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键合图理论,结合Simulink仿真程序,对国产某轿车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进行仿真分析,并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悬置系统实施半主动控制,即在其工作状态下调节悬置内节流孔的开度,可以有效地改变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在振动的低频段内,尤其是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激振频率点附近,可以对悬置系统的动特性进行适应性的调节和控制。实施控制后的液压悬置动特性能够满足悬置系统理想动特性的要求,从而可以降低并迅速衰减汽车怠速运转时发动机的振动,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程度对车辆舒适性的影响很大,针对某型汽车存在的发动机振动向车身传递偏大的问题,将能量解耦法应用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领域。建立了该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运动微分方程,开发出基于MATLAB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平台。分别运用该软件平台和ADAMS软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建模和优化,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的优化结果,证明使用基于MATLAB开发的软件平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宽频范围内对发动机振动进行积极隔振,对提高汽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设计的流动模式磁流变悬置,建立磁流变悬置简化力学模型,推导了可控阻尼力表达式.建立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以快速消除发动机悬置点的振动为目标,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研究了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悬置较被动液压悬置具有更好的宽频隔振效果,发动机转速对应的二阶主频振动峰值明显减小,力传递率控制在20%以内,模糊控制有效隔绝了发动机振动.  相似文献   

4.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12):1940-1946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了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模型,通过悬置刚度和位置参数的合理设置保证了主要振动方向上的能量解耦率最大化。分别以发动机悬置系统垂直方向和绕曲轴方向的能量解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悬置刚度参数和位置参数为优化设计变量,考虑固有频率和动力总成参数的约束,构造了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该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该方法被应用于某型汽车发动机的悬置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整车的行驶平顺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整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悬置结构参数,可降低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响应,对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某车振动较大的问题,对其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了动态计算与优化设计,通过改进设计,使原车的整车振动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 一、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压技术各个部门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从前液压力的应用是传统的直线、摆动、回转三种运动形式。近年来由液压力产生液压振动的新的运动形式有了较快的发展,“液压振动”技术是液压技术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本文将介绍一种由新型的液压元件—液压脉冲发生器组成的新型的液压振动系统。  相似文献   

7.
汽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是动力总成系统的安全件和功能件,是汽车悬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低振动噪声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文中针对某款轿车发动机侧液压悬置橡胶在台架试验中刚度不达标的现象,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置橡胶的刚度进行计算分析,并利用MTS试验设备对橡胶计算结果加以试验验证。经过对比分析得出理论仿真与实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有力地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准确性,节约悬置零件的开发成本。文中对动力总成悬置橡胶的性能计算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振依 《机电技术》2013,(1):97-100
引起汽车振动的两大主要振源:一个是发动机产生的有规律振动激励;另一个是路面产生的随机振动激励。通过优化设计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不但可以隔振动力总成的小振幅,中、高频率振动传到车身;同时,也能隔振车身的大幅度,低频率振动传到动力总成。根据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及其它零件的惯量参数,进行计算动力总成的惯量参数;然后根据动力总成的惯量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各个悬置位置和刚度,使悬置系统达到初步良好的模态。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分析,将悬置系统模态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需保证汽车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因此,本文以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为例,研究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分析及优化设计。以该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实际参数为依据,进行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解耦分析,并通过ADAMS软件,构建悬置系统仿真模型,获取悬置系统不同方向的解耦率结果,确定悬置系统隔振性能情况;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悬置系统设计优化。通过优化后的动刚度分析结果可知,优化设计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满足标准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MSC Adams/view建立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匹配设计,以满足频率合理分布、模态振型解藕、限位等诸多设计要求.通过对发动机右悬置刚度的优化,改善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降低了整车怠速振动,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振动珩磨振动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超声波振动珩磨振动系统的原理,通过振动试验分析振动系统中的变幅杆、弯曲振动圆盘、振动子系统的振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随机振动理论与有关的车辆振动环境标准,建立了一类山地车全悬架行驶振动模型,为改善行驶舒适性,以山地车为研究对象,对其闰振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的性能加以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大大改善了骑行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热连轧机自激振动诊断与振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了热连轧机的现场多点振动测试方法,利用振动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包分析等现代信号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轧机自激振动机理并诊断了振源位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轧机压下系统位移传感器定尺支座结构是引起系统不稳定的敏感部位。该结构参数不合理,是导致压下系统反馈信号严重失真,诱发轧机工作机座自激振动的根源。分析结果和诊断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结构动力学修改策略,消除轧机自激振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倪敬  王宏亮  刘湘琪 《机电工程》2014,(4):454-457,494
针对带锯条振动引起的材料损失、锯条寿命降低、锯材尺寸精度及加工面质量变差的状况,设计了一种基于主振模态预测的带锯条振动主动抑制装置。该装置实时采集带锯条横向、纵向及扭转方向上的多维度振动信号,并采用基于EMD筛分方法的主振型模态识别算法,来构建振动信号关于主振型模态的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实时采得的数据及其预测模型的输出量,通过PID控制方法控制电液阻尼减振器。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带锯条横向、纵向及扭转方向上的抑振效果分别可达80%、66%、75%。  相似文献   

15.
隔振技术的进展与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庆善 《机械强度》1994,16(1):37-42
阐述了隔振技术的进展和各类隔振器的设计与应用。重点讨论了各种隔振元件及其组合形式,并对积层橡胶,空气弹簧,动力反共振及多自由度隔振器的近况作了介绍。最后指数今后隔振器的设计与改进,一定要与现代控制理论,模态实验,动力分析和优化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水下拖缆涡激振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湖中水下拖缆涡激振动测试装置和实验方法。数据分析表明:拖缆的涡激振动响应主要集中在 100 Hz 以下低频范围;随着拖曳速度的增大拖缆上的加速度响应的频率范围也相应增大;拖缆的涡激振动响应的第一峰值频率与拖缆上端的旋涡发放频率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实验中未观察到频率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经验公式估算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对于不同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a取值存在较大的计算偏差.为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对一实际场地爆破工程的现场测试,取得了该场地不同距离处的质点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在比较分析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场地参数和衰减指数进行了回归统计,得到了场地的衰减指数及场地常数.通过工程实例说明,现场测试及回归统计方法是获取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结晶器振动参数和保护渣耗量对振痕深度及结晶器润滑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高速浇铸条件下正弦振动方式和非正弦振动方式的开发和运用及其某钢厂3#连铸机非正弦振动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ZJ15型钻机底座采用高速档钻进时振动强烈的情况,对该型钻机底座进行了模态测试、振动测试与分-析,指出钻杆、变速箱、万向轴、转盘输入轴等设备是其主要振源,并对钻机底座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改进建议。分析结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栾开明 《哈尔滨轴承》2005,26(3):29-29,32
为了改善机械行业传统的偏心轮振荡机构的不足,设计了新型振荡减振机构,此机构中增设了平衡偏心轴,其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