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陈方志  李俊  张琍  王清平 《胃肠病学》2013,18(7):402-405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可激活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R-3,诱导淋巴管生成。体外研究显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可通过抑制VEGF-C表达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淋巴管生成。目的:明确ROS在体内能否抑制胃癌生长及其淋巴管生成。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3组ROS组,后者分别予50、75、100 mg.kg-1.2 d-1ROS灌胃42 d。处死裸鼠,测定移植瘤体积,D2-40淋巴管内皮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50、75、100 mg/kg ROS组移植瘤体积、肿瘤组织LMVD以及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依次降低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RO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胃癌细胞祼鼠移植瘤生长,并通过下调VEGF-C表达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在裸鼠体内诱导HepG2细胞T-cadherin的表达,及其对HepG2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皮下接种法建立HepG2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11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裸鼠给予5-Aza-CdR注射,对照组裸鼠注射等量PBS.4wk后处死裸鼠,观察种植瘤的生长情况,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用药4wk后,实验组肿瘤组织的T-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613, P<0.05);对照组HepG2细胞几乎检测不到T-cadherin蛋白表达,而实验组裸鼠种植瘤细胞膜上可检测到T-cadherin蛋白表达;实验组肿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t=2.337,P=0.025).结论:5-Aza-CdR能诱导裸鼠皮下种植HepG2瘤细胞的T-cadherin表达,抑制HepG2种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为5-Aza-CdR使甲基化的T-cadherin启动子去甲基化,恢复T-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HepG2种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小干扰RNA对结肠癌细胞移植瘤模型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VEGFR-3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将结肠癌LoVo细胞注射入裸鼠皮下建造裸鼠移植瘤模型.将15只裸鼠结肠癌模型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pG-siRNA/VEGFR-3重组质粒)、阴性对照组(pG-HK重组质粒)与空白对照组.分别瘤体内注射相应的siRNA混合物或转染剂混合液,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6 wk后处死裸鼠,肿瘤称取质量,并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VEGFR-3 mRNA和蛋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微淋巴管计数.结果:实验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抑制率为52.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01).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VEGFR-3 mRNA和蛋白的变化比较,实验组有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淋巴管计数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VEGFR-3 siRNA可以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并减少裸鼠移植瘤淋巴管生成,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性突变型p27(p27mt)基因对大肠癌体内抑制作用。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制备Ad-p27mt,应用细胞移植法把人大肠癌SW480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构建荷大肠癌裸鼠模型,将已成功构建的Ad-p27mt及Lac-Z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注射到瘤体内,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进行细胞凋亡及MMP-9检测。结果Ad-p27mt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有更强促凋亡作用,MMP-9表达明显降低,与Lac-Z、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d-p27mt基因对大肠癌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减少其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裸鼠胰腺癌模型,瘤内注射斑蝥素1 mg/kg体重作为斑蝥素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测移植瘤大小改变及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但斑蝥素组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7 d瘤体缩小40%;斑蝥素组移植瘤Bcl-2无强阳性(+ +~+ + +)表达,p53强阳性表达6只(85.7%),Bax强阳性表达3只(42.9%),对照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2只(33.3%)、3只(50%)和2只(33.3%).Bcl-2、p53表达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Bax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斑蝥素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斑蝥素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0):526-536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完全阐明.胱氨酸/谷氨酸反转运体X(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 x CT)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细胞的铁死亡有关.目的探讨mi R-128-3p靶向x CT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胱氨酸/x CT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及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肿瘤免疫(tumor immune estimationresource, TIMER)数据库中分析x CT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关系.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vs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 RNA数据集GSE18392,筛序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 RNA,筛选条件为Log2FC1, adj P0.05. micro RNA靶基因在线预测算法(Targetscan, mi RDB和Star Base)预测x CT上游靶mi RNA.GSE18392差异表达mi RNA和预测靶基因取交集得到mi R-128-3p.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 R-128-3p与x CT靶向调控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系、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 CT及mi R-128-3p表达水平.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外源性mi R-128-3p-mimic后人结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改变.结果结直肠癌组织x 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筛选并预测mi R-128-3p为x CT上游靶向调控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 mi R-128-3p可靶向结合x CT基因3’UTR区域. x CT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Lo Vo及SW62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而mi R-128-3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异(P0.05).转染外源性mi R-128-3p mimic可显著下调SW480细胞中x CT表达水平,并抑制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x CT在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mi R-128-3p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mi R-128-3p与x CT表达负相关(rpearson=-0.43,P 0.05).