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以新鲜天麻为原料、中性蛋白酶为酶解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酶解时间、酶解pH、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对天麻淀粉中蛋白质残留率和天麻淀粉得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天麻淀粉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7(g/mL)、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35℃、酶添加量0.8 mg/g、酶解pH 7.0,在此条件下天麻淀粉得率为12.49%,蛋白质残留率为0.006 8%。  相似文献   

2.
以薏苡仁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薏苡仁淀粉。基于单因素试验,确定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液pH和酶解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蛋白质残留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优化薏苡仁淀粉酶法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酶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碱性蛋白酶用量为250u/mL、酶解温度为45℃、酶解液pH为11、酶解时间2.5h,以此为条件制备所得的薏苡仁淀粉得率为54.39%,其蛋白质残留量为0.21%。  相似文献   

3.
以淡水鱼内脏为原料,以鱼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对酶法提取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在各自的最佳酶活条件下提取内脏鱼油,得到最佳的水解用酶为中性蛋白酶。然后以中性蛋白酶为水解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中性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对鱼油得率的影响,最终得到中性蛋白酶酶解法提取鱼油的最优条件为:pH值7,酶解时间40min,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0.50%,料液比(原料∶蒸馏水)1∶1.5。在最优条件下,鱼油得率可达35.67%。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酶法从辣木籽中同时制备辣木籽油及水解蛋白。以辣木籽油及水解蛋白的得率为指标,综合考察酶的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酶用量及pH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了酶品种为中性蛋白酶,料液比为1︰9(g/mL)后,然后以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为自变量,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料液比为1︰9(g/mL),酶用量为2.0%,酶解时间为4 h,酶解温度为45℃,pH为6。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平均综合评价分数为73.27,RSD=0.54%。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探讨复合酶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工艺以及酶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及L18(37)正交实验研究了酶配比、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及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清除DPPH、ABTS自由基研究酶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酶解最优条件: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比例为2:1,酶浓度为10%,料液比为1:120,酶解温度为55 ℃,pH6.0,酶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3.85%±1.8%;酶解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331、0.467 mg/mL,说明酶解石斛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1%、果胶酶用量2.0%、蛋白酶用量0.2%,料液比1:6,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5.0、酶解时间8h,茶叶籽油得率28.64%。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肽得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了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复配双向酶解豆粕蛋白制备呈味肽的工艺条件,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此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双向酶解豆粕蛋白制备呈味肽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6.69、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做验证试验,测得豆粕酶解液的肽得率为21.51%,感官评分为4.8。  相似文献   

8.
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绿豆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最佳参数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4.5 h、蛋白酶添加量700 U/g、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绿豆淀粉提取率为96.97%。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鲵多肽,本研究以大鲵肌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和多肽得率为指标,对不同蛋白酶及其不同组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大鲵肌肉酶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最佳酶解组合;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均为6000 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料液比(w/w)1∶8,初始p H=6.86。优化条件下多肽得率为90.28%。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酶法从巴旦木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纤素酶;果胶酶=1:2)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巴旦木浆,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粒径40目、复合细胞壁多糖水解酶用量3.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h、碱提pH9.0、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粒径30目、细胞多糖水解酶用量3%、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h、碱提pH8.5、蛋白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总的巴旦木游离油和水解蛋白得率分别为68.74%和74.39%。  相似文献   

