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是临床上极为少见的术后并发症。本文报告9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例。发生心包填塞的时间为手术后9~28天,平均17.6天。本组死亡2例,均由于未能识别而延误诊治。作者分析了本病发生因素,认为术后心衰控制不利和术后抗凝治疗过度为本病的主要诱因,并对迟发性心包填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诊断和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合并冠心病者外科手术治疗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合并冠心病者之手术虽能改善癌症所致的不适。但易诱使心肺疾病的复发,对有此病史者手术更应慎重,因手术创伤、出血、感染、补液后心脏负荷过重,可加重心衰发生。我们采取术前、术后一系列综合治疗、护理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恰当的病例选择对心室辅助循环 (VAD)而言 ,十分重要 ,但当前仍缺乏实施心室 VAD的病例选择标准。那么对等待心脏移植病人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例 ?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讨论。1 应用指征VAD的一般指征是出现严重心衰而等待心脏移植者 ,而对某些不是等待心脏移植的急性心衰病人 ,效果也很不错。1.1 心脏术后心衰 :需要 VAD甚至心脏移植。对这种需心脏移植者 ,为了使其能获得合理的专业化服务 ,一定地域内的心外科中心在病人发生心衰时应及时与当地心脏移植中心取得联系 ,按照已成常规的公式化步骤对病人进行处理。除非有明显出血 ,应尽早…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改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预后,而接受CRT的患者大约仍有30%对CRT反应差,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研究显示心衰恶化(也称泵衰竭)和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是CRT术后患者两大主要死亡原因;高龄、男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术前心衰的严重程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阵发性心房颤动等病史以及术后3~6个月未发生心室重构逆转等是CRT死亡的影响和预测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提高CRT的疗效,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对严重器质性二尖瓣返流(SOMR)最佳手术时期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术前症状对术后转归的影响尚不明确,但种种迹象表明,SOMR的手术治疗不应当延迟到已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后。首先,左心衰是逐步发展的,待出现严重左心衰时手术治疗,其术后死亡率特别高;其次,左心衰只有一部分可以事先预测,往往限制了对SOMR的治疗;第三,对SOMR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对患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和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46例患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对结果进行了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及远期随访。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7例发生并发症,血管异常致穿刺失败2例,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1例,术中出现室颤2例、心脏停搏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无菌性坏死1例,囊袋内出血2例,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6例。随访3个月至5年后无心衰组中l例术后因脑出血死亡,l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2例出现心衰;心衰组l例因心衰恶化死亡,3例因心衰反复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吸取成功的经验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术前常规进行双侧锁骨下静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管畸形、狭窄及先天性走行等异常;基层医院应有备用起搏电极以防止发生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这样的少见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和术后1月-3月内急性期阈值升高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激素疗法。在基层医院,对于无心衰的Ⅲ度AVB和SSS患者可以首选VVI起搏器.合并心衰的Ⅲ度AVB患者,应首选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心力衰竭成为老年人群住院的主要原因,而低钠血症作为主要的离子代谢紊乱又可诱发和加重心衰。笔者分析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20例的有关资料,探讨了心衰过程中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并发抑郁症常见,其患病率为13.0%-77.5%,但临床对心衰合并抑郁症的诊断率极低,因为心衰的表现往往会掩盖抑郁症的精神症状。当心脏情况控制后,仍有疲乏、缺乏快感、睡眠障碍及体重下降等诸多症状时,应考虑合并有抑郁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是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后5年或因恶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后10年,由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1].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超过5年,未出现症状前往往被患者忽视,因此残胃癌早期诊断相对较困难,其根治性手术率及生存率明显低于原发性胃癌[2].目前研究表明,残胃癌的发生原因可能与胃术后残胃内环境改变,EB病毒及HP感染等因素有关.本文对26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相当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医学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药物治疗[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已被证实可降低病死率。尽管使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及预后不良的现实。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有限及术后抗排异反应的高额医  相似文献   

11.
