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症状评估表、简易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和脑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对20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44.48±27.69),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肩痛困扰、肩痛频度、肩外旋、疲乏程度和抑郁,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3.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疲乏程度、肩痛频度和肩痛困扰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β_(疲乏程度-生活质量)=-0.252,P<0.001;β_(肩痛频度-生活质量)=-0.147,P<0.001;β_(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317,P<0.001);疲乏程度和肩痛频度亦可通过肩痛困扰来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β_(疲乏程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6,P<0.001;β_(肩痛频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4,P<0.001)。结论 临床上应同时关注脑卒中患者疲乏和偏瘫肩痛症状,关注抑郁和疲乏对症状体验的协同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症状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放疗前后的疲乏等不适症状的变化,为有效对疲乏进行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42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后不适症状及疲乏程度的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在放疗前后生理不适症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6),其中食欲减退,疲劳,背痛,吞咽痛,口干,放射性皮肤反应的不适症状较放疗前明显加重;疲乏程度变化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01)。结论肿瘤专科护士必须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因性疲乏,制定出有效护理措施,缓解肿瘤治疗所带来的不适症状,减轻疲乏,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在我院乳腺科接受化疗的9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疲乏症状简表测评患者在化疗前(T1)、化疗早期(T2)、化疗中期(T3)及化疗后期(T4)的癌因性疲乏变化,基于增长混合模型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轨迹类别并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96例患者,可分为2类轨迹,命名为症状平缓组(89.4%)和症状缓解组(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的焦虑、抑郁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发展趋势相关(P<0.05)。结论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癌因性疲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呈现出较高水平的疲乏,化疗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与癌因性疲乏的发展趋势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需更加关注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的疲乏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癌手术后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01-2009-12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200例,在常规护理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疲乏量表及生活质量测定表,观察患者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后,患者疲乏程度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疲乏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食管癌手术后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9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选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癌因性疲乏量表( CFS)、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肠癌术后患者总疲乏发生率为100.00%,躯体疲乏和情感疲乏发生率均为100.00%,认知疲乏发生率为96.94%。在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各个维度的得分中,躯体疲乏得分最高,为(14.46±2.76)分,其次为情感疲乏(6.45±1.472)分,认知疲乏得分最低,为(4.69±1.677)分。大肠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得分为(81.29±11.065)分;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各个维度均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0.267,-0.232,-0.448;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自我管理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应为患者制订高质量自我管理项目,减轻疲乏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肺结核患者的疲乏程度,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疲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疲乏量表-14测量107例肺结核患者的疲乏状况,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重指标、睡眠质量、社会支持状况、抑郁水平、营养状况等信息。结果本组患者疲乏总分为(7.72±3.23)分,躯体疲乏得分为(5.84±2.14)分,脑力疲乏得分(1.88±1.81)分,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睡眠、发热、抑郁、性别是疲乏的相关因素(t分别为3.370,2.946,2.816,-2.353;P〈0.05或P〈0.01)。结论影响肺结核患者疲乏的主要因素是发热、睡眠、抑郁、性别,应当关注肺结核患者疲乏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识别肺癌化疗患者从首次化疗至6次化疗结束后癌因性疲乏变化轨迹,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方法 :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肺癌化疗患者250例,分别调查患者6次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化疗结束后1周共18次的癌因性疲乏情况。运用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GMM)识别轨迹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肺癌首次化疗患者6条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轨迹,将其命名为:轻度疲乏稳定型(45.78%)、轻度疲乏缓慢增长型 (12.85%)、轻度疲乏高增长型 (5.22%)、中度疲乏缓慢增长型(19.68%)、中度疲乏缓解型(6.83%)及高度疲乏缓解型 (9.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负担、咳嗽、吸烟状况、BMI指数、呕吐、是否患有合并症、红细胞计数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从首次化疗至6次化疗结束癌因性疲乏呈现出6种不同的发展轨迹,大部分患者以轻度疲乏稳定型为主,37.7%的患者随着化疗进程疲乏程度逐渐升高,根据不同疲乏程度应给予相应干预;16.47%的患者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症状减轻,与治疗后肿瘤缩小,咳嗽、气急等症状减轻有关;5.22%的患者属于轻度疲乏高增长型,需加强评估,避免发展为重度疲乏患者。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逐步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了解癌症引起疲乏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乏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主诉之一.也是抗癌治疗的结果之一。而癌症引起疲乏的发生率各报道不一,据估计其发生率在49%-99%不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现况及其直接、间接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所医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205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症状评估表、简易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和脑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现况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均分为(144.48±27.69)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经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肩痛困扰、肩痛频度、肩外旋、疲乏程度和抑郁,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3.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疲乏程度、肩痛频度和肩痛困扰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β疲乏程度-生活质量=-0.252,P0.001;β肩痛频度-生活质量=-0.147,P0.001;β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317,P0.001);疲乏程度和肩痛频度亦可通过肩痛困扰来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β疲乏程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6,P0.001;β肩痛频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4,P0.001)。