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气)-DRB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和ACE基因分型。结果肺结核组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治和耐药肺结核组ACE基因的I/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初治和无耐药组(P〈0.05)。结论HLA—DRB1*15等位基因及ACE基因的I/D基因型与肺结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和ACE基因分型。结果肺结核组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治和耐药肺结核组ACE基因的I/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初治和无耐药组(P<0.05)。结论HLA-DRB1*15等位基因及ACE基因的I/D基因型与肺结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er—ssp)方法检测65例GD病人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减少(1)组,65例GD病人并发粒细胞减少(2)组,65例非GD病人粒细胞减少(3)组,65例正常参照人群(4)组的HLA—DRB1*08032 DRB1*1501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1)组HLA—DRB1*08032 DRB1*1501的基因频率高于(2)组(P〈0.05)。2:(1)组HLA—DRB1*08032 DRB1*1501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3)组(4)组,(P〈0.01)。3:(2)组HLA—DRB1*08032 DRB1*1501的基因频率高于(4)组(P〈0.05)。结论:GD病人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减少与HLA—DRB1*08032 DRB1*1501等位基因频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FLP)对110例冠心病患者、6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以及18名门诊常规体检无冠心病史者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3.6%、60.5%比26.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4%、78.6%比42.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②男性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以及AGT基因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O.05)。女性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以及AGT基因‘rr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分析ACEDD型及AGTTr型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其比数~L(OR)为4.904,高于单基因ACEDD型(2.175)及AGTTT型(2.669)。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及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CHD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具有ACEDD型及AGT TT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ACEDD型及单基因AGT‘丌型。性别也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群  马增霞  邱书娟 《山东医药》2007,47(26):71-72
应用PCR技术检测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67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间ACE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伴DN者(80例)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不伴DN者(64例)(P〈0.05);DN患者中肾功能不全者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者(P〈0.05)。提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T2DM的易感性无关,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肾移植受者与HLA基因相关性。方法:运用PCR-SSP法对我院湖北地区406例肾移植受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4026例湖北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检出HLA-A32、B35、B44、B45、B52、B56、B64、B75、DRB1*10、DRB1*14、DRB1*16,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35、DRB1*14的基因频率〉0.05;检出B46、DRB1*9、DRB1*17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B46、DRB1*9基因频率〉0.1。结论:高频率基因与湖北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35、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是湖北地区的易感基因;B46、DRB1*9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42例IPF患者(IFP组)和9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者IPF发病危险性。结果IPF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Ⅱ基因型比较,携带DD型和D等位基因个体发生IPF的风险分别增加2.97倍(95%CI为1.13—7.73)和1.96倍(95%CI为1.16—3.32),P均〈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IPF发病有关,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增加IPF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昆明地区汉族184名2型糖尿病(DM)患者(110名为2型DN,74名为非2型DN)和56名健康者ACE基因I/D多态性,比较各组间的基因频率。结果 (1)昆明地区汉族2型DN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非2型DN组,(P〈0.05)。(2)2型DN组Ⅱ基因型及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非2型DN组(P〈0.05)。结论(1)昆明地区汉族2型DN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联。(2)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DN的易感基因,Ⅱ基因型及Ⅰ等位基因可能为2型DN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9.
张艺凡  楚兰  徐竹  蔡立君 《山东医药》2009,49(23):36-3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基因多态性在贵州汉族人群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地区汉族人群中30例MG患者(MG组)、36例神经内科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Ⅱ类基因DRB1、DQB1位点分型,并对其与M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MG组HLA-DRB1*0901和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HIA-DRB1*0901及DQB1*0303可能为MC的易感基因,而HLA—DQ*0601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手DQB1基因与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寻找与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可能相关的HLA基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CR-SSP)方法,对我国北方汉族123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与其无因缘关系的46名健康对照以及45全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HLA-DRB1和DQB1闰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中DRB1*09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25.10%和14.03%,RR为2.22,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中DRB1*09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分别为25.10%和9.32%,RR为3.16,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在肺结核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组中DQB1*05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分别为7.17%和21.12%,RR为0.26,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研究提示DRB1*09基因可能是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DQB1*05基因可能是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保护基因;可以推测DRB1*09和DQB1*05基因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或是真正起作用的基因与它们连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及.G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以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为哮喘组,168名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个体为对照组。采用PharmaciaUniCAP系统检测哮喘儿童的血清总IgE水平。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LA.DR的21个基因位点和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检测HLA-G的9个单核苷酸位点。结果(1)儿童哮喘组HLA-DRB1*070X基因和HLA-DRB1*11XX基因频率分别为2.98%和13.69%,对照组分别为0.3%和5.95%C=6.915,P〈0.05;X2=9.478,P〈0.01)。优势比(OR)分别为10.57(95%CI:1.215~91.986)和2.79(95%CI:1.429~5.449)。HLA—DRB3(52)*010X基因频率在哮喘组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3.99%(X2=5.854,P〈0.05),OR为0.429(95%CI:0.214~0.862)。