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53及KAI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及KAI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肝癌中p53及KAI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p53及KA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20.00%,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53及KA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75.00%;p53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腹膜转移有关(P<0.05);KAI1表达与肝内转移和淋巴结/腹膜转移有关(P<0.05).结论 p53在肝癌中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而KAI1在肝癌中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53表达与病理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腹膜转移有关;KAI1表达与肝内转移和淋巴结/腹膜转移有关;肝癌组织中p53的表达与KAI1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MACC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ACC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42例肝癌组织、对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7例正常肝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CC1基因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ACC1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在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MA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TNM分期、肝内或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等均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肿瘤个数、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MACC1基因可能在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人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H  Chen S  Ou Q  Deng M  Li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68-171
目的 探讨人肝硬化肝组织和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2例癌旁肝硬化肝组织和 6例癌旁肝硬化肝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并分别与 5例正常肝组织、3例正常肝细胞比较。结果 人肝硬化肝组织表达生长激素受体 ,其表达数量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减少 [RT,(2 2 4± 5 0 )fmol/mg蛋白 ,n =32vs (41 3± 5 3)fmol/mg蛋白 ,n =5 ;P <0 0 5 ],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进一步减少 (P <0 0 5 ) ;人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位点数量较正常肝细胞明显减少 [位点 ,(2 4 0± 0 93)× 10 4/细胞 ,n =6vs (4 6 8± 1 14 )× 10 4/cell,n =3;P <0 0 5 ],人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也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减少 [riOD ,30 8%± 8 2 % ,n =32vs 4 4 9%± 6 3% ,n =5 ;P <0 0 5 ],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进一步减少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 ,其表达水平降低 ;肝硬化越严重 ,该表达下调越明显。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表达下调的可能机制是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 I)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43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的HLA I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中HLA I抗原表达为36.47±19.38,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的79.54±41.55和正常肝组织的81.86±46.53(P均<0.01),而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HLA I类抗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伴有肝内和(或)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HLA I抗原表达较无转移组明显降低(22.83±11.59 vs 46.28±23.16,P<0.05);HLA I类抗原表达与血清AF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41?1, P<0.01),但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805?1, P ?.05)。结论:HLA I抗原表达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HLA I类抗原;肝炎,乙型;癌,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lk1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l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取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各7例做对照。结果:肝癌组织中Plk1mRNA表达比值(Plk1/β-actin)为0.572±0.144,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0.250±0.057和正常肝组织的0.218±0.073(P<0.01)。Plk1 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大于5 cm组中为0.641±0.110,而在肿瘤直径小于5 cm组中为0.458±0.120,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在有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的表达为0.652±0.107,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中的表达0.522±0.144(P<0.05)。而与有无包膜,肿瘤病理分级和AFP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肝癌组织Pl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Plk1蛋白表达量。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lk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lk1的表达高低与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直径大小及脉管侵犯有明显相关,提示其在肝癌生长及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生长侵袭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15例癌旁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而存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P-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分化程度、转移有关,肿瘤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5),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临床有转移和病理分化低的组织中表达增高;表明FAP-1是凋亡抑制因子,并且可能促进了癌细胞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法观察KAI1mRNA在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乳腺癌病例中KAI1mRNA阳性表达为 9例 ,有淋巴结转移的 8例中阳性表达 1例。前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KAI1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是某些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乙肝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水平,探讨FAP在乙肝相关性慢性肝脏疾病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29例乙肝肝硬化(S4期)、22例慢性乙肝(S1~S3期)及17例因良性病变行肝切除术的肝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其中FAP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组织及血清中F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肝癌、肝硬化、肝炎以及对照组肝组织中,FAP mRNA表达的差异倍数值分别是4.73±1.60、1.86±1.04、0.98±0.80及1.00±0.00,四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6,P=0.000);ELISA结果显示FAP蛋白在肝癌患者组织中1μg总蛋白平均含量为(1 288.28±695.82) pg/mL,而肝硬化组织为(1 176.11±677.43) pg/mL,肝炎组织为(1 044.58±389.48) pg/mL,对照组为(848.70±540.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4,P=0.034).结论 FAP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对照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的进展,FAP呈渐进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TCH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提取手术切除1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肝癌、癌旁组织和6例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CH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观察人正常肝组织中PTC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PTCH在所测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在6例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且在病理分级为Ⅰ和Ⅱ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在病例分级为Ⅲ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4).结论 随着肝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TCT的mRNA表达量呈递减趋势,提示PTCH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早期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OPN的表达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的检测,用Wei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OPN高表达和肝癌早期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0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肿瘤包膜不完整(P=0.03)、感染HBV(P=0.03)和发生早期转移、复发(P=0.018)显著相关;OPN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OPN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OPN与包膜是否完整、感染HBV和早期复发转移相关.OPN和VEGF、MVD的表达显著相关,OPN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tch1、Jagged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3 cm处),其中肝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2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mRNA、Jagged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 mRNA、Jagged1 mRNA的表达分别为(4.58±0.77)、(4.96±0.8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肝硬化组织[(1.16±0.37)、(1.42±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正常肝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8/22)、40.9%(9/22);癌旁肝硬化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3)、30.8%(4/13)。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χ^2otch1=6.81,χ^2agged1=4.24,P〈0.05)及肝硬化组织(χ^2otch1=6.55,χ^2agged1=5.57,P〈0.05)。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③Notch1、Jagge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数目、有无癌栓形成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Notch1、Jagged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癌组织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茗露  刘斌  邢传平  陈一伟  郭峰 《医学争鸣》2007,28(10):896-899
