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全  曾永兰 《中国药房》2007,18(29):2304-2305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7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102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点,并评价ADR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该院上报的ADR病例262例,并应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涉及ADR的药品84种,抗感染药居首,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47例(94.27%);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最常见,有179例(66.54%);一般或常见的ADR有234例(89.31%),新的一般的有19例(7.25%),新的严重的有9例(3.44%);ADR报告质量需要提高。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我院2009—2012年有可供查阅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74例,现就其分析总结,以反映基层综合性医院开展ADR报告和监测的工作情况,也为我院今后临床安全用药、避免ADR重复发生、减少临床药源性疾病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9—2012年药剂科存档并上报74份ADR报告。1.2方法:对74例ADR报告发生年份、月份、发生科室、病例数,发生ADR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  相似文献   

4.
饶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6-18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2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1例ADR报告涉及14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与中药制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点,并评价ADR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该院上报的ADR病例262例,并应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涉及ADR的药品84种,抗感染药居首,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47例(94.27%);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最常见,有179例(66.54%);一般或常见的ADR有234例(89.31%),新的一般的有19例(7.25%),新的严重的有9例(3.44%);ADR报告质量需要提高.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市13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ADR/ADE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ADR/ADE报告病例的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报告人职业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由抗微生物药物和注射途径给药引起的ADR/ADE所占比例最高,损伤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报告质量、数量需提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和宣传工作,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ADR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引发的ADR占82.04%;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8.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是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结论:应正确认识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监测和宣传力度,提高ADR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黄枝优 《中国药房》2014,(22):2074-2076
目的: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的心血管系统药物ADR报告329例,按患者年龄、性别、ADR严重程度、引发ADR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等有关,329例ADR报告涉及56个药品,引发ADR最多的为降压药,其次为中成药;皮肤及其附件为ADR报告损害最多的器官或系统,占27.96%。结论:临床应加强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监测,以减少该类药物ADR,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的收集总结我院2007年度临床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析,以便于警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用药安全意识,促进ADR监测工作。方法对7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例ADR报告涉及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维生素类、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类药物。累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和消化系统。静脉滴注导致的ADR例数最多。结论应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上报意识和责任感,以提高ADR报告质量,并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市6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安虎 《中国药房》2009,(2):141-142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7年收集到的ADR报告635例,就报告来源、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6余种,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出现ADR的几率较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为349例,全身症状其次,为257例;新的或严重的ADR较少。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用药频次相关,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中严重ADR较少,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杏花  史红军 《中国药房》2011,(44):4221-4222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基层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良跃  邬皓 《中国药房》2014,(26):2451-2453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结果:15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发生ADR的比例高,达44.08%;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95.39%;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5.26%;ADR的临床表现多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8.42%。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开展有效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尽力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12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收集的1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5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为38.69%(65/16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64%(33/168);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占41.62%(82/197);ADR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参附注射液,其次为米索前列醇片;165例ADR中,有6例严重的ADR;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3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354份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剐、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4倒ADR中,主要与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较大、抗感染药使用以及中药注射荆的质量有关。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罗洁丽  黄艳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91-192,194
本文通过对我国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认知度不高、实施水平差异明显以及监管模式缺乏第三方监管问题,并指出我国应该从完善医疗补偿机制、加强点评制度宣传、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点评效率提高等方面入手,以期完善我国处方点评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方法:结合“甲氨蝶呤事件”在我院被早期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处理与有效控制,阐明我院制订和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理制度的必要性。结果:此次药害事件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我院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保障医院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生、护士和药师的共同协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廖慧 《中国药房》2011,(46):4400-44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监测、报告现状。方法:以我院2006-2010年741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时间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给药后1~3d、静脉滴注给药、抗感染和心血管类药易引发ADR;ADR损害累及多器官或系统;一般ADR占87.58%,大多好转或治愈,严重ADR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ADR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