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延长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breathing trail,SBT)时间,对老年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从2015年10月—2017年11月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 hSBT组(常规组)和8 hSBT组(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SBT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呼吸浅快指数(RSBI)、SBT和撤机成功率、住ICU时间。结果共入组80例患者,常规组40例,试验组4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SBT前APACHEⅡ评分、通气时间、氧合指数、R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患者SBT成功率(87.5%)显著高于试验组(65.00%)(P=0.036)。常规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71.43%)则显著低于试验组(96.15%)(P=0.041)。住ICU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自主呼吸实验时间有助于准确判断老年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程序化撤机策略。方法采用前瞻组性对照研究方法。将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撤机策略,患者先通过浅快呼吸指数筛选,随即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SBT患者即可拔除气管插管。非程序化组患者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与临床经验来决定撤离呼吸机的时机。结果程序化组与非程序化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01±7.22)d和(10.74±5.58)d,ICU住院时间分别为(8.86±6.92)d和(12±6.10)d,程序化组明显低于非程序化组(P〈0.05)。程序化组撤机成功率为76.31%,非程序化组为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程序化撤机策略及SBT方法可以减少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自主呼吸试验在撤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应用自主呼吸试验(SBT)撤机方式与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撤机方式成功拔管的患者进行比较,以寻找最佳撤机方式.方法 选择57例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撤机试验前评估,然后准备撤机.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04年6月-2005年12月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撤机方式拔管;2006年1月-2007年3月的36例患者作用为试验组,采用SBT的撤机方式拔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45±37.1)h和(111.4±59.8)h(P=0.001),住ICU时间分别为(8.0±5.5)d和(15.3±14.3)d(P=0.034),VAP发生率分别为16.7%和38.0%(P=0.070),48 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19.4%和5.0%(P=0.253),ICU病死率分别为25.0%和24.0%(P=0.920).结论 SBT的撤机方式比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撤机方式具有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两组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将50例带有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ICU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和呼吸训练,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和呼吸训练可以提高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部感染控制(PIC)窗联合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换时机不同分为PIC+SBT组(30例)和PIC组(30例)。PIC组在出现PIC窗时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PIC+SBT组在出现PIC窗且SBT成功后进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再插管率。结果:撤机2 h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2 h后,两组PaO2、PaCO2、pH、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SBT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PIC组,PIC+SBT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低于P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中将PIC窗联合SBT作为切换时机,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主要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7d)患者撤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长期机械通气撤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45例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早期气管切开、原发病,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以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撤机成败判定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调查指标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23例,撤机失败22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1.1%和48.9%;APACHEⅡ评分撤机失败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气管切开比例撤机成功组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血浆白蛋白(Alh)水平、心功能状态撤机成功组优于撤机失败组。结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原发病加重和(或)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其撤机成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上机前患者的基础状态、血浆Alb水平、心功能状态、APACHEⅡ评分等对撤机成败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磷水平联合呼吸力学参数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n=65)与撤机失败组(n=15)。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脱机前血清磷、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闭合压(airway closure pressure,P0.1)、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磷、P0.1、RSBI对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呼吸衰竭主要病因、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白蛋白(albumin,ALB)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TF)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间台州市立医院和浙江医院ICU计划拔管的机械通气患者52例,根据拔管结局,将52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8例)和拔管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束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RSBI)、氧合指数以及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和DTF等膈肌超声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拔管成功的最佳阈值。 结果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SBT前机械通气时间[12(7,14)d vs. 16(11,17)d]、住ICU时间[14(8,17)d vs. 22(16,28)d]及住院时间[20(11,26)d vs. 34(26,4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2.109、2.881、3.459,P = 0.035、0.004、0.001)。SBT结束时,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19 ± 4)次/min vs.(22 ± 4)次/min]、潮气量[(360 ± 97)mL vs.