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Ang)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将AngⅠ转换为AngⅡ,且不灭活缓激肽,使血管扩张,产生降压效应[1,2],ACEI制剂在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方面得到满意的疗效,并且对心肌起保护作用,改善糖代谢,提高生活量及降低死亡率方面也有良好作用[3],我们应用ACEI制剂治疗哈汉两民族的高血压病患者,发现ACEI制剂可能有抑制血清ACE的水平,并有相应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病理生理作用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的深入研究,认识到循环状态RAAS与ACEI急性作用有关;组织中(肾、心脏、血管、脑等组织通过旁分泌、自分泌)的RAAS是ACEI长期作用的重要环节。ACEI的研究成果使心力衰竭等进入“神经内分泌新阶段”,是对医学理论和临床的重大贡献。但是,临床上ACEI导致的顽固性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血钾和肌酐浓度升高、妊娠妇女及双肾动脉狭窄者禁用等,成为限制ACEI临床应用的问题。此外,长期应用ACEI后,组织局部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会逐渐恢复到原…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降压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1-2].但在肢体缺血性疾病中,ACEI对血管新生作用却存在争议[1,3-5].我们于2006年5月至2006年6月通过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给予ACEI治疗,以探讨其对糖尿病缺血性疾病的血管新生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初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卡托普利用于临床以来 ,ACEI的研究进展迅速。许多临床试验已证实 ,ACEI对高血压、心衰、心室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均有治疗作用。现将 ACEI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ACEI的药理学作用ACEI通过与 ACE的锌结合而发生作用 [1 ]。卡托普利为最先合成的 ACEI,它有五个结合段 ,其中四个为毒蛇毒液中的成分 ,可抑制 Ang I转化为 Ang ,增加的 - SH基 ,增强药物亲合力与作用时间 [2 ]。目前已开发出 75个 ACEI,有 16个已用于临床。ACEI的主要药理作用包…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预后和并发症产生上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一种阻断RAAS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功不可没。美国和中国的收缩期心力衰竭指南均将ACEI列为治疗的基石。但ACEI也有其缺陷或局限性:如对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阻遏作用是不完全的;对组织RAAS的阻遏作用可能并不理想,而组织RAAS对靶器官损害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长期使用会出现血管紧张素Ⅱ升高(逃逸现象);临床上咳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系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能有效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 (CHF)。最近研究认为 ,ACEI对不伴有高血压和左心功能不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IR)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也有保护作用 ,通过阻止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特别是左室和血管重构 ,改善预后。是否冠状动脉疾病 (CAD)、猝中、或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在血压和左室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也应使用 ACEI?是否糖尿病和 /或 IR的患者在发展到CAD之前 ,也应使用 ACEI?ACEI怎样和为什么能改善预后 ?何种 ACEI治疗何种疾…  相似文献   

7.
<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自80年代初问世以来,以其对血管有强大的扩张作用为人所熟知,已作为一种扩血管药而用于临床。近几年来对ACEI的药理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不断拓宽。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PROGRESS和HOPE--卒中预防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拮抗后者的升高血压、收缩外周血管以及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作用,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后者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舒张剂.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ACEI有许多有益作用,如增加血管顺应性,缩小小动脉壁胶原面积,改善冠脉储备力及恢复阻力动脉结构和逆转左心室肥大.但人们对ACEI在卒中预防中的作用还了解甚少.本文讨论了高血压作为一种卒中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证据、降低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血压控制国家指南、最近发表的应用ACEI预防卒中和心血管病的2项临床试验(PROGRESS和HOPE)的结果,以及其对于将来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个体患者血压管理重新定义的意义.PROGRESS和HOPE试验表明,ACEI在卒中和心血管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ACEI及ARBs在心律失常的预防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预防心房颤动方面研究较多,现就ACEI及ARBs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功能不全(CCI)的发病机理除与心肌的代谢和收缩功能障碍有关外,还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周围血管收缩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阻滞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具有血管加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并能抑制缓激肽的分解,从而能使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组织中舒血管激肽和前列腺素含量增加以及血液中加压素与醛固酮水平下降。所以ACEI对CCI有治疗作用。本文报告雷米普利对CCI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体力负荷耐量的作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861-86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共同点有:(1)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来实现其临床效应的.ACEI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降低;而ARB则是通过阻止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结合,从而拮抗了AngⅡ的作用.