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最佳CD4+T淋巴细胞水平,以此为依据,提供在国内或更为广泛的地区开展相应治疗。方法:从在红河州中医医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间,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满12个月的HIV/AIDS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6例,从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用药及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几个因素,分析治疗后,上述诸原因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这几个因素,经治疗后,对CD4+细胞升降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有效率存在中度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无显著关联;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有显著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止是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CD+4 CD+8在肺气虚证大鼠肺和皮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D4^+CD8^+在肺气虚证大鼠肺和皮肤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肺主皮毛”的免疫学基础。采用气熏法制造肺气虚证模型,实验设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和肺组织中CD4和CD8的表达。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大鼠肺脏和皮肤CD8^+细胞均升高(P〈0.05);皮肤CD4^+细胞发生迁移,但数量没有变化(P〉0.05),肺CD4^+细胞数量没有变化,二者免疫功能均下降,从免疫学角度证实肺主皮毛理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AIDS患者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后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的变化特点,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采集静脉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进行.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检测。结果:CD4+T淋巴细胞值均〈100X106/L,CD4+/CD8+均〈1;其中50。100X106/L之间者6例(A组),〈50×106/L者14例(B组);CD4+、CD8+计数和CD4+/CD8+分别为32.7±69.9、469.8±112.4和0.13±0.12。20例患者A组治疗后死亡一例,死亡率5%;B组死亡10例,死亡率50%。结论:CD4+、CD4+/CD8+与临床进程明显正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为MDS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诊断、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扶正中药复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CD3^+、CD4‘及CD8^+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菇多糖片对照组及扶正中药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混悬液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测定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肠黏膜固有层中CD3^+、CD4^+及CD8^+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抑制全身免疫系统,而且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恢复或者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4+T细胞、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4+T细胞与Hb呈正相关,CD25+T细胞与}玷、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l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4+T细胞与RBC、PLT、IgA、IgM、RF、α1.AGP、ESR呈负相关,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俨〈0.051。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虚证证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干预后艾滋病(AIDS)患者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 方法 对243例接受HAART药物干预的AIDS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对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筛选出频次出现较高的虚证证候,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 AIDS患者虚证出现最多有124例占51.0%,主要为脾肺气虚证(23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8例);肺气亏虚患者的CD3+、CD4+、CD8+细胞计数以及CD4+/CD8+比值均最高,CD3+、CD4+计数与脾气亏虚和脾肺气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亏虚患者的病程最短,脾气亏虚和脾肺气虚患者的病程较长,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HAART治疗的AIDS患者虚证具有复杂的特点,涉及脏腑主要为脾肺两脏,脾肺气虚为最常见的虚证证型,肺气虚弱证患者疾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湿中药对湿证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湿证患者48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化湿中药治疗,随机选取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8^+CD38^+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CD8^+CD38^+细胞水平升高(P〈0.05)。结论:湿证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下降,化湿中药对湿证患者的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并且与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庆保  万磊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2):1690-1693,1695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4+T细胞、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4+T细胞与Hb呈正相关,CD25+T细胞与Hb、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4+T细胞与RBC、PLT、IgA、IgM、RF、α1-AGP、ESR呈负相关,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情况。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30岁,平均25岁。预先在昼夜节律模式条件(16h-light:8h-dark cycle,LD)下生活1周:室温25±1oC,起床时间:7:00,睡眠时间(无光照期):23:00~7:00,早餐时间:7:30~8:00,午餐时间:11:30~12:00,晚餐时间:5:00~6:00;睡眠时光照强度〈0.1 Lux;受试者自由饮水,无烟酒嗜好,日常活动和饮食成分基本一致。随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抽取各受试者外周血3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在自然光制下,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P〈0.05),但各细胞相对数量变化的峰谷时点略有不同。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存在着昼夜节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健康成人、鼻咽癌(放疗前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3+、CD4^+、CD^8+)的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CD8^+细胞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下降(P〈0.001)。结论:鼻咽癌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体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患者27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4+、CD19+、CD56+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观察组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除痰湿内蕴型外,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证型之间比较,CD3+T细胞水平气血亏虚兼痰湿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气血亏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痰湿内蕴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内蕴型CD14+T、CD19+T细胞水平较低,CD56+T细胞水平较高,与其它各证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医证型与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 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IV/AIDS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在CD4/CD45RA+、CD4/CD45RO+方面多表现为显著性下降(P〈0.05);各证型间比较,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兼血瘀组CD4/CD45RO高于痰湿内蕴组,气血亏虚、脾肾两虚组高于阴虚火旺组(P〈0.05)。