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痰真菌培养联合(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疑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305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确诊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分析痰真菌培养、G试验、GM试验检测结果,观察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共发现11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占37.05%。痰真菌培养、G试验、GM试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0.18%、82.30%、69.91%、97.34%,而特异度分别为82.81%、85.42%、89.06%、89.58%。G试验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痰真菌培养试验,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三者独立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均高于三者独立检测,但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真菌培养联合G试验、GM试验能够提高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灵敏度,且特异度较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危重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BG)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ICU确诊为IFI的危重症患者75例和非真菌感染患者15例.分别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比较BG试验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BG试验的敏感度97.3%,特异度46.7%,阳性预测值90.1%,阴性预测值77.8%; GM试验的敏感度78.7%,特异度93.3%,阳性预测值98.3%,阴性预测值46.7%; B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3.3%、90.1%和46.7%.BG试验的敏感度高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92,P< 0.05);BG试验的特异度低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4,P< 0.05),而B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同时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血浆BG及血清GM的联合检测,能明显减少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更有效地用于危重症患者IFI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侵袭性曲霉菌病(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8例具有IA高危因素患者血清标本进行GM试验,同时进行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腹水标本的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分析评价GM试验对IA的诊断价值。结果 GM试验阳性162例,阳性率为24.62%。IA患者主要见于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39.77%和35.22%;IA病种分布,以呼吸道感染者居多,共122例,占69.32%,其中肺部感染占45.46%,慢性阻塞性肺病占23.8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烟曲霉菌占首位,为89.13%。GM试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2种方法,而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则低于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2种方法。结论 GM试验对诊断IA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儿童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儿科收住院的临床拟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34例患儿做研究组;另收集同期入院,临床不考虑真菌感染的肺炎患儿19例做对照组。全部患者取气管内分泌物或咽部吸出物做真菌培养、涂片找真菌、白色念珠菌PCR检测、曲霉菌PCR检测,并取全血做G试验、GM试验。2组间比较,研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34例样本中,G试验阳性17例,GM试验阳性0例,白色念珠菌PCR检测阳性12例,曲霉菌PCR检测阳性1例,对照组19例样本中G试验、GM试验均阴性,白色念珠菌PCR检测阳性1例,曲霉菌PCR检测阳性0例。白色念珠菌PCR与G试验一致性检验,提示2组间一致性中等(Kappa=0.538),白色念珠菌PCR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0.05)。结论 PCR检测可用于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传统检测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待确诊患者190例,所有患者分别单独给予G试验和GM试验检查,并结合G试验组和GM试验给予联合诊断结果,根据诊断金标准评价G/GM试验联合诊断价值。再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给予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G/GM试验联合诊断较二者单独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可采用G/GM试验联合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并选择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检测)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4例AECOPD患者,其中临床确诊IPFI 54例,拟诊12例,非IPFI 38例。分别检测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计算BALF G、GM试验、血清炎症因子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IPFI组患者BALF G试验、GM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非IPFI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非IP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BALF G、BALF GM、血清IL-6、IL-10诊断IPFI的AUC值分别为0.793、0.712、0.715、0.629,各指标联合,其诊断IPFI的AUC值达到0.862,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检测项目结果(P0.05),且敏感度和NPV达到92.6%和86.7%。结论 BALF G、GM试验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联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率,增加诊断的敏感性,避免漏诊的发生,为临床早期进行抗真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在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拟诊肺部真菌感染的31例患儿,取咽部吸出物做真菌培养、涂片,真菌、白色念珠菌PCR检测,取全血做G试验,比较检测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31例中,白色念珠菌PCR检测阳性12例,G试验阳性15例。对照组11例标本PCR检测、G试验均阴性。PCR与G试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一致性中等(Kappa=0.512),研究组与对照组检测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用于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G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烟曲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G(IgG)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 antigen,GM)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中的检测策略,并评估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收治的IPA可疑患者23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8例),临床诊断组(67例),拟诊组(73例)和对照组(排除IPA患者91例)。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且检测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G浓度,对其诊断符合率和效能进行评估。