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香苦苷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采集血样,固相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2.655 min,T1/2(β)=16.54 min,AUC=272.32μg.mL-1.min,CL=0.0371 mL.min-1,K12=0.124 min-1,K21=0.0908 min-1。结论:丁香苦苷在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消除也快,体内滞留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血浆中丁香苦苷的含量,对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丁香苦苷单体和丁香苦苷PEG-PLGA纳米粒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方法: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40g/L)给予丁香苦苷和丁香苦苷PEG-PLGA-NPs后,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所得数据用3p97软件分析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浓度在0.01~100.3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250X+16364,提取回收率在85%以上、RSD低于5%。药动学参数表明丁香苦苷单体与丁香苦苷PEG-PLGA-NPs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丁香苦苷PEG-PLGA溶液的T1/2α和T1/2β是丁香苦苷溶液的1.58倍和11.46倍,AUC是丁香苦苷溶液的2.40倍,血浆清除率约为其0.42倍。结论:本实验研究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丁香苦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取血经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栀子苷含量.[结果]大鼠灌胃黄连解毒汤后,体内栀子苷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动学参数为:分布速率常数(α)=(0.03±0.01)/min,消除速率常数(β)=(0.000 6±0.000 2)/min,二室模型分布相的半衰期(t1/2α)=(79.02±22.38)min,二室模型消除相的半衰期(t1/2β)=(13 031.81±8 817.76)min,达峰时间(T(peak))=(99.46±28.73)min,血药峰浓度(Cmax)=(5.02±1.52)mg/L,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69 334.66±15565.92)mg/(L·min).[结论]明确了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丁香提取物结肠定位包衣片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丁香提取物的结肠靶向制剂和普通片剂中丁香苦苷体内药动学的特征,以便为其靶向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家兔吞服两种制剂后,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浓度,通过DAS2.0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给予两种制剂后丁香苦苷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结肠靶向制剂血药浓度出现时间晚于普通制剂,滞留时间约为4.6h。结论:药物动力学实验数据表明,丁香提取物的结肠定位包衣片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服附子总生物碱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口服给予大鼠附子总生物碱后,断尾取血,采用甲醇沉淀冷冻干燥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用中国药理学会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本实验建立的用于检测大鼠血浆的HPLC-MS/MS分析方法,其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性好,能很好的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动学曲线经拟合均符合口服给药的二室模型.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3.32±1.56 min,T1/2β=886.61±242.14 min,AUC=86.558±9.462 mg·L-1·min-1,Tpeak=6.989±1.546 min,Cmax=83.549±10.459 ng·mL-1.新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15.498 9±4.871 2 min,T1/2β=1 255.808±684.891 min,AUC=297.212±74.642 ng·mL-1·min,Tpeak=15.782±7.541 min,Cmax=202.983±30.781 ng·mL-1.次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125.482±51.654 min,T1/2β=1007.757±349.485 min,AUC=241.206±9.147 ng·mL-1·min,Tpeak=16.765±5.478 min,Cmax=164.302±20.891 ng·mL-1.结论:灌胃给予附子总生物碱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符合口服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采用线拴法制造大鼠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栀子苷浓度的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灌胃黄连解毒汤后,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90.99±31.29)min,t1/2β=(1054.08±148.42)min,t1/2Ka=(68.00±17.05)min,T(peak)=(166.97±83.75)min,Cmax=(10.19±8.52)μg/ml,AUC=(8642.81±3086.92)μg.ml-1.min-1。结论明确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藤碱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和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在10只Beagle犬中研究单次口服或静脉注射青藤碱10 mg·kg~(-1)的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利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82.5±13.9)min,C_(max)(0.15±0.027)mg·L~(-1),t_(1/2)(87.6±28_3)min,AUC_(O~T)(28.43±3.48)m·min·L~(-1),静注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β)(106.7±120.2)min,Auc_(O~T)(93.32±82.08)mg·min·L~(-1),青藤碱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6±4.24)%.结论:青藤碱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在犬体内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对绿原酸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绿原酸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分为两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溶液6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6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的绿原酸浓度,用K inetic软件求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绿原酸单用及与黄芩苷配伍静脉给药后,其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绿原酸的AUC0~∞较Ⅰ组明显增大。结论:黄芩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对连翘苷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连翘苷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随机分为2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连翘苷溶液1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连翘苷1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HPLC测定血浆中的连翘苷的药物浓度,kinetic软件求算其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后,连翘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000 1X-2.933 6(r=0.997 3),连翘苷在1.016~254 mg.L-1线性关系良好。非房室模型拟合后,单用和复合给药得到的连翘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平均滞留时间MRT(0-∞)、最大血药浓度Cmax、半衰期T1/2、超半峰浓度时间HVD等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芩苷能够影响连翘苷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自制丁香苦苷缓释片进行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6只健康家兔随机按照交叉试验方案设计,禁食12 h后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剂(受试制剂T)和普通片剂(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在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丁香苦苷药物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和可信区间法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及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6%,对比于受试制剂Tmax显著延长,峰形平缓;90%置信区间分别为AUC0-t:115.25%~144.44%,Cmax:51.33%~78.53%。