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采用喷雾燃烧的方法,以HAuCl4在高温火焰中原位分解生成的Au纳米颗粒为催化剂,以SnCl4.5H2O为锡源,简单、快速地制备高度结晶的SnO2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等对制备的纳米线进行表征;研究SnO2纳米线的晶格间距和晶体的生长方向,提出高温火焰快速反应过程中Au纳米颗粒催化SnO2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SnO2纳米线为正方晶系的金红石型氧化锡单晶结构,直径为15~25 nm,长度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之间。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在正己硫醇作表面活性剂下,还原HAuCl_4为Au纳米粒子沉积到Si纳米线表面,并利用吸收光谱研究了Au粒子修饰Si纳米线前后的光学性质。通过SiO粉末氧化物辅助生长技术合成了Si纳米线,测量了Si纳米线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与覆盖有SiO_2层的Si纳米线相比,HF处理后的Si纳米线的吸收峰略微“蓝移“。Au纳米粒子沉积到Si纳米线上以后,出现了两个新的吸收峰,波长分别为460和550nm。550nm的吸收峰表明Au纳米粒子的存在,460nm的吸收峰可能是由于Au粒子与Si线之间的界面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热蒸发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镀有金催化剂的锌片上成功合成了蒲公英状ZnO微米球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合成的ZnO微米球平均直径约5微米,表面二次生长的纳米线平均直径约20纳米,长度达几微米。透射电镜分析发现二次生长的纳米线具有单晶结构,其生长方向沿[001]方向。同时研究了沉积衬底、原材料种类和比例对合成产物形貌的影响,对合成微米球的室温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合成的这种微米球结构在传感器等纳米器件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结合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优点,本文尝试进行了在氧化铝模板(AAO)中生长Bi2Te3-Si O2纳米颗粒复合纳米线阵列。通过在电化学溶液中添加Si O2纳米颗粒,制备包含纳米颗粒的Bi-Te纳米线阵列。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观察。研究发现Si O2纳米颗粒的加入对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模板法沉积Bi2Te3纳米线阵列时,添加Si O2纳米颗粒将明显改变纳米线生长方式,Bi2Te3纳米线不再是等径的纳米棒,而是枝晶生长过程,最后形成Z字型的不断反复弯折纳米线,该枝晶状纳米线的直径远小于模板的孔径。这一新颖的现象为制备直径更小,并具备精细界面结构的纳米线热电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氢氧摩尔比例与二茂铁质量对制备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的影响。通过氢气与氧气爆轰产生的高温高速, 在自制爆轰管内分解二茂铁, 合成了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经XRD分析与TEM表征发现, 氢氧比例与二茂铁质量在制备碳包铁时相互影响, 氢氧比例主要影响碳包铁的形貌大小及分散性, 二茂铁质量对能否合成碳包铁纳米颗粒影响很大。当氢氧比例为2:1, 二茂铁质量在2.5~3.5 g时, 能够合成碳包覆铁纳米颗粒, 且呈球形或椭球形, 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从颗粒大小均匀性, 形貌结构及分散性考虑, 氢氧比例2:1, 二茂铁质量3.5 g的反应条件是制备碳包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种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固相转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乳技术和固体反应方法分别合成了锰的氢氧化物和单质锡纳米颗粒前驱体(直径D≤20 nm).首次将熔盐技术应用于一维蚋米材料的合成,以纳米颗粒前驱体为原料制备了一维纳米结构蚋米棒、纳米线和纳米带;并发现了一维蚋米结构生长的新现象,即蚋米颗粒固相自生长.通过TEM,记录了纳米颗粒前驱体生长的中间体--项链状纳米线.实验分析了熔盐介质、热处理温度和颗粒临界尺寸对纳米颗粒自组织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固相生长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室温下用磁控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生成Au/SiO2复合纳米颗粒膜,并分不同温度进行退火处理。1000℃退火时自组装生成空间分布均匀(直径约为70nm)的Au纳米点,从而用自组装生长方法制备了生长一维纳米材料的模板,然后,将Au催化剂模板在1100℃下退火处理,生成纳米线,SEM和TEM测试,制备的SiO2纳米线直径约为100nm,长度约为4μm,表面光滑,直且粗细均匀。  相似文献   

8.
在表面活性剂CTAB水溶液中添加硝酸盐溶液,并滴加氨水,采用水热合成法在180℃的温度下反应9h,制备了La0.7Sr0.3FeO3前驱体,在700℃下煅烧6h后得到La0.7Sr0.3FeO3纳米颗粒组装的纳米线。利用SEM、TEM和XRD对其形貌、尺寸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制备的La0.7Sr0.3FeO3纳米线是由约为20nm的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的,纳米线的最大长径比达100以上。通过改变水热合成时间和前驱体的煅烧温度等实验条件,对La0.7Sr0.3FeO3纳米线的物相转化和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表面活性剂CTAB作为生长控制剂和颗粒凝聚载体,能够控制材料沿着轴向生长,形成纳米线。  相似文献   

9.