结论:在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害中,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CD45RO+、CD45RA+T淋胞亚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程演变,表现出由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之间免疫损害逐渐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证患者临床疗效与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CHB湿证患者75例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CD3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CD4^+CD28^+、CD8^+CD2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B显效患者治疗后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非显效患者治疗前后CD8^+CD28^+、CD4^+CD28^+、CD8^+CD38^+、CD4^+CD25^+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水痘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检测。结果:60例水痘患者与对照组比,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而CD3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痘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与CD4+、CD8+T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观察,初步探讨艾滋病肺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肾气亏虚证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内在相关。结果 153例患者中,肺气虚证患者48例,脾气虚证患者70例,肾气虚证患者35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比值比较: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与肾气虚证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肺气虚证患者较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更明显,CD4+/CD8+比例失调更显著,其免疫损伤和破坏更严重,更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病情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荆联合UVA光疗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Fas/FasL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其与白癜风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及58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分类检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定量检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7.55%,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治疗后CD3^+、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FasL表达有降低趋势;治疗后FasL表达略有回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癜风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刺联合UVA光疗可通过有效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3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组体温明显升高,CD+3、CD+4细胞数目及CD+4/CD+3和CD+4/CD+8比值均升高,CD+8/CD+3比值下降,差异显著(P〈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气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总数CD+3、亚群CD+4细胞数目及CD+4/CD+3和CD+4/CD+8比值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90例,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前三型为实证组,后三型为虚证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虚证组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实证组(P〈0.0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纽(P<0.01):虚证组患音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血双亏型组CD4^+、CD8^+T细胞亚群与肝胃不和型有明显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实证组(P〈0.01);气血双亏型NK细胞较肝胃不和型和瘀毒内阻型明显下降(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之间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由此提示胃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灵汤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AART)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Thl7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5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成HAART治疗组28例和联合治疗组27例,并选取21例HlV阴性患者为健康对照组。HAART治疗组给予HAART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芪灵汤联合HAART治疗,观察24周。同时根据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水平,将HIV/AIDS患者分为3层,第一层:1~100个/μL;第二层:101~200个/μL;第三层:201~350个/μL,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IV,AIDS患者治疗前基线、治疗4、12、24周时间点、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l7、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数目。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lV/AIDS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基线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数显著降低,Treg细胞基线表达水平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HAART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4、12和24周时CD4+T细胞计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CD4+T细胞水平,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上,HAART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Thl7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AART治疗组比较,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Thl7/Treg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5,P=0.038)。结论芪灵汤能够改善Thl7/Treg细胞免疫平衡,这可能是芪灵汤提高Hl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对BALB/C硬皮病小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选8周龄60只BALB/C小鼠,实验前剃去小鼠背部中央区被毛,并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纽(模型组)、麦门冬汤大剂量组、麦门冬汤中剂量组、麦门冬汤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用博莱霉素(BLM)制作硬皮病模型。使用麦门冬汤大、中、小剂量治疗3周。眼球采血,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单平台操作法检测CD4+、CD8+T细胞。进行腹腔灌洗并收集灌洗液,用预冷RP—MI-1640培养液洗涤细胞3次,每次4lCl500rpm离心10min,去上清液,再用预冷的适量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用移液器取100pL的细胞悬液,加100pL的胎盼蓝与800μL的RPMI一1640放入1.5mL的离心管中染色,计算腹腔巨噬细胞活力。结果:麦门冬汤小剂量组CD4+T细胞的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i大、中剂量组CD8+T细胞含量高于模型组(分别为P〈0.01和P〈0.05)。中、小剂量组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麦门冬汤能提高CD4+、CD8+T细胞水平,提高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力。这可能是麦门冬汤对SSc模型小鼠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