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疗效可靠,尤其是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疗效更可靠,然而单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则有折断的可能.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5-07/2003-1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股骨骨缺损患者14例.部位股骨下端5例,股骨中段9例,骨缺损长度6~28 cm.干预带监测皮岛腓骨折断成双腓骨移植7例,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7例.监测皮岛大小3 cm×5 cm,切取腓骨长度16~32 cm.同种异体干冻骨长度12~28 cm.术后监测手术伤口及监测皮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骨缺损处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移植骨形态变化及负重行走能力.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双腓骨组7例随访3年,捆绑同种异体骨组7例随访1年.14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捆绑同种异体骨组1例术后3个月有黄色渗液而取出异体骨,其余6例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移植骨增粗、塑造,与受区股骨口径相当.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弃拐负重行走,移植骨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减少或避免移植腓骨折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创伤导致下肢长段骨缺损患者11例,延期采用带监测皮岛(瓣)的腓骨移植修复,皮岛(瓣)切取3 cm×5 cm~7 cm×11 cm,骨缺损6~20 cm,其中吻合血管的双侧腓骨组合移植1例,吻合血管的单根腓骨移植3例,吻合血管的折叠式腓骨移植7例,自体血管移植桥接3例,修复股骨3例,胫骨7例,胫骨远端并踝关节缺损1例。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及色泽良好。术后3~6个月患肢开始负重行走。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结论采用带监测皮岛(瓣)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安全可靠,疗效好,疗程短,功能恢复满意。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伤情及条件选择更适合于患者的本种术式,对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复合骨移植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护理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月~2003年3月,我科采用带监测皮岛的自体腓骨与大段同种异体深冻骨复合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12例,解决了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骨量不足的问题,通过精心的手术,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勇  晏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20-8520
目的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方法对12例上下肢长段骨缺损进行带皮岛的腓骨移植。结果 3例术后形成血栓,再次手术,皮岛成活。12例腓骨移植全部成活。结论皮岛的腓骨移植治疗上下肢长段骨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组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1月~2007年12月27例因创伤、骨肿瘤、先天性假关节形成致骨缺损病人施行带监测皮岛组合腓骨移植手术的治疗及护理.术后加强对携带皮岛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伤口渗液、疼痛、全身状况等指标的监测记录,注意患肢体位、功能锻炼,结合影象学检查结果评估移植的组合腓骨愈合情况.结果 有1例术后2 d监测皮瓣显示静脉危象,2例牙龈出血和鼻出血,16例受骨区伤口在7~22 d(平均12 d)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菌性渗液,其中1例取出部分异体骨,加强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10~108个月(平均43个月),x线显示复合腓骨与自体骨骨性愈合;监测皮岛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结论 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是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好方法.皮岛血循环能及时了解腓骨血供和早期预测长段复合骨的转归;注意伤口渗液的观察和处理,防治感染和加强重建肢体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组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1月~2007年12月27例因创伤、骨肿瘤、先天性假关节形成致骨缺损病人施行带监测皮岛组合腓骨移植手术的治疗及护理.术后加强对携带皮岛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伤口渗液、疼痛、全身状况等指标的监测记录,注意患肢体位、功能锻炼,结合影象学检查结果评估移植的组合腓骨愈合情况.结果 有1例术后2 d监测皮瓣显示静脉危象,2例牙龈出血和鼻出血,16例受骨区伤口在7~22 d(平均12 d)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菌性渗液,其中1例取出部分异体骨,加强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10~108个月(平均43个月),x线显示复合腓骨与自体骨骨性愈合;监测皮岛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结论 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是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好方法.皮岛血循环能及时了解腓骨血供和早期预测长段复合骨的转归;注意伤口渗液的观察和处理,防治感染和加强重建肢体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组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1月~2007年12月27例因创伤、骨肿瘤、先天性假关节形成致骨缺损病人施行带监测皮岛组合腓骨移植手术的治疗及护理.术后加强对携带皮岛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伤口渗液、疼痛、全身状况等指标的监测记录,注意患肢体位、功能锻炼,结合影象学检查结果评估移植的组合腓骨愈合情况.结果 有1例术后2 d监测皮瓣显示静脉危象,2例牙龈出血和鼻出血,16例受骨区伤口在7~22 d(平均12 d)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菌性渗液,其中1例取出部分异体骨,加强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10~108个月(平均43个月),x线显示复合腓骨与自体骨骨性愈合;监测皮岛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结论 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是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好方法.皮岛血循环能及时了解腓骨血供和早期预测长段复合骨的转归;注意伤口渗液的观察和处理,防治感染和加强重建肢体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1年1月~2003年3月,我科采用带监测皮岛的自体腓骨与大段同种异体深冻骨复合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12例,解决了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骨量不足的问题,通过精心的手术,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F0007-F0007
