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 (leptin receptor,L 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 ,并验证用口腔脱落细胞取代静脉血制备 DNA模板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检测 2 37名中国湖北汉族人的 L R基因外显子 2 0的基因多态性 ,分析其与肥胖及 2型糖尿病各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测对象 L R外显子 2 0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 ,在所有检测对象中 ,+2 92 7位核苷酸的等位基因均为 A;而 +30 5 7位核苷酸 G→ A变异频率为 75 %。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30 5 7位基因变异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81.3% vs6 8.4% ,P<0 .0 5 )。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30 5 7位 G→ A变异与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腰围 /臀围、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正相关 (P<0 .0 5 ) ,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 (P<0 .0 1)。结论 L R第 +30 5 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局部体脂分布和脂质代谢、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等参与 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基因-3826 A/G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肥胖有关联,为探讨肥胖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384名汉族人(257例非肥胖者及127例肥胖者)UCP1基因-3826 A/G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采用酶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UCP1基因-3826 A/G多态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在肥胖组为0.508、0.492,在非肥胖组为0.467、0.533,两组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26 A/G位点在肥胖组GG基因型携带者血清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100水平高于AA基因型者(P<0.05),AG型者apo CⅡ、apo CⅢ水平均分别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P<0.05).在非肥胖男性亚组,GG纯合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apoAⅠ水平显著低于AA基因型携带者(P<0.05);AG型者apoAⅡ水平低于AA基因型者.在肥胖男性亚组,GG基因型携带者血清apo B100水平较AA型者显著升高(P<0.05);在肥胖女性亚组,GG基因型者apo AⅠ水平低于AG型者,AG型者apoCⅡ、apoCⅢ水平均分别高于AA型者(P<0.05).结论 UCP1基因-3826A/G多态性与成都地区中国汉族人肥胖无关联,但与血清HDL-C及apoAⅠ、apoB100等载脂蛋白水平含量有关,且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Lys109Arg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关系。方法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SSP)测定无亲缘关系的381例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正常对照组111例,高血压病合并肥胖148例,高血压病非肥胖122例)。结果高血压合并肥胖组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0、0.135和0.845,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0.088和0.912;高血压合并非肥胖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49、0.246和0.705,基因型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72和0.828;正常对照组基因型表达频率分别为0.027、0.315和0.658,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85和0.815;Lys109Arg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8,P0.05),且G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中显著高于非肥胖组(χ2=8.634,P0.05)。结论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合并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Pro1019 Pro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604例浙南地区汉人的瘦素受体基因Pro1019 Pro的基因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组201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150例,对照组253例),并分析Pro1019 Pro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肥胖组Pro1019 Pro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0.080、0.124和0.796,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2和0.858;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基因型GG、G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067、0.287和0.647,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10和0.790;对照组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0.083、0.360和0.557,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63和0.737。②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组A、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浙南地区汉族人群存在瘦素受体基因Pro1019 Pro变异,它可能是该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遗传易感标记,A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和瘦素受体基因(leptin receptor gene,LEPR)Pro1019Pro (G1019A)和Gln223Arg(A223G)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07例重度子痫前期和252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LEPR基因G1019A和A223G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LEPR基因G1019A多态性GA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重度子痫前期组(33.8%和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9.8%和15.1%)(P<0.01),携带GA型和G等位基因孕妇发生重度子病前期的风险较AA型和A等位基因个体分别增加2.04倍(95%CI:0.77~5.42)和1.43倍(95%CI:1.02~2.01).(3)LEPR基因A223G多态性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重度子痫前期组(19.3%和12.6%)明显低于对照组(34.5%和19.2%)(P<0.01),携带AG型和A等位基因孕妇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较GG型和G等位基因个体分别降低0.46倍(95%CI:0.30~0.71)和0.60倍(95% CI:0.42~0.87).