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异丙酚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硫喷妥钠静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及琥珀胆碱所致的肌颤、肌痛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分别用异丙酚和硫喷妥钠静脉诱导,待病人入睡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内插管;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病人股颤情况、插管条件和术后肌痛例数及程度。结果两组在诱导后血压、心率均较基础值降低(P<0.05);异丙酚组;插管后血压、心率虽较基础值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硫喷妥钠组;血压、心率在插管后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与异丙酚相比差异显著。两组病人肌颤及肌痛例数、程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能有效地减弱气管内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并能明显减少,减轻琥珀胆碱所致的肌颤和术后肌痛例数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药时,既能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又无过度降压效应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气管插管下择期手术患者162例,按麻醉配方分7组:组1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7μg/kg(n=25);组2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7gg/kg(n=28);组3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n=27);组4咪唑安定(力月西)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6μg/kg(n=22);组5异丙酚2mg/kg,芬太尼7μg/kg(n=15);组6异丙酚2mg/kg,芬太尼5μg/kg(n=15);组7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g/kg(n=30)。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各组进行自身对照,与基础值比较:组1,SBP、DBP和MAP在诱导后、插管后5、7、10min明显降低(P〈0.05),HR在诱导后和插管1min明显增快(P〈0.05)。组2,各项指标在各时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3,SBP在插管1min时显著增高(P〈0.01)。组4,仅SBP在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组5,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组6,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7、10min显著降低(P〈0.01)。组7,SBP、DBP、MAP仅在诱导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麻醉药在推荐的诱导剂量基础上,硫喷妥钠或依托咪酯伍用芬太尼7ug/kg,依托咪酯加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6ug/kg,异丙酚伍用芬太尼3u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异丙酚与硫喷妥钠混合应用的效果,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的择期全麻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以异丙酚2mg/kg(P组)、硫喷妥钠5mg/kg(T组)、硫喷妥钠2.5mg/kg和异丙酚1mg/kg混合液(P+T组)诱导。诱导前(T0)、窥喉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min(T4)、10min(T5)分别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注射诱导药后入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表明,MAP:P组T5低于T0(P&;lt;0.05);T组在T1、T2、T3、T4明显高于T0;P+T组T4、T5低于T0。HR:T组T1、T2、T3、T4明显高于T0。RPP:T组T1、T2、T3、T4明显高于T0,P+T组与P组比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40%,T组和P+T组分别为5%和10%,明显低于P组。T组入睡时间长于P组和P+T组。结论:异丙酚与硫喷妥钠混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药相混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异丙酚的临床药理效应.对42例在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手术病人分别施行异丙酚(P组)和硫喷妥钠(T组)全凭静脉麻醉各21例.静滴芬太尼0.3mg·kg-1 3min后,P组静注异丙酚2mg·kg-1.T组静注硫喷妥钠5mB-kg-1诱导。持续静清异丙酚(P组)0.2mg.kg-1.min-1或硫喷妥钠(T组)0.3mg·kg-1,min-3维持麻醉.使用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和维持肌松。结果表明.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喉显微手术的麻醉。与硫喷妥钠相比,异丙酚麻醉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时的高血压反应.术中血漉动力稳定,停药后意识和肌张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硫喷妥钠在混合液中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选择拟行神经外科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异丙酚组(P组):麻醉诱导用芬太尼(4μg/kg)、1%异丙酚2mg/kg和罗库溴铵0.6mg/kg;混合液组(T+P组):麻醉诱导用2.5%硫喷妥钠2.5mg/kg和1%异丙酚1mg/kg 1:1等体积混合液,其余同P组。经足背静脉注射完诱导用药后,分别于给药后1、3、5、10、30、60、120、180及240min抽取桡动脉血2ml肝素抗凝,离心后取上层血浆于4℃冰箱中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丙酚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结果表明,P组与经校正后的T+P组各时点异丙酚血药浓度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两组异丙酚血药浓度均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gt;0.05)。结论:异丙酚与硫喷妥钠混合应用于麻醉诱导时,硫喷妥钠并不改变异丙酚的分布容积和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比较异丙酚与硫喷妥钠用于全麻诱导对心血管副反应的影响 :2 0例行食道癌根治术的病人 ,ASA ~ 级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以芬太尼 +异丙酚 ( 组 )或硫喷妥钠 ( 组 ) +司可林诱导。观察 SBP,DBP,HR,( SP) O2 ,ECG变化。结果插管即刻 组SBP,DBP升高 ,持续 2~ 3min; 组 DBP升高 ,持续3min,HR增快 ,持续 4min。提示异丙酚与硫喷妥钠用于全麻诱导时心血管副反应均较轻 ,且异丙酚不增快心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麻醉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诱导组 (A组 2 0例 )和用硫喷妥钠诱导组 (B组 2 0例 ) ,记录插管前后SBP、DBP、HR变化。结果 两组在诱导后插管前SBP、DBP均降低 (P <0 0 1) ,A组HR减慢 (P <0 0 5 ) ,B组HR增快 (P <0 0 5 ) ;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平稳 ,B组SBP、DBP升高 (P <0 0 5 ) ,HR增快 (P <0 0 1)。结论 异丙酚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而硫喷妥钠则适用于合并心动过缓的病人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1]。我们将其与硫贲妥钠在麻醉诱导插管时进行比照,观察其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3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年龄20~52岁,男16例,女14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异丙酚组(Ⅰ组)及硫贲妥钠组(Ⅱ组)。 