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VOF喷涂WC-10Co-4Cr涂层的磨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仁 《东方电机》2007,35(4):66-74
在WC基陶瓷涂层材料中,用10%Co-4%Cr作复合黏结相的材料具有更加优良的耐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本文研究了高速氧燃气喷涂(HVOF)喷涂WC-10Co -4Cr涂层在不同磨蚀条件下的磨蚀行为特性,所使用的涂层是分别由用煤油作燃料的JP—5000喷枪和以丙烯和氢气为燃料的DJ喷枪来制备的,并且选用了两种类型的粉末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一种是粗糙的角状粉末,一种是细小、多孔的球状粉末。采用干式磨损和湿式泥浆磨蚀测试方法对涂层进行试验,两种测试均在室温下进行。干式的磨损试验是采用喷射方式测定的,而湿式泥浆磨蚀试验则是通过科氏磨蚀和喷射冲击磨蚀两种方式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形态的粉末,由科氏磨蚀试验测出的耐磨蚀能力有100%的波动范围,而由喷射冲击式磨蚀试验测出的耐磨蚀能力仅有20%的波动,这与其所使用的喷枪和喷涂参数有关。结果还证明,粉末形态的选择是影响涂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粉末形态可以300%多的影响科氏耐磨蚀性能,75%的影响干式磨损和湿式泥浆磨蚀性能。分析认为,这与工艺参数和涂层显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引风机叶片磨蚀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汉川电厂轴流式引风机为例,通过监测风道中气固两相流中介质的不同运动规 律,分析以磨损为特征的大颗粒在叶片工作表面流动和以粘附为特征的较小颗粒在叶片非工 作表面流动。根据气固两相流动和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磨蚀的计算方法和防止叶片 磨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水轮机磨蚀微裂纹防护措施的研究 --可控喷丸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水轮机磨蚀外观形态、阐述磨蚀是含沙水流对材料的疲劳破坏及泥沙切削共同作用所至,具有典型的机械疲劳破坏特性。由水轮机磨蚀实例表明进行磨蚀研究的重要性,针对磨蚀特点进行了磨蚀防护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锅炉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二为一使引风机容量变得更大,电机启动电流大给厂用电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不可靠性,提出引风机采用汽轮机驱动,以降低厂用电率。对汽轮机驱动引风机技术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与电动机驱动引风机技术进行了经济比较。研究表明:这一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关水机磨蚀研究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来在水机磨蚀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及全国性的联合体组织。包括水轮机泥沙磨损和气蚀危害概况、磨蚀机理研究与探讨、室内浑水模拟实验装置及现场真机试验观察、抗磨蚀材料及保护涂层研究成果,以及枢纽布置、优化运行和机型参数选择等。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电厂各机组投产以来,大江电站水轮机过流部件遭受过机泥沙的磨蚀破坏逐渐明显。为了探索泥沙对水轮机破坏的机理,研究减缓长江含沙水流对水机磨蚀的破坏速度,葛洲坝电厂作了一些研究和防护性试验。本文介绍机组磨蚀情况和有关防护性试验的效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含沙量不同流速时材料的磨蚀失效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花园口黄河原型沙(d50=0.03mm),在N-CA转盘气蚀仪上对三种材料进行了四种含沙量、六个流速的磨蚀失效特性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含沙量及流速范围内,三种材料的磨蚀失效随含沙量的加大、流速的增加而呈幂函数变化。当流速大于25m/s时,材料的磨蚀速度加剧。  相似文献   

8.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与冲击试验以及冲刷磨损试验,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00Cr13Ni4Mo在8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力学性能与抗磨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Cr13Ni4Mo钢在550~650℃回火后产生逆变奥氏体,逆变奥氏体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增加了材料的韧性;00Cr13Ni4Mo钢的抗磨蚀性能主要与硬度有关,而与其冲击韧性关系较小;从材料性能和经济性综合考虑,00Cr13Ni4Mo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050℃/9h正火+550℃/6h一次回火处理。  相似文献   

9.
发电厂引风机普遍存在风机叶片磨蚀问题,此类问题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精细结构陶瓷具有一般金属难以比拟的耐磨性能,因而,耐磨陶瓷覆层风机叶片是目前开发的一项新型防磨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自蔓延高温合成风机叶片耐磨陶瓷覆层新技术。图2参3  相似文献   