(4)LEPR G1019A和A223G多态性“1019AA+223AG”联合基因型频率重度子痫组(6.8%)显著低于对照组(24.6%)(P<0.01),携带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较其它联合基因型个体低0.22倍,95%CI:0.12~0.39;而“1019GA+223GG”联合基因型频率重度子痫前期组(22.2%)显著高于对照组(11.9%)(P<0.05),携带者发生重度子病前期的风险增加2.10倍,95%CI:0.78~3.45.(5)LEPR基因G1019A和A223G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高浓度的瘦素水平和LEPR基因G1019A、A223G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可能存在关联,血清瘦素水平与LEPR基因G1019A和A223G多态性无关;G1019A GA基因型和“1019GA+ 223GG”联合基因型可能是重度子痫前期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湖北汉族儿童TIM-1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湖北地区汉族儿童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 1(Tcell,immunoglobulindomainandmucindomainprotein 1,TIM 1)基因第 4外显子插入 /缺失多态性和第 8内含子拼接供体部位(interveningsequence ,IVS) 8 9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 ,探讨与儿童变应性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IM 1第 4外显子插入 /缺失多态性 ,同时采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 92名湖北地区健康者和 110例变应性哮喘患儿TIM 1IVS 8 9G/A的SNP ,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 1)湖北地区汉族健康儿童TIM 1第 4外显子缺失 /缺失纯合子、插入 /缺失杂合子和插入 /插入纯合的频率分别是 0 .60 8、0 .3 2 6和 0 .0 65 ;TIM 1IVS 8 9G/G、G/A和A/A的频率分别是 0 .783、0 .196和 0 .0 2 2。 ( 2 )变应性哮喘患儿TIM 1第 4外显子缺失 /缺失纯合子、插入 /缺失杂合子和插入 /插入纯合的频率分别是 0 .63 6,0 3 18,0 .0 4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IM 1IVS 8 9G/G、G/A和A/A的频率分别是 0 .782 ,0 .2 0 9,0 .0 0 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湖北汉族儿童存在TIM 1第 4外显子插入 /缺失和第 8内含子IVS 8 9G/A多态性 ,其分布与日本人群相似 ,T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与载脂蛋白A-Ⅰ(Apo A-Ⅰ)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比较118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9例血脂正常者的Apo A-Ⅰ基因型、HDL各亚类分布及相对含量。 结果: Apo A-Ⅰ基因 -78 bp 位点和 +83 bp 位点的多态性分别以G/G和C/C基因型占优势,其中 -78 bp 位点高脂血症组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G/A突变受试者血清TG、Apo C-Ⅲ、pre β1-HDL及HDL3a水平显著高于,而HDL2a和HDL2b水平则显著低于G/G基因型者。 结论: 高脂血症Apo A-Ⅰ基因 -78 bp 位点G/A突变与HDL亚类分布相关,G/A突变受试者血清HDL亚类颗粒呈减小的趋势,提示HDL成熟代谢可能受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 β3 subunit,GNB3)基因825C/T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肥胖有关联,为探讨肥胖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270名非肥胖者及129例肥胖患者GNB3基因825C/T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采用酶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GNB3基因825C/T位点C、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肥胖组为0.531、0.469,在非肥胖组为0.528、0.472,两绀间等传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人825C/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0.471,合并组)较德国白人的0.319显著增高(P<0.01),而低于非洲黑人的0.788(P<0.01),与日本人的0.487相近(P>0.05).825C/T位点在非肥胖组TT基因型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CT基因型者(P<0.05);在肥胖组CC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CT基因型者降低(P<0.05).进一步按件别分层后,这种差异仪在相应各组的男性、女性亚组存在;此外,非肥胖男性TT型者、女性CC型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Ⅰ水平分别低于和高于相应业组CT型者(P<0.05),肥胖男性亚组TT型者血清载脂蛋白A Ⅰ水平高于CC型者(P<0.05).结论 GNB3基因825C/T多态性与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肥胖无关联,但与血清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和载脂蛋白A Ⅰ水平含量有关,且具有性别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肥胖及伴有 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C -肽及外周脂肪组织leptin受体表达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肥胖及肥胖伴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和放射配基结合实验的方法 ,对 91例受检者 (其中肥胖 38例 ,超重 2 3例 ,正常对照 30例 )外周脂肪组织leptin受体的密度及血清中的瘦素、C -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BMI的增加 ,瘦素受体密度肥胖组和超重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 <0 0 1)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受体与瘦素结合的能力 (Kd值 )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三组间的Kd值无差异。从散点分布图可以看出体重指数越大其leptin受体的密度就越小 ,BMI与Bmax相关性 (r=- 0 70 ,p<0 0 1) ;在超重和肥胖伴有 2型糖尿病患者 ,血清中的瘦素和C -肽水平肥胖组比超重组明显升高 ,二者的比值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血清C -肽增高幅度比瘦素明显 ;血清C -肽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单纯性肥胖及肥胖伴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C -肽水平及外周脂肪组织中leptin受体的密度的变化与BMI密切相关 ,肥胖病人所并发的 2型糖尿病与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泛素蛋白羧基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基因第3外显子54C/A及第4外显子277C/G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5例散发性PD和100名健康对照者UCH-L1 C/A和C/G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1)UCH-L1 C/A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PD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在对散发性PD与对照组UCH-L1基因分析中,未发现C/G的多态性.