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耿彬  常林  赵晶  陈志慧  庞永正  唐朝枢 《高血压杂志》2003,11(4):371-376,T002
目的 取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 ,将UⅡ与血管各层 (内、中、外膜 )组织共同孵育 ,观察UⅡ对NOS活性及NO生成的影响 ,以探讨UⅡ的血管活性效应的机理。材料与方法 分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 ,将胸主动脉各层分离 ,上述组织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尾加压素Ⅱ在 37℃、通以 95 %O2 ~ 5 %CO2 气体条件下进行血管组织孵育 ,孵育时间为 2小时和 4小时。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及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取最适浓度及最佳时间点 ,孵育血管后进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表达定位。结果 尾加压素Ⅱ (1 0 - 9、1 0 - 8mol/L)可以引起胸主动脉外膜一氧化氮生成增加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 ,P <0 0 5 ,免疫组化证实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呈强阳性 ,孵育 2小时和 4小时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 0 - 1 0 ~ 1 0 - 8mol/L浓度尾加压素Ⅱ可以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刺激肠系膜动脉一氧化氮生成 ,免疫组化证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外膜和中膜表达增加 ,但NOS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UⅡ可以刺激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血管外膜产生NO。UⅡ对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NO/NOS系统影响不同 ,可能是UⅡ作用于血管引起不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假手术组和高血压组.取大鼠主动脉,分离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分别测定其亚硝酸盐(NO2--)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精氨酸(L-Arg)转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高26.2%(P<0.05);主动脉NO2--生成低65.8%(P<0.01),中膜及外膜孵育液的NO2--生成量分别高59.6%和123.6%(均P<0.01);主动脉内膜NOS活性低59.3% (P<0.01),中膜和外膜NOS活性分别高62.6%和118.7%(均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率低62.5%(P<0.01),中膜和外膜L-Arg转运率分别高53.7%和99.8%(均P<0.01).iNO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高血压大鼠血管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iNOS阳性染色明显增强.结论高血压大鼠血管壁一氧化氮合成与代谢发生改变,血管内膜L-Arg/NOS/NO途径受抑,而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的L-Arg/NOS/NO系统的活性增强,血管生成的NO增多.提示血管中膜和外膜源NO增多在高血压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外膜生成的一氧化氮(N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VSM)增殖的影响,以探讨血管外膜源NO对血管结构重塑调节的意义.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去除内皮,分以下几组进行组织孵育10 h(1)完整外膜血管组;(2)单纯中膜组;(3)中膜与剥离的外膜共育组;(4) 中膜与用L-N-硝基精氨酸(L-NNA)预处理的外膜共育组.每例胸主动脉剪为二段,分两个亚组ET (10-7mol/L)组和对照组.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VSM的细胞增殖.另取大鼠腹主动脉外膜,用10-8和10-7mol/ L ET-1刺激4 h.Griess法测血管外膜生成的亚硝酸盐(NO2-)含量,3H-L-精氨酸(3H-L-Arg)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1)各ET亚组3H-TdR掺入比相应对照组分别增加48.8%~71.9%.(2)在10-7mol/L ET-1刺激下,完整外膜组及中膜+外膜组的3H-TdR掺入分别比单纯中膜组低 21.3%和24.5%;中膜+L-NNA预处理的外膜组3H-TdR掺入分别比中膜+外膜组及完整外膜组高30.8%和25.4%,而与单纯中膜组差异无显著性.(3)与对照组相比,10-8和10-7mol/L的ET-1使外膜NOS活性分别增加124%和177%;使外膜生成的NO2-含量分别增加88%和22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血管外膜生成的NO可抑制ET-1刺激的VSM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为ET-1激活的血管外膜NOS/NO途径所介导.提示血管外膜源NO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血管重塑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假手术组和高血压。取大鼠主动脉,分离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分别测定其亚硝酸盐(NO2^-)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精氨酸(L-Arg)转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高26.2%(P<0.05);主动脉NO2^-生成低65.8%(P<0.01),中膜及外膜孵育液的NO2^-生成量分别高59.6%和123.6%(均P<0.01);主动脉内膜NOS活性低59.3%(P<0.01),中膜和外膜NOS活性分别高62.6%和118.7%(均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率低62.5%(P<0.01),中膜和外膜L-Arg转运率分别高53.7%和99.8%(均P<0.01)。