(285 ± 87)mL]、RSBI [(61 ± 22)次·min-1·L-1 vs.(86 ± 33)次·min-1·L-1]、膈肌位移[(15 ± 4)mm vs.(11 ± 3)mm]、吸气末膈肌厚度[(2.4 ± 0.6)mm vs.(1.8 ± 0.7)mm]及DTF [(40 ± 9)% vs.(26 ± 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72、2.558、3.154、3.610、2.406、5.180,P = 0.027、0.014、0.003、0.001、0.020、< 0.001)。将SBT前机械通气时间,SBT结束时呼吸频率、潮气量、RSBI、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及DTF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DTF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比值比(OR)= 1.473,95%置信区间(CI)(1.054,2.058),P = 0.023]。以> 30.8%为阈值,DTF预测拔管成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5.7%,曲线下面积为0.903 [95%CI(0.760,1.000),P < 0.001]。 结论对于接受SBT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超声评估DTF是预测拔管结局的良好指标。膈肌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拔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在降低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本院ICU的脓毒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共94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益生菌组( n=46)和对照组( n=48),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72 h内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统计比较两组患者VAP、菌血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组患者的VAP发病率、菌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763, P=0.029; χ2=4.438, P=0.03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2, P=0.167, t=1.29, P=0.20 8)。益生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t=2.16, P=0.038)。通过Log-Rank test分析显示益生菌组的无VAP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通过校正APACHEII评分、年龄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对于28 d VAP发病益生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 RR值分别为0.18(95% CI:0.12~0.74, P=0.025)和0.21(95% CI:0.19~0.95, P=0.042)。 结论:益生菌强化治疗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我院内科ICU的SLE患者的临床数据,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患病年限、主要器官受累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转归、入住ICU的直接原因、ICU住院期间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有创机械通气、血液透析、血管活性药物)以及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数据。 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以女性为主(68.85%),APACHEⅡ评分(18.93±7.62)分。感染和急性心力衰竭是转入ICU最常见的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20分、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脓毒症与预后相关(OR=23.326,95%CI:2.307~235.896,P=0.008;OR=26.218,95%CI:1.641~418.897,P=0.021;OR=17.194,95%CI:1.332~221.945,P=0.029)。 结论ICU的SLE患者预后较差,APACHEⅡ评分≥20分、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脓毒症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承气汤治疗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提高行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方法将75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液体复苏、激素、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大承气汤鼻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在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变化情况;28d终点时评价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气压伤发生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改善情况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1周时即降至最低值,2周后开始回升,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28d终点时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和MODS评分改善情况及28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气压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缩短行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改善APACHEⅡ和MODS评分,提高治愈率;但并不能减少气压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ICU患者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学ICU 2006-01~2006-12期间4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男性(同女性相比,RR:2.894)、有机械通气史(同无机械通气相比,RR:65.003)、入ICU时高SOFA评分(同SOFA评分<2分相比,RR:1.574)及胸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同非胸腹部外科手术相比,RR:5.847~8.630)患者易发生脓毒症.确诊时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预后差(同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相比,死亡率分别为75%和0).结论 男性、有机械通气史,入ICU时高SOFA评分及胸腹部外科手术是脓毒症的危险因素,而确诊脓毒症时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Smartcare智能脱机模式与自主呼吸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中的效果,评估Smartcare智能脱机模式应用于COPD撤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COPD机械通气满足撤机条件的患者40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Smartcare智能脱机模式组(n=23)与自主呼吸试验组(n=17)。记录每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脱机成功率、48h再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与自主呼吸试验相比,Smartcare智能脱机模式能明显降低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P均〈0.05),二者撤机成功率、48h再插管率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Smartcare智能脱机模式可缩短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撤机时间,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撤机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南充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217例患者未发生ICU获得性衰弱。