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食品添加剂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到面团中制作饼干,研究了添加不同量(0.3,0.6,1.0,1.5 g/kg)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对饼干外观、4种有害醛类和荧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能使饼干色泽变亮,pH小幅下降。L-半胱氨酸盐酸盐显著降低5-羟甲基糠醛(HMF)、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乙二醛(GO)、丙酮醛(MGO)和荧光AGEs含量且呈剂量效应。当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添加量为0.3 g/kg时,饼干中HMF、3-DG、GO和MGO含量分别降低84.7%,13.7%,82.0%,72.1%,荧光AGEs降低8.9%。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将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到面团中制作曲奇,研究了不同添加量(0.3、0.6、1.0、1.5 g/kg)L-半胱氨酸盐酸盐对4种有害醛类含量、曲奇外观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后,曲奇的接受度高于未添加对照组,且4种有害醛类的含量显著降低。当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为1.5 g/kg时,曲奇中5-羟甲基糠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乙二醛和丙酮醛含量分别降低28.75%、62.73%、46.27%、36.59%。微固相萃取-气质联用结果显示:添加后,曲奇的挥发性醛、醇和吡嗪类物质含量增加,大部分酮类物质含量减少。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添加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曲奇水提取物添加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活力有促进作用。结合实验分析,曲奇最适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3.
新型凉果褐变抑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广式凉果中二氧化硫超标的问题,本研究以苹果切片和青梅作为模型,进行单一因素和复配试验,通过测定白度、吸光度并结合感官评价,研发出新型的抑制凉果褐变添加剂.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片腌制1d的抑制褐变效果最为理想;1.25 mg/gL-半胱氨酸盐酸盐、2 mg/g异抗坏血酸、5 mg/g柠檬酸和0.625 mg/g亚硫酸氢钠对苹果片(腌制1d)褐变均有较好抑制效果;由感官评价可知,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抑制凉果褐变效果强于亚硫酸氢钠;用异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进行复配试验,得出最佳配方:1.25 mg/gL半胱氨酸盐酸盐、5mg/g柠檬酸、1mg/g异抗坏血酸.试验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及其复配可用于抑制凉果褐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L-半胱氨酸盐酸盐、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木聚糖酶添加量对黑米韧性饼干产品感官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米韧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以低筋面粉为100%计)为黑米粉20%、玉米淀粉15%、白砂糖粉20%、全脂奶粉6%、食盐0.5%、碳酸氢铵0.8%、碳酸氢钠0.5%、棕榈油18%、全蛋液15%、水42%、L-半胱氨酸盐酸盐0.004%、纤维素酶0.09%、木瓜蛋白酶0.07%、木聚糖酶0.08%。按照上述配方和既定操作要点生产黑米韧性饼干时,面团性能良好,易于成型,产品有明显的黑米风味且口感酥脆,感官评分达到优级。  相似文献   

5.
实验利用脱脂碎肉粉的酶解液为原料,通过添加D-木糖和L-半胱氨酸盐酸盐等利用Maillard反应制备鸡肉香精.以感官评价为指标,探讨了时间、温度、鸡脂、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添加量等因素对鸡肉香精反应体系的影响.得到制备鸡肉香精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25 min,反应温度120℃,D-木糖6.43%,pH 6.5,鸡脂0.57%,水分含量70%,L-半胱氨酸盐酸盐4.29%,反应液体100 mL.  相似文献   

6.
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栀子黄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包合条件为:饱和β-环糊精溶液10 m L,栀子黄色素335 mg,温度50.0℃,搅拌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包合率为68.44%。采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栀子黄色素和β-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合物的结构与主客体的结构明显不同,包合后形成新的固体相。在黑暗、室外曝光、室内光照及不同的p H值条件下,比较栀子黄色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未被包合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包合物的光稳定性高于未被包合的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两者具有相近的酸碱稳定性,并且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远高于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汉中产魔芋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植酸、氯化钙和EDTA对魔芋片护色效果,以期开发魔芋无硫护色剂及应用技术。单一试剂实验结果表明EDTA和氯化钙对魔芋基本上无护色作用,而植酸、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对魔芋的护色效果显著,其最佳使用浓度为:抗坏血酸0.2%、柠檬酸7.5%、L-半胱氨酸0.2%、植酸4%。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护色剂组合,结果表明:用于魔芋片干制的护色剂最佳组合为抗坏血酸0.23%、L-半胱氨酸0.09%、亚硫酸钠0.15%,其最佳使用方法为喷雾法。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鲜切马铃薯护色工艺,以感官品质评价、褐变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8种方法的护色效果;以半胱氨酸为护色剂,以样品厚度、L-半胱氨酸浓度、浸泡时间、贮藏温度为研究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L-半胱氨酸溶液对鲜切马铃薯的护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试方法中以半胱氨酸的护色效果较好,半胱氨酸最佳护色条件是将3 mm厚鲜切马铃薯片置于0.4% L-半胱氨酸中浸泡45 min后于4℃贮藏,此条件所得马铃薯片色泽淡黄、质地均匀尚好、无褐变现象,其感官评分为93.00,褐变强度为0.32,多酚氧化酶活性为0.50 U/g。  相似文献   