iNO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高血压大鼠血管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iNOS阳性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高血压大鼠血管管一氧化氮合成与代谢发生改变,血管内膜L-Arg/NOS/NO途径受抑,而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的L-Arg/NOS/NO系统的活性增强,血管生成的NO增多。提示血管中膜和外膜源NO增多在高血压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外膜生成的一氧化氮(N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VSM)增殖的影响,以探讨血管外膜源NO对血管结构重塑调节的意义。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去除内皮,分以下几组进行组织孵育10h:(1)完整外膜血管组;(2)单纯中膜组;(3)中膜与剥离的外膜共育组;(4)中膜与服L-N-硝基精氨酸(L-NNA)预处理的外膜共育组。每例胸主动脉剪为二段,分两个亚组:ET(10^-7mol/L)组和对照组。^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VSM的细胞增殖。另取大鼠腹主动脉外膜,用10^-8和10^-7mol/L ET-1刺激4h。Griess法测血管外膜生成的亚硝酸(NO2-)含量,^3H-L-精氨酸(^3H-L-Arg)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1)各ET亚组^3H-TdR掺入比相应对照组分别增加48.8%-71.9%。(2)在10^-7mol/L ET-1刺激下,完整外膜组及中膜+外膜组的^3H-TdR掺入分别比单纯中膜组低21.3%和24.5%。中膜+L-NNA预处理的外膜组^3H-TdR掺入分别比中膜+外膜组及完整外膜组高30.8%和25.4%,而与单纯中膜组差异无显著性。(3)与对照组相比,10^-8和10^-7mol/L 的ET-1使外膜NOS活性分别增加124%和177%;使外膜生成的NO2-含量分别增加88%和22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血管外膜生成的NO可抑制ET-1刺激的VSM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为ET-1激活的血管外膜NOS/NO途径所分导。提示血管外膜源NO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血管重塑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对肾上腺髓质素(ADM)调节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予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记录其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作用;在离体孵育的胸主动脉组织中,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测定孵育液亚硝酸盐含量、胸主动脉组织的NOS的活性和胸主动脉组织cAMP的水平.结果 (1)ADM能显著降低由10-8 M的苯肾上腺素收缩的胸主动脉环的张力,浓度相同的PAMP和ADT对苯肾上腺素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没有明显的影响.PAMP可剂量依赖性地逆转ADM对血管的舒张效应.ADT对ADM的舒血管作用没有明显影响;(2)ADM浓度依赖性地增加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和NOS的活性(P<0.05).PAMP和 ADT单独孵育血管,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和NOS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AMP或ADT能明显减少ADM所致的亚硝酸盐生成量和显著减弱NOS活性(P值均<0.001);(3)单独ADM、 PAMP和ADT孵育血管明显增高组织中cAMP的水平.ADM和PAMP或ADT共同孵育血管明显降低组织中cAMP的水平(P值均<0.01).结论 ADM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和刺激大鼠主动脉NO释放和NOS活性的作用,并可被来源于同一前体的 PAMP所拮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褪黑素改善脂多糖诱导的体循环血管反应性失调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溶剂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褪黑素组和褪黑素组。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应用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检测各组血管环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或非特异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孵育前后对苯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变化;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血管内皮超微形态学改变;酶法检测血管组织匀浆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褪黑素可显著改善脂多糖诱导的胸主动脉对缩血管剂苯肾上腺素的低反应性;氨基胍孵育后,脂多糖组和脂多糖+褪黑素组对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分别提高了51.43%和24.5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褪黑素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褪黑素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失调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醛固酮对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外膜,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醛固酮(ALD)10^-8~10^-6mol/L、ALl)+螺内酯以及ALD+RU486进行孵育,此外在给予脂多糖激活血管外膜iNOS/NO的情况下,观察以上各组药物刺激后iNOS/NO系统的变化。