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在预防和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在C57BL/6动物模型中,观察了表达HPV16基因的融合蛋白L2E7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mE67疫苗的不同联合免疫方式在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评价它们在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我们发现以HPV16 L2E7融合蛋白+佐剂(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免疫的联合免疫方式在C57BL/6小鼠实验中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的攻击。ELISPOT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E749-57肽特异性,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CTL检测同样反应出这种联合免疫方式所诱发的CTL细胞可以有效识别并杀伤含HPV16E6/E7的靶细胞。结论 以HPV16L2E7融合蛋白+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的联合免疫策略可以有效防治HPV16相关肿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范江涛 《医学文选》1999,18(4):631-63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宫腔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发病高峰在30~40岁,在原因不明的不孕妇女中发病率为30%~40%[1]。临床症状主要有盆腔疼痛、不孕或/和卵巢包块等表现,治疗原则要参考病人的年龄、病变程度与范围及生育要求等全面考虑。在药物治疗中,自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1982年首次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来[2],受到广泛重视,现综述如下。1 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理  GnRH-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同工异构体,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改变,增强了其与GnR…  相似文献   
3.
广西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影响广西地区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848名年龄在14~16岁之间的女生及母亲的相关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初潮年龄的关系。结果平均初潮年龄为13.04±1.45岁。母亲初潮年龄,1岁时体块指数(BMI),出生时体重,母亲身高和出生时身长为影响月经初潮年龄的主要因素。结论女孩初潮年龄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与宫内环境和儿童时期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表达HPV16 L1、L2E7蛋白的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防治宫颈癌的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L2E7蛋白的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筛选共表达HPV16 L1、L2E7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该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连续传代15代,经PCR检测证实病毒基因组中有HPV16 L1、L2E7目的基因插入,Western-blot检测证实病毒可以稳定表达L1、L2E7蛋白.结论:构建的病毒NTVJL1L2E7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HPV16 L1、L2E7蛋白,可以作为治疗和预防HPV16相关疾病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治疗组拉米夫定0.1/d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外用2次/周,共50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0.1/d,共40例。每3个月测HBVDNA、 HBeAg、ALT做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3个月HBVDNA阴转率82%,HBeAg阴转率18%,ALT基本复常。对照组HBVDNA 阴转率80%,HBeAg阴转率10%,ALT基本复常。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12个月HBVDNA阴转率98%,HBeAg 阴转率40%,ALT正常,对照组HBVDNA阴转率80%,HBeAg阴转率20%,ALT正常。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慢性乙型肝炎HBVDNA、HBeAg阴转率随治疗时间延长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两者联合使用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对病人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就诊的109例OVC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发生偏侧分为中位组68例,偏侧组41例.对比两组术前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手术效果指标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再次骨折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比(AH/PH)及骨密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及手术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月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及AH/P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中位组ODI[(24.09±4.26)%比(26.96±3.92)%]、后凸Cobb角[(19.57±4.01)°比(21.65±3.76)°]改善均优于偏侧组(P<0.05);中位组骨水泥渗透率(5.88%比21.95%)及再次骨折发生率(2.94%比17.07%)均明显低于偏侧组(P<0.05);骨水泥分布形态及骨水泥渗漏率均是影响OVCF病人PKP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影响OVCF病人预后效果,其偏侧可增加病人骨水泥渗漏及再次骨折的几率,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中位分布.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3组,Ⅰ组30例(34~40岁),行次全子宫切除;Ⅱ组30例(34~40岁),行全子宫切除;Ⅲ组40例(>40~42岁)行全子宫切除.另同时选择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并记录有无更年期症状出现.对照组同期随访2年.结果术后按要求完成24个月随访的共70例,术后3~12个月各组E2、FSH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术后24个月Ⅰ组与Ⅱ组E2、FSH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Ⅲ组E2、FSH水平术前与术后3~12个月相比有差异(P<0.05).Ⅲ组术后24个月时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患者的同期发病率(P<0.01).对照组完成2年随访,与Ⅰ、Ⅱ组血FSH、E2水平及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40岁以前子宫肌瘤患者无论是次全或全切子宫后2年内卵巢功能无改变;而>40~42岁者术后2年卵巢功能有改变,且可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1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975年Rosenoff等[1]首次将腹腔镜用于卵巢癌术前探查与评估,1980年Pussell等[2]证实了腹腔镜在卵巢癌治疗后二次探查术中的作用。1989年国际上报道了首例I期卵巢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3]。随后大量研究表明,有经验的妇瘤医师对早期卵巢癌实施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可获得不亚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  相似文献   
9.
勿庸置疑,医学这门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它成为一门科学之前,就已经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现代医学在今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致命性疾病的治愈乃至在世界范围的消灭,无不体现出现代医学的巨大作用。现代医学的根本目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预防、治疗和治愈疾病,减缓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疼痛,预防过早死亡和促进安乐死亡[1]。1历史回顾20世纪对医学来讲是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20世纪医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的前夕,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舍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些发现不久就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此外,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波尔量子理论的建立,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如此发达的医疗技术,不可能有后来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20世纪上半叶,随着病原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等研究的突破,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和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研究成功,促进了传染病的控制,从而推动了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开始过渡到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