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应用不同干扰素(IFN)剂型的大样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可能与IFN疗效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入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用药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治疗和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HCV RNA含量,以HCV RNA阴转作为IFN治疗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患者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按意愿治疗分析人群208例,按方案分析人群197例,在对按方案分析人群的分析中,治疗24周结束时,女性、年龄<50岁、非输血感染途径、IFN治疗后复发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HCV RNA 含量<8×105U/ml,非基因1型HCV感染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0岁、输血感染途径、IFN初治患者、AST/ALT比值≥1、HCV RNA含量≥8×105U/ml、基因1型HCV感染和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应答率。但随访结束时,AST/ALT≥1和HCV RNA含量≥8×105U/ml患者的持续应答率却大于AST/ALT<1和HCV RNA含量<8 × 105U/ml患者。经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血清 ALT 水平分为2组,ALT 异常组(A 组)36例,ALT 正常组(B 组)32例,均按体质量给予 PegIFNα-2a 联合 RBV 治疗,疗程为4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及干扰素应答率。结果 A 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3.8%,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6.7%;B 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4.4%,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8.2%。两组患者 HCV RNA 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gIFNα-2a 联合 RBV 对 ALT 正常及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血清 ALT 水平不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脏》2015,(11)
目的临床研究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干扰素(IFNα-2a)5 MU,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1个月后,隔日皮下注射1次,共治疗12个月,利巴韦林1000 mg/d,口服,疗程1年,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60例:干扰素(IFNα-2a)5 MU,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1个月后,隔日皮下注射1次,共治疗12个月,利巴韦林1000 mg/d,口服,疗程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CV RNA,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应答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56.7%、76.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16.7%、46.7%、56.7%(P0.01、P0.05、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HCV RNA复制。还可以促进肝功能改善,从而使炎症指标下降。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比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雷婷  薛静  刘萍  游云  聂占国 《肝脏》2011,16(2):177-177
患者,女性,61岁,因腹痛、腹泻2周于2010年9月13日入我科。患者于2010年5月常规体检发现AST66U/L,ALT59U/L,抗-HCV(+),HCV RNA6.12×105拷贝/m,l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6月8日开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公司生产)135μg每周一次上臂外侧皮下注射,利巴韦林300mg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RNA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Cobas Amplicor Monnitour Test.version 2.0试剂进行HCVRNA定量和Simmond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 α-2a)与干扰素α-2a治疗24周结束时,取得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24周随访观察,对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治疗药物等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8例丙型肝炎患者基础HCVRNA含量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093,P〉0.05),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ALT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基因型与RNA含量无相关性;在治疗结束取得病毒学应答的119例患者中,随访24周持续应答者61例(51.3%),复发58例(48.7%)。患者的性别、年龄、HCV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血小板计数和血清基础HCV载量等因素均与复发率无显著相关性。基因1型患者复发率(54.5%)显著高于非1型(32.1%)(x^2=4.265,P=0.039)。PEG-IFNα-2a组复发率(47.0%)低于IFNα-2a组(5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的病毒复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洪青  吴淑坤 《肝脏》2016,(3):238-238
<正>患者,女,51岁,既往1990年因"梗阻性黄疸"有输血史。2010年3月23日因"胆囊结石"手术入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查抗-HCV阳性,肝功能:ALT 60 U/L、AST 52 U/L,HCV RNA 1.9×10~6 IU/mL,HCV基因分型为1b型,于2010年7月24日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情况下开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周+利巴韦林0.9 g/d分次口服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抗HCV治疗4周、12周、24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3例慢性丙型肝炎。各型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疗程4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4周及48周测定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58.7%(37/63)的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68.2%(43/63)获得早期应答,73%(46/63)获得治疗结束后应答,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65%(41/63)HCV RNA仍为阴性,48周时有57.1%(36/63)仍为阴性。63例患者中有5例因为药物副作用终止干扰素治疗,完成治疗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感冒样症状、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异常、精神症状及甲状腺疾病。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适当措施,能够确保患者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98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均接受肝活检和干扰素α-2a治疗24 周,随访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采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CV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应答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为31.0%,显著高于86例≤S1的15.1%或112例S2~3组的18.8%(P<0.05);212例无应答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显著高于186例治疗应答组(29.7%对17.7%),1a型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应答组(17.9%对28.0%,P<0.05);应答组早期应答率为60.8%,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的18.9%(P<0.05),应答组治疗前血清HCV RNA高水平比率为37.1%,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的47.6%(P<0.05);HCV基因1b型(OR为0.553,95%CI为0.316~0.969)是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应答(OR为1.704,95%CI为1.008~2.881)为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 HCV基因型可影响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HCV感染者的应答反应,检测病毒基因型可能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疗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1].我们应用重组人干扰素(IFN)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48周,并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0例ALT正常和25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12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ALT正常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45%(9/20),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55%(11/20),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45%(9/20)。2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复发率为18.2%(2/11),所有疗效指标与ALT升高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1.
