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美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点滴美能注射液60-80ml,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IL-6及IL-8。结果: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2.8%,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检测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IL-6及IL-8明显下降(P〈0.01)。结论:美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能改善T细胞功能,而且也能调节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治疗组拉米夫定0.1/d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外用2次/周,共50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0.1/d,共40例。每3个月测HBVDNA、 HBeAg、ALT做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3个月HBVDNA阴转率82%,HBeAg阴转率18%,ALT基本复常。对照组HBVDNA 阴转率80%,HBeAg阴转率10%,ALT基本复常。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12个月HBVDNA阴转率98%,HBeAg 阴转率40%,ALT正常,对照组HBVDNA阴转率80%,HBeAg阴转率20%,ALT正常。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慢性乙型肝炎HBVDNA、HBeAg阴转率随治疗时间延长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两者联合使用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自然变异临床疗效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YMDD自然变异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予恩替卡韦1mg/d口服治疗,疗程48周。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前12周ALT和HBVDNA水平下降显著下降,但在24周后有所反弹;B组在第4周时,ALT升高明显,此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48周后ALT水平和HBVDNA水平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与A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YMDD自然变异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口服,疗程18个月。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Child-Pugh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阳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HBVDNA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B超声像图下门静脉、脾静脉、脾厚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以有效抑制HBV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疗效及对HBV DNA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慢乙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2组均予拉米夫定10 mg每日早晨空腹顿服,治疗组加用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2 mg肌内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患者的ALT水平及HBeAg、HBV DNA.2组各有40例患者具有肝穿刺指征,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比16%,90%与71%,均为P<0.01);2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3%和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组织纤维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为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能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远期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1(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CHB患者HBVDNA和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分泌IFN-1和IL-6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治疗前PBMC分泌IFN-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分泌IFN-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P〈0.0l和P〈0,05),分泌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分泌IFN-1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载量组分泌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1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和A胛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 CHB患者PBMC分泌IFN-1、IL-6水平可作为判断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加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效果。方法:16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ALT升高2-5倍,治疗组磷甲酸钠(PFA)3.0静脉点滴,每日一次,28天为一疗程,拉米夫定(LMD)10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拉夫米定10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结果:联全用药的HBeAg血清转阴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者(P<0.05)4周内HBVDNA水平迅速下降,ALT复常。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血清HBeAg转阴率,促进HBVDNA清除,ALT复常。  相似文献   

8.
刘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3):559-560,568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病人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并确诊为乙肝的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药物(α2b)治疗。经过两种药物治疗之后,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CD3、CD4以及CD8)、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白蛋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52例患者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CD3、CD4以及CD8)、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干扰素结合核苷类药物对乙肝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并且具有提高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活性的特点,因此该种联合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LHBs) 、乙肝前SI、HBVDNA以及ALT,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t,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显著(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显著(P〈0.05);4.LHBs阳性患者的ALT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结果:治疗组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分别为60.6%(20/33)、78.8%(26/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12/35)、54.3%(19/35)(P均〈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HBV YMDD变异株:治疗组仅有1例(3.03%),对照组有8例(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自拟小柴胡加减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40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HBsAg定量、HBV DNA载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6个月后,两组HBsAg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sAg定量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两组HBV DNA定量分级情况、HBV DNA定量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BV DNA定量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V 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V 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加减汤联合拉米夫定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载量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5例慢性CHB患者(轻度组32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血清IL-3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BIL、ALT、AST采用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 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HC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血清IL-32、TBIL、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32可能介导CHB炎症反应,参与CHB病情的发生及进展,血清IL-32及肝功能指标可作为CHB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臭氧自血疗法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采用臭氧自血疗法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1组(32例)采用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2组(28例)单独使用臭氧自血疗法治疗,疗程均为18个月。分别于治疗6、12、18个月比较三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血清ALT变化以及联合应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LT和总胆红素水平低于两组对照组,联合应答率高于对照1组(P均0.05);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LT和总胆红素的水平低于两对照组,联合应答率高于两组对照组(P均0.05);治疗18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LT和总胆红素的水平与两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应答率高于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自血疗法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HBeAg、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2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四种组合,A组:HBsAg(+)、HBeAg(+)、HBcAb(+)(大三阳);B组:HBsAg(+)、HBeAb(+)、HBcAb(+)(小三阳);C组HBsAg(+)、HBcAb(+);D组:HBsAb(+)、HBeAb(+)、HBcAb(+);并选取65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正常人(E组)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A组HBV-DNA阳性率为92.55%,明显高于B组78.97%(x2=189.60,P〈0.001)和C组50.98%(x2=234.15,P〈0.001),A、D、C三组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Log HBV-DNA与HBeAg S/CO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18,P〈0.001),而ALT与Log HBV-DNA及HBeAg S/CO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并联合ALT水平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单用干扰素α-2b 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病例的疗效.[方法]干扰素α-2b治疗的65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重叠24周(A组,23例)及不加用ADV (B组,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的国产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给予α-2a干扰素(安福隆)、B组给予α-2b干扰素(安达芬)和C组给予α-1b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和12个月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ALT、AST和TBIL水平恢复正常,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A、B和C组患者HBeAg转阴率均达到了48.0%,HBsAg转阴率分别为16.0%、8.0%和6.0%,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2.0%、52.0%和48.0%;B组患者发热、消瘦以及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C组高(P<0.05),而失眠抑郁的发生率B组比A组、C组要低(P<0.05)。结论常用国产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相似,其中安福隆效果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宋伟峰  黄湛镰  林潮双 《新医学》2010,41(6):362-364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12例)和HBeAg阳性组(45例),均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24周,于治疗0、4、8、12、16、24周时检查HBV DNA、ALT水平,于0、12及24周检查HBeAg及HBeAb.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VDNA下降速度,并分析影响病毒早期应答的因素。结果:HBeAg阴性组治疗4、8、12、16、24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5%、42%、50%、67%及75%;24周时ALT复常率为83%。HBeAg阳性组治疗4、8、12、16、24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7%、13%、27%及53%;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27%及76%。两组HBV DNA水平均在前4周下降最明显,其后下降速度减慢,维持在较低水平。HBV DNA阴转者的基线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未阴转者(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并在早期(4—8周)将HBV DNA抑制到较低的水平,促进ALT恢复正常;基线HBV DNA水平是影响其24周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次-1,1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环醇25mg,3次.d-1,2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和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ALT和AST水平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和停药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以及HBeAb阳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血清转氨酶作用,在抗病毒方面也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每日100m g)者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0例。观察患者治疗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等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死亡追溯死因。统计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上述指标、Ch ild-Pugh评分及其转归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ALT、TB、ALB水平12周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观察结束时治疗组23例(76.6%)患者有病毒应答,而对照组为4例(13.3%)。(3)观察结束时治疗组中A级8例、B级21例、C级1例,Ch 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A级1例、B级10例、C级11例,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3例(10%)。(4)观察期内治疗组并发肝昏迷4例,肝肾综合征3例,肝癌1例;对照组则分别14例、10例、5例。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8例。(5)治疗组共6例出现YMDD变异,5例出现病毒变异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继续治疗。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20.
硫普罗宁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片)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2例。观察凯西莱片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情况。预防组72例,未预防组70例,预防组在抗痨基础上加服凯西莱片。抗痨基础上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共有4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口服凯西莱片,对照组口服齐墩果酸片。结果与未预防组相比较,预防组谷丙转氨酶(ALT)〉40U/L发生率和ALT升高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方面,治疗组ALT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凯西莱片对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疗效,特别降酶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且易于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