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PC支架治疗小直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 4 5例小血管 (血管直径 <2 8mm)患者冠心病患者植入PC支架的手术成功率、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3年 ,其中 2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2± 10 ) %改善至术后的 (0± 5 ) % (直径法 )。术后 30d随访 ,1例支架内 5 0 %狭窄。 1例术后第 2 2天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后 6个月随访 38例。 1例支架完全闭塞 ,1例原支架内及近远端多发性狭窄 ,考虑合并其他血管病变 ,给予搭桥术。 35例随访时间 3年。完全无症状 2 6例。 2例随访过程中支架内狭窄 ,1例术后第 2年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术后第 3年 ,有 2 8例在行冠脉造影复查 ,PC支架植入的 30处 ,6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狭窄 >5 0 % ) ,2例出现支架近端狭窄。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为 2 6 6 7% ,总再狭窄率为 2 5 5 %。结论 小血管PC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远期生存率较高 ,再狭窄率接近大血管 >3 0mm普通裸支架  相似文献   

2.
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CYPHERCordis)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在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对 2 1例冠心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TM支架(Cordis)治疗 ,对 16例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16个 ,4例右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4个 ,1例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1个。观察药物涂层支架的手术成功率 ,术中并发症 ,住院期间及 2 14个月随防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 10 0 % ,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率为 5 %± 3 5 % ,支架完全覆盖病变 ,支架近远段无新夹层 ,血流TIMI3级 ,临床随访 2~ 14个月 2 1例心绞痛消失 ,其中 12例 6~9个月 ,复查冠脉造影 ,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结论 :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CYPHER) ,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单纯再次扩张及首次置入普通支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冠脉内切割球囊术67例使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脉内切割球囊术对支架内再狭窄、分叉处病变、起始部病变、多支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从 2 0 0 0 - 0 9~ 2 0 0 1- 0 7共完成冠脉内切割球囊术 6 7例 ,其中支架内再狭窄 9例 ,分叉处病变13例 ,起始部病变 11例 ,小血管病变 2 2例 ,较大血管 (≥ 3 0mm)单纯行切割球囊 6例 ,多支病变切割球囊 6例 ,用切割球囊作扩张后植入支架的患者 12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 ,1例患者出现第 2对角支起始部严重撕裂 ,经支架植入后无不良后果。支架内再狭窄者随访 1~ 8个月 ,平均 5 6个月 ,3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2例为切割球囊术后再狭窄 ,另 1例为回旋支病变明显加重 ,而支架内无明显再狭窄 ,经单纯切割球囊术后已 3月余 ,无心绞痛发作 ,其余病人随访 3~ 8个月 ,平均 5个月 ,无心绞痛发生。结论 冠脉内切割球囊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冠脉内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一年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0日在我科住院已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并1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27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再狭窄组(247例)和再狭窄组(38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闭塞病变(17.9%比31.9%)、支架重叠(16.7%比31.9%)比例明显增加,支架后扩张比例(34.9%比10.6%)明显减小(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闭塞病变(OR:2.855,95%CI:1.197~6.808,P=0.018)是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支架后扩张是发生ISR的保护因素(OR:0.198,95%CI:0.057~0.691,P=0.011)。结论:冠脉闭塞病变和支架重叠可增加支架内一年再狭窄率;支架后扩张能减少支架内一年再狭窄率;而且冠脉闭塞病变是冠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一年再狭窄危险因素,支架后扩张是其保护因素(预防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龄对弥漫性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置人长支架的影响。方法80~89岁组44例47处及41~59岁组58例64处弥漫性冠脉病变,均置入了20mm以上长支架,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临床和冠脉造影随访,比较其造影和手术成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患者造影和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80~89岁组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均较41~59岁组略高,分别依次为23.4%对15.6%、25.O%对20.7%以及29.8%对26.6%,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龄并未明显影响弥漫性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置入长支架的临床效果,对高龄患者仍应积极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评价AVEMicroⅡ型冠状动脉内支架在冠心病(CHD)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1996年7月至1997年4月,82例CHD患者使用了AVEMicroⅡ型冠脉支架,在100个病变中,49个为B型病变,51个为C型。结果:本组共用125个支架,成功置人117个(93.6%)。AVEMicroⅡ型冠脉支架血管造影成功率为93/98(94.9%)。5个支架(6.1%)置入失败。其中1例出现支架从球囊上脱落但无并发症。并发症为1例出现亚急性闭塞,和1例非致命性AMI。无死亡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在对74/75(987%)成功病例进行的平均6.6±2.5月的随访表明,58例(78.4%)病例为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0至1级,16例2至3级病人15例为多支血管病变。6例(81%)有再狭窄,其中4柳成功行经皮经腔冠脉球囊成形术(PTCA),2例行CABG。结论:本组资料显示,AVEMicroⅡ型冠脉支架适合于复杂病变的支架置入术,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和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7.
