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数理化   4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利用激波管进行气相爆轰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归纳总结了气相爆轰基础研究的内容。宏观方面主要研究气相爆轰在光滑直管道中或非理想条件下的传播规律;微观方面主要运用谱仪技术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气相爆轰激励下,含能材料发生快速反应的微观机理。文中调研和总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为利用激波管开展气相爆轰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B炸药的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探针及压力传感器测试技术对密度为1.597 g/cm3的固体B炸药(TNT/RDX=40/60)的燃烧转爆轰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强的约束条件下(45号钢管,内径20 mm,外径64 mm,长500 mm),B炸药形成了DDT现象,诱导爆轰距离为295~310 mm。  相似文献   
3.
炸药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可以进入基体裂纹中引发炸药表面热传导燃烧,形成所谓的对流燃烧。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断上升的气体压力反过来又使炸药基体产生更多的裂纹,为对流燃烧提供更多的通道和燃烧表面积,快速生成大量产物气体导致高烈度反应现象的产生。本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强约束球形装药中心点火实验,针对一种HMX为基的PBX炸药,对高烈度反应条件下燃烧裂纹传播和反应增长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中采用测得的反应压力和壳体速度历程对反应烈度进行了量化表征。在带窗口结构中,早期炸药中的燃烧裂纹不可见;中期燃烧裂纹扩展到药球表面时,先形成4条沿经线方向近似对称的主裂纹,随后环向贯通并扩展到整个药球表面;最后的剧烈反应造成强烈发光。上述反应演化经历低压增长阶段约为100 μs,之后伴随着壳体变形膨胀产生剧烈的反应,此时产物压力在约10 μs时间内超过1 GPa,并形成约20%相对于裸炸药爆轰的超压输出。在全钢结构中,20 mm厚的壳体膨胀速度最大可达到500 m/s,此时壳体完全破裂。  相似文献   
4.
用高速阴影技术研究K9玻璃中的失效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速阴影摄影技术研究了爆轰加载下K9玻璃样品中波的传播和压缩区内损伤破坏的物理图象和规律。实验中观测到冲击波阵面后有一个移动速度为 2 .1~ 2 .2mm/ s的黑色阴影区边界 ,即失效波 (Fail urewave) ;实验发现只有当冲击载荷接近材料的HEL时 ,在冲击波和失效波之间的区域才有少量的微裂纹成核和长大 ,而在冲击载荷较低时却没有观察到 ;同时实验中观测到失效波萌生于被撞击面 ,并在两块玻璃的交界面上观测到失效波的再生。这些结果表明失效波的产生基本与冲击相变无关 ,主要与玻璃样品表面的初始损伤有关 ,换言之 ,失效波是玻璃样品表面微裂纹在冲击波作用下失稳扩展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X光照相和电探针技术进行低真空条件下炸药强爆轰驱动超高速飞片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时刻超高速飞片撞击静止靶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真空条件下,通过多级爆轰驱动方法得到次级飞片速度较高,而且具有相当好的平面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以HMX为基的固体高能炸药的燃烧转爆轰性能,采用同轴电探针和压力传感器测试技术对常用的A、B两种压装高密度高能炸药开展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装药组分和约束条件对压装高密度炸药燃烧转爆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压装高密度炸药难以发生燃烧转爆轰;在强约束条件下(45号钢,内径25.4 mm、外径65 mm、长度600 mm),A压装炸药(HMX质量分数为95%,密度为1.86 g/cm3)基本实现了燃烧转爆轰,爆轰诱导距离约为545 mm;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A压装炸药比B压装炸药(HMX质量分数为87%,密度为1.84 g/cm3)更易于发生燃烧转爆轰,即A压装炸药的安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氢氧混合气体定容高温快速反应过程,详细反应机理包括8种反应组分的20个基元反应;计算了快速反应中的主要反应物、中间产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过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原理计算了各基元反应速率对[H]和气体温度的一阶灵敏度系数;比较灵敏度系数大小确定详细反应机理中的主、次反应通道,得到只包含9个基元反应的简化反应模型。简化模型和详细模型的参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找出控制氢氧混合气体快速反应速率的关键反应步骤为H+O2+M=HO2+M和O+OH=O2+H,[H]是控制反应进程的最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惰性气体充入不同浓度的可燃气体中,用C—J理论和实验得到混合气体的爆轰参数,比较了惰性气体种类对可燃气体爆炸特征参数的影响;讨论了氮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惰化性能和惰化机理的区别。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氮气体积分数在60%以下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在60%以上时氮气可以完全抑制氢氧混合气体爆炸;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的惰化能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同行最近二十多年来对炸药安全性精密物理实验研究认识进展历程,聚焦分析了炸药安全性研究领域一些传统流派在事故反应机理认知和反应行为建模理论方法上的通常误区。本文中还引证了本研究团队近年开展的一组分解实验进行案例点评,对非冲击点火事故反应在装药结构中的传播及反应演化行为的复杂表现背后共同的基本行为机制进行了集中解读。本文中介绍的系列实验从主导机理视角展示了非冲击点火事故演化物理图像的诸多关键细节。对典型密实炸药而言,非冲击点火反应的本质是炸药表面层燃烧反应主体行为,因高压气体产物流动与炸药间隙及基体中裂纹演化耦合,使反应烈度走向呈现极度非线性特征,同时会因主炸药的燃速特性及约束结构的变形、破裂而存在限制,使得密实炸药DDT转化难于在典型装药结构中发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气相爆轰波成长机制研究,采用压力传感器和高速摄影技术,测试了氢氧混合气体在点火后的火焰波、前驱冲击波以及爆轰波的成长变化过程,计算了冲击波过程参数和气体状态参数,分析了火焰加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APX-RS型高速摄影系统可用于拍摄气相爆轰波的成长历程;氢氧爆轰波的产生是由于湍流火焰和冲击波的相互正反馈作用,导致反应区内多处发生局部爆炸,爆炸波与冲击波相互耦合,最终成长为定常爆轰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