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由青岛长江实业公司研制的RCP型兔毛纤维改性处理机,已通过了生产技术鉴定。该设备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不改变兔毛纤维本身蓬松、柔滑性的前提下,用空气作为处理气体,对兔毛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提高兔毛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和兔毛纤维的染色上色率,改善兔毛的可纺性,减少掉毛量。处理后的兔毛纤维的强力、手感、白度无明显变化。经试纺羊毛50%、兔毛40%、锦纶10%的“541”纱线,兔毛纤维上染率提高22%以上,纱线强度提高40%~60%,兔毛针织织物掉毛率降低78%。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紫外线辐照、超临界CO2流体及冷冻干燥对兔毛针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酸性染料的染色试验。测试了织物K/S值和上染百分率,探讨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兔毛针织物低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辐照、超临界CO2流体及冷冻干燥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兔毛纤维的低温染色性能,处理后样品的K/S值和上染百分率均高于未处理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冷冻干燥和超临界CO2处理降低了兔毛纤维的结晶度,有利于染料上染。  相似文献   

3.
兔毛纤维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可对兔毛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产生影响,可使纤维表面摩擦系数发生变化,进而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提高兔毛纤维的可纺性,并使兔毛织物的掉毛减少,尤其对兔毛含量较高的混纺织物效果显著,掉毛量可减少70~80%。由于这种处理增加了纤维表面的亲水基,故使兔毛的染色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兔毛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兔毛纤维表面鳞片层导致兔毛纤维表面非常光滑,纤维之间的摩擦因数小,纤维之间的抱合差,织物容易掉毛,染色性能不好,故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兔毛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和CDCA-100F表面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后的兔毛纤维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兔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逐渐消失,纤维表面产生明显刻蚀,兔毛纤维的前进角、后退角明显降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兔毛纤维的卷曲度得到提高,兔毛纤维的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液体作用于兔毛纤维进行染色处理。选用常规和两种离子液体作用对兔毛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单纤维电子强力仪等仪器,测定离子液体作用下兔毛纤维的表面形态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作用于兔毛纤维,使其表面产生了刻蚀作用,且离子液体与兔毛纤维共浴染色效果较好。离子液体作用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实现了低温染色。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兔毛纤维在不同的染色温度下,采用2种染料染色的上染百分率和强力损失,认为常规的高温染色方法导致兔毛纤维的强力明显下降。研究认为:氨/盐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兔毛低温染色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氨/盐预处理及蛋白酶减量的联合处理,在改善兔毛低温染色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对兔毛鳞片适度剥蚀,增大纤维的摩擦因数,从而增大兔毛纱线的抱合力,达到减少兔毛纤维制品的断毛和脱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兔毛纤维髓质发达,加之皮质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兔毛纤维的外观形态与羊毛等动物纤维具有不同性。为研究兔毛纤维皮质结构,探究它的分布特点和所占纤维的份额,使用甲酸低温处理和超声波震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兔毛纤维正偏皮质层结构的不同和鳞片层的存在,采用脱鳞片和不脱鳞片的皮质层染色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对皮质层染色图片进行处理,得出了正偏皮质层的分布特点和比例,兔毛纤维的皮质层呈不均匀的混杂分布,正皮质细胞少于偏皮质细胞,约占37.5%。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方法对兔毛进行改性后染色,对其上染率、颜色变化及强力损失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改性方案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兔毛纤维上染率明显提高,纤维对颜色的选择性吸收发生变化,色光发生偏移,纤维强力不同程度损伤。综合考虑兔毛纤维的用途,采用双氧水改性兔毛最为合适,上染率提高了46%,强力下降19.3%。  相似文献   