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经PTCA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并于术后5.7±3.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TCA或支架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4例(144支血管)行PTCA治疗,占86.7%;22例(22支血管)行再次支架置入术,占13.3%.156例经再次PTCA或支架术治疗后随访平均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4.3%.40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处理后18处(45%)再次再狭窄,而96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中有17处再次再狭窄(18%),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治疗后,再次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P<0.01).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75%)也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大多数支架内再狭窄(70%)采用PTCA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率与首次支架置入术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内再狭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分析冠脉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结果 19例患者(25.3%)出现冠脉内再狭窄,56例患者(74.7%)未出现冠脉内再狭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可以预测糖尿病患者冠脉内再狭窄的因素有:当前吸烟(OR=1.931,95%CI=1.01~4.85,P=0.031),C反应蛋白浓度(OR=1.05,95%CI=1.02~1.08,P=0.041),支架长度(OR=1.07,95%CI=1.03~1.21,P=0.040),术前参考血管直径(OR=0.55,95%CI=0.13~0.95,P=0.041),术后最小管腔直径(OR=0.445,95%CI=0.059~0.81,P=0.037).结论 较小基础管腔直径、术后较小管腔直径、较长支架长度、当前吸烟及高C反应蛋白浓度是糖尿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冠脉方法 ,对 2 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 3 1例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采用临床观察及冠脉造影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  2 9例冠心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 7例 ,急性心肌梗死 9例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 3例 ,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 3 3只 ,其中CypherTM支架 2 6只 ,TAXUS支架 7只。全部病例随访 3~ 1 4个月 ,除一例术后死亡外 ,无一例发现胸痛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表现。 3例随访中作冠脉造影 ,显示DES内无再狭窄征象。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病变的近期疗效肯定 ,且无不良事件增加 ,对具有高度再狭窄可能的复杂病变 ,亦可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5 2例冠心病患者的 63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63处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92 1%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2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63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43个 (支架安放率 68 3 % ) ,2 0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 [平均为 ( 7 2±5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6~ 12个月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月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对 95例住院老年AMI患者的 10 4支靶血管、114处靶病变急诊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110枚。患者术前合并心源性休克 2 9例 ,心肺复苏 3例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病变 5 8例 ,梗死相关动脉 (IRA)狭窄 99%~ 10 0 %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 0级 72例 ,1~ 2级 2 3例。结果 IRA开通率 10 0 % ,110枚支架均植入成功 ,术后平均残余狭窄 (0 .4± 3.5 1) % ,全部恢复TIMI 3级血流 ,无操作并发症 ,即刻成功率 10 0 %。从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平均 (17.6± 1.87)min。术后共 6例死亡 ,住院期间总病死率 6 .3% ,其中 4例死于不可逆心源性休克 (休克病死率 13.8% )。对出院的 89例随访 1~ 5 2个月 ,平均 (2 5 .1± 12 .3)个月 ,87例存活 ,存活率 97.8%。 2 8例造影随访者中 5例支架内再狭窄 (再狭窄率17.8% )。结论 急诊支架术对老年AMI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合理选择器械、操作技术熟练和围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是保证老年AMI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获得高成功率的 3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 PTCA和 I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73例 PTCA和 ICS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评价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3例患者行 PTCA1 1 2次 ,成功率 95 .89% ,68例置入支架 94枚 ,成功率 98.9%。死亡 1例 (1 .4% ) ,心绞痛治疗有效率 96.5 % ,随访 1~ 3 6个月 (2 0 .1± 1 0 .5月 ) ,心绞痛复发率 8.2 %。结论  PTCA结合 ICS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成功率高 ,疗效显著。 PTCA手术并发症和 ICS术后冠脉再狭窄是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4 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病变血管共 5 8支 ,B型病变 4 9处 ,C型病变 1 3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4处 ,共置入支架 64只。置入左前降支 2 7只 ,左回旋支 1 3只 ,右冠状动脉 2 4只。De Novo支架置入 4 4只 ,Suboptimal支架置入 1 5只 ,Bail-out支架置入 3只 ,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 2只。结果 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8.4 %。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6.5± 7.8)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1± 1 0 .3 ) %。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 ,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 ,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 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结合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 89例冠心病患者主支病变应用 PTCBA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分支病变单行 PTCBA而不置入支架 ,观察其冠脉病变特点、手术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89例患者中分叉处病变位于前降支 /对角支占 71% ,回旋支 /钝圆支占 2 5 % ,右冠脉 /后降支或后侧支占 4%。对分支血管行 PTCBA后 1例因残余狭窄 >5 0 %而植入支架 ,1例因并发轻度钙化且分支成角较大切割球囊未通过 ,改用常规 PTCA球囊扩张成功。病变 PTCBA成功率达 97.8% ;无院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心包填塞及急诊冠脉搭桥术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成功的 87例术后临床随访 3~ 2 6个月 ,无死亡及 AMI等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复发率 17.2 %。复查冠脉造影 (CAG)率 5 6.3 % ,示 49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 14.3 % ,分支血管再狭窄率 18.4%。