与上述药物共同孵育6h后通过Griess法测定相对稳定的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代表NO的产生量,采用[^3H]-L-精氨酸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iNOS活性。结果(1)NOx产生的变化:ALD刺激后血管外膜NOx生成无明显变化。用螺内酯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后,高浓度ALD组(10~~10^-6mol/L)血管外膜NOx产生呈下降趋势(P〈0.05)。用RU486拮抗糖皮质激素受体后随ALD浓度增加NOx生成量也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脂多糖刺激后上述趋势更为明显。(2)iNOS活性的变化:ALD刺激后iNOS活性无明显变化,螺内酯刺激后血管外膜iNOS活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RU486刺激后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同时给予脂多糖刺激后,螺内酯+ALD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下降(P〈0.01),ALD+RU486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ALD主要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两种途径直接影响血管外膜iNOS/NO系统,醛固酮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能够诱导iNOS激活、刺激NO产生,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iNOS/NO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舒芬太尼对2型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糖尿病组(D组),每只大鼠迅速分离胸主动脉并取4段动脉血管环,4段血管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组)、舒芬太尼7×10^-11mol/L(S1组)、2×10^-10mol/L(S2组)、1×10^-9mol/L(S3组)处理,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法,通过比较KCl预收缩和给予累积浓度的NE收缩观察血管张力G1、G2变化幅度,计算血管环收缩幅度(G2/G1×100%)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随后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对各组血管环组织进行研磨、离心取上清液,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作用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定量表达情况,来反映对血管内皮的作用效果。结果与NC组相比,NS2组、N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组织匀浆NO、NOS表达升高(P<0.05);与DC组相比,DS1组、DS2组、DS3组收缩幅度降低,组织匀浆NO、NOS表达升高(P<0.05);与DS2组相比,DS3组收缩幅度组显著降低,组织NO、NOS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有抑制收缩作用,高浓度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因子NO表达升高有关,而NOS是其生物转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刺激大鼠主动脉组织产生和分泌内皮素1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 将大鼠主动脉组织薄片和不同浓度尾加压素Ⅱ(10-10~10-7 mol/L)共孵育3 h或6 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组织和孵育液中内皮素1含量;向孵育液中加入不同阻断剂,观察对尾加压素Ⅱ诱导内皮素1合成效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尾加压素Ⅱ作用的细胞内机制.结果 尾加压素Ⅱ明显刺激内皮素1的分泌(孵育液含量)和产生(孵育液和组织内皮素1含量总和),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0-10~10-7 mol/L).孵育3 h后,尾加压素Ⅱ(10-8 mol/L)组内皮素1分泌量较对照组高1.46倍 (P<0.01),产生总量较对照组高87.9% (P<0.01);孵育6 h后,尾加压素Ⅱ刺激组(浓度分别为10-10、10-9、10-8 mol/L和10-7 mol/L)内皮素1分泌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59.2%,108.0%,159.6%和178.0%,产生总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0.6%,68.4%,103.1% 和105.7%(P<0.01).尾加压素Ⅱ促进内皮素1产生的作用能分别被Ca2 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蛋白激酶C阻断剂H7、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59、mRNA抑制剂放线菌素D以及蛋白合成抑制剂环磷酰胺所抑制,其中对内皮素1分泌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34.1%,24.5%,32.2%,32.1%和27.6%(P<0.01),对内皮素1产生总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3.5%,31.5%,25.8%,28.0%和36.8%(P<0.01).