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为了合理分配公租房PPP 项目的收益,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参与公租房项目的合作意愿,选取公租房PPP 项目中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项目特许经营单位3 个核心部门为收益分配对象,综合考虑合作意愿、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及努力程度对公租房PPP 项目收益分配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法确定合作意愿因子、风险分担因子,构建基于合作意愿、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及努力程度等因素修正Shapley 值的公租房PPP 项目收益分配模型,使用该模型得到的公租房PPP 项目的收益分配结果更加合理,使项目参与各方满意,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PPP项目时间和地域跨度大,影响范围广,涉及利益群体众多,合理协调PPP项目参与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是保障项目成功运行,实现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本文基于公平视角,界定PPP项目收益分享时段,分别从低需求、中等需求和高需求3种不同市场需求着手,分析不同市场需求层次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收益函数;建立PPP项目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序加权算子法(OWA)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PPP项目的价值贡献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熵理论构造基于公平导向的PPP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得出公私双方的收益分配比例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PPP项目收益分配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已成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重要解决方案,而再谈判是目前 PPP 项目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梳理总结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原因,通过分析 PPP 项目再谈判过程,分别构建私营部门发起再谈判和公共部门发起再谈判的 PPP 项目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状态下双方的风险再分担比例,并据此提出深入了解再谈判发起者的动机,加大 PPP 项目建设运营期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和第三方仲裁,加强再谈判组织等建议,为 PPP 项目事后风险的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促进 PPP 项目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最先起源于英国公共部门与私人投资者的合作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让非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为私营部门带来利益。近年来,随着PPP模式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逐步推广,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于PPP模式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以市政水处理项目为例,对市政工程PPP项目执行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提出项目参与各方应正确辨识风险,采取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从而推动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巨鹏  强茂山 《建造师》2009,(11):46-48
引言 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对于项目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而言,有必要详尽评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PPP项目合同谈判阶段,公共和私营部门必须对于这个过程给予特别的重视,以确保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引言 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对于项目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而言,有必要详尽评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PPP项目合同谈判阶段,公共和私营部门必须对于这个过程给予特别的重视,以确保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PPP项目的直接分担主体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分析模糊控制系统与人脑决策系统的关联性基础上,建立以模糊控制系统为主体的PPP风险分担决策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风险分担原则进行了具体化,并对决策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了量化和推理,从而得到风险分担的决策。运用MATLAB工具实现了该模型,并针对某地铁PPP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风险分担决策研究,为现实中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一种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更有效地提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PPP 项目在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但由于 PPP 合同的不完善性以及长特许期内的不可预测风险,PPP 项目再谈判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再谈判,避免 PPP 再谈判带来的管理效率降低、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识别了 PPP 项目再谈判关键风险因素,并基于中国的实情与国际经验,设计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操作规程,包括发起预审机制、再谈判流程、监管机制等。邀请具有 PPP 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政府管理人员、私人投资者、咨询公司与学者,对设计的操作规程进行验证。该谈判操作规程能为政府提供借鉴,以促进 PPP 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基础设施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投资大、时间长、风险高、合同结构相对复杂,项目谈判过程往往旷日持久,很多时候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兑现承诺或发生其他原因而出现争议,以至于实践中只有少量PPP项目能正常运作.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缺乏公平的定量风险分担标准.本文通过详尽的文献综述,首先归纳风险分担在项目过程中的时点和要点,并总结风险分担对项目资金价值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已有的风险分担准则和不同的风险分担结果,以期为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私部门合理的风险分配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通过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可知,目前针对公私部门在PPP项目各阶段风险分配中的地位对比及风险转移、信息条件、出价次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基于此,从博弈论视角对上述不足进行探究,设计适用于PPP项目各阶段风险分配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PPP项目整体生命周期及各阶...  相似文献   

11.
邵宇  刘菁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17-122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 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 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PPP 模式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报低,社会投资方将面临较高的收益风险,因此,我国大部分 PPP 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为国企或国企与民企的联营体,纯粹的私人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激发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热情,当政府与不同投资方合作时,有必要基于项目参与方的公平偏好程度设置相应风险分配机制,一方面降低私人资本投资方所面临的收益风险,另一方面改变政府承担项目付费的现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模拟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在考察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收益函数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 PPP 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会效益会随着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增大而增加,投资方承担风险比例亦与其公平偏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succes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build–operate–transfer (BOT) projects largely depends on effectively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a variety of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especially those influencing the revenue over time. Revenue instability is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of PPP form of procurement. Government support, which is established as a clause in the concession agreement, should be carefully designed and well formulated. Options which arise from certain clauses in the contract are more valuable for risky proj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s proposed model is to evaluate early fund generation options and also to calculate equitable bounds for a guaranteed revenue for the project sponsor under uncertainty and risk. The model is specially designed to alleviate the concern of revenue risk. To illustrate its applicability the methodology is then applied to a freeway PPP project and a power plant PPP project in Ir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these options can indeed be significant and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systematic negotiation mechanism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can take advantage of its flexibility at the negotiation table.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can facilitate negotiations on the verge of a break down as well as accelerating ongoing negotiations that have become moribund.  相似文献   

14.
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基于地位非对称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提出了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风险分担比例的确定方法,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比例与双方地位的非对称性以及谈判损耗系数有关,谈判过程中需要引起双方的重视。研究成果为公平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推进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PPP项目风险的科学分类是风险分摊的基础,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述了PPP的内涵以及PPP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按照决策阶段、融资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以及全生命周期重新划分了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的风险。结合国内外PPP发展现状,提出了PPP项目风险类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风险分摊提供依据,使参与主体明确具体风险并进一步进行分摊。  相似文献   

16.
17.
PPP项目风险分担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外文献广泛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遵循风险分担的原则,对于PPP模式的主要43种风险因素在政府和私营机构之间进行了分担。并结合国内外典型PPP项目工程案例,对由政府承担、私营机构承担、双方分别承担和双方共同承担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论对于PPP项目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公私合作模式(PPP)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政府建设资金紧张以及政府在公共投资管理上的低效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公私合作投资双方的投资规模上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合作投资有利于项目总风险的降低.其次,建立了公私合作投资双方的最佳投资比例模型,讨论了PPP合作项目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科学分配方法,以建立公平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再次,综合考虑投资和风险因素,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给出公私双方的风险分摊系数和收益分配比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关系的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 PPP(公私合作关系)模式内生的项目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征,探索 PPP 项目中关系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方法获取 PPP 项目关系管理的 9 个关键成功因素,并形成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我国 PPP 项目关系管理的现状与关键成功因素。问卷数据分析发现,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相互信任、风险的公平分担、问题/冲突解决的能力是 PPP 项目关系管理最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此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大多数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