1.2 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Ⅰ组面罩吸氧去氮后,静脉注射芬太尼4ug/kg(60s),异丙酚2mg/kg(60s)、琥珀胆碱2mg/kg,1min后行气管插管。Ⅱ组,附表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硫喷妥钠对惊厥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频段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兔耳缘静脉注射士的宁0.25mg/kg以造模,强直惊厥出现后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组)0.5mL或硫喷妥钠(SP组)3mg/kg。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分析两组家兔注射药物前后QPEEG枕区β频段功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惊厥时(1~5min)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与NS组相比,SP组β频段功率百分比在1~5min内显著降低(P〈0.01),其后开始增高,10min后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喷妥钠对惊厥家兔OPEEGβ频段有影响,能够对抗士的宁诱发的惊厥,且作用迅速短暂,作为临床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紧急用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择已被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拟接受普外手术患者30例(非心肌梗塞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与硫喷妥钠组),各15例,年龄43~72岁。男21例,女9例。异丙酚组采用芬太尼5μg/kg,安定2m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6mg/kg快速诱导插管,持续收入1%~2%安氟醚及纯氧维持麻醉。硫喷妥钠组除用2,5%硫喷妥钠5mg/kg取代异丙酚外,两组用药相同。连续监测NIBP、HR、ECG。选择心率收缩压乘积(RPP)间接反应心肌耗氧量。两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期间RPP变化见表1。ECG变化(ST抬高、下移、心律失常等)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心梗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硫喷妥钠复合芬太尼、小剂量司可林对喉罩置入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喉罩全麻患者12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硫喷妥钠-芬太尼组(TF组)、硫喷妥钠-芬太尼-小剂量司可林组(TS组),每组40例。每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2min,PF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TF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TS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和司可林0.5mg/kg,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在喉罩置入时,评估患者下颌松弛情况和喉罩置入条件;记录在喉罩置入过程中咳嗽、干呕以及喉痉挛的发生情况;记录喉罩置入前、置入后1、2、3min时血压、心率;记录麻醉诱导完成后呼吸暂停时间。结果TS组与PF组的下颌松弛情况和喉罩置入条件优于TF组(P<0.05);TS组与PF组咳嗽、干呕、喉痉挛发生情况低于TF组(P<0.05)。TS组呼吸暂停时间长于PF组和TF组(P<0.05)。结论硫喷妥钠复合芬太尼与小剂量司可林麻醉可提供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相当的喉罩置入条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抑制患者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66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3岁。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83)和舒芬太尼组(S组,n=83)。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5mg/kg、瑞芬太尼1μg/kg(R组)或舒芬太尼0.1μg/kg(S组)、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后即刻、气管插管后lmin、3min、5min时记录SP、DP、MAP和HR.观察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其余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均降低(P〈0.05),且R组低于S组(P〈0.05);S组BP和HR最大值较基础值升高,R组较基础值降低(P〈0.05)。结论在复合异丙酚一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时.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较舒芬太尼抑制患者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罗京勇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98-1799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乳剂或异丙酚分别联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120例60~75岁ASA Ⅰ或Ⅱ级择期进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芬太尼+依托咪酯(FE)组;芬太尼+异丙酚(FP)组;舒芬太尼+依托咪酯(SE)组;舒芬太尼+异丙酚(SP)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舒芬太尼0.4μg/kg缓慢(>30 s)静脉注射或芬太尼4μg/kg缓慢(>30 s)静脉注射.1 min后分别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或异丙酚1.5 mg/kg,四组分别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监测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MAP、HR在诱导后5 min FP、SP组明显下降(P<0.05),FE、SE组轻度下降(P>0.05);FE、FP组插管后心率和血压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在插管后1 min~3 min最明显,SE组插管后血压和心率水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血压和心率下降与诱导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和FP组发生高血压的例数分别为10/30和3/30,FE和FP组发生心动过速的例数分别为12/30和8/30;SP组和FP组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分别为6/30和2/30;SP组和SE组发生了心动过缓分别为6/30和3/30.四组SpO2在麻醉诱导后5 min均升高,与人室时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能有效的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是与异丙酚合用容易发生低血压;与依托咪酯合用既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的全麻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又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金炳植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34-21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30例,ASAI-Ⅱ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3μg·kg^-1·h^-1异丙酚4—6mg·kg^-1·h^-1、间断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麻醉维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CO2充气时、CO2充气5min、10min、放气后5min、拔管时记录SP、DP和H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术中SP、DP和HR波动在正常范围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1.5±5.6)、(14.3±8.5)、(17.5±2.4)min。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能维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的稳定,苏醒较快、平稳。  相似文献   

15.