免疫组化显示x CT阳性表达于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在癌组织中阳性率63.2%. x C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P0.05)和脉管浸润(P0.05)有关. x CT表达水平与结肠癌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有关(P0.05),与直肠癌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于其他淋巴细胞浸润水平无关(P0.05).结论x C 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m i R-128-3p可通过与x C T基因3’ U T R结合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 R-128-3p/x CT通路有望成为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mi R-155-5p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中mi R-155-5p的表达.采用m i m i c s-m i R-155-5p转染胃癌细胞,然后利用荧光素酶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mi R-155-5p在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果:mi R-155-5p在胃癌细胞中比正常组细胞显著下调(P0.05).体外过表达mi R-155-5p,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反之,下调mi R-155-5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SOX4与mi R-155-5p表达负相关,下调SOX4较未处理组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受到抑制(P0.05).结论:mi R-155-5p可能通过下调SOX4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mi R-155-5p可能在将来作为GC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裸鼠的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移植瘤内注射靶向5-脂氧合酶(5-LOX)的短发夹RNA(shRNA)对移植瘤以及瘤组织5-LO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SW1990接种至裸鼠背部皮下,待移植瘤生长至100 mm3左右后随机分为shRNA1组、shRNA2组、阴性对照shNC组和脂质体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实验组瘤内注射相应shRNA 50μg/次,1次/3 d,共7次.对照组瘤内注射脂质体液100 μl/只.每3 d测体重及移植瘤长、短径一次.第29天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称瘤重.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5-LOX、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shRNA1组、shRNA2组、shNC组和脂质体组的瘤重分别为(32.5±19.0)mg、(30.1±14.1)mg、(50.5±15.6)mg和(71.7±25.4)mg,shRNA1组、shRNA2组、shNC组抑瘤率分别为54.7%、58.0%和29.5%,shRNA1组、shRNA2组较shNC组和脂质体组相差显著(P值均<0.05).shRNA1组和shRNA2组移植瘤的5-LOX、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shNC组和脂质体组均显著减少,但两治疗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shNC组和脂质体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靶向5-LOX的RNA干扰治疗通过直接抑制5-LOX的表达、间接抑制VEGF的表达而抑制SW1990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调核因子NF-κB p65亚基的表达联合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协同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裸鼠分为6组,control组、Neg-miRNA组、p65miRNA组、塞来昔布组、塞来昔布+Neg-miRNA组、塞来昔布+p65miRNA组。观察治疗前后裸鼠的一般状态、肿瘤体积和瘤重,计算平均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65miRNA干扰后肿瘤组织中p65蛋白的表达。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塞来昔布组、p65miRNA组和塞来昔布+p65miRNA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为43.23%、40.72%及61.69%。p65miRNA组较对照组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塞来昔布组、p65miRNA组和塞来昔布+p65miRNA组VEGF、MMP-2 mRNA及蛋白表达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结论塞来昔布及p65miRNA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联合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可显著下调VEGF、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表达沉默后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STAT3短发卡RNA(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胰腺癌SW1990细胞(SW1990-RNAi组),以转染阴性对照shRNA表达载体细胞(SW1990-Con组)及亲本SW1990细胞(SW1990组)作为对照.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建立各组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的CD34表达,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SW1990组、SW1990-Con组、SW1990-RNAi组细胞的STAT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4.69±9.31、82.00±7.76、7.93±1.24,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2.94±8.97、80.86±10.28、39.04±6.23,MM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40.88±5.09、38.26±5.71、12.54±2.15,SW1990-RNAi组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值均<0.05),而SW1990-Con组与SW1990组细胞的3种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W1990组、SW1990-Con组、SW1990-RNAi组裸鼠移植瘤的重量分别为(2.2±0.4)、(2.2±0.3)、(0.5±0.3)g,瘤组织的MVD分别为每高倍视野(20.35±2.41)、(18.79±1.94)、(9.62±1.06)个,SW1990-RNAi组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值<0.05或<0.01),而SW1990组与SW1990-Con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T3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1990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生长减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及MMP-2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对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TSLC1过表达人膀胱癌T24细胞株(Ad-TSLC1-T24组)、空载体对照T24细胞株(Ad-T24组)及空白对照T24细胞株(T24组)种植于裸鼠皮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种植细胞5周处死全部裸鼠留取肿瘤组织标本,测量肿瘤体积,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SLC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SLC1、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肿瘤生长曲线显示Ad-TSLC1-T24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慢于Ad-T24组及T24组,种植细胞5周Ad-TSLC1-T24组肿瘤体积及质量低于Ad-T24组及T24组(P均<0.05),抑瘤率高于Ad-T24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Ad-TSLC1-T24组移植瘤细胞出现明显的核固缩、核碎裂等凋亡现象。与Ad-T24组、T24组比较,Ad-TSLC1-T24组移植瘤中TSLC1、Caspase-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 TSLC1过表达可抑制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小片段发夹RNA(shRNA)质粒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AR shRNA并制备重组质粒。使用BALB/C裸鼠构建前列腺癌细胞DU-145移植瘤模型并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n=10)。