37岁,医学硕士,骨科主任医师,现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5年,工作前期对创伤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肿瘤的保肢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文章有:“老年粗隆间骨折理想内固定选择”(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携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带腓骨头的腓骨移植重建肩、腕关节在肿瘤保肢的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10多篇论文,研究课题“腓骨移植血供监测新方法-监察皮岛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01年广东省科技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应用异体骨和皮瓣移植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小腿骨和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异体骨移植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1996-02/2003-02收治的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患者39例,均为外伤造成小腿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及包括皮肤在内的多种组织损伤。其中胫骨缺损长度为7-23cm,皮肤缺损面积为7cm&;#215;6cm-28cm&;#215;18cm.将患者分为一期修复组19例,先行扩创,再二期行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二期修复组20例,清创后一期行异体骨与皮瓣移植。两组均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胫骨及带骨膜皮瓣移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缺损并皮肤缺损。下肢功能评定参照Enneking系统。 结果:39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7个月,全部进行结果分析。①患者肢体功能评价结果:一期修复组平均27.40分,肢体功能恢复91%。二期修复组平均28分,肢体功能恢复93%。两组患者术后6周可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术后6-8个月可拆支架行走。②移植皮瓣类型成活情况:两组患者共35例皮瓣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皮瓣修复,创面愈合。③异体骨与宿主骨干的愈合情况:术后X射线复查,移植的异体骨对位对线好,术后1月骨痂生长;6月后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④主要并发症:一、二期修复组各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排斥反应,二期修复组1例外固定松动。 结论:应用异体骨及带骨膜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取材方便,可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恢复行走功能,是修复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其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骨肿瘤及骨病患者病灶进行彻底刮除,选用大小不一的纳米人工骨条或颗粒混合人工骨充填,并用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病理性骨折的4例患者行内固定,其余患者未行内固定,依病情选择适当的支具.观察植骨后患者全身状态及植骨局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X射线片观察植骨局部情况.结果与结论:43例患者均获随访,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4个月.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全身状态及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1~3个月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但局部仍可见密度高影.约12个月植入骨区与周围骨组织密度相似.结果证实应用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Background: Bony cyst is a kind of common benign bone disease, for which, cause is unclear. Multiple bony cyst is rare in clinic. It is supposed metabolic and genetic factors may be involved. People aged 5~ 15 years are commonly affected population (Female: Male 1:2).  相似文献   

17.
山富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61-82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是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骨折机骨融合中效果仍少见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8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Transmembrane bone matrix gelatin-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sponse to chemically-defined bone matrix gelatin (BMG) inside a diffusion chamber implanted in a muscle pouch, mesenchymal cells migrate directionally, aggregate and differentiate into new bone, on the outside of the chamber. BMG diffuses through double membranes 275 to 300 mum in thickness. The inner membrane of pore size is 0.025 mum and the outer membrane of pore size is 0.45 mum. The inner membrane is 1/20 the pore size and the combination is twice the thickness of membrane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transfer osteoinductive activity of living cells. Autoradiographs show 35S-cysteine-labelled BMG produces very high trans-membrane grain counts while 3H-proline labelled BMG produces very low transmembrane grain counts. Electron micrographs demonstrate that gelatin-derived, uranyl-acetate-stained fine granules interspersed with ruthenium red-staining coarse granules, diffuse through the membrane of 0.025 mum pore size from the inside out. Solitary pale-staining collagen fibrils, possibly formed in interstitial fluid by renaturation of BMG are foun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hamber an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outer 0.45 mum but not the inner 0.025 mum pore size membrane. Densely-stained new bone collagen fiber bundles cover the outer membrane, fill the 0.45 mum subsurface pores for a depth of 0.20 to 30 mum, and thereby attach the new cartilage and bone deposits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hamber. BMG powders solubilize rapidly in diffusion chambers and produce high yields of new bo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atured collagen and renatured gelatin fibril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er of the bone morphogen from BMG to mesenchymal cell receptors is an intriguing subject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