10.
某电厂300 MW锅炉的轴流式引风机在运行中发生叶片断裂事故。通过对断裂叶片的宏观形貌、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扫描电镜等分析,发现叶片磨蚀严重,进气侧有犁沟状内凹,且凹坑内含有较多杂质元素,认为其主要因叶片运行工况差,受烟气严重腐蚀和冲刷,表面镀层受损后加剧磨蚀,以及应力集中所致。对此,建议主要从提高烟气的除尘效率和对叶片易磨损部位的防磨涂层工艺的改进方面考虑,解决叶片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1.
燃煤锅炉引风机叶片再制造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制造具有优质、高效及环保的特点,燃煤锅炉引风机叶片的再制造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节能、节材效果。在分析燃煤锅炉引风机叶片失效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引风机叶片在再制造中的主要工艺过程,重点阐述了引风机叶片表面强化时的热喷涂涂层的材料与制备工艺的选择。研究表明:对于失效的引风机叶片,采用微弧仿形堆焊或激光仿形堆焊能有效地恢复叶片的尺寸及形状;在叶片的再制造中,通过对叶片表面采用高速电弧喷涂、火焰喷熔等强化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引风机叶片的使用寿命。引风机叶片的再制造费用一般仅为新叶片的20%~40%,但其耐磨性优于新叶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梁兴  李志红 《大电机技术》2012,(5):38-40,49
磨蚀、空蚀是水轮机效率降低及诱发水力机组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水轮机水力破坏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常见的抗磨蚀、抗空蚀措施及其在水电站中的应用情况,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多泥沙河流中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指出发展新型抗磨蚀材料、采用高新喷涂工艺是防止水轮机水力破坏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善锅炉引风机运行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5t/h电站锅炉最高运行负荷只有 5 2t/h ,炉膛燃烧缺风现象严重 ,引风机本身已无出力裕度 ,电厂拟更换更大机号的引风机。后仅通过引风机运行条件的试验研究以及必要的管路系统局部改造使锅炉达到了满出力运行。本文表述了试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轮机磨蚀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Cr18Ni9Ti不锈钢、20SiMn钢和高铬铸铁三咎不同成分和组织状态材料的室内试验和电镜扫描观察,探讨了材料气蚀和气蚀与磨损联合作用操作的机理;分析了水轮机制造材料的性质和工艺与抗磨蚀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磨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天桥水电厂的水沙特性,水轮机组的运行情况和磨蚀现象;同时介绍了10年来在水轮机组上应用过的两类九种抗磨蚀材料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在同一台机组上应用的几种材料的对比试验,及对优选出的两种抗磨材料所进行的工业性试验。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0月10日至14日在四川映秀湾电厂召开,会议由能源部电力司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站运行管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专门总结、交流水电机组抗磨蚀方面的经验,研究并提出改善水轮机抗磨蚀的具体措施,对进一步解决我国水轮机的泥沙磨蚀问题将起推动作用。 会议认为:水轮机磨蚀的因素涉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机组设计与制造、运行条件、检修工艺及防护材料等诸方面,是一个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背压式汽动引风机的汽水流程和烟气系统流程,对系统改造前后引风机的转速、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针对背压式汽动引风机调试过程中调速风机和定速风机并列运行所遇到的调速风机失速问题,提出如何判断调速风机是否带上负载以及风机并联过程中在运行方式、控制策略上的调整措施;对机组低负荷和快速减负荷时,单台背压式汽动引风机做功能力不足进行分析,并阐述有关的补救措施。总结了背压式汽动引风机改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进行了渣浆泵ADI叶片的模拟磨拟磨蚀试验,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ADI叶片破坏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ADI叶片的磨蚀情况不同于灰口铸铁等一般脆性材料,叶片的磨蚀主要集中在头部,中部至尾部的吸力面和压力面等部位,其中以尾部吸力面的破坏最为严重,结合水力条件分析叶片的磨蚀特性可知,叶片不同部位的磨蚀差异是由于 在叶片不同位置的水流特性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珠江电厂引风机基本情况,阐述了引风机振动偏大所带来的危害,分析了系统阻力过大、叶片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动不平衡、基础不牢及扩散器振动等造成引风机振动偏大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引风机性能是公用电力公司日趋重视的一个领域。高的电厂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取决于每个部件是否象所设计的那样工作。然而,这对引风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却特别 困难。这是由于引风机输送着充满飞灰的高温烟气,并且常常因质量流量太少和过大的振动而影响引风机的性能。这些以及其它的引风机机械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由于空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