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 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 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 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 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 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MSCT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及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20例主动脉进行全程血管造影,测量主动脉5处CT值,即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弓部、平膈顶处、肾动脉起始处、髂总动脉分叉处。并对全程主动脉造影的MSCTA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阴影显示法(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重建。结果:20例主动脉全程MSCTA进行多种处理后显示主动脉夹层6例、腹主动脉瘤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症1例、右侧髂总动脉瘤1例及正常主动脉4例。主动脉各测量点平均CT值分别为主动脉根部208.05HU、主动脉弓部233.45HU、平膈顶处236.65HU、肾动脉起始处237.65HU、髂总动脉分叉处222.6HU。结论:利用MSCT可以对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主动脉全程的MSCTA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694例,男388例,平均年龄(53.7±10.3)岁;女306例,平均年龄(58.9±8.5)岁。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者277例,男165例,平均年龄(52.8±10.1)岁;女112例,平均年龄(58.8±6.8)岁。选用CCTA中心脏收缩期影像,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4个层面(即主动脉瓣环层面、瓦氏窦层面、窦管交界层面和升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层面)上的管腔内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各个内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血压正常的男性主动脉瓣环短径和长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均高于女性(均P0.05),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主动脉瓣环长径、短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引起升主动脉的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均能辨别真假腔;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及显示破口位置。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有着重要的价值,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12例,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9例.MS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形增厚12例,厚度为10~16 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斑块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内膜渗漏4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左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夹层1例;3例治疗后随访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呈动态变化.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厚度及有无并发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6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结果 62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AD)4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2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9例.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PAU为凸出于主动脉管腔外的造影剂充盈的龛影.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特征.方法:19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128层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成像.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取其上25 mm作为升主动脉兴趣层面.采用三个较常见的指标可扩张度(AD)、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ASI)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52例(26.6%),不伴LVH组140例(73.4%).伴LVH组和不伴LVH组间高血压病程和24h平均收缩压及脉压有统计学差异.伴LVH组的升主动脉AD[(1.71±0.96)×10 3mmHg 1 vs(3.14±1.21)×10-3 mmHg-1]和AC[(1.03±0.49)mm2mmHg-1 vs (1.72±0.79)mm2mmHg-1]较不伴LVH组显著降低,而ASI(11.07±6.6 vs21.39±15.22)显著增加(P均<0.001);俩组间升主动脉标化舒张期最小直径无统计学差异,最小面积和肱踝脉波传导速度(baPWV)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较无LVH者明显减退,其程度强于传统baPWV和形态学.在不增加医疗成本前提下,利用冠状动脉CT成像获得升主动脉弹性指标,对早期识别高血压LVH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6层螺旋CT对11例AIH患者行平扫和CTA扫描。将采集的薄层数据在AW4.3工作站上行MPR和VR重建。结果:A型IMH 3例,B型IMH 8例。MSCT主要征象为:11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大于5mm,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无内膜片撕裂及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内膜渗漏3例;穿透性溃疡3例。结论:MSCT结合MPR和VR重建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IMH的范围和其它并发征象,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及部分术后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 各种后处理技术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MPR、MIR、SSD、VR、VE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全方位观察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入口、出口、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及术后情况.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术后评估情况.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新兴治疗外科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介入技术。术前主动脉根部成像的评估是确保TAVR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用于测量主动脉根部的成像方法如超声心动图、非对比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扫描。本文对主动脉根部的解剖、TAVR术以及TAVR术前主动脉根部的常见影像学评估方法、经验及具体测量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螺旋 CT增强扫描 ,后进行各种重建 :表面阴影显示 (SSD)、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结果 :SSD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 ;MPR对瘤体内附壁血栓范围的显示较佳 ;而 MIP对瘤壁的钙化及对管腔各段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结论 :螺旋 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 ,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可取代 DS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ge, sex, and presence of carotid atheromatous disease on the presence of aortic spiral blood flow pattern using two-dimensional flow 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 subjects (37 women, 23 men) were examined. Prospective phase contrast flow quantitative MRI (1.5 T, Siemens Symphony) sequences in the plane of the aortic arch,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of the vessels from the aortic arch to the circle of Willis, were performed. Flow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circular regions of interest, in the root, apex, and descending aortic arch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a spiral blood flow pattern was undertaken.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ubjects age, sex, and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carotid arterial disease. RESULTS: A spiral blood flow pattern was seen during diastole in 43 of 50 (86%), 42 of 48 (88%), and in 26 of 28 (93%) subjects in the root, apex, and descending aortic arch, respectively. Spiral flow was seen during systole in 14 of 35 (40%), 20 of 47 (42%), and 11 of 31 (35%) subjects in the root, apex, and descending aortic arch,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clear effect of age or sex on the presence of spiral flow. Carotid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systolic spiral flow from 51%-19% subjects (P < 0.05). CONCLUSION: Spiral flow pattern can be seen in the arch of the aorta in clinical practice using flow quantitative MRI. The prevalence of spiral flow pattern does not appear affected by subject age or sex. Carotid atheromatous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prevalence of systolic spiral flow pattern in the aortic arc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17例经DSA证实,7例经手术证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曲面重建(CPR)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所有行CT血管造影的病人,都能清晰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附壁血栓,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相应数据,其中Ⅰ型5例(20.8%),ⅡA型7例(29.2%),ⅡB型2例(8.3%),ⅡC型5例(20.8%),Ⅲ型5例(20.8%)。7例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能清晰显示支架的位置、范围和管腔通畅情况,4例手术后复查均清晰显示桥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作为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已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