吴迪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26-152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药物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C组),艾司洛尔组(E组,1 mg/kg),乌拉地尔组(U组,0.2 mg/kg)和瑞芬太尼组(R组,1 mg/kg),每组20例。复方乳酸钠液(10 mL/kg)在麻醉诱导前输注完毕。麻醉诱导前经口插入经食道超声探头,静脉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试验药物,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3、5、10 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输出量( CO)、外周血管阻力(TSVR)、每搏量(SV)及收缩期降主动脉血流加速度(ACC)等。结果(1)血压:与基础值比较,诱导后各组MAP均降低(P<0.01);插管后(T1,3,5)C组MAP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C组MAP较其他三组相同时点(T1,3,5)升高(P<0.01或P<0.05)。 HR:与基础值比较,诱导后各组HR无明显变化(均P>0.05);插管后C组(T1,3)HR增快(P<0.01),其他三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比较:C组(T1)HR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快(均P<0.05)。(2)气管插管后各组CO值、SV值、ACC值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外周血管阻力:与基础值比较,气管插管前(T0)TSVR皆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T1,3,5)C组TSVR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C组(T1~10)TSVR较其他三组相同时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1 mg/kg)、乌拉地尔(0.2 mg/kg)或瑞芬太尼(1 mg/kg)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对CO、SV、心肌收缩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熵指数(Entropy)与双频谱指数(BIS)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Ⅲ级的冠脉搭桥术患者19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舒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3~4mg/(kg·h)、舒芬太尼1μg/(kg·h)。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后即刻和劈胸骨后即刻记录BIS、状态熵(SE)和反映熵(RE)。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min和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后即刻及劈胸骨后即刻BIS、SE和RE均下降(P〈0.05)。与SE相比,RE在各观察点均升高(P〈0.01)。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和RE各时间点观察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79、0.911(P〈0.01)。结论在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BIS对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不受肌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舒卡气雾剂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 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Ⅰ组),观察组(Ⅱ组),每组30例。诱导3 min 前,Ⅱ组喷利舒卡气雾剂,Ⅰ组喷生理盐水。2组麻醉诱导相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5 mg·kg -1、芬太尼1~2μg·kg -1、依托咪酯0.1~0.2 mg·kg -1、顺阿曲库铵0.1~0.2 mg·kg -1,面罩控制呼吸,3 min 后全部患者于30 s 内完成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10 min(基础值)、诱导后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 min 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诱导后两组的 HR、MAP、SBP 和 DBP 比诱导前均有所下降,Ⅰ组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 Ⅱ组 HR、MAP、SBP 和 DBP 均无明显波动,低于Ⅰ组的同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舒卡气雾剂复合依托咪酯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TCI用于全麻诱导对皮质醇、心率等影响。方法60例全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六步诱导给药,B组用2.5%硫喷妥纳。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抽取静脉血检测皮质醇,并同时记录HR、SpO2、舒张压(DBP)变化。结果A组HR、SpO2、DBP、皮质醇各时点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SBP各时点明显低于诱导前,但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B组在意识消失时、插管时的HR、BP明显低于诱导前和插管后的T3、T4、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T3的皮质醇明显高于诱导前、插管前和A组。结论异丙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小,可明显抑制交感神经张力,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平衡。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是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麻醉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我们将异丙酚用于高血压病人的全麻诱导,并与硫喷妥钠进行比较、观察诱导效果及心血管反应,为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舟  郑良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93-1394
目的比较异丙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全麻诱导插管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5岁以上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Ⅲ级,随机平均分为异丙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咪唑安定组(C组)。麻醉诱导:静脉全麻药A组异丙酚2mg/kg、B组依托咪酯0.3mg/kg、C组咪唑安定0.3mg/kg,合用诱导药物均为阿曲库铵0.6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后5min进行气管插管。监测和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的BP、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等。结果诱导后三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下降,至插管前下降幅度最大,A、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后三组血压和心率均上升,A、C组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三组血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高龄患者进行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时,选用依托咪酯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