1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次氯酸钠用量、pH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用量增加,氧化糯玉米淀粉的羧基含量也随之增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氧化糯玉米淀粉的羧基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和pH对氧化糯玉米羧基含量的影响呈倒抛物线趋势,存在最大值.糯玉米淀粉经氧化后,其液透明度和黏度热稳定性提高,但其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选取乙酸酐和辛烯基琥珀酸酐对其进行双重酯化改性,以取代度为衡量标准,确定了蜡质玉米双重酯化淀粉的制备顺序是先进行乙酸酐的乙酰化再进行辛烯基琥珀酸酐的酯化,得到产物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按照确定好的酯化顺序,以实验室自制取代度为0.0768的乙酰化淀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制备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为3%的情况下,淀粉乳初始浓度30%,反应体系pH8.5,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采用最佳工艺条件所得产品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取代度为0.0197,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并对产品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透明度、表观黏度等性质做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食用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糯玉米淀粉为原料,考察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等因素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糯玉米淀粉醋酸酯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糊透明度、粘度性质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糯玉米品种渝糯7号和普通玉米品种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反应程序和淀粉浓度对其快速黏度测定(RVA)谱特征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淀粉在不同反应程序和淀粉浓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1)玉米淀粉的RVA特征值在不同反应程序下发生了改变,但其没有改变糯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的差异,在不同反应程序下,相对于普通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沉降值较高,而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较低。(2)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淀粉的RVA特征值受到浓度影响,随着淀粉浓度的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沉降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随之增加,峰值时间略有降低,浓度太低时淀粉不能糊化,在能糊化条件下则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浓度条件下,糯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高于普通玉米,而在较高浓度(11%)条件下,糯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则低于普通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5.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the hydroxypropylation reaction as a function of reaction time, waxy corn, normal corn, potato, and wheat starches were reacted with propylene oxide under normal reaction conditions. Amounts of leached material and MS values of both leached and granular molecules were determined over the course of reaction. For waxy and normal corn starches, the extent of reaction increased linearly from 0 to 12 h, after which the reaction proceeded at an ever decreasing rate, reaching zero at about 30 h of reaction. The initial rate of reaction was determined by reacting waxy corn starch with a greater amount of propylene oxide (10×normal concentration) so that there would be no slowing of the reaction due to loss of reagent.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initial reaction rate was linear. The hypothesis that, as derivatization proceeds, granules are opened up, resulting in ever increasing rates of reaction was not substantiated. Amounts and MS values of leached molecules from waxy and normal corn starche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over the course of the reaction. For potato and wheat starches, MS values of the granular starch also increased continuously over the entire reaction period. Amounts of leached molecules from potato starch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from wheat starch, with the amount leached at 30 h from potato starch being slightly more than that from normal and waxy corn starches and that from wheat starch being considerably less.  相似文献   

16.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为催化剂,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双氧水用量、硫酸铜用量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以红外光谱表征氧化糯玉米淀粉。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双氧水用量、硫酸铜用量对糯玉米淀粉氧化均有影响。当硫酸铜用量小于0.082%时,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糯玉米淀粉经双氧水氧化后,其糊液透明度增加,凝沉性减弱。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硫酸钠为抑制膨胀剂,对糯玉米羟丙基淀粉合成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糯玉米淀粉乳浓度、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量及硫酸钠用量对糯玉米羟丙基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环氧丙烷用量、延长反应时间,可使羟丙基淀粉取代度增加。对糯玉米羟丙基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及粘度进行研究表明,随着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增加,其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增加,但粘度却降低。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不同品种淀粉及羟丙基产物糊液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薯类淀粉(木薯,马铃薯)及禾谷类淀粉(普通玉米、蜡质玉米、高直链玉米及糯米)为原料,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制备了羟丙基变性淀粉。反应条件:淀粉乳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40℃、无水Na_2SO_4添加量12%(以淀粉干基计)、NaOH添加量1.2%、环氧丙烷添加量12%、反应时间18h。分别对原淀粉及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羟丙基变性淀粉糊性质做了对比研究。不同品种淀粉糊性质存在很大差别。经过羟丙基改性。淀粉糊液粘度性质、冻融稳定性、透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凝沉性质不能准确反映羟丙基化对蜡质玉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糊液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磷酸酯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肉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磷酸盐进行酯化,以取代度为指标,分别考察了pH、正磷酸盐添加量、磷酸盐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糯玉米淀粉乳浓度40%,反应pH=5.5,正磷酸盐添加量37.5g,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的配比0.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h。将磷酸酯淀粉添加在火腿肠中时,其弹性、粘聚性、胶着性、咀嚼度等明显优于添加原淀粉的产品,其中取代度为0.1257,添加8%时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醚化剂、膨胀抑制剂、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淀粉用量为100 g时,最佳反应条件为:pH11.5,硫酸钠12 g,环氧丙烷12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 h。随着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增加,其冻融稳定性、透明度、耐酸性和热稳定性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