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并发症的诊治汤兵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并发症血管通路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率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血液净化疗法的迅速发展,老年透析患者的逐年增加,以及原发疾病的变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日趋复杂。现就血管通路的建立和选择,以...  相似文献   

2.
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命线,其并发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理想的血管通路要求能长期保持功能良好且并发症少,从而使患者达到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其中27例采用自体动静脉瘘,9例因自身血管条件限制,不能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的功能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26例(72....  相似文献   

4.
随着尿毒症患者的逐年增多,血液透析已经成为肾衰竭患者的重要选择之一,建立并维护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成为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由于高并发症率、预期寿命的缩短和生存质量的下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和选择较青年人更为复杂,本文着眼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搭桥瘘几类血管通路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使用的差异性,对老年人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沙国柱季大玺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中图法分类号R459.5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1943年kolf等采用玻璃或金属管道分别插入动静脉,首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高龄透析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高龄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建立都较困难,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多,远期通畅率较低,长期维护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1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高龄患者血管通路的特点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后续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王爱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77-3078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血液透析透析中发生的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等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反复。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逐步成为外周血管耗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一种方法,在老龄患者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观察不同永久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中国北方城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1175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及抗凝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VF)及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CVC),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异同。结果 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CVC组患者更多选择低分子肝素(LMWH)做为抗凝剂,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VF组;并发血栓的患者没有增加LMWH的使用剂量,也没有增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封管浓度明显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出血风险。结论 中国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尚需改进,尤其是对于使用CVC的患者。有必要开展临床评价研究,建立适宜的抗凝方案,推进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使得糖尿病患者AW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必须建立血管通路(vascular-access),也称血液通路(blood-acoess),通过血管通路把体内多余水,电解质和毒素清除出去,通过透析器和血透机处理,把接近正常成份的血液通过血管通路送回体内,因此,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方面取得一些新进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监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不仅需确保患者完成每一次透析,而且要达到透析充分、营养良好、维护血管通路功能、纠正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减少住院日、并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生存时间。本文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上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处理,本文对2006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放置长期颈内静脉双腔插管的血透患者32例进行观察,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系国际推荐的血管通路金标准,但内瘘衰竭、动脉疾病、造瘘困难等因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代替长期血管通路,但导管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也较多…。就本组32例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家燕 《内科》2008,3(6):928-930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亦被称为HD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提前使用能一次性解决长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无插管或直接穿刺的不便和痛苦,无插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同时可使手术引起的水肿迅速消退,从而达到理想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病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中的难题, 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并影响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我们利用患者中心静脉病变侧废用静脉建立对侧移植血管动静脉瘘, 2周后移植血管动静脉瘘成功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 不仅解决了患者静脉高压及后续血管通路难题, 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血液透析的实践证明,随着血液净化的广泛开展,制备一个理想的动静脉血管通路越来越显得重要。血液净化患者的寿命和康复能力同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而良好效果的获得又与静脉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对于慢性透析患者制备一个好的动静脉瘘,保护动静脉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群体,且多数同时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合并症。ESRD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肾移植和血液透析,由于肾源匮乏,现阶段仍依赖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首要条件,国内外的血管通路指南都将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AVF具有使用周期久、并发症少的优点。而老年患者由于血管钙化、内膜增生和外周血管疾病,建立AVF困难,后续AVF也常存在失功状况,需进行干预补救。由于前臂血管资源宝贵,大多数专家认为AVF的建立原则为先前臂远心端血管,后近心端血管。本文认为对于血管条件不佳的老年患者可优先建立前臂近心端血管通路,具有较前臂远心端内瘘成熟期提前、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及2年的内瘘通畅率高的优势,为血管外科医师在老年ESRD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监测血管通路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监测血管通路并发症关天俊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可供动-静脉内疹手术的部位有限,因而延长现有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内疹的使用寿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现有的检测血管通路的方法,要么不准确(如临床通过触诊...  相似文献   

18.
吴桂琼 《内科》2009,4(5):817-818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时,病人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我科于2007年始对因自身血管条件差,或经济原因,或于院外行静脉内瘘术失败后谢绝再行手术而又需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采取动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达216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透析技术的进步,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因为老年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脏功能减退等因素,导致其透析用血管通路的建立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该文作者认为在为老年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过程中,应该本着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首选的原则,同时根据具体患者的预期寿命、血管条件以及患者的意愿作为重要参考因素,最终为老年患者建立既能够满足透析需要,又能最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透析用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0.
血管通路的评价、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逐年增多,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费用支出也逐年增加,其中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据Lysaght估计,2001年全球维持性透析患者超过110万人,并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200万人,今后10年医疗费用将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估计,每年因血管通路建立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