结论 尾加压素Ⅱ能够促进主动脉组织合成和分泌内皮素1,该作用可通过Ca2 通道、蛋白激酶C以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来实现,并提示尾加压素Ⅱ的缩血管等效应有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素1的产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及诱生型NOS(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牛降主动脉内皮细胞 ,在不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孵育 2 4h ,用比色法检测NOS活性 ,用半定量RT PCR检测内皮细胞iNOSmRNA表达。结果 药理浓度胰岛素 (10 -7mol/L)比生理浓度胰岛素 (10 -10 mol/L)条件下NOS活性及iNOS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 (均P <0 .0 5 )。结论 高胰岛素浓度状态下大血管病变可能与内皮细胞iNOS过度表达及合成一氧化氮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对肾上腺髓质素 (ADM )调节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予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 ,记录其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作用 ;在离体孵育的胸主动脉组织中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 ,测定孵育液亚硝酸盐含量、胸主动脉组织的NOS的活性和胸主动脉组织cAMP的水平。结果  ( 1)ADM能显著降低由 10 - 8M的苯肾上腺素收缩的胸主动脉环的张力 ,浓度相同的PAMP和ADT对苯肾上腺素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没有明显的影响。PAMP可剂量依赖性地逆转ADM对血管的舒张效应。ADT对ADM的舒血管作用没有明显影响 ;( 2 )ADM浓度依赖性地增加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和NOS的活性 (P <0 0 5)。PAMP和ADT单独孵育血管 ,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和NOS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PAMP或ADT能明显减少ADM所致的亚硝酸盐生成量和显著减弱NOS活性 (P值均 <0 0 0 1) ;( 3 )单独ADM、PAMP和ADT孵育血管明显增高组织中cAMP的水平。ADM和PAMP或ADT共同孵育血管明显降低组织中cAMP的水平 (P值均 <0 0 1)。结论 ADM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和刺激大鼠主动脉NO释放和NOS活性的作用 ,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的缩血管活性肽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分离主动脉外膜,采用贴块法培养外膜成纤维细胞;采用Transwell Chamber系统检测UⅡ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实验分组:(1)对照组,除细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在冠心病病理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有3种亚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或NOS 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或NOS 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或NOS 2)。过去认为只有eNOS参与调控血管功能,然而最近众多的研究发现,nNOS表达于血管内皮并且在心血管系统内发挥重要作用。nNOS可以产生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等物质来调节非神经细胞的信号通路。本文将重点探讨nNOS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α-ZAL)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中一氧化氮合酶(NOS)-NO-环磷酸鸟苷(cGMP)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血管环灌流的方法,先用10-6mol/L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观察10-10~10-5mol/L6个不同浓度α-ZAL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α-ZAL10-10~10-8mol/L为低浓度组,α-ZAL10-7~10-5mol/L为高浓度组,0.1%乙醇浓度为对照组。在高浓度组中分别预先加用10-5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和亚甲蓝(MB组)并观察其影响,测定动脉环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cGMP含量及灌流液中NO含量变化。结果L-NAME组和MB组均可减弱高浓度组中α-ZAL的内皮依赖性胸主动脉环舒张作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组胸主动脉环中eNOS、cGMP含量及灌流液中NO含量增高(P<0.05,P<0.01);与高浓度组比较,L-NAME组可降低灌流液中NO含量及胸主动脉环中cGMP含量(P<0.05,P<0.01);MB组可降低胸主动脉环中cGMP含量(P<0.01)。结论α-ZAL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与NOS-NO-cGMP系统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产期高盐饮食对雄性子代大鼠肠系膜动脉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2组:正常饮食(NSD)组和高盐饮食(HSD)组,分别在围产期以普通饲料(含1%Na Cl)和高盐饲料(含8%Na Cl)喂养,分娩后雄性子鼠继续相同饲料喂养至16周。