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钝感炸药直径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钝感炸药爆轰波的传播与波阵面曲率密切相关 ,为研究这种非理想行为 ,通过光电联合测试方法测量了常温下直径为 10、12 .5、15、30mm的钝感药柱的定态爆速和波形 ,根据拟合的爆轰波形 ,分析了波阵面法向速度Dn与当地曲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定态爆速随药柱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当较小时 ,Dn只与有关 ,当较大时 ,Dn不仅与有关 ,而且还与药柱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低温下小尺度钝感炸药非理想爆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钝感炸药爆轰波法向速度Dn与当地曲率密切相关,为研究这种非理想行为,测量了-30 ℃下直径为10、12.5、15、30 mm的钝感炸药的定态爆轰速度和爆轰波形,并与24 ℃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低温下爆速随药柱直径的增加而增加;直径相同时,温度越高,爆轰波形越平坦;温度相同时,直径越大,爆轰波形越平坦;直径较小时,低温下的爆速小于常温下的爆速,相应的法向爆速与当地曲率的关系曲线Dn()位于常温下曲线的下方;直径较大时,低温下的爆速大于常温下的爆速,相应的Dn()关系曲线位于常温下曲线的上方。  相似文献   

3.
用光电联合测试法测量了不同直径的钝感炸药有约束时的定态爆速及波形.比较了相同直径钝感炸药有约束和无约束时波阵面上各点法向爆速和波形。结果表明:有约束的炸药波阵面上各点法向爆速提高,波阵面变得扁平;随着约束材料阻抗的增大,约束对波阵面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爆速直径效应的爆轰冲击波动力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承纬  赵峰 《爆炸与冲击》1996,16(3):193-201
利用爆轰冲击波动力学(DSD)的广义几何光学模型,得到了圆杆药柱中拟定态二维爆轰波阵面形状的解析解。在两步反应模型假定下建立了DSD的边界条件,用爆速亏损表示阵面上炸药未反应分数,就可得到渐近爆速与药柱直径的关系,即得到计算爆速直径效应的模型。本文模型的实际意义是利用直径效应已有的大量实验数据,给定DSD方法所需要的、又难以实验测定的各种常用炸药的爆速曲率常数(dDn/d)0,以及渐近状态下爆轰波与药柱边界的夹角。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和高速扫描相机,对新型钝感高能炸药JBO-9021(TATB、HMX和黏结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15%和5%)的冲击起爆Pop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激光干涉测速技术获得了JBO-9021炸药冲击起爆过程中不同光纤探针处(即不同冲击波位置)的粒子起跳瞬时速度,结合未反应炸药的雨贡纽曲线,获得了粒子起跳点的冲击波压力;通过高速扫描相机获得冲击到爆轰距离,结合光纤探针所处位置,得到不同压力下JBO-9021炸药的冲击到爆轰距离,进而拟合出反映JBO-9021炸药冲击起爆性能的Pop关系曲线。结果显示,相对于TATB基PBX9502炸药和HMX基PBX9501炸药,JBO-9021炸药的冲击起爆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6.
在直径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测量了不同直径钝感炸药的定态爆速和波形.进一步完善了定态波阵面上法向爆速Dn与当地曲率κ的关系(Dn不仅依赖于κ,还依赖于波阵面的曲率变化率κ′,在κ一定时κ′越大,Dn越小),使该关系适用于整个波阵面范围内。同时,将完善后的Dn-κ关系代人LS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JBO-9021炸药的化学反应区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干涉测试技术和楔形炸药构型, 对新型钝感高能炸药JBO-9021的爆轰反应区宽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在楔形JBO-9021炸药后加镀膜LiF晶体作为测试窗口, 测试受试炸药与测试窗口界面的粒子速度剖面。将粒子速度剖面对时间进行二阶求导, 通过粒子速度剖面的二阶求导曲线上等于零的时刻判读CJ点的时刻, 从而得到化学反应区宽度。研究结果表明, 新型钝感高能炸药JBO-9021的化学反应持续时间为(238±13) ns, 相应的化学反应区宽度为(1.52±0.09) mm。  相似文献   

8.
高-低爆速圆板炸药串联爆轰引起平面爆轰波的变凸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低爆速圆板炸药于空中串联爆轰时平面爆轰波在传播过程中演变成凸面波的现象,分别对平面爆轰波阵面后爆轰产物状态参数的分布、有效药量与柱面装药几何尺寸的关系、爆轰产物的状态方程及强爆轰关系式进行了讨论。并以100 mm50 mm的TNT与RC炸药串联爆轰为例,描述了平面爆轰波演变为凸面爆轰波的过程,预估了爆轰波的平面范围和波形差。预估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
爆轰冲击波动力学(DSD)方法 密度均匀的炸药中,从起爆点出发的正常爆轰波传到某点的时间等于它们之间距离被爆速除的商数,这种现象类似于均匀介质中光线的直线传播。把爆轰波阵面看作光波阵面,爆速当作光波的群速度,爆轰途径则类似于光线。  相似文献   

