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6月足月分娩产后42天复查的110例产妇分为剖宫产组(53例)和阴道分娩组(57例),均给予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阴道分娩产妇产后6周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者(P<0.05)。经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的静息压、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强度、Ⅰ类持续时间及Ⅱ类收缩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阴道分娩组的阴道静息压仍低于剖宫产组(P<0.01),其他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6周的阴道张力及盆底肌力低于剖宫产者;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均能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褥期后妇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常规产后42天检查的妇女60例,分为顺产组37例和剖宫产组23例,由同一位专业盆底康复师进行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变化。结果:两组产妇产后6周Ⅰ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及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无明显差异。经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的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强度、Ⅰ类持续时间及Ⅱ类收缩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均造成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得到改善,建议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减少或延缓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力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效果,探索其变化机制。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130例,其中顺产70例、剖宫产60例。顺产组及剖宫产组受试者用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在家中自行缩肛提肛运动康复训练。产后42 d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16次,在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情况。结果顺产组和剖宫产组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产后42 d)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后3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及12个月顺产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测试盆底肌肉肌力低于Ⅲ级的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产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日常自主盆底肌锻炼(Kegel锻炼);对照组产妇采用健康宣教配合Kegel锻炼。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及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确切且比较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训练配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42d盆底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河北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进行42d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对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300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进行一个疗程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指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收缩力,促进产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3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次数分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第一次剖宫产分娩组、第一次阴道分娩组。3组产妇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并联合Kegel运动锻炼盆底肌肉。比较3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Ⅱ类肌纤维的最大值变化及上升时间、Ⅰ类肌纤维平均值变化及变异性。观察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临床疗效。结果两次剖宫产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经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后,其Ⅰ类肌纤维平均值明显增加,但是变异性没有明显改变,Ⅱ类肌纤维最大值显著降低,其具体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第一次阴道分娩产妇治疗前有196例,完整参与整个治疗的产妇有81例。第一次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经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后,其Ⅰ类肌纤维平均值明显增加,但是变异性没有显著改变,Ⅱ类肌纤维最大值显著增加,其具体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第一次剖宫产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治疗前有85例,完整参与整个治疗的产妇有28例。第一次剖宫产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经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后,其Ⅰ类肌纤维平均值明显增加,但是变异性没有显著改变,Ⅱ类肌纤维最大值显著增加,其具体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对第一次剖宫产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和第一次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有效果,对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无明显效果。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后,盆底肌Ⅰ类肌纤维平均值、变异性,Ⅱ类肌纤维最大值,测试上升时间均显著增加,即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修复受损害的盆底肌,改善产妇的临床症状,使盆底肌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规范孕检的妇女进行常规筛查,选取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和锻炼组(138例)。观察组进行一般健康宣教,锻炼组妊娠28周起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产后42 d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分别于妊娠37周、产后42 d、产后3个月及产后半年检测盆底肌力并进行尿失禁分析。结果锻炼组妊娠37周、产后42 d、产后3个月及产后半年的盆底肌力均高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提高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产后第1次复查的96例产后42 d的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8次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6%和76.6%,Ⅱ类肌纤维肌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和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99例,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盆底肌力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项下的持续时间及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项下的收缩个数及快速收缩压、压力检测项下的阴道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的Ⅰ、Ⅱ类肌纤维,增强盆底内压力,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妊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生产并于产后6周内进行盆底肌力筛查的510例初产妇以分娩方式分组(新生儿体重正常者)以及以新生儿体重对产妇分组,分别从这两方面对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妊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Kegel训练联合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统计疗效情况。结果新生儿正常体重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低出生体重组(χ2值分别为9.332、9.917,均P<0.01),巨大儿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低出生体重组(χ2值分别为9.962、10.829,均P<0.01)。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相比,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183、0.472,均P>0.05)。采用Kegel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对肌纤维肌力异常的产妇(400例)进行康复治疗后,产妇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和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27.456、25.067,均P<0.001)。