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脉症又称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故又称为缩窄性大动脉炎.由于受累的动脉不同,可产生不同的临床类型,一般分为上肢无脉症、下肢无脉症、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等,临床上以上肢无脉症多见,且有多见于青年女性,据统计发病年龄多在5-45岁,30岁以下者占89%.  相似文献   

2.
报告3例首发症状均为癫痫大发作的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癫痫发作或剧烈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均在查体时发现一侧或两侧肢体无脉,提示,此类病人应注意血压及动脉搏动情况,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西医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靶向药,但存在诱导缓解率低、血管病变持续进展的难题。中医学中大动脉炎属于“脉痹”范畴,中医对该病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及预防复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医家学说及临床经验,提出了减毒增效理论,并基于大动脉炎分期进行病证结合探讨,形成大动脉炎“病证结合”中西医协同诊疗特色,为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缩窄性大动脉炎或无脉症,是一种少见的周围血管病。至1963年止,国内共报告50余例,近10余年来国内甚少报导。本院自1965年以来遇到8例,兹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tis,TA)的临床特点、受累血管分布特征及治疗转归,提高对多发大动脉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男5例,女34例,男:女=1∶6.8,平均发病年龄(32.7±12.3)岁,以17 ~40岁发病者最多(70.3%),20.5%的患者发病时年龄>40岁.19例(48.72%)患者无脉症/脉搏不对称,14例(30.78%)患者出现血管杂音以颈部或锁骨上最常见.6例患者以脑梗死起病.受累血管分布情况:升主动脉及(或)主动脉弓6例(15.4%);胸主动脉3例(7.7%);腹主动脉5例(12.8%).19例(48.7%)患者ESR升高,16例(41.0%)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9例患者伴有心脏损害,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4例).36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26例患者使用激素治疗,92.3%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大动脉炎女性多发;对于青壮年起病的脑梗死应考虑大动脉炎的可能;大动脉炎心脏损害并不少见;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张宏亮主任医师从事周围血管病治疗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病的治疗。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祖国医学的脉痹范畴,对于本病的辨证,从谨守病机出发,以气虚阳微、气虚痰瘀为分型首要,治疗以温阳益气、益气化痰为先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具体临床中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以侵犯大动脉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上下肢均可发生.发生在上肢的多见上肢麻木,发冷,乏力,疼痛,眩晕,视力障碍,单侧或双侧寸口脉、尺泽脉等微弱或缺如,上肢血压测不出或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无脉症     
无脉症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俗称。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高安氏病,主要分为五型。Ⅰ型称为头臂干型,病变主要侵犯供应大脑、眼睛和双上肢的动脉。病人常表现为晕厥、黑蒙、没有脉搏、量不到血压,无脉症因此而得名。如得不到正确治疗,病人常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大动脉炎亦称Takayasu氏病、主动脉炎综合征、非特异性主动脉炎、缩窄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炎症,节段性影响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壁呈明显纤维化及增厚,最终导致缩窄或闭塞,偶见囊状动脉瘤。本病多见于妇女,有4个主要并发症即多发性大动脉炎低血压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继发性高血压、主动脉返流、主动脉或动脉瘤,而冠状动脉受损较罕见。自1951年Frovig和Lokens由冠状动脉造影和尸解报告冠状动脉受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主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或Taxayasa病。青年女性多见,病因尚不明确,我曾遇到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2岁,未婚。因四肢关节酸痛2年于1993年5月18日入院。患者曾有受寒冷病史,近2年出现四肢关节酸痛,身困疲倦,头晕,偶有视物模糊甚则一过性的失明。上下肢软弱无力,不能多走路,不能持重物,活动后肢体酸痛,呈间歇性。入我科后发现2侧颈A、桡A及两侧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颈A处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腹部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腹部和肾区未闻及杂音。双上肢血压…  相似文献   

11.
无脉症辨治     
无脉症又称多发性大动脉炎、青年女性动脉炎、特发性主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等,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病变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分支,造成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表现。祖国医学中无无脉症之名称,据其临床表现似属于“脉痹”、“伏脉”及“眩晕”、“虚劳”等范畴。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大动脉炎,比较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结核杆菌或某一种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所致,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大分支,表现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炎症。临床特征性的表现为上肢或下肢的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感觉障碍,血压明显下降或血压测不出,与祖国医学中的“脉痹”类似。《内经》云:“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衰微,寒凝经脉,血液运行不畅。笔者自拟温阳益气通脉汤,其主要药物组成如下:干姜、附子、肉桂、细辛、黄芪、丹参、当归、川芎、水蛭、桂枝、牛膝,临床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均取得了临床症状缓解,阳性体征转阴的效果,现举2例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吕丹 《大家健康》2016,(9):274-275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为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1]。本病好发于青年,以女性多见,而妊娠合并多发性大动脉炎少见。妊娠期间的大动脉炎可引起胎盘供血不足,又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发生胎死宫内[2]。随着病情的变化可致器官供血不足,出现瘫痪、昏厥、失语、无脉及心肌出血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3]。手术应激状态也可能导致疾病恶化,严重危及生命。我院成功护理1例疤痕子宫妊娠合并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球结膜微循环的研究较多,但尚未见有关无脉病球结膜微循环的报道,无脉病是大动脉炎病变累及头臂动  相似文献   

15.
80例大动脉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误诊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误诊、治疗和预后.结果 ①80例患者中,头臂动脉型患者31例,约占38.8%;胸腹主动脉型4例,占5.0%;广泛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43例,占53.8%;肺动脉型2例,占2.5%.②常见临床首发症包括双上肢血压不等(包括单侧或双侧血压测不出)、血管杂音、头晕头痛、无脉或脉搏减弱、乏力.③8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有37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高达46.3%.④80例患者中4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达到缓解.⑤对21例患者回访发现,14例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用抗凝药等病情控制良好;6例患者不正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1例患者因大动脉炎所致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大动脉炎误诊率较高,医生的全面体检能有效降低误诊率.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定期随访及正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炎变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少数病例因炎变破坏动脉壁造成动脉扩张或动脉瘤。现将近年来收治的多发性大动脉炎三例  相似文献   

17.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大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肉芽肿型炎症性疾病,又称高安病、无脉症. 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肺动脉与冠状动脉亦可受累. 受累的血管可表现为全层动脉炎,出现狭窄、闭塞,少数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因炎症破坏而出现扩张、动脉瘤或夹层.根据损伤血管的范围、程度及侧支血管的代偿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现报道大动脉炎致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 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脉症现代医学称为原发性大动脉炎(Aortitis Syndrome),又名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等。其病因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血管壁的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主要病理改变是受累动脉的炎症改变,引起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及不同程度的狭窄,血栓形成可引起闭塞,使供血部位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有相应动脉侧支循环及动脉瘤形成.国内资料表明本病女性患者占65%以上,30岁以下占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不大常见的血管疾病,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炎变,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根据我国报道,女性比男性发病者较多,约为2:1,发病年龄30岁以内者约占90%.发病情况目前以中国、日本、东南亚报告较多,欧美较少.本病病因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属中医脉痹。至今国内外尚无根治的办法。脉炎消为我院研制的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已10年。本文拟采用二维高频超声法判定该药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的大动脉炎病人中随机选择30例,皆为女性。年龄在16~43岁,平均29.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5.3年。临床类型:头臂干型15例,混合型15例。所有病例皆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上肢单侧(或双侧)的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者;②有脑缺血症状,伴有一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或锁骨上、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