目的:探讨KAI1基因和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65例及胃癌组织74例中KAI1mRNA和 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 mRNA和KA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6.328,P<0.05).在胃癌组中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组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mRNA和蛋白低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早期诊断、评估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AT1和PDGF表达,并以17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肝癌组织中AT1和PDGF阳性率分别为88.9%和80.5%;2者在低分化组表达强度均高于高分化组(P<0.001);有转移者表达强度([8.17±0.75)和(6.67±0.82)]高于无转移者([4.23±2.23)和(3.80±2.44);]术前化疗组([6.86±1.35)和(6.57±0.98)]高于未化疗组([4.41±2.51)和(3.72±2.43);]AT1和PDGF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883,P<0.001)。结论:AT1和PD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增殖、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p53及c-myc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及cmycmRNA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3例HCC癌及其癌周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基因mRNA在HCC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P<0.05),癌周组织中p53基因表达仅见于癌周增生结节,癌周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内未见p53mRNA阳性表达;cmyc基因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HCC与癌周增生结节中相近(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癌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分别为P<0.05,P<0.01);p53及cmyc基因mRNA表达均与HCC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低分化组p53及cmyc基因的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均<0.05)。结论p53及cmyc基因mRNA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人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3基因表达与扩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hen HW  Wu YL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44-747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 3(DcR3)基因的表达和扩增 ,探讨该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的原因 ,分析临床病理学因素在肝癌DcR3基因表达和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 ,利用RT -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cR3基因mRNA表达 ,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扩增倍数 ,统计分析肝癌组织中DcR3基因表达与扩增的相关性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学类型肝癌中该基因表达及扩增的差异。结果  4 8例肝癌组织中DcR3基因mRNA阳性表达 2 9例 ,阳性率为 6 0 4 % ;癌旁组织无阳性表达。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P <0 0 5 )。mRNA阳性表达组的基因扩增倍数为 1 5 3± 0 82 ,阴性组为 0 75± 0 33,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4 8例患者的DcR3基因扩增倍数为 0 18~ 3 86 ,平均值为 1 2 2± 0 77,扩增倍数超过 2的患者共 7例 ,占 14 6 %。不同扩增倍数肝癌患者该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肝癌间DcR3基因的扩增倍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序列分析发现其mRNA序列与源序列有 3个碱基改变。结论  (1)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因的高表达 ,对应的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 ;(2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el及NF-κB2的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5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RelmRNA和NF-κB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elmRNA及NF-κB2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分别为0.315±0.142对0.505±0.225;0.273±0.141对0.491±0.242,均P<0.05)。这两种因子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及血清AFP水平等无明显关系。【结论】提示Rel、NF-κB2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N和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84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N蛋白、PTEN蛋白、mRNA表达情况。分析FN和PTEN基因表达及肝细胞肝癌的关系。结果:FN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外基质中。FN 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9.76%,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明确定位于肝细胞胞质内。PTEN 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为38.09%,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在合并癌栓,淋巴结转移,AFP阳性,肿瘤数目多发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而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肿瘤直径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在低分化肝癌细胞,合并癌栓,AFP阳性,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cm的肝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不同肿瘤数目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与HBsAg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及转移有关。结论:肝癌组织中FN 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而肝癌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N和PTEN基因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靶蛋白P27和SKP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肝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和SKP2蛋自在48例肝细胞肝癌、20例肝硬化及1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8例肝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45.8%)显著低于肝硬化组织(80.0%)和正常肝组织(75.0%)。P27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0.01)、转移(P〈0.05)、肿瘤大小(P〈0.05)密切相关。48例肝癌组织中的SKP2的阳性表达率(33.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阴性表达)和正常肝组织(阴性表达),SK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0.01)、转移(P(0.05)密切相关。肝细胞癌中SKP2的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562,P〈0.01)。结论 肝细胞肝癌中SKP2的表达与P27的降解有关,P27的低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测定108例病理确诊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无瘤肝组织中的MACC1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肝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分析肝癌组织中MACC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9.1%(53/108),高于癌旁肝组织34.2%(37/108,P=0.01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ACC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肝癌组织中MACC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MACC1阳性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0.650、0.492和0.280,而MACC1阴性患者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0.799、0.684和0.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肝癌组织中MACC1的表达与肝癌的恶性演变及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MACC1有望成为判断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分子,且有可能成为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TCH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提取手术切除1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肝癌、癌旁组织和6例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CH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观察人正常肝组织中PTC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PTCH在所测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在6例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且在病理分级为Ⅰ和Ⅱ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在病例分级为Ⅲ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4)。结论随着肝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TCH的mRNA表达量呈递减趋势,提示PTCH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早期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