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2.
吴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1-3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2014,(9):1827-182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法能否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井穴刺络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①Fugl-M 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手臂、腕部、手、脚4部分FMA总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臂、腕部、脚3部位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手指运动功能评分中,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而缺损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SS-QO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比较中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在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与 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茅敏  艾禾  陈越峰  牟欣  陈新  饶萍  白杨 《新中医》2010,(6):95-97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4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1、2、3月末FMA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1、2、3月末FMA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1、2、3月末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1、2、3月末Ba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治疗1、2、3月末Ba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期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组.两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每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6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FMA及MBI评分比较、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比较.结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情况比较,分期针刺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针刺组)和治疗组(分期针刺组)。后期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MA)、步行能力分级(FAC)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FMA、FAC等量表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将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和FMA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I指数和FMA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加分期针刺、推拿(治疗组)50例,现代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50例。每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国际通用的Brunnstrom评估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法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Brunnstrom、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组之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刺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对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叶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3组分别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第1和第2疗程后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第l疗程后,各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较明显的增加(P〈0.05),A、C组明显优于B组(P〈0.05),C组又稍优于A组;第2疗程后,各组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更明显的增加(P〈0.05)。C组又优于A、B两组(P〈0.05),而A、B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持续的促进作用,针刺起效更快,两者结合运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61例分为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及康复加针刺组(简称针康组)21例。采用患肢运动功能功能积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61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21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申时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申时针刺)和对照组(非申时针刺),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申时(下午3~5时)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非申时针刺治疗。观察两组CSS评分、BI指数评分及FMA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下降(P0.01),BI指数评分、FMA评分均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申时和非申时针刺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1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2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1 FM上肢评分、FM下肢评分及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仅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合针刺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针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刺取百会、风府、神庭、人中、腰阳关、命门、中枢、大椎,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并与单纯针刺组相比较。3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 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 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瘫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康复治疗。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d—Meyer(FMA)运动功能积分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8-43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4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干阻滞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干阻滞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神经干阻滞治疗。观察痉挛程度评分、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积分、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阻滞结合针刺治疗降低痉挛程度优于单纯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陈新  陈越峰  饶萍  刘健 《四川中医》2005,23(12):95-96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