结论 :PTCBA结合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经选择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共有48例经选择的冠心病患者,年龄39~8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狭窄均≥75%)行介入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结果48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置入药物洗脱支架75枚(51 Cypher,18 Taxus,6 Firebird)。其中左主干开口部狭窄5例(10.4%,5/48),体部狭窄6例(12.5%,6/48),远端分叉部位狭窄37例(77.1%,37/48)。37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中,主支支架加边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例,双支架术27例,最后成功对吻球囊扩张30例(81.1%,30/37)。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住院及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43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2例患者再狭窄(均为分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89.6%,再狭窄率4.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国产新型西罗莫司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例,均置人西罗莫司可生物降解涂层洗脱支架,观察手术成功率、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n adverse coronary events,MACE)发生率,术后随访1~14个月,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成功行PCI 55例,手术即刻成功率98%.82处病变共置入西罗莫司支架98枚,其中17枚(17.3%)为直接支架术.4例出现无复流现象,1例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1例术后6 h猝死,考虑急性支架内血栓.术中及住院期间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50例(89.3%)随访1~14个月,无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无MACE;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9例,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无需血运重建.结论 国产西罗莫司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SST)原因,以提高对其认识和处理水平。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13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98.5%(130/132)。对7例发生SST(5.3%)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SST病人发病原因:冠脉血流未达TIMI3级者5例,停低分子肝素12~24h者2例。6例患者经再次急诊PCI治疗后抢救成功,1例患者静脉溶栓无效死亡。结论:急诊PCI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有发生SST可能,若不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的ACS 83例,在支架植入术后9个月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计算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评价合并糖尿病及其它病变的疗效.结果 83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12枚,植入成功率为98.8%.接受冠状动脉造影29例(34.9%),接受冠状动脉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1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0例,发生率12.0%,其中猝死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再次血运重建8例(1例为新的病变),与支架相关的再狭窄及血栓事件发生率为10.8%(9/83);糖尿病、弥漫病变、重叠支架、高血脂时再狭窄率分别为13.3%,11.1%,11.1%和8.5%.结论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ACS安全、可靠;弯曲、弥漫、较长的冠状动脉病变或合并糖尿病者,出现再狭窄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直接行支架置入,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80例患者中有90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85个支架,成功率为94%,有3处(3%)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1个(1%)支架脱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不做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Intracoronary stenting was designed to overcome acute complica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to achieve a reduced rate of restenosis, both of which are major limitations of this well accepted method for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xperience at one centre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balloon-expandable Palmaz-Schatz stents and focuses on device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angiographic outcome. DESIGN--A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 PATIENTS--Stenting was attempted in 50 patients. Restenosis after an initially successful angioplasty procedure, inadequate postangioplasty results, saphenous coronary bypass stenoses, and bail-out situations were regarded as indication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ND RESULTS--In 49 of 50 attempted patients 61 stents (1-4 per patient) were implanted. Delivery problems occurred in three patients and were successfully overcome in two patients. Bail-out situ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managed in 16 patients. Complications included acute thrombus formation within the stent immediately after implantation in one patient, 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One patient was sent for bypass surgery the day after implantation; another died 10 days after implantation for unknown reasons. Subacute stent thrombosis occurred in seven patients 5-9 days after implantation and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or balloon angioplasty in five patients.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nine patients, five of whom required blood transfusions. Angiography showed long term vessel patency after 4-6 months in 31 (76%) of the 41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restenosis in six (14%), and reocclusion in four (10%). Late restenosis or reocclusion was found in five (15%) of 33 patients with a single stent in contrast to five (63%) of eight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tents. CONCLUSIONS--Balloon-expandable intracoronary stenting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acute complications of balloon angioplasty. It reduced the rate of restenosis for single stent implantation. Subacute thrombotic events must be regarded as previously unknown and seri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