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评估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对普胸外科纵隔肿瘤手术的适用性,为纵隔肿瘤的切除提供新的思路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共有6例患者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施行纵隔肿瘤切除术,于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双腔管插管,右侧抬高45°,分别作光源孔和手臂操作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6例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胸腺瘤3例,胸腺囊肿1例,胸腺增生1例,神经鞘瘤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18 min,术中中位失血量为48.3 mL,中位住院天数为4.6 d,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3例胸腺瘤患者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视野的暴露完全能够达到开胸手术的要求,且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胰腺手术的可行性、手术难点以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0年3-9月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完成的20例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胰体尾切除术4例,Beger's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观察患者术中、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开展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8-12月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完成全内镜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经股动脉、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于右胸第4肋间隙作3 cm工作孔,右胸第3、4、6肋间隙分别作0.8 cm器械孔,由术者操控机械臂完成全内镜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二尖瓣成形与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效果满意,食管超声显示二尖瓣无或轻微反流,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范连慧  何龙  吴晓倩  李昕  刘龙  向军 《海南医学》2013,24(21):3216-3218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行肾脏切除的初步经验,探讨该技术在肾脏切除术方面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技术行肾脏切除术4例;其中肾癌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4 cm及5 cm(T1N0MO);肾盂肿瘤2例(T1NOMO).收集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成功施行,平均手术时间为(120.8±30.1)min,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定位的平均时间为(15.3±3.8)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68±29) ml.所有患者均按期出院,术后均无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行肾脏切除术的创伤小、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随着手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机器人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系统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进行妇科手术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例,子宫肌瘤剥除+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左肾切除术1例,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1例,全子宫+右侧附件切除术1例.除1例全子宫切除患者在完成子宫切除及阴道缝合后由于创面出血视野不清而转开腹止血外,其余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99±42)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50 mL.均无输血.平均住院时间为(7±3)d.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系统具有三维图像及灵活的手术器械,应用于妇科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妇科肿瘤患者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观察25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2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子宫内膜癌(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癌(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子宫平滑肌瘤(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平滑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均较长[(171.9±42.5)min、(156.5±44.2)min、145.0min],术中出血量均较多[(85.0±43.5)mL、(75.0±28.9)mL、100.0mL);卵巢囊肿(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平滑肌瘤并子宫腺肌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均较短[(107.5±10.6)min、(109.1±45.3)min],术中出血量均较少[(20.0±5.0)mL、(50.0±30.7)mL]。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妇科肿瘤安全、可行,但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有待于提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更好地促进微创术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操作体会.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于2010年3-10月间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系统辅助腹腔镜行下尿路手术4例,其中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0~270 min(包括体位摆放及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到位的时间共45 min),术中失血量为300~800 mL,输血0~400 mL.术后无1例发生尿漏,术后第5天拔除左侧引流管,第6天拔除右侧引流管.术后1周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0.17 ng/mL.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可自行排尿,排尿控制良好.1例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0 min,其中全膀胱切除的时间为165 min,原位膀胱术的时间为120 min.术中失血量为800 mL,输血300 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第10天拔除双侧输尿导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可自行排尿,排尿控制良好.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下尿路手术的创伤更小,更适用于高龄、高危前列腺癌等下尿路肿瘤患者,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手术方法,但须充分关注手术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何威  沈周俊  祝宇  钟山 《上海医学》2011,34(1):35-37,前插1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技术开展肾脏及肾上腺手术的经验,探讨该技术在肾脏及肾上腺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自2010年3-10月间应用达芬奇2.0 HD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下行肾脏及肾上腺手术4例,其中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左肾囊肿切除术、右肾盂整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腋-胸径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1月22日济南军区总医院两腺科应用daVinci手术机器人经腋-胸径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结果成功完成1例腋-胸径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右侧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48min,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腋-胸径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具有美容效果好,不需CO2灌注、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行机器人辅助下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尤其是对患者采取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共计9例,除了按照要求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外,还基于行达芬奇机器人肝癌切除术的患者的特点及术后护理需求,给予患者诸如病情观察、胃肠道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疼痛的护理等术后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经达芬奇机器人肝癌切除术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该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肝癌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加强相应护理,尤其是术后护理,对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微创开胸技术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创入胸切口行心胸外科手术72例,其中经腋下小切口施行肺叶切除(包括楔型切除)17例,全肺切除肺癌根治性手术1例,肺大疱切除缝扎23例,脓胸廓清术6例,动脉导管结扎21例(其中经胸膜外径路5例);经胸腔镜辅助切口施行肺叶切除(包括楔型切除)l例,肺大疱切除缝扎2例,动脉导管结扎1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损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小,遗留疤痕较小,基本上不影响肌肉和关节功能,术后康复加快,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结论:微创开胸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性广及住院手术费用减低等优点,同时兼顾美观,疗效满意,符合“微创”外科的新观点,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ECC)配合完成手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共15例胸外科患者应用ECC配合完成手术,气管肿瘤8例,纵隔巨大肿瘤3例,肺癌侵及血管4例。