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90例(16.64%)符合认知功能障碍标准,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血管性危险因素(OR=1.871,95%CI:1.132~3.151;P=0.015)。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尤其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138例腔隙性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分为认知功能正常55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73例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关键部位梗死灶(OR=1.179,95%CI:0.870~2.472;P=0.012)和脑白质高信号3~4级(OR=2.005,95%CI:0.910~4.502;P=0.024)是腔隙性梗死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部位梗死灶和脑白质高信号3~4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的评价、分析,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对177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初步筛查,对其中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 177例患者中有33例(18.64%)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符合痴呆者15例(8.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OR=1.176)与UPDR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R=1.251)为发生痴呆症的危险因素,而病程和抑郁为非危险因素。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言语流畅性障碍、视空间障碍和记忆障碍,晚期则表现为智能改变和痴呆。神经心理学测验可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4个社区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200例≥60岁老年人行认知功能评估及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筛查,最终纳入3194例,包括认知功能正常2831例、轻度认知损害340例、痴呆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轻度认知损害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3194例受试者中轻度认知损害340例,患病率为10.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0~79岁(OR=1.670,95%CI:1.275~2.187;P=0.000)、≥80岁(OR=3.168,95%CI:2.264~4.433;P=0.000)、体重指数<18.50 kg/m2(OR=3.602,95%CI:1.899~6.833;P=0.000)是轻度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小学(OR=0.342,95%CI:0.148~0.790;P=0.012)、初中(OR=0.150,95%CI:0.066~0.337:P=0.000)、高中(OR=0.131,95%CI:...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 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6 个社区居委会中共计 1 192 名 65 岁以上 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8 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以面 对面交谈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取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不同生活方式与老年高 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共检出高血压患者 565 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85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103例,占高血压人群的18.2%,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3.1% (8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16,P=0.014)。喜欢运动(OR=0.56,95%CI:0.34~0.93,P=0.025)、 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OR=0.48,95%CI:0.24~0.93,P=0.045)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保 护因素,而每日睡眠时长< 7 h(OR=2.13,95%CI:1.30~3.48,P=0.003)则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 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喜欢运动、参加社区老年活动、睡眠时长不足等生活方式是老年高血压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状况并探索相关因素,为对老年痴呆患者开展整合型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39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短营养状况量表(MN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口腔卫生筛查量表(D-E-N-T-A-L)进行评定。依据MNA评分计算营养不良与潜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有营养问题的老年痴呆患者235例(69. 3%),其中营养不良151例(44. 5%),潜在营养不良84(24. 8%)。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已婚(OR=0. 58,95%CI:0. 35~0. 95,P=0. 03)、口腔健康状况(OR=1. 26,95%CI:1. 04~1. 51,P=0. 02)、抑郁(OR=1. 09,95%CI:1. 05~1. 13,P0. 01)和认知功能(OR=0. 92,95%CI:0. 90~0. 95,P0. 01)。结论营养不良在住院老年痴呆患者中较常见,无配偶、口腔健康状况不良、存在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受损是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幻觉(VH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VHs将367例PD患者分为VHs组及无VHs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期、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PD相关病情。结果 VHs组62例(16..9%),其中46例为复杂VHs(74.2%)。与无VHs组比较,VHs组患者病程显著延长,H-Y分期、UPDRSⅢ评分、多巴胺激动剂使用率显著增高(P0.05~0.01)。与无VHs组比较,VHs组患者NMS-Quest总分(除幻觉项)、消化道症状、近记忆/注意力减退、睡眠障碍得分显著升高(均P0.01),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思维和定向力评分及PDSS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两组间HAMD及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OR=1.081,95%CI:1.017~1.148,P=0.012)、使用多巴胺激动剂(OR=1.894,95%CI:1.031~3.482,P=0.040)、近记忆/注意力减退(OR=1.582,95%CI:1.148~2.179,P=0.005)、睡眠障碍(OR=1.388,95%CI:1.111~1.735,P=0.004)是VHs的危险因素;抽象思维(OR=0.620,95%CI:0.391~0.985,P=0.043)、定向力(OR=0.421,95%CI:0.181~0.977,P=0.044)是VHs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VHs是PD患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其发生与PD病程、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的评价、分析,探讨帕金森病患发生痴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对177例帕金森病患进行认知功能初步筛查,对其中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177例患中有33例(18.64%)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符合痴呆15例(8.