结果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05%、90.11%、89.89%和54.67%;以IPA排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诊断梯度不同对BALF GM试验进行ROC曲线分析,cut-off值为0.8时,BALF GM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BALF和血清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3%和69.23%;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G检测、BALF和血清GM试验三联检时,对IPA诊断的敏感性可提高至92.00%,但特异性略有下降。结论 BALF GM试验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G检测对临床诊断IP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BALF GM试验(cut-off设为0.8)对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有更好的符合度,多项试验联合检测能提高IPA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疑似病例的BI)G结果及其临床特征,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2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DG的含量,结合患者血液、痰或中段尿标本的真菌培养,用统计学方法计算BDG试验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连续检测血清BDG浓度变化,观察其与疾病进展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BDG检测法阳性135例,阳性率为31.4%;真菌培养法116例阳性,阳性率为26.9%。真菌培养阳性组的BDG含量为(91.85±25.26)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BDG含量为(30.69±10.95)pg/ml,两组血浆BD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作标准,BI)G的灵敏度为90.9%,特异性为77.4%。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血清BDG水平在感染恶化患者持续升高,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明显下降。结论血浆BDG试验结果与临床侵袭性真菌诊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BDG检测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及疗效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8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2例癌性胸膜炎住院患者,用速率法检测胸水ADA活性,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胸水CEA,评价二者诊断的真实性、预测值和似然比.[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ADA阳性率86.8%高于癌性胸膜炎组的2.4%(P<0.01);癌性胸膜炎组CEA阳性率71.4%高于结核性胸膜炎组的2.6%(P<0.01).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97.6%、正确诊断(约登)指数(Yoden's index)0.84、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89.1%、阳性似然比36.49、阴性似然比0.14;CEA诊断癌性胸膜炎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7.4%、约登指数0.84、阳性预测值96.8%、阴性预测值75.51%、阳性似然比27.16、阴性似然比为0.29.[结论]检测胸水ADA、CEA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祁双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09-2010,2017
目的总结临床方面资料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自2009年6月~2010年2月所收治的血液科、呼吸内科、ICU及神经内科住院患者98例,均为肺部感染。将其分成用药组与非用药组,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肺真菌病诊断"为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行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即(G试验,正常参考值为小于10pg/ml)。比较两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同时行痰真菌涂片,后比较这两种测定方法的特异与灵敏性,同时再比较阴性与阳性预测值,以此评定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效果。对测定后高于正常值,则需要给予患者行抗菌治疗,治疗时间为6~11d,后行复查。结果非用药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明显高于用药组(P﹤0.05)。经G试验与痰真菌涂片测定后,G试验的灵敏与特异性及阴性和阳性预测值都要明显高于痰真菌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痰噬菌体联合结核菌素试验(PPD)对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院内已确诊肺结核的患者60例为肺结核组;已确诊非肺结核的就诊者52例为非肺结核组,均行T-SPOT.TB、痰噬菌体和PPD联合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诊断肺结核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差异。结果单项检测中,肺结核患者T-SPOT.TB的阳性率最高(86.67%),其次是痰噬菌体、PPD;非肺结核受试者T-SPOT.TB的阳性率最高(36.54%),其次是PPD、痰噬菌体。三者联合检测的肺结核和非肺结核阳性率最高,且与其他任何一项单项检验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种方法结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检测值、阴性检测值、准确度均高于任何一项单项检验值(P <0.05)。结论 T-SPOT.T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后2项,痰噬菌体与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测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因此可结合三者共同对肺结核进行检测,以此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临床感染、标本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同时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 当PCT<0.5 ng/ml,真菌感染组36例占73.47%,细菌感染组5例占9.62%;当PCT≥0.5 ng/ml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0.38%,特异度为73.47%,阳性预测值78.33%,阴性预测值87.8%,PCT<0.5 ng/ml可高度提示真菌感染.结论 对于有临床感染征像的患者,PCT<0.5 ng/ml时,高度提示真菌感染;PCT可以作为真菌与细菌鉴别的一个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6月一2011年4月IFI患者254例:确诊组64例,临床诊断组78例,拟诊组112例;细菌感染者57例,健康体检者68名;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l,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并确定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结果 IFI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28.9 pg/ml,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的9.1 pg/ml( Z=-2.818,P<0.05)和正常对照组的7.5 pg/ml(Z=-6.261,P<0.001);拟诊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7.5 pg/ml,明显低于确诊组的103.6 pg/ml(Z=-8.398,P<0.001)和临床诊断组的44.4pg/ml(Z=-7.488,P<0.001);由ROC曲线分析可得,以9.35 pg/ml为cutoff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达最佳状态,分别为69.0%、64.0%、68.9%、64.0%,与培养法的一致性好,Kappa值为0.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完全可以用作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1,3)β-D glucan,BG]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1M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BG的含量,将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可疑IFI患者,真菌培养法46例阳性,阳性率41.07%;血浆BG检测法阳性65株,阳性率58.04%,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χ^2=39.95,P〈0.05)。