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激光相变工艺,可在钢轨表面形成0.8 mm 的激光相变硬化层,表面硬度约为基体硬度的3倍;激光相变硬化层由面层到基体分为表面过热区、均匀相变区和过渡区,显微组织多为细晶马氏体结构;激光相变硬化摩擦试件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好的耐磨性.本文介绍了3组激光相变硬化道岔直护轨的试制和铺设情况,经连续16个月的观测,运行状态良好,维修方便,耐磨性好,比普通护轨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后零件弯曲跳动变形、磨削留量与硬化层深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进行控制,可避免轴类渗碳零件实际硬化层深度不均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3.
球墨铸铁的激光相变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QT60-2激光表面强化的试验,分析的激光硬化层组织、激光硬化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及以及将该技术用活塞环槽侧面进行强化的可行性 。  相似文献   

4.
在渗碳零件的技术要求中,对渗碳淬火后的硬化层深度一般只有α1~α2的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和淬火后表面硬度的最终技术要求.然而许多产品在渗碳淬火后还需进行磨削精加工,因此零件在进入渗碳工序之前都留有一定的磨削加工预留量δ(单边留量).这就要求零件在进行渗碳淬火时其硬化层深度必须大于技术要求中的硬化层深度,才能保证零件磨削加工后的硬化层深度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4家公司生产的在线热处理钢轨成分、组织及硬度进行对比,重点从冷却速度方面对次表层硬度值低点的成因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4家公司生产的热处理钢轨均不同程度存在硬度值低点,通常采用整体提高硬化层硬度与深度的方式,使硬度值低点达到标准的最低要求。根据我国钢轨使用的有关规定,钢轨表面以下16 mm以内应不宜出现组织与性能的薄弱点。针对该问题,钢轨生产企业应与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朔黄铁路曲线下股热处理钢轨剥离伤损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朔黄铁路的5段75 kg·m^-1的U75V钢轨性能进行检验,分析伤损钢轨裂纹附近的性能。分析表明:U75V热轧钢轨母材的组织和硬度均合格,但U75V热处理钢轨的淬火层深度及横断面硬度均未满足TB/T 2635—2004的要求;显微硬度数据显示,在钢轨横断面存在较薄的硬化层;曲线下股钢轨踏面中心裂纹的深度在1.3 mm左右,并呈现不同程度的剥离掉块,与钢轨硬度分布特征有关;裂纹萌生于钢轨轨头表面塑性流变层内,裂纹起始的发展与列车运行方向成一定的锐角,出流变层后基本以垂直方向朝轨头内部扩展,到一定程度后,裂纹呈鱼钩状,以大致与列车运行的相反方向朝轨顶面扩展,最终导致剥离掉块。建议使用符合标准的热处理钢轨;对曲线钢轨及时进行大机打磨;采取措施,降低纵横向蠕滑力。  相似文献   

7.
为从空间的角度探讨振动荷载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开展基于振动速度和加速度的现场激振响应试验,得到路基内部水平和竖向动力响应分量沿不同方向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响应加速度和响应速度沿深度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呈指数衰减,沿深度方向的衰减相比水平方向更为显著,深度方向衰减系数为水平方向衰减系数的2.5~3倍,并且距离激振点越远衰减越缓慢;响应速度和加速度的竖向分量幅值约为水平分量幅值的2倍,水平分量沿水平方向的衰减速度约为竖向分量的1.5~1.9倍,水平分量沿深度方向的衰减速度约为竖向分量的0.9~1.0倍;进行滤波处理后的响应加速度与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相近。加速度对外界激励的响应相比速度更为敏感,能够较好反映出衰减规律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年冻土区普通热棒在暖季难以维护路基热稳定性的技术缺陷,首次将半导体制冷技术应用于维护多年冻土地基热稳定性。在风火山多年冻土区试验场地开展了半导体与普通热棒制冷技术制冷效果的对比试验,分析2016年12月和2017年4—9月间天然地温、热棒、半导体制冷装置在0~6.0 m深度内的温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半导体制冷装置侧壁温度较天然地温在寒季低2.21~5.48℃,在暖季低0.81~3.80℃;半导体制冷装置较热棒在寒季低0.13~0.92℃,在暖季低1.16~2.06℃。半导体制冷装置比普通热棒能更有效地降低地层温度,减小冻融层厚度,增加地基冷储量,有效维护地基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据全俄铁路运输科学研究院1996年编的关于轮对轮箍轮缘的磁极-等离子强化工艺手册中称:当强化道宽度达到40 mm时,则硬化层深度为1.5~2 mm.在磁极-等离子强化区内其金属组织所发生的变化为:硬度为750 HV的马氏体组织深度约0.3 mm;硬度为580~660 HV的屈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深度约0.3~0.9 mm;硬度为480~580 HV的屈氏体组织深度约0.9~1.3 mm;硬度为360~450 HV的索氏体组织深度约1.3~2.0 mm.  相似文献   

10.
以现场试验为背景,首先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厚层沉渣对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有显著的削弱作用,会导致桩身的突然失稳;然后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对不同厚度沉渣下嵌岩桩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在嵌岩深度、岩性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沉渣厚度的变化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及沿深度方向厚层沉渣嵌岩桩桩侧阻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组建网站常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开发网站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站的运行平台,Web服务器和响应的开发工具记性了研究,对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结合网站的开发实践,给出了组建网站所使用的技术及网站的Web服务器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的罕见接触网短路事故: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烧熔,产生高温引起管片破损,使止水条变形漏水.为确保运营隧道的安全,对受损管片钢筋及混凝土进行检测及鉴定分析,并对该区间管片受损段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片的修复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基于SoC(System on chip)型单片机和CPLD平台的新型静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信号调理、CPLD数字处理、串行通信以及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等多个模块。样机试验证明,该方案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该平台有很大的灵活性,并能作为一个通用开发平台,方便地应用于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