TTV HCV重叠感染时TTV无明显致肝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采用套式PCR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一组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TTV感染状况,对TTV重叠感染时丙型肝炎肝组织病变及干扰素治疗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评价TTV致病性具有一定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病例及治疗:2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为肝功能持续异常超过6mo,血清抗HCV及HCV RNA阳性,乙型肝炎标志阴性。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6岁。采用α-2a干扰素300万u,或组合干扰素(CIFN)9μg或15μg,3次·d~(-1)cc,共24wk(5例用药12wk),停药后随访24wk以上。疗效判断标准为,ALT应答:ALT恢复正常;病毒应答:HCV RNA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逆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以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 HCV RNA。病人和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例,年龄30~53岁,平均44岁,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例,血清抗-HCV 均阳性,HBV 感染标记物均阴性。α-干扰素治疗时,如 ALT 降至正常,则 HCV R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早期应答率分别为57.1%和76.7%(P>0.05),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3.6%和80.0%(P<0.05);HCV 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6.3%和8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基因1型患者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 RNA低水平组的疗效优于高水平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CHC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51.6%〈102拷贝/ml,HCV/HBV共感染者HCV、HBV下降均不理想。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HCV/HBV共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差,但对HBV、HC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是目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标准方案,约65%患者可取得持续病毒应答。目前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临床上多采用转氨酶水平、HCV-RNA定量、HCV基因分型及宿主白介  相似文献   

16.
胡大山  赵伟  李红林 《肝脏》2015,(3):245-247
目的了解急性丙型肝炎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含量与ALT的相关性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3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用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抗病毒。治疗前作基因分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用PCR法检测HCVRNA含量、每月检测肝功能。判断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情况。结果动态结果显示,血清HCV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HCVRNA含量显示≤1×105拷贝/mL的4周病毒学应答率高于1×105拷贝/mL,二组P0.05。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关键是治疗前HCVRNA在血清中的水平及ALT水平。结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丙肝ALT增高幅度高,HCVRNA病毒复制快速,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RVR、EVR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Fan XH  Wang LF  Liu LC  Yao Y  Shan Y  Lu HY  Wu CH  Xu XY  Wei L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21-725
目的 探讨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冷球蛋白血症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4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进入研究,检测HCV基因型与基线、用药后4周、12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并检测基线患者血清中的冷球蛋白.连续型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x2检验或Fisher' s精确概率法,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快速病毒学应答发生率在冷球蛋白阳性患者(6/18,33.3%)低于阴性患者(15/22,68.2%,P=0.028).冷球蛋白阳性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发生率也低于阴性患者(0对比6/6,P=0.012).结论 冷球蛋白阳性的CHC患者快速病毒学及持续病毒学应答疗效低于冷球蛋白阴性的CHC患者.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o J  Liu J  Pu D  Lei H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9):683-685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HC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观察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采集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HCV 1b型感染的长效干扰素治疗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1次/周)和非1b型感染的普通干扰素治疗组(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α-1b50μg,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剂量为900 ~ 1200 mg/d。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浆HCV RNA和ALT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用x2检验比较治疗结束后HCV 1b基因型与HCV非1b基因型感染患者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HCV 1b基因型感染患者13例(21.7%),HCV 2a基因型3例(5.0%),HCV 3a基因型10例(16.7%),HCV 3b基因型29例(48.3%),HCV 6a基因型5例(8.3%);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48周,长效干扰素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6.1%、74.5%;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全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长效干扰素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后肝功能仍异常的患者分别占15.4%、14.9%,两组比较,x2=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昆明地区HCV感染基因型以3b和1b为主;(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1b型感染患者的疗效不理想;(3)早期病毒学应答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3.8%,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8.1%,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相当(P=0.96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但是没有与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相关的特有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4):102-107
原卟啉钠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ISG2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的研究,抗-HCV阳性反应血清的HCV核酸检测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丙型肝炎病毒F反式调节靶基因反式激活基因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