IFI培养阳性组、IFI培养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分别为(62.32±19.56)、(30.82±18.86)和(3.02±1.88)pg/ml,前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G检测与真菌培养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等特点,可用于IFI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浆(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诊断价值。方法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67例疑似IFI患者的标本,了解其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比较健康和确诊IFI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 G试验动态浊度法和传统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8%和2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1);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475.3±375.6)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6.2±5.6)pg/ml(t=8.94,P〈0.01);血浆(1,3)-β-D葡聚糖使用临界值为20.0 pg/ml,诊断真菌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0%、100.0%和91.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是反映IFI的一个良好指标,可用于IFI的早期诊断,又可为IFI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2005-2010年10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伏立康唑的有效率、患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1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确诊8例,占7.9%,临床诊断44例,占43.6%,拟诊49例,占48.5%,3组均具备真菌感染的多项危险因素;88例患者痰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培养阳性者19例,其中真菌血症8例;患者自发热至应用伏立康唑的时间为(9.1±6.6)d,52例患者有真菌学依据;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组有效率分别为25.0%、70.5%、71.4%,确诊组有效率低于临床诊断与拟诊组(P<0.05),总有效率为67.3%.结论 伏立康唑能安全、有效地控制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于IFI拟诊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Our aim was to identify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igns of tonsillitis to whom antibiotics could be prescribed without further diagnostic actions, and to compare the outcome of clinical assessment with the result of an antigen detection test using culture as the gold standard. METHODS: During two winter months, patients aged > or =4 years attending for sore throat at three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res in Malm?, Sweden, were examined. Odds ratios, sensitivities, specificities and predictive values were calculated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for an antigen detection test. RESULTS: Among the 169 participating patients, growth of group A beta-haemolytic streptococci (GAS) was found in 53 cultures, and 23 patients (14%) were clinically assessed as 'absolutely positive', representing positive clinical assessment. Nineteen had positive cultures for GA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redicti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 for the antigen detection test were 82, 96, 90 and 93%, respectively, and for positive clinical assessment 36, 97, 83 and 77%.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 smal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nvincing signs of tonsillitis in which the specificity as well as the predictive positive value of the rapid test and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are close to equal. Antibiotics may be prescribed to these patients without further diagnostic ac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住院怀疑IA的AIDS患者197例,分为确诊IA组(35例)、临床诊断IA组(疑似病例,96例)和非IA组(66例),比较GM试验、GM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诊断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确诊IA组、临床诊断IA组、非IA组患者GM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29(0.65,1.84)、0.91(0.36,1.23)、0.11(0.28,0.72)pg/mL,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5(29,69)、79(35,99)、89(59,158)cell/μL,三组患者GM值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GM试验诊断AIDS患者IA的灵敏度为64.9%,特异度为72.7%;1周内连续2次GM试验诊断AIDS患者IA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95.5%;GM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90.9%。结论 GM试验对AIDS患者I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连续行GM试验、GM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将进一步提高IA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原谱,并探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疑似或确诊CNS细菌或真菌性感染患者资料,分析其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种类,采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28S rRNA通用引物对患者脑脊液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同期脑脊液培养及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确诊或疑似CNS细菌或真菌感染者400例,其中脑脊液培养阳性132例。共分离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革兰阴性菌90株,真菌12株;居前3位的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3株);最常见真菌为新生隐球菌(8株)。选取88份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和20例非感染患者脑脊液进行PCR扩增,PCR扩增法灵敏度(35.23%,31/88)高于培养法(28.41%,25/88)(χ2=4.17,P<0.05)。PCR扩增和培养法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97%、24.10%,两种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PCR扩增测序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84.00%(21/25);PCR检测平均报告时间(48 h)较培养结果报告时间(细菌平均约72 h,真菌平均约96 h)更快速。结论CNS 感染病原分布广泛,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用引物PCR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