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治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2/2007-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肝胆管囊腺瘤患者3例及肝胆管囊腺癌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胆管囊腺瘤3例均为女性,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剑突下疼痛和腹胀.肿瘤标志物CAl9-9升高(2/3),AFP无升高,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伴有分隔以及钙化影,平均最大直径17cm.术后随访26mo,未见复发.肝胆管囊腺癌4例,男性1例,女性3例,右上腹部隐痛和腹胀.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2/4),AFP无升高,肝脏的囊性占位性病变伴有不规则分隔外,囊壁结节以及乳头状突起,平均最大直径13cm.其中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已随访12mo,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早期诊断困难,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的MS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浆液性囊腺瘤8例,表现为多房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6例:边缘分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房囊性病灶,3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5例囊腺癌患者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结节及分隔强化,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及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结论MSCT能很好显示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囊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大多数局限于肝内,肝外转移更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肝囊腺癌腹腔内转移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腺囊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率低,临床上常常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而造成误诊、漏诊。我们对1984年12月至1996年12月期间住院的11例胰腺囊腺癌病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不同病变影像学表现。方法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分别为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1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MSCT诊断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2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41%。结论MSCT检查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且不同病变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囊腺癌临床较为少见,约占胰腺癌总体的5%~10%[1]。研究认为,胰腺囊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常有纤维包膜,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近年国外报道的囊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3%[2]。本文对52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胰腺囊腺癌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我院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较黏液瘤和囊腺癌小(P<0.05)。5例血清CAl99明显升高(胰腺囊腺癌4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正常参考范围1~39 u/L),提示CAl99是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较好标志物。5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例肿物位于胰体部,2例肿物位于胰体尾部,7例肿物位于胰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肿物位于胰头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物位于胰体者行胰腺节段切除加胰腺远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肿物位于胰体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肿物位于胰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及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术前诊断误诊率26.7%,手术术中诊断误诊率20%。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的病史询问,病理学特征,B超及CT检查,囊液分析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超声诊断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术后病理进行分析,评价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因盆腔肿物入院的患者,筛选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年龄≥55岁,分析其术后病理。结果超声表现为囊实性的肿物共计74例,其中发病率最高为囊腺癌40例(5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其次为囊腺瘤10例(14%),成熟囊性畸胎瘤8例(11%),炎症、脓肿5例(7%),性索间质恶性肿瘤4例(5%),少见的为单纯囊肿2例(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3%),阔韧带肌瘤2例(3%),转移癌1例(1%)。超声诊断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2.4%,88.9%,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80.8%。结论在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囊腺癌,超声对于盆腔囊实性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对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进行常规筛选及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9例肝脏肿瘤(原发性肝细胞癌26例,肝内胆管癌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肝脏囊腺瘤1例,肝脏转移瘤15例)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肝细胞癌囊变区CT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水样低密度,MR主要表现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CT及MR增强检查实性区具有“快进快出”强化特点。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肿瘤中心部分不规则低密度囊变区,肿瘤周围可见迂曲扩张的胆管,MR表现为囊变区呈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CT及MR增强检查实性区均可见延时强化。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为花环状或中心囊变。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为分隔状囊变,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肝脏胆管囊腺瘤CT表现为分隔状囊实性肿块,其内见壁结节。肝转移瘤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具有边缘环形强化特点。结论 CT和MR为诊断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谷城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浆液性囊腺瘤8例,7例小囊型,1例大囊型,小囊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强化是呈海绵状,1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伴钙化,大囊型病灶呈薄壁大囊,无囊壁结节及分隔,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黏液性腺瘤6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4例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黏液性囊腺癌2例,1例伴有肝转移;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均为囊实混合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其特征表现,对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19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但均不能准确区分其病理类型,与术后病理对照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9%(11/19)和68.4%(13/19).肿瘤位于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4例,最大直径3~15cm.19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16例,总切除率为84.2%.术中误诊误治4例(21.0%).病理证实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2例.获得随访15例(78.9%),3例囊腺癌患者中1例切除者已存活4年,无复发;2例未切除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病死.12例囊腺瘤患者目前均存活,肿瘤无复发.失访4例,囊腺癌和囊腺瘤各2例.结论 加强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胰腺囊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疗效满意,故一经诊断即应积极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肝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是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命名的一类病变,以往被称为肝胆管囊腺瘤或囊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发生率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5%[1],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科于2016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腹胀1年"入院,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既往:吸烟20余年,10支/d;  相似文献   

13.