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裸鼠分别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20 mg/kg)、AR shRNA质粒(2 mg/kg)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共10 d,测定各组裸鼠的肿瘤体积生长情况,开始给药后第4周处死裸鼠剥离肿瘤,采用RT-PCT测定移植瘤中AR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测定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药3 d时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裸鼠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裸鼠在给药后1 w、2 w、3 w和4 w时肿瘤体积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裸鼠移植瘤AR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AKT、p-GSK3β和p-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KT、GSK3β和mT OR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AR shRNA可抑制前列腺癌组织AR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而发挥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在体内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瘤机制。方法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原位观察了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凋亡细胞密度以及Bcl2 、Bax 蛋白表达率及其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完整肽聚糖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完整肽聚糖的抑瘤率达51 .41 % ;此外完整肽聚糖注射组移植瘤组织中可见多量的处于凋亡不同时期的瘤细胞,其凋亡细胞密度、Bax 蛋白表达率以及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 P<0 .01),而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则相反。结论 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大肠癌的生长,并能诱导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表达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的重组腺病毒,探讨其对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04-06-01—2005-12-10,在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采用位点特异性重组方法构建和包装携带人生长抑素2型受体和报告基因LacZ的重组腺病毒Ad-SSTR2和Ad-LacZ。建立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于瘤内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Ad-LacZ(报告基因对照组)和Ad-SSTR2(实验组),观察肿瘤大小和重量变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鉴定SSTR2在裸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信号传导通路蛋白ERK2和ras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滴度分别为6.0×1012pfu/L和6.5×1012pfu/L的重组腺病毒Ad-SSTR2和Ad-LacZ。Ad-SSTR2转染裸鼠胰腺癌移植瘤后SSTR2 mRNA和蛋白都得到有效表达,实验组对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8.2%。与阴性对照组和报告基因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RK2和r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生长抑素2型受体对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信号传导通路蛋白ERK2和ras的表达下调有关,提示其有可能成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COX-2表达质粒和在BALB/c裸鼠皮下建立SGC-7901人胃癌细胞动物模型,用COX-2表达质粒基因转染治疗.结果 构建的COX-2表达质粒在体内、外均可稳定表达.COX-2基因治疗可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的生成.COX-2基因转染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论 通过构建靶向COX-2 siRNA真核表达载体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生成,COX-2对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治疗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姜黄素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620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以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SW620细胞24 h增殖抑制显著(P<0.05),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诱导SW620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P<0.05).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croRNA-20a(miR-20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中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于瘤体内分别注射miR-20a agomir、阴性片段和生理盐水。观察荷瘤裸鼠体重变化、裸鼠皮下形成瘤体的大小并计算抑瘤率。接种35 d后处死裸鼠并取出肿瘤组织,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结果 3组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7 d后均有瘤体形成,实验组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结束时,实验组裸鼠体重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体积(P<0.01)。实验组肿瘤组织中VEGF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miR-20a可能通过抑制VEGFA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大肠癌SW62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对数生长期的SW620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40、60、80、100mg/ml的艾迪注射液实验组,以不加艾迪注射液的SW620细胞作对照(对照组),两组培养3d后用MTT法测定SW620细胞光密度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用巨噬细胞建立模拟肿瘤微环境,将SW620细胞置于该环境,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60、100mg/ml的艾迪注射液作为实验组,以不加艾迪注射液的SW620细胞作对照,在不同时间点取培养上清液检测TNF-α、TGF—β,收集SW620并检测其E-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结果随着艾迪注射液浓度的增加,SW620的生长抑制率逐渐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TGF—β表达逐渐减少(P〈0.05),细胞中的E-cadherin的表达先减后增,Vimentin的表达先增后减。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抑制大肠癌SW620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止巨噬细胞对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D27kip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kip1基因转移能显著抑制食管癌和胃癌细胞生长,该基因疗法在体内实验中是否同样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p27kip1腺病毒重组体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人p27ki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导人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中.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中p27kip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结果:经p27kip1基因治疗的裸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达64.1%,移植瘤中p27kip1呈高表达.生存素呈低表达。结论:p27kip1腺病毒重组体能显著抑制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上调p27kin1和下调生存素的表达可能是其雷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