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作用。方法小脑电刺激组:采用小脑电刺激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康复中心训练;康复组:执行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中心训练;对照组仅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康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小脑电刺激组法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小脑电刺激可作为脑瘫康复的较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运动失调的概念,目前包括协调运动障碍和平衡障碍,分为脊髓后索型、小脑型、前庭迷路型、大脑型4种,其中以小脑型最为常见。引起小脑运动失调的疾病包括血管性损害、多发性硬化症、外伤、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变性疾病。在变性疾病中以脊髓小脑变性症(Spinocerebellar Degeneration SOD)多见,重点论述了SOD的病理、临床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关于运动失调的概念,目前包括协调性运动障碍和平衡障碍,分为脊髓后索型、小脑型、前庭迷路型、大脑型4种,其中以小脑型最为常见。引起小脑运动失调的疾病包括血管性损害、多发性硬化症、外伤、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变性疾病。在变性疾病中以脊髓小脑变性症(Spinocerebellar Degeneration SOD)多见。重点论述了 SCD的病理、临床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4.
小脑电刺激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作用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聪敏  王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08-2209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作用。方法 小脑电刺激组:采用小脑电刺激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 康复中心训练;康复组:执行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中心训练;对照组仅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康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小脑电刺激组法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小脑电刺激可作为脑瘫康复的较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180例脑瘫患儿展开分析,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双侧肢体交替运动、定位方向性运动、全身协调性活动、Frenkel法、医疗体操、太极拳等康复手段,有一定效果[1],但治疗周期长。国外有报道使用眼头手协调性运动训练,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2],针对此训练方法,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笔者采用  相似文献   

7.
Frenkel训练法治疗小脑性协调障碍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运动协调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用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协调障碍患者40例进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协调性检查方法对小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协调性的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协调性检查中,训练后四肢和躯干协调运动能力有显著性提高,Barthel指数提高388.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的小脑性协调障碍有效,并能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8.
表面肌电信号生物反馈治疗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发低成本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并进行临床试验验证系统的适用范围。方法:自主研发软硬件设备。运用肌电信号在线处理方法,比较不同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肌电信息实时显示反馈给7名急性脑卒中患者和1名健康者,验证系统的性能,同时比较两种训练方案的效果:①高动作训练频率,短动作持续时间;②低动作训练频率,长动作持续时间。结果:绝对值分段积分算法在曲线平滑程度上优于其他算法。在同样训练时间内,降低训练动作频率,延长单次动作持续时间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结论:该系统可适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远端训练康复,同时可配合其他训练设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及康复护理,包括推拿按摩与功能训练相结合,认知训练和手功能训练相结合,家庭指导训练及理疗等。认为采用医院康复结合家庭训练相配合的门诊康复治疗方法,能使治疗总有效率大幅提高,达到96.7%。并且,家长与医院配合康复时间越长,疗程越长,疗效越好;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医院康复结合家庭训练门诊康复方式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对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5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ADL评分由治疗前的47.93±32.22,升至治疗后的62.86±37.29;MMSE由治疗前9.21±8.10,升至治疗后15.41±11.02;治疗前后比较P<0.01,而且恢复程度与GCS评分及康复治疗时间呈显著正相关,GCS评分高、接受训练的时间长、效果好。结论:等速训练是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机器人手套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另外,对照组患者进行抓握等常规手功能训练,观察组使用康复机器人手套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完成抓握、捡球、持物等动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的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分数及手功能评定分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2组的WMFT及手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但2组间的WMFT及手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和3周后,2组的WMFT及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WMFT及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康复机器人手套辅助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40例小脑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Frenkel训练法康复训练+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训练前后对患者协调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评定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26±5.12,11.57±6.11,45.26±10.32和10.54±4.26,6.73±4.23,80.31±11.46,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则分别为3.78±4.56,11.65±5.62,43.15±10.28和7.47±5.12,9.15±3.26,62.89±11.23,两组相比患者的四肢和躯干协调运动能力都有提高,ADL水平也有提高,但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效,并能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上肢康复机器人可弥补目前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部分缺陷。本文简述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以大剂量、高重复的方式提供特定任务训练,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肌力,促进运动分离,但对减少上肢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尚不明确。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与一些康复手段相结合,效果更佳。虽然上肢康复机器人具有无疲劳、定量化、个体化、客观评价等优点,但也存在训练不具有整体性、不能纠正代偿动作、无同理心等缺点。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缺乏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治疗频率和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陆地上及温水中康复体操训练治疗腰肌劳损或椎间盘突出腰背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其中腰肌劳损患者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在陆地上进行康复体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温水中进行康复体操训练,2组患者康复体操动作一致。于治疗前、治疗9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病情进行比较。 结果分别经9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54.6%,腰肌劳损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1.4%和85.7%;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8.2%和81.8%,腰肌劳损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7%和100.0%,上述结果表明2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疗效均不及腰肌劳损患者,并且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腰肌劳损患者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同类型腰背痛患者。 结论在温水中进行康复体操训练治疗腰背痛患者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陆地上康复体操训练;并且以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疗效较理想,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建议延长训练周期或辅以其他措施进行联合干预,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Frenkel训练法治疗小脑性协调障碍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芳  谭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82-3183
观察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运动协调障碍患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用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协调障碍患40例进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协调性检查方法对小脑性运动障碍患进行协调性的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协调性 ,训练后四肢和躯干协调运动能力有显性提高,Barthel指数提高388.0%,两经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的小脑性协调障碍有效,并能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股骨髁间骨折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0例股骨髁间骨折病人手术后施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移动动作训练,以及穴位按摩等康复治疗。并观察其关节功能。结果:按Ranawat评分法,优17例(85%),良2例(10%),差1例(5%),优良率占95%。结论:康复治疗对股骨髁间骨折病人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股骨髁间骨折康复治疗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  赵伟 《现代康复》1999,3(4):402-403
目的:探讨对股骨髁间骨折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0例股骨髁间骨折病人手术后施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移动动作训练,以及穴位按摩等康复治疗。并观察其关节功能。结果:按Ranawat评分法,优17例(85%),良2例(10%),差1例(5%).优良率占95%。结论:康复治疗对股骨髁间骨折病人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语言认知训练在脑瘫患儿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总结语言认知训练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防护、姿势矫正、肢体关节被动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语言认知训练,包括语言表达和认知两方面内容。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肢体康复效果以及综合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语言认知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肢体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运动功能及自理动作等综合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认知训练能促进脑瘫患儿的肢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体感交互技术开发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系统,观察其实时获得康复效果的模块功能。方法利用Kinect体感器的骨骼跟踪技术和Unity3D技术开发一款3D康复游戏系统。选取4个常用的上肢康复动作,利用动作引导轨迹引导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训练,按系统设计进行评分。结果 5位受试者在有引导轨迹的康复游戏系统下的得分高于无引导下的得分。结论基于Kinect的上肢康复游戏训练系统可以通过动作引导轨迹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康复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16-4917
观察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与传统康复治疗的效果差别。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行临近关节早期主动运动、4周后热敷、关节松动技术、主动运动、被动运动、ADL训练、牵引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周后开始康复治疗行传统CPM机治疗、关节松动技术、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中药熏洗等传统康复治疗。将两组在术后4周去除石膏固定时及治疗1月时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在治疗1月后,两组肘关节活动度较前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提前了患儿康复介入时间,并通过ADL训练等方法使患儿主动参与康复治疗过程,促进了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了比传统康复治疗更佳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