ECC方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5例,股动脉/右心房插管7例,升主动脉/右心房(或腔静脉)插管3例。结果死亡2例(13.3%):肺癌侵及血管行右全肺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术1例;纵隔巨大肿瘤压迫上腔静脉行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术1例,术后均因广泛渗血、多器官衰竭死亡。术中股动脉/股静脉建立ECC失败1例。其余12例均在ECC配合下顺利完成疾病根治手术,获得成功,无1例ECC相关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随访5年生存率达83.3%。结论 E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支持技术,不仅能够广泛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也可应用于胸外科的气管肿瘤、纵隔巨大肿瘤、肺癌侵及血管等危重患者手术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推广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方法我科实施VATS手术376例,368例经VATS完成手术,8例改为传统开胸手术。术式包括肺大疱切除214例,食管疾病手术4例,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2例,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31例,胸外伤止血和/或肺叶修补72例,胸膜活检和固定术45例,心包开窗引流7例。结果并发症29例(7.9%)。其中术中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23例,2例自发性气胸Ⅱ型呼衰患者,术后呼衰未能纠正死亡。结论胸腔镜是胸外科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只有注重预防,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梁忠诚  梁雄斌  陈建成 《吉林医学》2012,33(28):6134-613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经左胸食管次全切除及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病历资料。结果:食管中上段癌18例,根治性手术切除16例,切除率88.9%;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2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并发糖尿病1例,并发颈部吻合口瘘3例,经引流换药等治疗痊愈,未出现胸部并发症;并发乳糜胸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全组无手术近期死亡病例,切缘无癌残留。出院后均随访1年以上。4例术后5个月~1年死于远处转移并发症,1年存活率77.8%(14/18),3年存活率55.6%(10/18),5年存活率27.8%(5/18),存活最长者近9年。结论:经左胸食管次全切除及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具有肿瘤切除彻底、吻合方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既安全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在诊断和治疗胸腔良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2月期间112例接受VATS及VAMT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块清除术+肺裂伤修补术12例,血块清除术+肺大泡切除术4例,血块清除术+粘连带滋养血管结扎术7例,肺楔形切除术21例,脓胸清创术5例,早期纤维板剥离+脓胸病灶清除术4例,肺大泡结扎术及肺大泡切除术43例,肺叶切除术11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良性疾病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为其在胸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经验。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9月本科采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行肺切除手术(肺叶切除术和限局性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100例,对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10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54.6±10.9)岁;成功行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2例,限局性肺切除术44例,4例分别因肺门黏连严重(1例)和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叶间肺动脉破裂2例,肺静脉破裂1例)而中转开胸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7例,平均手术时间(124±6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65) mL,平均胸腔引流时间(4.1±3.0)d,平均住院时间(8.3±3.6)d,术后无围术期并发症,无术后30 d内死亡,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新方式,值得在胸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5例肺癌患者,所选取病例均采取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内淋巴结清扫数等资料。结果手术时间为120-360min,平均200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ml,平均110ml;胸腔引流置管时间为3-5d,平均3.8d;术后发生各种心率失常2例(6%);术后疼痛评分为(3.1±1.3)分;每例术中清除淋巴结3-8组,平均4.6组;切除淋巴结12-26枚,平均16枚,共560枚。结论电视胸腔镜可以完成同质量的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并能规范的完成肺癌根治术,并且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7 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 =43)和复合组(n =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 和48 h时VAS 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 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 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 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0 时比较,两组患者T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4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的优点、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总结VATS手术40例。病种有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0例,多发性肺大疱3例,Ⅰ期肺癌3例等。手术方式有肺大疱切除23例,肺叶切除术3例(辅助小切口),肺楔形切除4例,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结核瘤切除1例,活检3例,胸膜粘连术3例,射频消融1例,纤维板剥脱术1例。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65分钟,失血量少于100ml,中转开胸2例,术后胸液总量平均150ml。胸管置留时间1~7天,平均住院时间7.8天,无气胸、良性肿瘤和结核复发,恶性胸水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持续漏气、二次开胸止血和手术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VATS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广,微创出血少,美观,恢复快,只要掌握了手术技巧,操作便捷,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胸膜腔粘连是否为中转开胸的指征及术中处理办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组施行胸腔镜手术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1.4±16.4)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肺癌22例,肺良性占位22例,气胸17例,纵隔肿瘤7例,心脏疾病7例。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常规胸腔镜切口完成,特殊情况下转为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伴随胸膜腔粘连患者,根据其粘连形状及严重程度,予相应处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全组手术时间30~235 min,平均(88.4±16.0)min,术中出血10~600 ml。术中发现胸膜腔粘连33例(44.0%),其中肺良性占位患者伴胸膜腔粘连15例(68.2%),恶性肺肿瘤伴胸膜腔粘连10例(45.5%)。全胸腔镜完成手术66例(88.0%),中转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切口9例,中转开胸率12.0%。中转开胸原因:病变复杂累计其他脏器2例,淋巴结干扰2例,出血1例,患者过于肥胖腔镜无法完成1例,胸膜腔广泛致密粘连、呈闭锁状态3例(占胸膜腔粘连患者9.1%)。结论胸膜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中常见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手术中转开胸的指征。需术中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