结论 (1)UCH-L1 C/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PD患者遗传易患性有关.(2)UCH-L1 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PD患者遗传易患性不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蛋白-4(T cells immunoglobulindomain andmucindomain protein-4,TIM-4)基因外显子2区Lys65Lys(G/A)、外显子9区Val1365Met(G/A)的单核昔酸多态性(SNP)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湖北地区185例哮喘患者和162例健康者TIM-4基因外显子2区Lys65Lys(G/A)、外显子9区Vai365Met(G/A)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健康者TIM-4基因外显子2区Lys65Lys(G/A)位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0、0.160、0,而哮喘人群其频率分别为0.859、0.141、0,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3,P=0.618);(2)本试验未检测到TIM-4外显子9区Va1365Met(G/A)的多态性.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TIM-4基因外显子2区Lys65Lys(G/A)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但该位点的变异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易感性无关;TIM-4基因外显子9区Va1365Met(G/A)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未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PARGC1A;又名PGC-1α)Thr394Thr位核苷酸G/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1例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和156名糖耐量正常对照者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核苷酸G/A多态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T2DM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2.5%、18.6%,AG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分别为43.7%、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DM组中,AA+AG基因型的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e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腰围明显高于GG基因型,HDL-C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无论T2DM和正常对照,A等位基因携带者HOMA-IR明显高于GG者.结论 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核苷酸G/A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并可能与T2DM患者中心性肥胖及低HDL-C水平相关,其与T2DM发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基因第4内含子27bp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和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recurrent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RES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RESA患者和140名健康妇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NOS3基因第4内含子VNTR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结果RESA组aa b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χ2=4.29,P<0.05)。与bb基因型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的妇女与RESA显著相关(OR为1.8,95%CI:1.04~3.24)。RESA组TT G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χ2=1.12,P>0.05)。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的妇女与RESA无相关。结论NOS3基因第4内含子27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密切相关,NOS3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与RESA无明显相关性,a等位基因是RESA重要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李云霄  纪霞  高俊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11):1467-1471,1476
目的:研究瘦素基因-2548A/G和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与哮喘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哮喘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A+M)、114例哮喘病人(AS)、100例代谢综合征病人(MS)以及96例健康对照者(NC)。根据肺功能将AS组分为轻度AS和中重度A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瘦素基因-2548A/G和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型,并比较不同组之间这两个基因位点和多态性之间的差异。结果:1不同组间生化指标有差异(P均<0.05);2瘦素基因-2548A/G位点多态性:MS、A+M和中重度AS组与NC相比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均<0.05);3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MS与NC和AS相比AG+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均<0.05),A+M与AS相比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0.05),AS组、轻度AS组和中重度AS组与NC组相比均没有差异(P均>0.05)。结论:瘦素基因-2548A/G多态性与哮喘和代谢综合征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A等位基因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而且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 A等位基因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却与哮喘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蛋氨酸合成酶 (MS)基因A2 75 6G突变在阿尔茨海默病 (A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 6 6例AD患者及 14 3例对照者的MS基因突变点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MS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 189bp。