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雍森医院分娩的1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盆底肌肉肌力恢复情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盆底肌力评分、盆底功能(漏尿次数、漏尿量)、临床数据(夜尿频次、阴道肌电压值)。结果:观察组的盆底肌肉肌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产后康复过程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并给予康复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4月于产后6~8周筛查盆底肌力的3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结局、分娩体位、会阴损伤进行分组,探讨以上因素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并为盆底肌力异常的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结果阴道分娩组的Ⅰ类、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会阴侧切及裂伤组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会阴完整组(P<0.05)。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的盆底肌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会阴侧切都会影响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娩体位对盆底肌肌力无显著性影响,对盆底肌异常的产妇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及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价值,以促进产后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12月足月妊娠分娩的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盆底肌肉训练的对照组(n=55)、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研究组(n=55),对比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阴道最大收缩压、盆底肌肌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阴道最大收缩压、盆底肌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道最大收缩压、盆底肌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康复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在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改善,进一步提高女性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产后盆底恢复的疗效。方法:将年龄为22~40岁已分娩的2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112例,产后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盆底恢复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12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即指导其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及其一般的产后注意事项;于6个月后随访,通过盆底肌收缩力测定,问卷调查,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结果:盆底肌收缩力,尿失禁、腰骶痛、痔疮、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性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即盆底恢复,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良好方法,且需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能力、盆底肌电位、性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盆底肌收缩能力优于对照组,盆底肌电位高于对照组,性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盆底肌锻炼相比,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孕产检查及分娩的产妇300例,经阴分娩产妇182例(A1组),剖宫产分娩98例(B1组),所有产妇均接受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另外各选取45例产妇分别作为经阴分娩对照组(A2组)、剖宫产分娩对照组(B2组)。比较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第6、12周,A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A2组(P0.05);产后12周A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A2组(P0.05),产后第6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优于B2组(P0.05);产后12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B2组(P0.05),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B2组(P0.05)。结论: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妇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并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电压、盆底肌力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产妇盆底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产妇Ⅰ类纤维与Ⅱ类纤维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产妇Ⅰ类纤维与Ⅱ类纤维收缩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康复训练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电压与盆底肌力,对产后早期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30例;参照组产妇产后实施常规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同时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评测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状况,并随访掌握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评测,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平均动态压及阴道肌电压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8%,参照组为1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康复中对产妇实施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力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6月足月分娩产后42天复查的110例产妇分为剖宫产组(53例)和阴道分娩组(57例),均给予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阴道分娩产妇产后6周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者(P<0.05)。经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的静息压、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强度、Ⅰ类持续时间及Ⅱ类收缩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阴道分娩组的阴道静息压仍低于剖宫产组(P<0.01),其他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6周的阴道张力及盆底肌力低于剖宫产者;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均能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不同体重指数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的疗效,探讨该疾病的治疗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自然分娩、年龄小于35岁和产后6周复诊确诊为产后FPFD的初产妇140例,分为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5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并用问卷方式进行性生活质量调查。结果两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治疗前;正常BMI组在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高BMI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者有明显疗效,正常BMI组比高BMI组的盆底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盆底肌肉治疗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寻找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产后42d检查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共118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单独电刺激治疗30例(电刺激组);单独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共31例(生物组);电刺激联合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共46例(联合组)。所有对象治疗前测定的结果为初评,治疗5次为二评,治疗10次为三评。评估3组患者在应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盆底肌力、疲劳度、肌电位的变化。结果:所有对象二评结果、三评结果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好于初评结果(P均0.05);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肌电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Ⅰ类肌力、Ⅱ类肌力、Ⅰ肌疲劳度、Ⅱ肌疲劳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和生物组的肌电位均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3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改善患者产后的肌力,患者的自主评分均7分,漏尿程度较治疗前也有明显的改善。