10.
在圆筒试验中利用光光源药柱激发氩气发光所用时间与圆筒装药中爆轰波传到摄像位的时间之差来估算圆筒中炸药的爆速 ,并计算了两发TNT炸药圆筒中的爆速。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程度较高 ,而且测试简便 ,能够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11.
安全壳内部爆炸和恐怖袭击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露,会造成严重的灾难。运用非线性有限元 软件LS-DYNA,采用分离式建模方法和流构耦合算法,建立钢筋混凝土安全壳有限元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安 全壳遭受内部爆炸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内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安全壳内的动力响应,并与Henrych公式和 TM5-1300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比例距离为3.258m/kg1/3、爆炸源距基底48m 的内爆作用下,数 值模拟能保持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交设计方法的双锥罩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双锥药型罩,借助数值模拟和实验手段研究其成形及侵彻机理,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 究不同结构的射流成形性能。结果显示:该双锥罩在爆轰波作用下形成高速射流、翻转弹丸和杵体;小锥角 2 显著影响射流头部速度;罩厚t及大锥角2 高度显著性影响弹丸速度;最佳设计参数为:t=0.14cm、2= 50、2=135、小锥角与大锥角罩口直径比N =0.4或0.5,其射流速度分别为6613、6839m/s,弹丸速度分 别为2247、2095m/s,侵彻钢靶深度分别为8.24、8.31cm,开口孔径分别为2.12、2.08cm。最终优化的双 锥罩结构合理,既保证了射流速度,又大大提高了弹丸速度,射流和弹丸先后侵彻目标,达到双重毁伤的目的; 在低密度装药和小炸高条件下侵彻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以2m 铝粉为介质,在内径68mm、高305mm 的钢制圆柱容器顶端连接内径25mm、不同长度 的钢制泄爆管,开展了粉尘爆炸泄放实验。通过分别改变泄爆管长度及粉尘的质量浓度,研究粉尘爆炸泄放 过程中容器及泄爆管内的压力特性,重点在探索泄放过程中二次爆炸发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 下,当泄爆管长度LT1500mm,粉尘质量浓度500g/m3 时,泄爆管内发生二次爆炸的几率很高。二次 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分别向爆炸容器及泄爆管末端2个方向传播。向爆炸容器传播的压力波阻碍并扰乱泄放 过程,导致容器内残余未燃粉尘反应,使容器内压力出现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14.
江祺  刘彤  王汝恒  潘婷 《爆炸与冲击》2014,34(2):229-234
借助ANSYS/LS -DYNA程序,采用ALE方法描述炸药和空气场,采用Lagrange方法描述玻璃,玻璃除考虑拉应力失效外,还增加了切应变失效判据,并给出了针对不同玻璃的建模方法和计算参数。利用建立的模型对爆炸冲击波对钢化夹胶玻璃、普通夹胶玻璃和浮法玻璃3种常用建筑玻璃的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较好地反映实验中玻璃出现的冲切破坏现象,发生破坏时的冲击波超压也与实验结果吻合。研究表明,钢化玻璃比普通玻璃具有更强的抗爆性能,夹层玻璃中的PVB能有效地阻止玻璃的飞溅。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的乳胶基质内分别添加2%、3%、4%、5%的空心玻璃微球,2%、3%、4%、5%的膨胀珍珠岩和0.10%、0.15%、0.20%、0.25%的化学发泡剂制备了3组乳化炸药。测试了各组乳化炸药未受压时和受冲击波动态压缩作用之后的水下爆炸冲击波,以波峰值计算他们的压力减敏度。比较了各组乳化炸药的压力减敏度大小,分析了密度对乳化炸药压力减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较大的乳化炸药压力减敏度较小,膨胀珍珠岩或化学发泡剂的添加量越大,乳化炸药越容易产生压力减敏作用;空心玻璃微球的添加量由2%增加到4%,乳化炸药的压力减敏度增加,但当空心玻璃微球的添加量由4%增加到5%后,乳化炸药的压力减敏度反而减小。密度对乳化炸药压力减敏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密度调整剂周围的乳胶基质破乳。  相似文献   

16.
对内径2m、壁厚0.4m 的椭球封头爆炸塔进行有、无隔振沟条件下的对比爆炸实验,并监测塔体 周边6个测点的地表竖向及水平方向的振动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质点的振动持续时间小于0.2s,竖向 振动频谱在20~500Hz范围内,水平方向振动频谱则在200~800Hz范围内;隔振沟使水平方向振动幅度衰 减至原来的1/10,对竖向振动幅度衰减至原来的1/4~1/3,对地表振动频率无明显影响;爆炸塔隔振沟的深 度为1m 时,对爆炸地震波无任何衰减作用,仅当深度达到1.5~2.0倍瑞利波波长时(5.6~7.5m)才会产 生明显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薄膜/基底模型,分析可变形电子元件结构的动力屈曲问题。用小变形平面应变理论描述基 底,用Kirchhoff平板理论描述薄膜。定义Lagrange函数,包括薄膜应变能和动能,以及基底对薄膜所作的 功。利用Euler-Lagrange方程导出薄膜的动力屈曲控制方程。计算线性荷载下薄膜的动力响应,并利用B-R 准则确定临界屈曲荷载。动力屈曲的临界荷载较静力屈曲的大,波幅响应围绕静力屈曲的响应振荡。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实验系统(SHPB)对2种典型的软岩砂质、泥岩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测试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和塑性流动等复杂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实验结果,在朱-王-唐 模型的基础上,并且考虑软岩本身结构缺陷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应软岩材料的黏弹性统计损伤模型。该模 型由2个Maxwell体和1个损伤体并联组成,2个Maxwell体用来描述对软岩高分子材料的高低应变率响应 以及软岩材料在动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特性,考虑软岩材料本身缺陷的影响,用一个损伤体代替朱-王-唐模 型中的非弹性弹簧。利用黏弹性统计损伤模型对不同应变率下软岩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拟合 曲线与测试曲线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