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8例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并行图像处理,观察患者的CTA特点,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68例患者共检查376条血管.CTA发现112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数264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53条),大脑前、中、后动脉(共39条)及椎-基底动脉(20条).狭窄动脉段中,狭窄伴钙化的斑块32条,大部分位于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椎动脉的颅内段.对于非钙化斑块,CTA显示模糊.DSA共显示128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248条.CTA显示中重度狭窄率[9.31%(35/376)]与DSA[9.31%(35/376)]一致.38例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结论 CTA为一种微创伤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法,检查耗时少,费用低,且空间分辨率高,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35-536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用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以5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A与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SA发现有112支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Ⅰ级44支、中度狭窄Ⅱ级33支、重度狭窄Ⅲ级35支、完全狭窄Ⅳ级0支,CTA发现轻度狭窄Ⅰ级为43支、中度狭窄Ⅱ级为35支、重度狭窄Ⅲ级为33支、完全狭窄Ⅳ级为1支。与DSA比较,CTA的灵敏性为97.4%、特异性为91.4%、正确指数为8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Kappa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DSA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CTA为无创检查,费用低、准确性高,且能在基层医院开展,可作为颈动脉狭窄的重要筛查依据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心绞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32例疑似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冠脉CTA(以下简称CTA)检查,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并观察药物针对性治疗疗效,对CTA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冠脉CTA显示狭窄血管轻度狭窄25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3支;32例患者中有16例做DSA对比,轻度狭窄18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2支;CTA与DSA结果相符26支。另有16例未做DSA检查,除7例未用药物治疗以外,其余患者均用地尔硫卓或配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通过CTA检查,对不同年龄段心绞痛患者的冠脉情况进行观察,发现50岁以下病人引起心绞痛症状主要是冠脉痉挛所致,而50岁以上病人引起症状主要是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所致,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s,MCAOD)的临床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方法:医院收治的150例脑血管病患者(300条受检血管),均经CT血管造影,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颅内脑动脉狭窄情况,7 d内进一步行MRA检查,并将CTA与MRA的显示情况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50例患者300条受检的大脑中动脉中,经MRI检查为正常或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血管条数分别为76、114、110条;经CTA检查正常或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血管条数为66、94、90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A检查还得到3组之间的平均收缩峰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重度狭窄流速最快;重度狭窄的CTA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结论:CTA和MRA是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检测的侧重面不同,所以应将两者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观察64层螺旋CTA在颈内动脉检出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48例怀疑前循环缺血发作的患者施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79例同时行DSA检查,并将CTA与DSA结果相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行CTA检查的148例患者中有119例患者颈内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行DSA检查的患者颈内动脉有不旧狭窄,CTA与D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A对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具有微创伤性,能用于颈内动脉的诊断,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颈部血管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评价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ACI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DU检查、TCD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应用CDU检查、TCD检查、CDU联合TCD检查对ACI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患者检查参数指标。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ACI预后相关因素。结果:DSA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50例(76.92%),轻度狭窄18例(36.00%)、中度狭窄17例(34.00%)、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15例(30.00%);颈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者RI高于中度狭窄,中度狭窄高于轻度狭窄(P<0.05);颈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者PSV、EDV、PI低于中度狭窄,中度狭窄低于轻度狭窄(P<0.05);CDU+TCD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单纯检查(P<0.05)。随访患者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2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肥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排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确诊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75例患者脑CTA和MRA图像,通过两种检查的数据计算分析,比较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头CTA、MRA在评价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上与DSA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CTA较MRA在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结论头CTA和MRA都是可靠的无创血管成像检查方法,都能较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给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相对MRA,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硬化狭窄具有更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颈动脉狭窄(≥5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颈动脉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结果:以70%狭窄为切分点。颈动脉超声/DSA对中度狭窄(50%-69%)诊断的吻合比例(32/29),对重度狭窄(≥70%)诊断的吻合比例(30/33)。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筛查并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肾动脉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进行对照性研究,评价CE-MRA与CTA这2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显示情况。方法:对临床上怀疑有肾动脉狭窄的30例患者同时行肾动脉的CE-MRA与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1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CE-MRA与CTA这2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CE-MRA与CTA在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上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CTA。结论: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的狭窄,但CE-MRA无辐射、更安全,更应作为临床上检查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初步探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轴位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灶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DSA、颅脑MRI及基底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根据DSA对所有患者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组,颅脑MRI对脑内的缺血软化灶进行统计。统计基底动脉管腔最狭窄的层面斑块在4个90o扇形角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斑块分布特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病变的斑块分布。结果:轻度及中度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的患者有12例,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者为主,而重度管腔狭窄者有8例,斑块分布差异不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区MRI异常的患者有9例,斑块出现在腹侧最多。结论:轻度及中度管腔狭窄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梗死灶者的基底动脉斑块较多分布在腹侧。  相似文献   

15.
郭楚彬 《现代保健》2014,(24):125-12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头颈部螺旋连续扫描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对照组90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再根据头颈血管动脉狭窄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血清Hcy、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9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3d内先后行TCD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检查,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以CTA为诊断标准,确定ICA颅内段狭窄的血管条数,然后对CTA证实ICA颅内段狭窄的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计算TCD诊断不同程度ICA颅内段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并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1)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例,TCD敏感性是81.3%,特异性是94.3%,阳性预测值是70.9%,阴性预测值96.7%,准确度92.4%。(2)侧支循环开放,重度狭窄患者75.8%存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未见侧支循环开放病例。(3)对诊断ICA颅内段狭窄,TCD与CT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对ICA颅内段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作为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捷  吕益忠  钱进军 《现代保健》2010,(28):103-10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患者经彩超或CTA筛查发现共42支血管有病变,再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评价其价值。结果颈动脉狭窄≥70%者26支,占61.9%;颈动脉狭窄≤70%者13支,占31.0%;无狭窄3支,占7.1%。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64排冠脉CT (CTCA),即64排多层螺旋CT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临床4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MSCT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MS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92支,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8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病变14支;MSCT发现狭窄116支,其中轻度狭窄5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38支,闭塞病变2支.MS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2.8%,82.5%,88.7%,74.2%,82.6%,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检出软斑块32处、混合斑块42处、钙化斑块30处.结论 MS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同时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