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背伸角度、屈曲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大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相比,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5.24%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法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肱骨髁上骨折(SFH)患儿恢复进程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SFH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术后1周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手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肘关节情况、日常活动情况、MEP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SFH疗效显著,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其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有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果肘关节治疗优良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耗时与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较短,观察组的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来说,选择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便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11-613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携带角度数、Bau鄄mann角度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18%,对照组为90.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Baumann角度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但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恢复,闭合复位内固定复位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应根据患儿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35-936
探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4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后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疗效。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优势较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各42例,切开复位组予以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复位组予以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优良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优良率92.86%(39/42)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7例,随机分为闭合组24例和切开组23例,闭合组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组行切腹位+克氏针内固定。比较闭合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Baumann角、肘关节功能活动及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组,Baumann角小于切开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骨折愈合,且肘关节活动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7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均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实施手术,对照组行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64%(39/44),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44),低于对照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QO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改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伸屈度活动角度、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并发症、肘关节功能康复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康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伸屈度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康复锻炼所需时间,从而提高肘关节活动角度,促进骨折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肘内侧切口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3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后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18个月,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根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综合肘关节屈伸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术后平均住院6d.3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术前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均恢复.无一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及肘内、外翻畸形.综合屈伸功能评价结果:优23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94.12% (32/34).结论 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内侧切口切开复位为一种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武玥兴  何其濂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7):2533-2536+2542
目的 探讨肘后弧形切口与肘前横切口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法分为肘后弧形切口组(33例)和肘前横切口组(40例)。记录两组术中断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周改良肘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临床恢复优良率及随访3个月并发症及后遗畸形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前横切口组断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肘后弧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6周改良肘关节HSS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肘前横切口组高于肘后弧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前横切口组临床恢复优良率(90.0%)高于肘后弧形切口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肘后弧形切口组出现2例肘内翻畸形。肘前横切口组出现1例肘内翻畸形,两组后遗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前横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关节恢复情况、干预前后患儿肘关节活动情况、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儿舒适度、皮肤压力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旋后、屈曲、旋前以及背屈等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高(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舒适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应用效果较佳,可促进患儿骨折恢复,改善患儿关节活动情况与疼痛程度,提高患儿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肘关节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研究组合理饮食、配合锻炼、遵医用药、定期复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房环境、沟通技巧、服务质量、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71-2373
目的探讨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后6个月进行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分析比较两者之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钢针松动、尺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缩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减少,术中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叉内固定结合钢丝套环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头损伤的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桡骨头损伤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交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内外侧交叉内固定结合钢丝套环。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情况及手部力量、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并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最后一次随访时,对照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握力均小于健侧(P 0. 05),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及握力与健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交叉内固定结合钢丝套环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头损伤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平乐正骨1号方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及指导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平乐正骨1号方熏洗。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熏洗2个疗程后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正骨1号方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46-4947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除石膏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拆除石膏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缩短(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为85.9%,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可有效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肘关节功能,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创伤小,对骨折局部血液运行破坏少,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选取收治的闭合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7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均在伤后24h内手术,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在术者食指引导下解除嵌顿并复位,分别在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屈肘60°-90°位石膏托固定3w,主动功能锻炼,4w去除内固定。34例术后达解剖复位,3例复位后有轻度桡偏,肱骨前倾角略减小。术后随访12-24个月,均在术后4w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切口一期愈合。37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较轻度肘内翻,但无需手术矫形。按照Flynn临床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有限切开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成功率高,愈合快,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