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试剂做比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丁香苦苷解离常数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丁香苦苷解离常数和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丁香苦苷解离常数,应用HPLC测定丁香苦苷的表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结果:丁香苦苷解离常数pKa为9.628 4±0.14。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1.206 9(logPapp=0.0817),当pH 4.5,5.5,6.5,7.5,8.5时,油水分配系数Papp分别为1.388 1,1.352 9,1.335 8,1.370 4,1.133 3,表明丁香苦苷的表观正辛醇/缓冲溶液分配系数受缓冲溶液pH的影响不大。结论:在生理pH下,丁香苦苷大部分以未解离的分子状态存在,但丁香苦苷水溶性好,脂溶性较差,可能会对丁香苦苷的吸收分布及设计药物剂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乳化蒸发法制备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后,小鼠尾静脉注射给予其冻干粉溶液(15 mg/kg)。然后,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10、30、50、70、90 min)血浆、心、肝、脾、肺、肾中丁香苦苷含有量。结果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在肝脏中的靶向效率大于1,相对摄取率为1.65,靶向增强倍数为1.84,明显高于血浆和其他组织中。结论丁香苦苷主要富集于肝组织,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提高其肝靶向性和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丁香苦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以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吸收的影响。结果:丁香苦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55,0.006 30,0.009 00,0.007 99 min-1;不同的药物质量浓度0.090,0.180,0.360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3 70,0.007 08,0.006 94 min-1;不同的pH 7.4,6.8,5.0时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7 33,0.007 47,0.003 62 min-1。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肠吸收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丁香苦苷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药物浓度低时,吸收速率常数小,中、高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增大;在pH 5.0~7.4,pH 5.0吸收速率常数较小,pH 6.8,7.4吸收速率常数增大,丁香苦苷为P-糖蛋白底物。  相似文献   

14.
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的含量随月份和空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紫丁香叶及其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甲醇-水(30∶70)等度洗脱,测定了紫丁香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同一生长期的不同空间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的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空间的紫丁香叶中的丁香苦苷含量动态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紫丁香叶药材的生产、质量标准研究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对丁香叶中丁香苦苷的富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欣  高月娟  王建明  许贵军  薛红梅 《中草药》2008,39(11):1655-1659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丁香苦苷为考察指标,建立HPLC分析方法,通过考察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丁香苦苷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AB-8树脂作为分离纯化丁香苦苷类成分的介质,并对AB-8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丁香叶经水提醇沉浓缩后,以AB-8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4BV的水洗脱出去杂质后,收集5BV50%乙醇洗脱液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可作为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有效方法,并为丁香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葡萄内酯的检测方法,研究葡萄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葡萄内酯的浓度,采用DAS 2.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葡萄内酯后AUC与给药剂量呈正比,Cmax与给药剂量基本成线性关系,MRT不随剂量增加而延长,但半衰期随剂量发生变化。结论:葡萄内酯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体内过程不完全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脑浓度的GC-FID测定方法,探讨新型醒脑静静脉注射后龙脑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大鼠以10.00 mg· kg-1(以艾片量计)剂量尾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0.5,1,3,5,8,12,20,30,45 min眼底采血,分离血浆,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GC-FID测定血浆中龙脑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龙脑血药浓度在1.67~16.67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测得低、中、高浓度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2.81±1.11)%,(85.38±0.86)%,(84.58±0.5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0%.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龙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18±0.20) min,t1/2β=(22.27±6.85) min,Cmax(Calc)=(18.76±2.10) mg·L-1,MRT=(23.84±7.67) min-1,AUC =(100.00±15.85) mg·min·L-1.结论:建立的GC-FID适用于龙脑血浆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新型醒脑静中龙脑在体内分布迅速,代谢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大黄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单次给予SD大鼠不同剂量的大黄酸,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以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用HPLC内标法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L)(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5∶25),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以DAS2.0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酸的血药浓度在0.019 2~11.72 m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检测限为0.009 6 mg.L-1,定量限为0.019 2 mg.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结论:大鼠灌胃给药大黄酸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毒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乌头注射液的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鼠的急性死亡率为指标,先后两次ip给药,测定首次给药后不同时间药物的体存量,再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和药动学参数估算。结果:小鼠ip给药后,药物的消除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并符合一室模型。其表观消除速率常数k为0.00117min-1,其表观半衰期为59.23min。结论:目前临床一日2次给药间隔时间太长,如果每8h给药1次,首次倍量,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在鸭体内抗鸭乙肝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先天感染DHBV阳性2日龄浙江麻鸭30只。将阳性鸭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拉米夫定组、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15天以后停药观察5天。在用药前、用药第5、10、15天及停药后第5天从腿胫静脉抽血,检测血清DHBV—DNA的含量,并检测血清的ALT、AST水平,停药5天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剂量组的DHBV—DNA含量都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水平也明显降低,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作用的强弱与用药剂量相关。而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低剂量组未表现出明显的上述作用。结论: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在鸭体内具有抗鸭乙肝病毒的作用以及对DHBV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