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为上”属《三十六计》之末计,俗称“走为上计”。是处于劣势时所采取的对策。并不意味着其在“三十六计”中为“上计”。当敌强我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时,只有投降、讲和、退却这三条路可走。投降是全败,讲和是半胜半败,退却非但不是失败.还是一种化险为夷、扭转败局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走”不失为“上计”。  相似文献   

2.
妙用兵法     
班主任虽说是最小的主任.但工作却是千头万绪、事无巨细。兵家有兵法,兵法有三十六计,教育亦有法.班主任工作何不也来个三十六计呢?巧妙用计,定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于是我提纲挈领从大处着服.小处着手.“理”为上计,合作谋“计”,“计”上心来。下面特献计两条,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以逸待劳”属“三十六计”之“胜战计”,是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下所用的谋略。其计日:“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见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三十六计》)意谓作战时不直接进攻而采用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的战术,以待敌之师劳力竭,乃战而胜之。李牧之久守雁门而不与匈奴战,及至双方势力彼消我长,遂一举破之,用的便是此计。  相似文献   

4.
“以逸待劳”属“三十六计”之“胜战计”,是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下所用的谋略。其计日:“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见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三十六计》)意谓作战时不直接进攻而采用积极防御、养精蓄锐的战术,以待敌之师劳力竭,乃战而胜之。李牧之久守雁门而不与匈奴战,及至双方势力彼消我长,遂一举破之,用的便是此计。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课堂提问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是低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高效的语文课需要高水平的课堂提问与之相匹配。中国古代兵法精华“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打草惊蛇”、“隔岸观火”、“无中生有”、“假痴不癫”这些计策,如灵活加以运用,可以打造出高水平的课堂提问,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陈元勋 《四川教育》2007,(11):45-45
孙子兵法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讲的是双方交战时的一种战术。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走为上计"这一策略呢?回避法。即当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提出的一些棘手问题或作出的某种过激行为一时无法作出回应时,巧妙地避开其锋芒,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闲暇阅读《三十六计》,在感慨古人非凡智慧的同时,深受肩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我国古代兵法的精华“三十六计”,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遗产,相传为檀公所辑。有一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各取一字,组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其余每个字都包含着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为: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房间的钥匙不翼而飞了。它可是我的“镇门之宝”啊!于是乎,一场家庭寻“宝”大赛拉开了帷幕,我那自创的寻“宝”三十六计也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成长》2007,(5):80-81
在“三十六计”中有“美人计”之说,且历代兵家屡试不爽。中国还有句古话叫“红颜祸水”,自古以来因为女色而误国的君王比比皆是,从“烽火戏诸侯”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真是不胜枚举。不过这一切一直都只是人们的经验之谈。最近,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却根据实验证实了这个长期以来对于漂亮女人的偏见:男人可能真的会不理智到不爱江山爱美人。  相似文献   

11.
李湛荣 《双语学习》2007,(8M):31-32,34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等五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开展作文教学。借助契机,教会学生合理取材,激发学生情感,调动作文热情,汇成写作动力;然后指导学生列出提纲,使学生写作时行文思路不会脱离预想;通过模仿范文,变换内容进行作文,使作文走向创新;教会学生在多读中精心自改,仔细推敲,升格作文;最后通过互批互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锻炼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兵法贵在灵活变通。作文也一样,真正学到化境时,是一种"文无定法,无法是法"的境界。无论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修辞表达,运用三十六计也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技法而已。真正的高手讲究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切忌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14.
王冠 《下一代》2013,(4):40-40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之一,陈云就曾巧用此计,摆脱跟踪他的特务。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级党组织指示在青浦领导农民运动的陈云暂时离开那儿,还特地派来两名地下党同志护送他。  相似文献   

15.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实践表明,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引领学生走进奇妙丰富的数学世界。闲暇之余阅读《三十六计》,在被古人非凡智慧深深折服的同时,灵感顿生:巧借我国古代兵法的精华“三十六计”,运用于数学导课环节,也定能获得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列位,志愿“三十六计”前面已献至第二十一,在下今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且来仿效成都民间评书艺术家李伯清,来“散打”一下志愿填报中的战略考量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日本投降问题时,多习惯称为“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提法不够准确。历史的真实是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提“日本投降”或“日本败降”等更符合史实。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对波茨坦公告并不是一开始就心诚意愿接  相似文献   

18.
此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八计。在军事上,“擒贼漓王”是通过擒拿敌人首领,摧毁敌方的指挥部,以迅速消灭敌人的一种计谋。在数学上,则是指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相当于此计中的“贼王”),找准突破口,理清数量关系,逡而顺利解题。  相似文献   

19.
“回乡”是鲁迅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作者“回乡”方式有两种:心理的追忆和现实的无奈,前者温馨无比,后者则表败萧瑟。从二者的强烈反差中可窥测出鲁迅毅然“走”于无望的黑暗现实时的那份果敢、坚定与孤独。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才能写出高分的作文?一篇成功的作文就像一场漂亮的战斗。作文如同作战,也要讲究战术和谋略。让立意推陈出新,需要借助"三十六计"。本文对此展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