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OR=1.176)与UPDR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R=1.251)为发生痴呆症的危险因素,而病程和抑郁为非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言语流畅性障碍、视空间障碍和记忆障碍,晚期则表现为智能改变和痴呆。神经心理学测验可国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Hoehn-Yahr分级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价焦虑和抑郁情绪、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北京版)评价认知功能,分析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71例患者均为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焦虑61例(85.92%)、抑郁55例(77.46%)、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52例(73.24%)。伴焦虑和抑郁患者UPDRS评分分别高于无焦虑(P=0.016)和无抑郁(P=0.000)患者,伴焦虑患者Mo CA评分低于无焦虑患者(P=0.042)。71例患者中49例(69.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度认知损害28例(39.44%)、痴呆21例(29.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焦虑是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影响(OR=10.816,95%CI:1.682~69.560;P=0.012)。结论伴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更严重,存在焦虑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痴呆的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的842名≥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进行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结果该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为21.4%,痴呆患病率为5.9%;增龄为MCI的危险因素(OR=1.2,95%CI:1.1~1.3);低文化或教育程度(OR=1.4,95%CI:1.1~2.0)和高血压病(OR=1.7,95%CI:1.1~2.7)为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65岁老年人中有约1/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的32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该研究人群中有869例(26.45%)患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教育程度、 运动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比值比(odds ratio,OR)1.38,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1.89,P =0.043] 、女性(OR 1.30,95%CI 1.04~1.63,P =0.020)、 NIHSS评分高(OR 1.26,95%CI 1.24~1.30,P <0.001)、居住于农村(OR 1.25,95%CI 1.02~1.53, P =0.026)及高龄(OR 1.03,95%CI 1.02~1.04,P <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 险因素,高教育水平(OR 0.77,95%CI 0.63~0.92,P =0.015)和经常运动(OR 0.80,95%CI 0.66~0.97, P =0.020)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应综合考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风险因素。方法:对167例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OSAS组(28例)及非OSAS组(139例),分析两组睡眠结构及OSAS风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躯体疾病和职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G监测显示,两组间Ⅰ期睡眠(S1)时间和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以及S1占睡眠周期(SPT)百分比(S1/S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ASO(OR=0.981,95%CI:0.962~1.000,P=0.048)、代谢性疾病(OR=0.034,95%CI:0.005~0.225,P=0.000)、心脑血管疾病(OR=0.123,95%CI:0.020~0.767,P=0.025)和焦虑障碍(OR=6.033,95%CI:1.156~31.479,P=0.033)与精神障碍患者OSAS发生相关。结论:精神障碍患者OSAS风险因素为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焦虑障碍及WASO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血脂、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及脑地形图检查。结果:两组在职业、饮酒、发病间期缓解程度、入院方式、总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SSRS评分、EMBU因子分、血清CK水平、脑电地形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自愿住院(OR=54.341)、发病间期不完全缓解(OR=19.088)、无业/失业(OR=9.841)、总发作次数≥3次(OR=9.672)是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有关,无业或失业、疾病反复发作、发病间期不全缓解及非自愿住院可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以非自愿住院相对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76例颅脑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将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设为观察组,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176例颅脑外伤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25例,发生率14.20%;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开放性创伤、受伤部位、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性别、受伤至治疗时间、合并糖尿病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OR=2.423)、开放性创伤(OR=3.156)、额叶受伤(OR=4.012)、颞叶受伤(OR=2.319)是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受到年龄、开放性创伤、受伤部位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5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5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全套神经系统体检、神经心理测试,根据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焦虑、抑郁症状与痴呆和MCI的相关性。