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能有效地应用在各类食品的掺杂和溯源检测中。由于光合作用对稳定碳同位素产生的分馏效应,可运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Analysis,SCIRA)检测不同光合途径的食品掺杂;同时,气候和地理因素也对稳定碳同位素分馏有一定影响,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因素作为溯源检测指标;各种分解反应也导致同一分子内稳定碳同位素产生了一定的分馏规律,运用特异性天然同位素分馏核磁共振(Specific Natural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IF-NMR)可进行检测;此外,稳定碳同位素还可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中作为标记去检测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本文综述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各类食品掺杂和溯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步伐,并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和明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肉品溯源中应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于食品尤其是肉制品产地溯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列举了可应用于肉制品溯源检测的主要同位素元素种类,指出了其来源和含量影响因素,分析了将该技术应用于肉制品产地溯源的技术关键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溯源技术是为保护地区品牌和特色产品,防止食品掺假和食源性疾病扩散,确保食品安全,降低公司召回成本而建立起来的一项追踪检测技术。建立高效的食品溯源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因没有放射性、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鉴别不同产地、不同食源的各种农产品,成为追溯食品来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系统阐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谷物、肉制品、果蔬、果汁饮料、葡萄酒、乳制品、水产品等各类食品在产地溯源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剖析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优势及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农产品溯源体制的建立提供借鉴,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溯源技术是为保护地区品牌和特色产品,防止食品掺假和食源性疾病扩散,确保食品安全,降低公司召回成本而建立起来的一项追踪检测技术。建立高效的食品溯源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因没有放射性、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鉴别不同产地、不同食源的各种农产品,成为追溯食品来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系统阐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谷物、肉制品、果蔬、果汁饮料、葡萄酒、乳制品、水产品等各类食品在产地溯源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剖析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优势及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农产品溯源体制的建立提供借鉴,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稳定同位素溯源是利用不同地域动植物体内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的差异,来达到识别动植物环境的目的,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食品掺假鉴别和食品产地溯源中,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国内外食品溯源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和植物源食品溯源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位素溯源技术的推广应用难点及发展方向,可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雯雯  陈岩  杨慧  耿安静  王富华 《食品科学》2019,40(13):340-348
产地溯源是谷物真伪鉴别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通过关联分析谷物中的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信息与谷物的产地环境、种植方式等,并借助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分类、判别、建模等,可达到产地溯源的目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余年国内外有关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谷物产地溯源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是肉类食品产地溯源最为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按照牛肉、羊肉、猪肉和禽肉四大肉类食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的肉类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整理和归纳已有研究路线和成果,旨在为我国肉类食品产地溯源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地溯源是保护产品原产地信息及以假乱真等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有效保障, 而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具有高精准的示踪及溯源能力, 是农产品产地溯源的有效手段, 该技术在国内外已有显著成果。基于这些研究成果, 本综述归纳了近5年(2018—2022年)农产品中轻、重元素稳定同位素在产地溯源和真伪鉴别方面的应用进展, 阐述了稳定同位素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溯源的研究, 并依据判别结果得出结论: 增加采样数量、扩大采样范围、筛选有效溯源指标、选取适当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种分析技术融合鉴别, 从而提高溯源正确率, 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 为稳定同位素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下降,对食品来源的关注逐渐增加。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各国施行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过去已在食品生产的某些领域得到成功应用,近年来在肉制品中的研究增多。文中系统阐述了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在肉类产品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此技术应用的前景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产地咖啡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消费市场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咖啡豆产地造假现象严重,因此急需要开发能够准确追溯咖啡豆原产地的技术与方法。该研究介绍了全球咖啡豆主要产地信息,分析了国内外咖啡豆产地溯源相关的研究论文,比较了代谢组学、多元素指纹图谱、稳定同位素、太赫磁光谱以及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咖啡豆产地溯源应用中的优劣势,发现轻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实现咖啡豆产地溯源,且该方法稳定性、准确性高同时溯源成本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轻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多元素指纹图谱在咖啡豆产地溯源研究领域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国内外禽类及其制品溯源的研究成果,针对市场上出现的禽类及其制品的产地和饲养方式造假(如普通鸡蛋冒充地理标志鸡蛋、自由散养鸡蛋、有机鸡蛋等)、禽类饲料成分掺假(如非法添加动物副产品、色素等)等问题,梳理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禽类及其制品可追溯性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禽类及其制品溯源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佘僧  李熠  宋洪波  陈兰珍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300-304,308
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食品,因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近年来蜂蜜消费量的不断增多,蜂蜜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也变得更为迫切。稳定同位素技术是食品真实性溯源的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方面也有较多成果。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掺假、产地鉴别、品种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品溯源研究起步较晚,且食品溯源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白酒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对白酒鉴伪和优质白酒产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白酒化学基础,对其地域特征物质(无机元素、稳定同位素、挥发性物质等)与相应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探讨。并论述了白酒地域特征物质的来源,分析了白酒产地溯源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白酒产地溯源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可以完整地描述食品的整体特征,收集食品的产地、品质等信息,近来在食品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食品质量分析和溯源等的有力工具。本文阐述了1H NMR组学技术在农产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在概述1H NM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针对1H NMR与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的结合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在典型性食品的掺假及产地溯源上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1H NMR组学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酒文化的四大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五林 《酿酒》2011,38(3):96-99
通过对编辑出版《中国酒文化研究——第一卷:"中国酒都宜宾"酒文化研究》的认识和感受的梳理,提出酒文化具有定位功能、催生功能、推动功能、挽救功能。结合酒类企业创立、生产、经营、销售、衰退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Near-infrared (NIR)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 were used to classify and verify adulteration of 69 samples of alcoholic beverages (whiskey, brandy, rum and vodka).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rinks was accomplished by chemometric model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oft independent modelling of class analogy elaborated for each different group. Alcoholic beverages adulterated with 5% and 10% (v/v) of water, ethanol or methanol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s capacity of prediction. Besides, actual samples with suspicions of adulteration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used to test the chemometric models which were able to predict the adulteration in the actual s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verific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adulteration with 100% of correct prediction at 95% of confidence level. The absence of reagents, low sample consumption, high sampling throughput and good predictive ability enables 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to be applied as a screening analysis to verify adulteration of the alcoholic beverage, that is, a prior step used to condition the sample to a deeper analysis only when a positive result for adulteration i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