测量子鼠血压,检测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血浆和肠系膜动脉NO含量、e NOS活性、ADMA含量,检测肠系膜动脉DDAH2活性及DDAH1和DDAH2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16周时,HSD组收缩压显著高于NSD组(P0.01)。HSD组大鼠肠系膜血管张力低于NSD组(P0.01);用ADMA孵育血管环后,NSD组血管张力显著减弱,而HSD组未见显著性变化。与NSD组比较,HSD组血浆NO含量降低(P0.05),e NOS活性降低(P0.01),ADMA含量增加(P0.05);HSD组肠系膜动脉NO含量下降(P0.01),e NOS活性下降(P0.01),ADMA含量升高(P0.05)。HSD组DDAH2活性降低(P0.01),DDAH2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1);DDAH1蛋白质表达未见显著改变。HSD组肠系膜动脉指标相关性分析:e NOS活性与NO含量呈正相关,ADMA含量与e NOS活性呈负相关,DDAH2活性、DDAH2蛋白质表达与ADM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母体围产期高盐饮食导致其雄性子代收缩压增高,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此与肠系膜动脉DDAH2表达下降、活性降低和DDAH2/ADMA/e NOS/NO通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金线莲提取物ARL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二肾一夹法制作RHR模型。ARL灌胃给药15 d,给药后第5、10、15天以大鼠尾动脉测压法测量清醒 RHR收缩压及心率。给药第15天末处死动物取血,放射免疫法测AngⅡ、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生物化学法分别测定血清NO、NOS浓度。结果ARL灌胃给药5 d后,RHR的血压和心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ARL给药15 d后,RHR血清NO、NOS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浆ET-1、AngⅡ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ARL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ET-1、AngⅡ升高NO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合酶(NOS)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关键酶,主要包括3个亚型:神经型(nNOS)、诱导型(iNOS)、内皮型(eNOS)。eNOS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通过催化NO的生成而在调节血管壁张力及维持血管壁构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引起内皮功能受损的原因均可使NOS生成减少,导致NO生成不足,破坏体内内皮素1/一氧化氮(ET-1/NO)的平衡。本研究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成功克隆出人eNOS(heNOS)eDNA全长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复制能力缺陷型heNOS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并对其功能和转移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讨从基因角度补充NOS以维持体内ET-1/NO平衡,治疗因NO不足而导致的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水平对糖尿病(DM)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及与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DM组、正铁血红素(HO-1诱导剂)组、锌原卟啉(HO-1抑制剂)组.应用离体血管张力检测技术观察胸主动脉舒张功能变化;RT-PCR法及比色法分别检测血管组织和血清中诱生型NOS(iNOS)及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和NO含量.结果 与DM组相比,正铁血红素组血管环对乙酰胆碱舒张百分率有所提高,而锌原卟啉组血管舒张反应继续下降.应用正铁血红素可在提高DM大鼠血管和血清eNOS表达的同时降低iNOS/NO表达;而锌原卟啉组血清中iNOS活性及其在血管组织表达均增高.结论 提高HO-1的表达水平有益于改善DM大鼠血管舒张反应失调,这种保护作用与抑制iNOS/NO的生成、上调eNOS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胰岛素对培养的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受体flt 1、flk 1 KDR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关系。方法 取新生的小牛胸主动脉 ,作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 ,取 4 6代培养细胞用于实验 ;应用不同浓度 ( 30mU L、30 0mU L、30 0 0mU L)的胰岛素和NOS抑制剂 (L NAME)干预培养过程 ,4 8h后取培养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lt 1、flk 1 KDR和NOS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胰岛素孵育组后内皮细胞flt 1、flk 1 KDR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L NAME孵育后各组内皮细胞flt 1、flk 1 KDR的表达水平较单纯胰岛素孵育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对内皮细胞flt 1、flk 1 KDR的表达无直接影响 ;内皮细胞NOS3的活性不是内皮细胞VEGF受体flt 1、flk 1 KDR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