肝脏囊性转移瘤在肝脏转移瘤中较少见,有关其CT表现的文献报道亦较少.现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收治的23例肝脏囊性转移瘤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肝脏囊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胰腺囊液中癌胚抗原(CEA)、淀粉酶诊断胰腺黏液性囊性病变的最优临界值,探讨中国人群CEA最优临界值与国外报道的差异性,以及CEA与淀粉酶联合诊断黏液性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4年4月到2016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16例囊性病变患者行胰腺囊肿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囊液送检生化及细胞学,囊壁活检组织条送病理学检查。分别绘制囊液CEA及淀粉酶ROC曲线以获得最优诊断临界值,分析CEA、淀粉酶及CEA联合淀粉酶对胰腺黏液性囊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16例患者中有70例通过手术、穿刺活检及细胞学确诊为胰腺囊性病变,其中非黏液性病变32例,包括假性囊肿(PC)6例,浆液性囊腺瘤(SCN)26例;黏液性病变38例,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CN)31例(其中2例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7例。囊液CEA最优诊断临界值为72.35 ng/mL,诊断黏液性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3%、81.6%和87.5%。当采取CEA>192 ng/mL时诊断黏液性病变的准确度80.0%,敏感度71.1%,特异度90.6%。囊液淀粉酶的最优临界值为461.70 IU/L,诊断黏液性病变的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7.1%,68.4%和43.8%。囊液CEA(>72.35 ng/mL)和淀粉酶(<461.7 IU/L)联合诊断黏液性病变与单用CEA相比,准确度(85.7%)和特异度(93.8%)提高,敏感度(78.9%)降低。结论 CEA可用于胰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国人群的CEA诊断临界值低于西方人群,CEA与淀粉酶联合分析可提高黏液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但仍需更多病例及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成人先天性肺囊性病变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对23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成人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并系统复习文献。结果:支气管源性肺囊肿12例(52.2%);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5例(21.7%),其中1例伴发黏液性原位腺癌(LASLC/ATS/ERS 2011年版肺癌新分类),1例伴发鳞癌;肺隔离症6例(26.1%)。结论:成人先天性肺囊性病变最常见类型,是支气管源性肺囊肿。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少见,诊断过程中如怀疑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应警惕发生肺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腹胀和上腹不适.各项检查及确诊率分别为:B超50%,CT 66.7%和MRI 80%.全组病例皆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82.4%.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和脾窝积液.21例囊腺瘤生存,未见复发.1例黏液性囊腺瘤术后90 mo复发.1例导管内乳头状囊腺癌随访39 mo生存.黏液性囊腺癌中3例分别随访7,27和76 mo健在,2例分别在术后2 mo和4 mo出现腹腔转移.l例术后27 mo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和MRI是主要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影像手段可以提高确诊率.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大于5CM的浆液性囊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未明性质的胰腺囊性肿瘤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腺瘤(MCN)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问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MC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生存率等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以腹痛、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11例有上腹部压痛,6例可触及上腹肿块.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诊断13例为良性MCN,4例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为黏液性囊腺癌.肿瘤主要位于胰腺体、尾部,直径4~14 cm.20例均行手术治疗,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为主.术后病理证实,良性MCN 10例,交界性MCN 3例,黏液性囊腺癌7例.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良性MCN和交界性MCN患者均健在,无复发;黏液性囊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50%.结论 MCN主要好发于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B超和CT检查可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21例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部位、单(多)囊、最大囊直径、囊壁特征、囊内分隔、肿瘤边界、肿瘤与胰管关系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21例浆液性囊腺瘤中17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多发;均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1.8 cm;4例囊壁或分隔有钙化,7例分隔可见软组织成分;10例胰管轻度增宽.12例黏液性囊腺瘤中6例位于胰头颈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4.5 cm;1例分隔可见钙化,6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2例胰管扩张,3例胰管轻度增宽.6例黏液性囊腺癌中5例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5.1 cm;1例分隔可见钙化,5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1例胰管扩张,1例胰管轻度增宽.所有病灶与胰管均不相通,增强后病灶软组织成分及分隔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少数不典型表现病例,诊断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9.
肝脏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在临床上少见,术前往往难以确诊。我科近年收治2例在术前,术中误诊,报道如下。例1女,56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6个月,加重10 d”于1993年12月6日入院。右上腹痛为间歇性胀痛,以餐后为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及皮肤黏膜黄染,服用多潘立酮后可减轻。10 d来症状加重。入院检查:体温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胰腺囊腺癌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0—01/2001—07我院收治8例胰腺囊腺癌。结果男3例,女5例;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5例,术前诊断正确率为37.5%,胰体尾切除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囊肿切除T型管引流1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胰体胃吻合T型管引流1例,胃空肠吻合1例,胆囊十二指肠吻合,原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术空肠输入输出段侧侧吻合1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1例和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例经手术治愈,另有2例发生术后胰瘘经引流2周后自愈。随访8例,随访时间最长8年,最短4个月。结论胰腺囊腺癌发病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