(2)两者均能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作用效果大致相仿.(3)两者均能通过阻断全身循环和局部的RAAS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扩血管,抗增殖的活性因子,抑制缩血管促增殖的活性因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4)两者均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LVH)以及心力衰竭(HF)的发生.不仅可以通过降压减轻高血压早期的肾脏缺血性损伤,而且可以对抗AngⅡ诱导的肾小球出球动脉收缩所致的"三高"状态,保护肾功能.(5)两者对代谢均无不良作用,尚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均有良好的抗HF作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ARB优于ACEI,或ARB必须与ACEI联用的价值.但ACEI是治疗CHF的基石,也是治疗CHF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介导对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但关于AngⅡ的两种受体亚型作用尚有争议.目前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缺m性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得出了促进和抑制血管形成两种结论.因此,ACEI在血管再生中的地位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和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可以在心房颤动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CEI和ARB类药物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沙坦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丽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414-415,F0004
沙坦类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是WHO批准用于临床的新一代降压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比,ARBs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抑制作用更全面,与ACEI合用可使疗效协同增强。ARBs与ACEI相比,该类药可阻滞产生于全身循环或局部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一般认为ARB和ACEI的靶器官保护作用雷同,仅ARB不具有咳嗽的不良反应,因此各种指南中的有关表述多将ARB定位在ACEI的替代用药,近年来有的指南也提到ARB和ACEI的联合应用。脑作为高血压的一个重要靶器官,脑卒中已成为高血压患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公认,降低血压水平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首要措施,收缩压下降1—3mmHg(1mmHg=0.133kPa),脑卒中风险可降低20%-30%,降压药物是否有降压之外的脑保护作用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探讨ARB与ACEI在脑保护方面的不同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既有直接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血管扩张作用 ,又有抑制心血管组织中血管紧张素 (Ang)作用 ,并干预心室重构的过程 ,但临床中发现并非任何情况下均能应用 ,左室充盈不足和左室流出道阻塞者禁用。长期应用ACEI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和高血压过程中出现醛固酮“逃逸” ,即醛固酮升高而AngⅡ浓度只能下降到接近正常 ,所以人们怀疑体内可能存在另一种ACE。新近研究表明该酶是胃促胰酶 ,其作用于AngⅠ的羧基末端使之转换成AngⅡ ,现有的ACEI不能抑制胃促胰酶。临床应用中发现ACEI有以下副作用 :脱发、发热…  相似文献   

17.
ACEI类药物常被选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但是,有15%~39%患者发生干咳以及与ACEI类有关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目前已有另一种可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他索沙坦(Tasosartan)是新近发展的选择性AT_1受体拮抗剂。它不改变缓激肽的代谢因而较ACEI类更少引起咳嗽,在动物及临床研究中能有效降低血压。该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他索沙坦的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ATⅡ受体拮抗剂与ACEI在心脏重构、心力衰竭防治中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已证实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 (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逆转心脏重构是防治 HF的重要途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在逆转心脏重构和防治 HF的作用已被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实 ,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在这方面的作用近期也逐步得到了肯定。本文就 Ang 受体拮抗剂与 ACEI在心脏重构、心力衰竭防治机制及结果的异同进行综述。1  Ang 受体拮抗剂与 ACEI逆转心脏重构和防治HF机制的比较目前证实这两类药物逆转心脏重构和防治 HF机制的异同有如下 :(1) ACEI通过抑制循环和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掏剂(ACEI)有一系列重要优点,如抗高血压作用比ACEI更强,对其他神经体液系统的活性没有影响,不引起干咳,其他副作用亦很少,病人对该类药物有很好的耐受性等。所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类抗高血压病物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很高的抗高血压效果和极好的耐受性。文献报告,该类药物对40%~80%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抗高血压效果(使舒张压降至12.0kPa以下);当与双氢克尿噻合用时有60%~95%取得明显的抗高血压效果,看来噻嗪类利尿剂有增强该类药物抗高血压效果的作用。有人报告钙拮抗剂也有增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抗高血压效果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 泛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其作用可能是它对血流动力学、生物学和结构方面的联合作用所致。但是在心梗或心功能障碍后多长时间开始用ACEI治疗以及ACEI早期和后期治疗作用的比较还没有很好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在比较心梗后早期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