9.
以杨桃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其活性益生菌发酵乳的护色方案、发酵条件、复配稳定剂等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护色方案:六偏磷酸钠0.15%,L-半胱氨酸盐酸盐0.15%,异抗坏血酸钠0.15%,氯化钠0.20%;最佳发酵工艺:白砂糖12%,脱脂乳粉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0 h;最佳稳定剂配方:CMC-Na 0.20%,黄原胶0.10%,果胶0.20%。该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呈乳黄色,均匀,果香、发酵香气浓郁,酸甜适中,口感清新自然、细腻顺滑,储存3月无褐变、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何洋  包清彬  李良川  李继平 《食品科技》2015,(4):107-111,117
以优选防柠檬干片褐变的抑制剂为目的,考察了L-半胱氨酸盐酸盐(L-Cys)、山梨酸钾、双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对柠檬干片褐变程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L-Cys)为较优抑制剂,在浓度为0.25%、温度为40℃、浸泡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处理柠檬能显著抑制柠檬干褐变。  相似文献   

11.
栀子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分离出的活性成分,属于天然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研究表明,栀子黄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抗炎以及降血糖降血压等多种活性功能。因此,在食品及医药等领域极具开发潜力。但目前有关栀子黄色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本文简要综述了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精制方法,如传统溶剂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柱层析法和膜分离法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栀子黄色素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总结了其治疗疾病的机制,以期为栀子黄色素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栀子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汤兴俊  卢林海 《食品科学》2005,26(12):254-256
栀子中含有的栀了黄色素是优良的天然黄色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且从栀子中的栀子甙可制备出栀了蓝和栀子红色素。本文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和栀子黄色素产生绿变原因等进行了简要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栀子蓝和栀子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耐光性较差,有一定耐热性,对Fe3+离子极不稳定,对高浓度氧化剂稳定性较差,而对酸、碱、还原剂、Na+等离子较稳定;另外,Cu2+、蔗糖和维生素C对黄色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栀子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标准(GB/T5009.149—2003)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栀子黄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溶液中栀了黄色素含量的分析,用吸光度法作对照。结果表明:国标中以栀子苷为对照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栀子黄色素不够合理。为建立成熟的定性、定量栀子黄色素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栀子色素的提取及对羊毛的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栀子色素的提取及对羊毛纤维染色的可行性和染色条件.优选了栀子色素的提取条件和提取液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条件.结果表明:栀子色素可直接用水提取,一次性浸提率较高;提取液可以作为母液直接用于羊毛纤维的染色,并具有较好的染料提升性,染色时可以通过改变提取液浓度,染出不同深浅的黄色,同时染色时可不使用中性电解质和媒染剂,有较好的染色鲜艳度、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提取工艺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制备双酶水解栀子黄色素母液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溶剂提取、超声波萃取、D101树脂吸附、超滤膜分离、超临界CO2萃取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研究栀子黄色素提取率、色价和OD比值,为栀子黄色素提取分离与精制中组合现代先进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分离与大孔树脂吸附工艺结合,既能实现高提取率、高色价,以及减轻树脂吸附负荷和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降低OD比值;把超声波萃取和超-1名界萃取进行组合,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栀子黄浓缩废液为原料,栀子蓝色素色价为指标,通过酶种类、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pH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实验,制备高色价栀子蓝色素。实验结果表明:酶解栀子黄浓缩废液最适酶为纤维素酶,酶解pH为5.2,酶添加量为2.0%,酶解时间6.5 h,酶解温度55℃。在此酶解工艺条件下,酶解液中加入1%的组氨酸,80℃水浴5h,烘干后栀子蓝色素色价可达33.6。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栀子蓝色价高,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郑铮 《印染助剂》2021,(2):51-53,60
利用天然栀子黄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时间、栀子黄用量、pH和温度对染色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研究了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实现了棉织物纤维的阳离子化;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栀子黄用量8%,pH 5,60 min,40℃;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
蒲公英花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晓峰  王宁  刁海鹏  王斌 《食品科学》2004,25(8):127-131
从野生蒲公英花中提取的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天然色素。本文研究了它的提取方法、性质以及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蒲公英仡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蒲公英花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