ZnO是一种可用于室温或更高温度下的紫外发光材料,纳米结构的ZnO(如单晶薄膜、纳米粒子膜、纳米线和纳米带等)则更是在紫外激光发射领域显示了独到的优势,被认为是有望构造短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的理想材料.本文对一维ZnO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管和纳米带)的真空物理气相沉积制备技术及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催化剂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固-液-固(SLS)生长机制中催化剂与硅纳米线直径的关系。发现Si片上沉积的催化剂厚度和种类对硅纳米线的直径都有一定的影响,当使用Ni做催化剂时,硅纳米的直径与Ni膜厚度有关。其中硅纳米线的最大直径随催化剂厚度减小而减小,但最小直径基本不改变,当用Au做催化剂时,硅纳米线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最小(10nm-20nm)。但硅纳米的直径不随Au膜厚度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磁制冷材料中一级磁相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制冷技术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制冷技术已经受到了关注。因此近年来具有一级磁相变的磁制冷材料成为全球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并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主要介绍了磁制冷材料中的一级磁相变特点,综述了具有一级磁相变的磁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具有一级磁相变的磁制冷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李国栋 《功能材料》2005,36(8):1139-1141
本综述论文开始写于1994年,其后每年撰写。今年综述内容包含:(1)铁磁形状记忆智能材料;(2)磁性半导体;(3)NdFeB永磁材料;(4)微波吸收用的磁性材料;(5)磁记录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磁制冷发展现状及趋势:Ⅱ磁制冷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磁制冷实现的原理,概括了磁制冷与气体压缩制冷的差异,比较了4种磁制冷循环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重点评述了室温温区磁制冷样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磁制冷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磁制冷的潜在市场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磁性药物载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利军  王德  余国芬  张怀武 《材料导报》2004,18(6):66-68,71
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飞速发展,磁性药物载体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导向药物领域的热门课题.介绍了磁性药物载体的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磁性微球、磁性毫微粒、磁性纳米脂质体等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常用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综述了细胞腔加填法和原位复合法制备磁性纤维和磁性纸的研究情况,进而对两种方法制备的磁性纸的印刷适应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磁流体浸没物磁场力分析及磁浮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桂雄  蒲尧萍徐晨 《功能材料》2007,38(A03):1234-1237
物体浸没于磁流体中表现出磁浮特性,对其受力状态分析是准确描述其悬浮状态的前提和基础。基于非线性磁流体应力张量模型和稳态Bernoulli方程,建立磁流体中浸没物受力模型。借助非磁性体受力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及磁性体与磁流体之间的多场效应关系,分别对非磁性体、磁性体两类浸没物在磁流体中所受磁浮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磁性浸没物在磁流体中仅受到外加磁场贡献的一次磁浮力,而磁性浸没物除受到一次磁浮力外,还受到其自身激发磁场贡献的二次磁浮力.永磁体在磁流体中位置决定的磁浮力满足一定条件时,永磁体能够自悬浮于磁流体中。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lignment and patterning of cellulose fibers under magnetic fields are reported. Static and rotating magnetic fields were used to align cellulose fibers with sizes ranging from millimeter to nanometer sizes. Cellulose fibers of the millimeter order, which were prepared for papermaking, and much smaller fibers with micrometer to nanometer sizes prepared by the acid hydrolysis of larger ones underwent magnetic alignment. Under a rotating field, a uniaxial alignment of fibers was achieved. The alignment was successfully fixed by the photopolymerization of a UV-curable resin precursor used as matrix. A monodomain chiral nematic film was prepared from an aqueous suspension of nanofibers. Using a field modulator inserted in a 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simultaneous alignment and patterning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9.
The alignment and patterning of cellulose fibers under magnetic fields are reported. Static and rotating magnetic fields were used to align cellulose fibers with sizes ranging from millimeter to nanometer sizes. Cellulose fibers of the millimeter order, which were prepared for papermaking, and much smaller fibers with micrometer to nanometer sizes prepared by the acid hydrolysis of larger ones underwent magnetic alignment. Under a rotating field, a uniaxial alignment of fibers was achieved. The alignment was successfully fixed by the photopolymerization of a UV-curable resin precursor used as matrix. A monodomain chiral nematic film was prepared from an aqueous suspension of nanofibers. Using a field modulator inserted in a 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simultaneous alignment and patterning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PVA分子单体共聚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对磁流体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和衍射分析,同时借助于显微拍照和红外光谱,对磁性微球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磁性微球的磁响应性及粒径,研究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聚乙烯醇用量、盐酸用量等操作因素对磁性微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操作温度、750r/min的搅拌速度,5ml9%PVA和0.5ml37%盐酸条件下能制备出粒径在8~44μm之间、具有良好磁响应性、表面富含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的磁性聚乙烯醇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