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后患者的疲乏和偏瘫肩痛症状,知晓抑郁和疲乏对症状体验的协同作用,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症状管理效率,从而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特征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7月应用Piper疲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某医院72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癌化疗患者疲乏的发生率为76.4%,其中中重度疲乏占68.1%;各维度疲乏得分排序为情感维度〉行为/严重性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疲乏;整体疲乏和各维度疲乏得分均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程度较严重,且与抑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该问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疲乏真实体验及患者应对状况。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某精神专科医院17名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抑郁症相关性疲乏症状、疲乏对患者产生消极影响、患者对疲乏缺乏正确认识和应对技能、期待多方面的理解与支持。结论 抑郁症相关性疲乏症状是压倒性的、不寻常的痛苦体验,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缺乏正确认知及有效应对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疲乏症状的重视及关注,开展专业信息支持和症状管理技能指导,协同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媒体等多方力量,强化患者症状管理能力,构建良好氛围,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化疗前3个疗程的符合乳腺癌诊断患者110例,于化疗前1~2d、化疗中5~7d、化疗后5-7d3个时间点进行癌因性疲乏的测量。结果 化疗中和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等程度,化疗前、中、后的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P〈0.01),化疗后5~7d疲乏最重。化疗前、中、后疲乏程度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2.0625,P〈0.01)。影响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化疗前有医疗方式(t=2.24,P〈0.05)、化疗方案(t=2.18,P〈0.05)和疗程(t=3.59,P〈0.01);化疗后有医疗方式(t=2.53,P〈0.05)和化疗方案(t=2.2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和重视癌因性疲乏,尤其是应加强对化疗中5~7d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和指导,使护理干预更有依据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正念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乳腺癌患者正念干预癌因性疲乏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是癌因性疲乏量表。根据最终文献筛选结果依据Cochrane手册质量评价,由综述管理器软件(RevMan,版本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文献检索确定了8篇文献,包括1042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正念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低于对照组[均数差(MD)=-0.91,95%CI(-1.33,-0.49),P<0.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基于①癌因性疲乏量表(CFS)②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③疲乏症状量表(FSI)为研究工具相关文献中正念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目的抽样方法,调查上海某三甲医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77名喉癌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94.8%喉癌患者经历癌因性疲乏,整体疲乏、行为严重性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疲乏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63?0.53、3.13?0.67、3.34?0.99、3.88?0.98和4.13?1.55。其中中度疲乏发生率分别为:87.3%、86.0%、77.6%、78.7%和88.2%。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疾病分期和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疲乏的主要因素,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与疲乏显著相关(p<0.05)。结论:喉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大多患者处于中度疲乏,吸烟、疾病分期和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杨京燕  尹磊 《浙江临床医学》2023,(6):814-815+819
目的 探讨癌症相关疲乏(CRF)、常见实验室指标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营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CRC癌患者87例。患者完成相关调查研究,包括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癌症疲乏量表(CFS)。收集患者血常规、血清白蛋白、血电解质及临床特点等数据资料。结果 PG-SGA评分与癌症相关疲乏、身体疲乏、认知疲乏、白细胞及钙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9、0.83、0.75、0.69、0.72,均P=0.001)。PG-SGA评分与钠、钾、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2、-0.76、-0.85、-0.71,均P=0.001)。结论 CRC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均会面临营养问题及营养不良风险。癌症相关疲乏和部分常见实验室指标可被认为是营养状况的预测指标。临床医师和护士可以共同监测这些参数,并在需要时提供临床治疗和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稳定期COPD患者BODE指数与疲乏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预测、控制疲乏症状,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提供新途径.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6 min步行距离(6MWD)、体重指数(BMI)、肺功能及疲乏量表-14(FS-14)等方法,分析BODE指数与疲乏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疲乏症状与BODE指数、mMRC成高度线性正相关;与6MWD成高度线性负相关;与FEV1%预计值、BMI成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疲乏发病率高,BODE指数及各因子与疲乏症状相关度高,是预测和评估COPD患者疲乏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描述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缓解方式,探讨癌因性疲乏与疲乏缓解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了广州市某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93例胃癌术后并正接受化疗的患者,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存在癌因性疲乏,其平均水平为轻度疲乏,其中47%的患者为轻度疲乏,30%为中度疲乏,9%为重度疲乏.使用人数最多的5种疲乏缓解方式依次是:躺下休息、睡觉、小睡片刻、坐下及看电视;有效性得分最高的5种疲乏缓解方式依次为:睡觉、躺下休息、小睡片刻、听音乐及参加社交活动;疲乏缓解方式的有效性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呈一定的负相关(r=-0.263,P<0.05).结论 86%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采取睡觉、躺下休息、小睡片刻、听音乐及参加社交活动等疲乏缓解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与营养风险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159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采取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及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价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术后7 d患者CRF与营养风险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CFS总分为(21.28±6.06)分,各维度疲乏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患者术后PG-SGA总分为(15.18±5.55)分,94.34%患者需要营养干预或改善症状治疗;患者GFS总分及躯体疲乏维度得分与PG-SGA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CRF与营养风险,营养风险与躯体性疲乏水平呈正相关,术后应及时纠正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从而减少患者疲乏症状。  相似文献   

19.
疲乏是一种虚弱、缺乏激情及易累的主观感受,多数学者的研究与观察,支持癌性患者较正常人更易疲乏这一临床现象.75%~96%接受化疗的患者,75%~100%接受放疗的患者,33%~89%晚期癌症患者有癌性疲乏.癌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我科2004年8月-2006年8月对105例不同程度癌性疲乏的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通过实施健康教育,缓解了疲乏,改善了焦虑、紧张心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疗体操配合音乐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对照组,2004年11月-2005年10月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手术后12h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后12h采取医疗体操配合音乐治疗。应用简易疲乏量表对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化疗前2w、化疗后1w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d及化疗前2w的疲乏程度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1w观察组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体操配合音乐治疗能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