结论分娩方式不同对产后盆底肌力可能无影响,新生儿体重影响产后盆底肌力。产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藏区妇女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就诊的来自于藏区的38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分层区组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测定治疗前后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值及脱垂分度的变化,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及脱垂分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区妇女子宫脱垂盆底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不同体重指数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的疗效,探讨该疾病的治疗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自然分娩、年龄小于35岁和产后6周复诊确诊为产后FPFD的初产妇140例,分为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5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并用问卷方式进行性生活质量调查。结果两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治疗前;正常BMI组在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高BMI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者有明显疗效,正常BMI组比高BMI组的盆底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盆底肌肉治疗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寻找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产后42d检查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共118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单独电刺激治疗30例(电刺激组);单独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共31例(生物组);电刺激联合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共46例(联合组)。所有对象治疗前测定的结果为初评,治疗5次为二评,治疗10次为三评。评估3组患者在应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盆底肌力、疲劳度、肌电位的变化。结果:所有对象二评结果、三评结果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好于初评结果(P均0.05);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肌电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Ⅰ类肌力、Ⅱ类肌力、Ⅰ肌疲劳度、Ⅱ肌疲劳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和生物组的肌电位均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3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改善患者产后的肌力,患者的自主评分均7分,漏尿程度较治疗前也有明显的改善。建议至少坚持5次盆底功能训练治疗疗效更好,联合组和生物组患者的肌电位最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进行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9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n=53)和产钳助产组(n=41)。两组产妇均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压力、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及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自然分娩组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均高于产钳助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自然分娩组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优于产钳助产组(P<0.05)。自然分娩组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产钳助产组的19.5%(P<0.05)。结论 与产钳助产相比,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前、产后连续盆底肌锻炼干预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产检、分娩的孕产妇15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A组)106例与剖宫产组(B组)44例;根据产前、产后是否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防治将A组分为干预组(Aa组66例)与未干预组(Ab组40例),B组亦分为干预组(Ba组19例)与未干预组(Bb组25例)。产后6周、12周对以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6周盆底功能检测:Aa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b组(P0.05);Ba组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显著高于Bb组(P0.05),但两亚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12周盆底功能检测:Aa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b组(P0.05);Ba组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Bb组(P0.05)。(3)产后12周Aa组阴道前壁脱垂、后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Ba组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Bb组(P0.05)。结论围产期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有助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芬  邢娟 《中国校医》2022,36(6):436-438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诊的90例产后FP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单纯Kegel锻炼,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盆底Ⅰ类和Ⅱ类肌肌力μV、肌纤维收缩时间、最大阴道内压以及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两组干预3个月后盆底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肌纤维收缩时间以及最大阴道内压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底Ⅰ类肌肌力为(4.212±0.351)μV、Ⅱ类肌肌力为(4.983±0.508)μV、Ⅰ类肌肌纤维收缩时间为(4.383±0.456)s、Ⅱ类肌肌纤维收缩时间(4.191±0.494)s、最大阴道内压为(83.282±4.157)cmH2O,高于对照组的(2.023±0.315)μV、(2.314±0.451)μV、(3.264±0.418)s、(3.053±0.412)s、(73.355±4.260)cmH2O,有统计学差异(t=31.421、26.626、12.342、11.970、11.201,P均<0.001);研究组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4.44%、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4.464,P=0.013、0.03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能够有效增强产后FPFD患者盆底肌力,延长肌纤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在4家妇产科专科医院选取产后6周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治疗6周。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6个月进行阴道内指检并经PHENIX检测仪量化评定产妇盆底Ⅰ类肌和Ⅱ类肌的情况。结果:电刺激对于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均有效(P<0.001);Ⅱ类肌在治疗刚结束时无效,但在治疗结束6个月出现疗效并有后续持续增强肌力的效果(P<0.05)。电刺激对于轻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和Ⅱ类肌均有效(P<0.001),但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内,无明显后续持续增强肌力的效果。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轻度和重度盆底肌力减退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女性(年龄40~60岁),通过BECK抑郁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排除心理因素后,将采用2000年国际公认的《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调查表确诊为性功能障碍的97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按自愿入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盆底康复师指导下,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行Kegel训练,每天2次,每次15 min。通过《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调查表评价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改善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肌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盆底肌力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交疼痛的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其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