术后出血是心脏直视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必须迅速查明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心包填塞,甚至死亡。一、出血原因心脏术后出血主要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及体外循环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所致,二尖瓣替换术后左室壁迟发性破裂亦为出血原因之一。心脏或大血管切口缝合方法欠妥或缝合不严密是术中止血不彻底的常见原因,此种出血常较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降低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技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和结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7月-2000年12月76例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症者18例,严重心律失常者5例。肾衰死亡者2例,顽固性心衰死亡者9例,手术死亡率14.5%,余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胸片,心胸比例平均下降15.8%,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提高,但均未达到正常范围。结论:术前使全身及心功能储备达相对最佳状态,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和解剖畸形的合理校正以及适当的术后早期处理,对降低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在急诊中急救护理的相关方法和结果。方法在急性心衰竭的情况下,人体内的器官不能得到足量的血液供应,这是由于心脏出现异常,使心排血量在不长的时间里明显地减少所致。在这类患者中,以患急性左心衰竭的人数最多,这部分患者多出现了肺水肿现象,也有的出现了心源性休克或晕厥,所以应采取相应急救护理方法。结果急性左心衰竭往往是突然间就发生,在病情刚出现时就处于较重的状态,这就需要及时采取适合的护理措施进行抢救,否则会加重器官的损害程度,甚至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这类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前制定好应急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配合好医生的抢救工作。结论本文对急性左心衰患者50例的护理做了探讨,包括讲解健康知识、心理疏导、观察病情、服药等各项工作,以期为今后的抢救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对心脏病人的影响及有关防治措施。方法:对60例心脏病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监护。结果:在围术期出现心律失常57例,心绞痛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0例,心肌梗死2例,血压波动30例,发生心衰6例。经积极处理全部安全渡过手术期。结论: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心脏监护及术后恰当的护理,能安全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5.
急诊心瓣膜置换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宝田  伯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1995,14(4):233-233,235
本文报告10例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急诊手术原因:重度心衰心源性休克2例,重度心衰并发急性肾衰2例,大咯血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心衰1例,心导管检查或介入性治疗致心脏穿孔心包填塞4例。行二尖瓣置换术8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术后2例死亡,8例随访1月~2年心功能Ⅰ~Ⅱ级7例,Ⅲ级1例。对急诊瓣膜置换手术指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常见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房颤是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及电生理重构的结果, 同样也是导致心功能恶化的原因和加重因素。该文报道1例等待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功能恢复的病例, 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监测的经验。方法1996年11月至1999年7月在我科作冠状动脉介入术共413例患者,回顾性总结术中的压力及心电监测等结果。结果1例广泛心肌梗死反复发生室颤经多次除颤后未能抢救成功死亡,造影剂反应15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7例,低血压6例,导管打折2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有风险,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压力及心电等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找出原因,积极处理,就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往认为心衰病人运动耐量下降,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但一些随机试验证实,有心衰症状的病人经过正规训练,运动耐力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局部血流、骨骼肌功能均有好转,现从三方面进行综述。心衰的病理生理与治疗多数心衰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所致,射血分数降低<35%-40  相似文献   

19.
同步测定69例充血性心衰者、30例正常人及10例心脏肥大无心衰者血浆内洋地黄素、心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发现:内洋地黄素在无心衰心脏肥大者即轻度降低,心衰者均明显降低,心功能Ⅱ级者尤著,提示内洋地黄不足可能参与心衰发生,对判定早期心衰有意义;心钠素随心衰加重而增高,可作为判定心功能的间接指标;开搏通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的同时内洋地黄素升高、心钠素降低,此可能是开搏通治疗心衰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心脏移植术后第14天发生的致命脑内出血。 患者女性,42岁。患肥大性非梗阻型心肌病。入院时伴房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动力学检查均提示左室功能降低(射血指数分别为22%和25%)。由于病人为顽固性心衰,故做了常位心脏移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环孢霉素、硫唑嘌呤和强的松治疗,但未接受抗凝剂或抗血栓药物治疗。术后其心脏状况明显改善,平均血压升至20.0/12.7kPa(150/95mmHg)。术后第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