9.
降低兔毛针织物缩水率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采用少量茧衣与兔毛纤维混纺,利用丝胶在热湿条件下会发生膨润溶解的特性,经特殊处理后丝胶溶解兔毛粘住,进而降低缩水率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兔毛针织物缩水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形态结构的检测对不同生长部位和不同细度的兔毛进行质量评价。基于DNA分析的兔毛纤维鉴别方法实现了对混纺织物中兔毛成分的有效检测与精确识别,兔毛纤维吸放湿性能的系统研究为兔毛加工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数据;接枝交联、微波、等离子体处理等方法被用于兔毛纤维的改性;新型毛网卷捻兔毛梳理机的研发使得兔毛梳理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兔毛与彩棉、羊绒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混纺是近来兔毛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兔毛低温染色和防脱毛整理是兔毛染整的研究重点,氨水、酶和树脂处理等方法被用于兔毛染整加工。将兔毛用于蛋白质整理剂和蛋白质粉体材料,是兔毛在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方面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羊毛织物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羊毛进行表面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表面变得粗糙,碳-氧键增多;羊毛染色初始壁障被破坏,改善了染色性能,表现为初染温度降低,上染速率、上染率、表观色深提高,染色牢度提高了0.5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羊毛的染色,能够降低染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染色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豆纤维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及其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纺织材料,可改变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并使其染色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大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大豆纤维间的抱合力,改善其染色性.同时,通过比较处理前后大豆纤维在不同温度、pH值等条件下上染速率的变化,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大豆纤维染色速率、平衡上染率都有所提高,可降低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酸的用量,从而减小纤维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涤纶纤维的染色温度,利用复配增效技术研制了低温染色助剂CWL。将助剂用于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低温热溶染色,比较经预增塑染色工艺和同浴染色工艺所得试样的染色深度,并对经助剂CWL处理的涤纶纤维进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表明:助剂CWL处理后涤纶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说明助剂CWL对涤纶纤维起到了增塑作用;染浴中加入适量助剂CWL后,分散染料在焙烘温度180℃时能够达到传统热溶染色工艺210℃时的染色深度;同浴染色工艺的染色深度明显高于预增塑染色。  相似文献   

14.
采用耐碱分散红HA-R、耐碱分散黄HA-G和耐碱分散蓝HA-2R对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和低温染色一浴处理,探讨了载体用量、染色温度、NaOH和染料用量对织物染色及减量率的影响,并将一浴工艺与常规工艺染色织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10℃碱减量低温染色一浴工艺染得织物的K/S值与130℃先碱减量再染色常规工艺的相当,根据减量...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处理羊毛织物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探讨pH值、温度对羊毛织物的M型活性染色影响,以及壳聚糖脱乙酰度、浓度及分子量等对经壳聚糖处理后的羊毛织物染色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后的羊毛织物用M型活性染料染色,能获得较高的固色率和K/S值。提高处理液中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或浓度,都能大大提高活性染料对羊毛织物的固色率和K/S值,而且对染色样的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影响不大。壳聚糖的分子量对织物的染色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对羊毛媒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多酚(TP)在羊毛织物上的媒染性能,用后媒法使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与茶多酚络合,分别探讨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吸尽率及染色深度的影响;用预媒、同浴和后媒3种方式探讨了茶多酚及金属离子浓度对茶多酚吸尽率及染色深度的影响,并对染后织物进行了牢度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经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媒染分别呈紫灰色和黄棕色,在茶多酚TP-98用量5%(owf)、pH值4.1、90℃时浸渍60 min后进行媒染处理,可达到中色,并具有良好的色牢度。耐洗、耐摩擦和耐光牢度均在3级以上,沾色牢度可达到5级;铜离子络合的耐洗变色和耐光牢度均好于亚铁离子。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李玲 《染整技术》2012,34(3):9-11,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可改变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并使其染色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亚麻织物染色速率、上染率、固色率都有所提高。从而解决亚麻染料上染率低、染色牢度差、色光萎暗等缺陷,大大提高了亚麻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presents a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dyeing and durabl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of wool with cochineal natural dye. Wool yarn was treated with prepared chitosan-cyanuric chloride hybrid (Ch-Cy), was checked for its capability to covalently react with wool, and its dyeing, color fastness, as well a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key factors such as Ch-Cy concentration, dye concentration, pH,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dye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Results showed that Ch-Cy (15% on weight of fiber ) treatment of wool had several beneficial effects which brought about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dye uptake, decrease in optimum dye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elimination of metal mordant from dyeing process due to bio-mordant role of Ch-Cy, and development of antibacterial finish against pathogenic gram 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gram 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ia which was durable up to 20 washing cycles. Color fastness properties of treated wool were all satisfactory and in acceptable rang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imple Ch-Cy treatment of wool can considerably assist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chemicals, and dyeing costs which makes the process cost effective and eco-friendlier over convention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9.
何雪梅 《毛纺科技》2012,40(7):35-3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氨基磺酸硅杂化体系,并对羊毛进行表面处理。分别选用酸性大红G和弱酸性红B对处理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不同染色条件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料用量为6%(owf),染色温度为70℃,染色时间为60 min,酸性大红G和弱酸性红B的染液pH值分别为2和4~5时,改性羊毛可获得较高K/S值。通过实验发现,羊毛通过表面改性处理后,色牢度、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羊毛表面疏水性类脂层的存在使羊毛纤维表面具有疏水性,染色印花加工过程中阻碍染料的吸附扩散,羊毛织物常规染色需要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处理,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影响其产品质量.文章用纳米SiO2溶胶对羊毛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羊毛纤维的表面亲水性.通过实验确定了纳米SiO2溶胶处理条件,包括纳米SiO2浓度、处理温度、时间,对改性处理后羊毛织物的低温染色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和常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