建议至少坚持5次盆底功能训练治疗疗效更好,联合组和生物组患者的肌电位最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力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效果,探索其变化机制。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130例,其中顺产70例、剖宫产60例。顺产组及剖宫产组受试者用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在家中自行缩肛提肛运动康复训练。产后42 d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16次,在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情况。结果顺产组和剖宫产组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产后42 d)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后3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及12个月顺产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分析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产后6周至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后SUI产妇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仅给予健康教育,B组患者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C组患者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SUI分度、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析影响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进一步每两组之间比较发现,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00<0.05),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12<0.05).3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力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1,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优于A组,C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优于B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后抑郁程度、SUI严重程度、孕期体重增加量是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162、5.772、5.323,均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最优,可广泛应用;孕期体重增加量是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孕期体重可提高产后SUI电刺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产前、产后连续盆底肌锻炼干预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产检、分娩的孕产妇15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A组)106例与剖宫产组(B组)44例;根据产前、产后是否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防治将A组分为干预组(Aa组66例)与未干预组(Ab组40例),B组亦分为干预组(Ba组19例)与未干预组(Bb组25例)。产后6周、12周对以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6周盆底功能检测:Aa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b组(P0.05);Ba组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显著高于Bb组(P0.05),但两亚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12周盆底功能检测:Aa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b组(P0.05);Ba组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Bb组(P0.05)。(3)产后12周Aa组阴道前壁脱垂、后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Ba组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Bb组(P0.05)。结论围产期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有助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盆底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后6~8周进行复查的初产妇4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04例)、中转剖宫产组(24例)、会阴保护组(59例)、会阴侧切组(163例)和产钳助产组(10例),运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对5组量化评估盆底不同肌纤维的肌力,对44例肌力较弱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再次进行盆底肌力评估。结果 1剖宫产组前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高张型构成比(71.57%)明显高于会阴侧切组(47.24%),且其高张型平均肌电值(8.54 u V)明显高于会阴保护组(6.27 u V)、会阴侧切组(6.99 u V)和产钳助产组(5.26 u V);2剖宫产组后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高张型构成比(72.55%)明显高于其它4组,且其高张型平均肌电值(8.26 u V)明显高于会阴保护组(6.65 u V)和会阴侧切组(6.76 u V);3会阴保护组和会阴侧切组快肌最大肌电值低张型构成比(81.36%、74.23%)明显高于剖宫产组(46.57%),且会阴侧切组低张型平均肌电值(20.68 u V)低于剖宫产组(23.44 u V);4会阴保护组和会阴侧切组混合肌平均肌电值低张型构成比(91.53%、92.64%)明显高于剖宫产组(73.53%),且两组低张型平均肌电值均低于剖宫产组;5会阴侧切组慢肌平均肌电值低张型构成比(89.57%)高于剖宫产组(75.98%),且剖宫产组低张型平均肌电值高于其他4组;6产钳助产组快肌、混合肌、慢肌低张型平均肌电值明显低于其他4组;7快肌、混合肌、慢肌三者各自低张型构成比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明显降低,三者各自整体平均肌电值在治疗后均明显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阴保护和会阴侧切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大于剖宫产,产钳助产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最为严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宣教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以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d来本院进行产后检查的妇女300例,产前进行盆底肌康复方法宣教的为宣教组。未宣教的为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均给予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42 d宣教组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但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宣教对产后妇女盆底肌恢复有促进作用;两组产妇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9~11月妇保科产后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58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阴道顺产组(32例)。同期40例健康体检已婚未产妇女做对照,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按0~5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产后6~8周盆底肌力检测择期剖宫产组≤3分19%(5/26),≥4分81%(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但采取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不是最佳解决办法。建议所有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妇女均应在产后及早做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以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或延缓其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在4家妇产科专科医院选取产后6周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治疗6周。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6个月进行阴道内指检并经PHENIX检测仪量化评定产妇盆底Ⅰ类肌和Ⅱ类肌的情况。结果:电刺激对于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均有效(P<0.001);Ⅱ类肌在治疗刚结束时无效,但在治疗结束6个月出现疗效并有后续持续增强肌力的效果(P<0.05)。电刺激对于轻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和Ⅱ类肌均有效(P<0.001),但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内,无明显后续持续增强肌力的效果。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轻度和重度盆底肌力减退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盆底生物反馈评估,对产后3天、6周初产妇按标准进行调查和评估。将138例自愿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者,配对分为kegel、盆底生物反馈和对照组进行训练,每疗程8周,训练前后均进行评估,并评价训练疗效。结果:各组产后6周SUI发生率较孕期明显降低(P<0.05);Kegel训练组、盆底生物反馈组训练后产后SUI发生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1);各训练组训练后SUI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训练组训练后盆底肌电收缩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生物反馈组与其它2组比较亦明显增强(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Kegel训练对产后SUI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