MSA2 75 6G突变的G等位基因PCR扩增产物经HaeⅢ消化后裂解成 15 9和 30bp两个片段 ;MAD组A2 75 6G基因型频率 (% )分别为 98 4 8、1 5 2和 0 0 0 ,对照组分别为 98 6 0、1 4 0和 0 0 0 ,MSA 2 75 6G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S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Fc受体样因子(Fc receptor-like proteins,FcRL3)基因启动子A/G,第2外显子C/G,第4外显子C/T多态性与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结合直接测序技术,对重庆地区无亲缘关系的120名正常人和128例GD患者进行多态性研究,同时进行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Unphased1122和LDA1.0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在G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GD组FcRL3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启动子和第2外显子存在连锁不平衡,在构建的3个主要单倍型中,仅H2(G-G)单倍型频率G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50.8%vs 35.8%,P<0.05).除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与启动子多态性有关联(P%0.05),余临床特征与FcRL3多态性均无相关.结论 多个位点及单倍型分析提示FcRL3基因启动子A/G,第2外显子C/G,第4外显子C/T多态性可能是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GD关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时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游离脂肪酸(FFA)与肥胖、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77例体重正常、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瘦素、F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代谢参数。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下列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瘦素(μg/L)(4.5±3.9比较4.1±2.1)、hs-CRP(mg/L)(0.69±1.07比较0.33±0.47)、FFA(μmol/L)(566±227比较391±129)及甘油三酯(TG)(mmol/L)(1.61±1.02比较1.01±0.40);而下列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mg/L)(5.5±3.4比较9.1±4.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1.22±0.27比较1.48±0.26)、载脂蛋白AI(mmol/L)(1.35±0.19比较1.49±0.18)及载脂蛋白AII(mmol/L)(0.29±0.07比较0.34±0.06)(P<0.05)。血清脂联素与H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AI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及hs-CRP均显著相关(P<0.01~P<0.001)。血清瘦素与空腹胰岛素、HOMA-IR及hs-CRP显著相关(P<0.01~P<0.001)。血清FFA与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及HOMA-IR均显著相关(P<0.05~P<0.001)。脂联素和瘦素是超敏C反应蛋白的决定变量,分别可解释其变异的36%和12%。结论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糖、脂代谢及炎症方面有重要意义,可能是肥胖与代谢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 位点多态性与哮喘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0 例哮喘病人(A)、92 例代谢综合征病人(M)、54 例哮喘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A+M)和81 例健康对照者(NC),其中哮喘组根据肺功能进一步分为轻-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 位点基因型,ELISA 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BMI、血压、肺功能及空腹血糖。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和哮喘合并代谢综合征组AA+AG 基因型和A 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 哮喘组中重度持续组AA+AG 基因型和A 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 AA+AG 基因型的血浆瘦素浓度、 MBI、收缩压与GG 基因型比均显著升高,FEV1%、FEV1/ FVC 明显下降(P<0.05)。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和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其中A 等位基因可能通过瘦素抵抗诱导哮喘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哮喘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apoH)基因第8外显子G1025C(Try316Ser)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对血 脂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长沙地区汉族260例脑卒中患者、20个脑卒中家系成员和10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H基因第8外显子G1025C(Try316Ser)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磷脂抗体水平;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比浊法测定apoA-I及apo B100,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蛋白a血清水平。结果:长沙地区汉族人apoH基因G1025C(Try316Ser)多态存在GG、GC两种基因型,脑卒中组及其各亚组G1025C(Try316Ser)多态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析不同基因型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发现脑梗塞组和对照组GC基因型血清TG水平均明显高于GG基因型(P<0.05)。结论:长沙地区汉族人apoH基因G1025C(Try316Ser)多态性可能与脑卒中的易患性无关,但与血脂代谢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有关联,为探讨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汉族214名正常人及135例HTG患者CETP基因Taq IB和-629C/A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人CETP基因Taq IB多态位点B2等位基因频率为0.418,-629C/A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479。HTG组和对照组Taq IB位点和-629C/A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82 vs 0.418,P〉0.05;0.489 vs 0.479,P〉0.05)。两位点连锁关系分析提示其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D'=0.881)。对照组Taq IB位点B2B2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B1B1携带者高(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较B1B2者显著降低,按性别划分为亚组后,差异仅在对照组男性存在(P〈0.05);对照组-629C/A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AC基因型者显著降低(P〈0.01),而载脂蛋白AⅡ则显著升高(P〈0.05)。两位点联合基因型的分析显示,对照组B2B2CC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较B1B1CC型者显著升高(P〈0.05),B2B2CC型者与B1B1CC型者比较,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CETP基因Taq IB多态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有一定关联,-629C/A多态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Ⅱ有一定关联,但未见这些位点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