增殖,诱导其分化,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凋亡基因生存素、上调促凋亡基因Fas的表达及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荷载白介素24(IL-24)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抑制裸鼠黑素瘤的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移植瘤模型后,分别给予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ZD55-IL-24、达卡巴嗪、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Western印迹法检测A375细胞移植瘤组织IL-24、E1A蛋白表达。测量裸鼠肿瘤生长体积。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作用的裸鼠黑素瘤高效表达IL-24、E1A蛋白。接种30 d后,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组肿瘤平均体积为(2346.5 ± 576.0) mm3,ZD55-IL-24组为(4141.6 ± 1348.2) mm3,达卡巴嗪组为(5230.1 ± 922.8) mm3,PBS组为(7135.1 ± 1002.3)mm3,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组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荷载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联合达卡巴嗪有抑制黑素瘤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4-羟苯基维胺(4-HPR)微泡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KF,分为对照组、15 mg/L 4-HPR微泡组和超声联合15 mg/L 4-HPR微泡组,处理24 h后,运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各组KF中COL1A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4-HPR微泡组和超声联合4-HPR微泡组 COL1A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 ± 0.18、0.69 ± 0.15和0.35 ± 0.18,COL1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93 ± 0.03、0.74 ± 0.07和0.44 ± 0.06。4-HPR微泡组和超声联合4-HPR微泡组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01);而超声联合4-HPR微泡组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4-HPR微泡组(均P < 0.05)。结论 超声联合4-HPR微泡对KF中COL1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MMP7在恶性黑素瘤(30例)、交界痣(30例)、正常人皮肤(15例)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在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和不同浓度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恶性黑素瘤组、交界痣组及正常人皮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25/30)、6.67%(2/30)和0,恶性黑素瘤组与交界痣组MMP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 = 35.62,P < 0.01;交界痣组与正常人皮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30 μmol/L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MMP7表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0 μmol/L组的抑制作用最强,与其他2个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MP7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MMP7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交界痣和正常人皮肤;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MMP7的表达有显著抑制效应;MMP7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