结果完成全部测试项目的3 738名研究对象中,155例(4.1%)被诊断为痴呆(痴呆组),691例(18.5%)被诊断为MCI(MCI组)。2 892名(77.4%)无痴呆和MCI的研究对象为认知功能正常(正常组)。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多个变量后发现,男性患者抑郁症状得分每增加1分,患痴呆相对正常组患病率增高6.2%(OR=1.062,95%CI:1.020~1.105),预测概率范围为(0.01,0.10);女性患者抑郁症状得分每增加1分,患痴呆或MCI相对正常组患病率增高4.6%(OR=1.046,95%CI:1.013~1.079)、3.2%(OR=1.032,95%CI:1.017~1.047),预测概率范围分别为(0.01,0.10)、(0.12,0.36),焦虑症状得分每增加1分,患MCI相对正常组患病率增高2.2%(OR=1.022,95%CI:1.005~1.040),预测概率范围为(0.10,0.28)。结论横断面调查发现痴呆与越高的抑郁症状得分有关;在女性中,MCI与越高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分有关;在男性中则无这种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筛查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筛查出认知功能正常的120例癫患者,再行MoCA量表评分。依据MoCA量表评分结果将120例癫患者分为①认知功能正常(NC)组:MoCA量表评分≥26分;②认知功能损害(CI)组:MoCA量表评分<26分。比较两组癫患者MoCA量表各项分数的差异及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①120例患者中50例(41.7%)MoCA量表评分<26分;②CI组MoCA量表各条目得分均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OR=1.34,95%C1:1.05~1.70,P<0.05)。结论 MMSE正常癫患者中仍存在相当比例MoCA量表评分异常的患者。建议使用MoCA量表测试癫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群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促进健康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取样法募集无锡市社区≥50岁人群,用自制一般人口资料学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比较老年组(≥60岁)及老年前期组(50~59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无锡市社区老年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34%,高于老年前期组34.90%(P0.05)。60岁及以上人群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除日间功能障碍外)均高于60岁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71)、年龄70~79岁,≥80岁(OR=1.589、3.010)、独居(OR=1.943)或大家庭居住(OR=1.351)、家庭氛围差(OR=2.195)、住普通平房(OR=2.075)、不良睡眠习惯(OR=2.313)、BMI≤18.4(OR=2.224)或BMI≥28(OR=1.770)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572)、无躯体疾病(OR=0.737)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女性、増龄、家庭状况差、偏瘦或肥胖是老年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躯体健康是老年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观认知障碍(SC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3~9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痴呆门诊就诊患者54例,进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和SCI调查问卷调查.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筛查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有意义的独立因素:年龄(OR=1.243,95%CI=1.072~1.442)、脑血管疾病史(OR=130.466,95%CI=1.688~3630.660)是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独立保护因素(OR=0.016,95%CI=0.007~0.607).结论 年龄与脑血管疾病史是SCI发病的危险因素,在该病防治上需主要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治.文化程度是发病保护因素,因此应该倡导和鼓励老年人多思考、勤用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5例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病例分为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2组对比研究,探讨WML患者认知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75例患者中44例(58.7%)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L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高血压(OR 4.050,95%CI 1.309~12.526)、糖尿病(OR 3.820,95%CI 1.103~13.231)和年龄(OR 1.133,95%CI 1.023~1.255)有关。结论较高比例WML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和老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抑郁症状(DS)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11—2013-07收治的首发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6例,入组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评估,发病后2~3a采用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DRS)再次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远期抑郁症状(DS)具有显著性联系的因素后,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S的影响因素。结果首发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远期抑郁症状发生率38.6%(44/114),其中轻、中、重度分别占19.3%(22/114)、11.4%(13/114)、7.9%(9/11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DS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OR=2.847,95%CI=1.241~6.532)、BI(OR=0.763,95%CI=0.648~0.916)、SS-QOL评分(OR=0.970,95%CI=0.937~0.989)。且轻、中、重度抑郁症状患者的远期BI评分(F=29.426,P0.01)和SS-QOL评分(F=21.379,P0.01)的总体均数不同。结论 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DS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高,保护因素为远期BI评分高、生活质量高。其中远期BI评分、SS-QOL评分越低,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远期抑郁症状越重。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可能是改善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抑郁症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