(2)HLA—DRB1*15XX.HLA-G的rsl704和rsl063320位点的14bp缺失-G单体型(HLA—DRB1*15XX.14bp缺失-G)携带者哮喘风险比未携带者降低(Wald值为13.419,P〈0.001),锨值为0.198,95%CI为0.084—0.471;哮喘组中携带该单体型者血清IgE水平(365.0±943.1)KU/L,也较未携带者(977.8±14334.9)KU/L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B1*070X基因和HLA—DRBl‘11XX基因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相关,HLA.DRB3(52)*010X基因可能为保护性基因,HLA—DRB1*15XX和HLA-G的rs1704和rs1063320位点的14bp缺失-G单体型是哮喘的保护性单体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 HLA—DRB1等位基因与上海地区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相关性,探讨 AIH的遗传易感背景。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对32例I型AIH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有关基因亚型的分析。结果HLA—DR4基因频率在I型AIH患者中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46.9%与20.8%;相对危险度(RR)=3.35,x2=5.99,P=0.014]。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对HLA-DR4等位基因亚型的分析表明,I型AIH患者组DRB1*0405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有增加趋势(21.9%与6.3%,x2=4.23,P=0.04,但 Pc=0.08)。HLA—DRβ分子的第3等位基因高变区第71位精氨酸残基的频率在I型AIH患者中显著增高(46.9%与 18.8%,x2=7.14,P=0.008)。结论 上海地区I型 AIH的发病与HLA—DR4以及HLA—DRB1第3高变区DR71位精氨酸残基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珏  刘军莉  赵敬杰 《山东医药》2008,48(22):18-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IDC)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301例IDC患者(IDC组)与43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IDC组HLA-DRB1*11、HLA-DRB1*12、HLA-DRB1*14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2.91、4.02、3.78,P〈0.05);IDC组同时携带HLA-DRB1*12、DRB1*14基因型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RR=6.24.P〈0.01)。结论HIA-DRB1*11、DRB1*12、DRB1*14与IDC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汉族肺结核病(PTB)患者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探讨此人群与HLA-DRB1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SSOP)技术对174例PTB患者及1358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基因频率与Hardy-Weinberg平衡卡方检测使用arlequin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检测水准为a=0.05,相对危险系数用RR表示,RR:A(A+B)/C(C+D)。结果:174例PTB患者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与希望值进行H-W平衡检测(P〉0.05)。此人群检出HLA-DRB1等位基因共13种与对照组一致。其中RB1*08与DRB1*09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RR〉1,说明DRB1*08与DRB1*09或与其连锁的单倍型可能是的PTB易感基因;RB1*10与DRB1*13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R〈1,说明RB1*10与DRB1*13可能是PTB的保护基因。其余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省汉族PTB患者这个疾病群体遗传平衡被杂化,其与HLA-DRBl有一定的关联,但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法检测100例高血压合并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150例高血压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ACE基因型,分析比较各组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合并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组的ACEDD基因型频率(0.23)及D等位基因频率(0.44)高于高血压组(0.11和0.34,P〈0.05)和正常对照组(0.10和0.33,P〈0.01),而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ACED等位基因可能是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易感基因。2.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6.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Chen A  Zhang W  Tang X  Li Z  Lu Q  Qian X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298-30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EH)及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将1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LVH组72例,无LVH组64例;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CE和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无LVH组LVH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VH组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LVH组。(2)无LVH组与LVH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VH组CT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无LVH组。(3)LVH组中的CT+Ⅱ联合基因型频率高于无LVH组(P<0.05)。结论:(1)ACE型I/D和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无相关性。(2)ACE基因Ⅱ多态性与LVH相关。(3)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与LVH相关。(4)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和ACE基因Ⅱ基因型共存对LVH的发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观察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102例老年人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其中正常对照者41例,高血压无心脑血管合并症(CCVD)患者35例,高血压合并LVH者26例。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32例正常人和2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ACE浓度。结果 高血压合并LVH组DD基因型频率0.385和D等位基因频率0.596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22和0.378(均为P<0.05),以及高血压无CCVD组的0.114和0.386(均为P<0.05)。同时发现DD型者血清ACE水平显著高于Ⅱ型(P<0.05)。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易患者的重要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5%,14.4%,P〈0.001)。AT1R—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3.1%,10%,P〉0.05),但合并AC基因型的DD型患者发生CHD和MI的OR值(5.836和3.985)明显高于合并AA型(3.102和2.979)。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T1R—C等位基因增加ACE—DD型发生CHD和MI的危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联合分析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技术检测正常对照(NE)组305例、单纯高血压(SEH)组324例和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组297例的ACE、CYP11B2基因型,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ACE基因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ICVD组显著高于NE组和SEH组(P〈0.0125),在SEH组与NE组问无显著差异;CYP11B2三种基因型在各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CE基因DD型+CYP11B2基因TC/CC型分布在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DD—TC/CC频率在ICVD组显著高于NE组和SEH组(P〈0.0125),在SEH组与N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糖(GLU)、基因联合DD—TC/CC是EH人群发生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CE基因DD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和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但在高血压人群中,年龄、BMI、CHOL、GLU、ACE基因DD型+CYP11B2基因TC/CC型可能是其发生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ACE基因与CYP11B2基因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HL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ALL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与7 418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HLA-DR*14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HLA-B*40(B60)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HLA- DR*14等位基因与ALL有相关性,HLA-B*40(B60)型人群发生ALL的风险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