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将与ICU获得性衰弱有直接或间接尚待求证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入ICU时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意识障碍、高血压、高血糖、来源科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长期卧床制动、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值比(OR)= 1.514,95%置信区间(CI)(1.074,1.328),P = 0.042]、年龄≥ 60岁[OR = 1.613,95% CI(1.142,2.002),P = 0.042]、SAPSⅡ评分≥ 25分[OR = 1.982,95% CI(1.003,2.925),P = 0.013]、APACHEⅡ评分≥ 8分[OR = 1.770,95%CI(1.192,2.742),P = 0.014]、高血糖[OR = 1.853,95%CI(1.035,2.214),P = 0.015]、脓毒症[OR = 2.309,95%CI(1.013,3.063),P = 0.021]、脓毒性休克[OR = 2.106,95%CI(1.995,4.947),P = 0.025]、MODS [OR = 3.721,95%CI(1.001,4.980),P = 0.007]、长期卧床制动[OR = 4.641,95%CI(1.932,5.253),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 72 h [OR = 3.367,95%CI(1.635,4.254),P = 0.005]、应用糖皮质激素[OR = 1.709,95%CI(1.424,2.757),P = 0.021]、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OR = 2.042,95%CI(1.331,4.953),P = 0.011]以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OR = 0.586,95%CI(0.953,1.472),P = 0.037]与ICU获得性衰弱相关。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 60岁[OR =1.576,95%CI(1.095,1.753),P = 0.038]、SAPSⅡ评分≥ 25分[OR = 1.988,95%CI(1.115,1.803),P = 0.013]、APACHEⅡ评分≥ 8分[OR = 1.768,95%CI(1.189,2.364),P = 0.014]、高血糖[OR = 1.680,95%CI(1.033,1.689),P = 0.015]、脓毒症[OR = 1.842,95%CI(1.011,1.976),P = 0.010]、长期卧床制动[OR = 4.745,95%CI(1.931,3.470),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 72 h[OR = 3.353,95%CI(1.722,4.314),P = 0.003]、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OR = 1.931,95%CI(1.247,2.573),P = 0.005]是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实施早期康复干预[OR = 0.598,95%CI(0.978,1.674),P = 0.037]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复杂,应加强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积极控制好血糖,减少制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基于肺部超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ECOPD并发呼吸衰竭予以机械通气患者83例,根据是否撤机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影响患者撤机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超声评分(LUB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胸腔积液量、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活动度(DE)、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率(DT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超声相关指标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51例,失败32例。成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2、3.18,P均<0.05);成功组患者的LUBS、CPIS、胸腔积液量、RSBI指标均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26、6.71、3.96、4.59,P均<0.05);成功组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DTF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0、-9.76、-7.4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科室21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发生谵妄情况,分析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112例(53.3%)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低氧血症、睡眠剥夺是影响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提供亲情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强化呼吸功能和现实定向认知能力训练对降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在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时5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常规机械通气(n=27)和LPVS(n=28)对其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并发症、颅内压和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LPVS和常规机械通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S对改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病死率等均优于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VS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压无不良影响。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可采用LPVS,设置小潮气量、限制经肺压和加用呼气末正压。同时应加强专科治疗,积极纠正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ICU患者拔管后48h再插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综合ICU 66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5例计划性拔管后48h再插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拔管成功患者5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SBT期间,SBT成功前及拔管前的呼吸机参数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CU患者年龄、入科时APACHEⅡ评分、SBT成功前MV及f、SBT次数、SBT成功前24h患者吸痰次数、拔管前氧合指数、拔管前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是患者拔管后48h再插管的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科时APACHEⅡ评分、SBT次数、SBT成功前24h患者吸痰次数、拔管前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是ICU患者拔管后48h再插管的高危因素。结论ICU气管插管患者合并有较高的APACHEⅡ评分,经历数次SBT,SBT成功前频繁吸痰或拔管前有较低的舒张压或相对较低的血氧饱和度,均会增加患者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的几率,应引起临床重症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困难撤机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运动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3例困难撤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体力进行循序渐进的4步运动疗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呼吸道护理。比较2组不同时点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指标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第21天和第28天,实验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第28天,实验组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日及ICU住院日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对困难撤机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在控制急性肺损伤(ALI)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57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n=28)和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及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另外,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20.69%,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46.43%,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能降低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MODS及降低ALI患者病死率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