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下肢静脉高压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很高。近年来由于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更新了传统理论,在诊断上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新理论指导下,我科1990年以来共诊治40例下肢静脉高压患者,其中8例10肢做了经皮静脉造影术,定位检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并指导临床工作,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与造影方法1.1临床资料8例中男7例,女互例。平均年龄46(33~57)岁。平均病程7(1~20)年。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曲张6例,肢体肿胀9肢,胀痛10肢,足靴区色素沉着伴溃疡2肢。8例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示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外径1cm以…  相似文献   

2.
3.
颈外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4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疾病中淋巴系统异常改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发病率很高的静脉疾病患肢中淋巴系统的改变及静脉与淋巴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对23例伴有肢体水平或静脉性溃疡的静脉曲张患者,经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明确静脉病变类型,进一步作直接或间接淋巴造影检查了解淋巴系统改变。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GSV)对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78例(86条患肢)经皮穿刺大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进行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并与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DPV)进行比较.结果 PGSV 的第1、2和3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36.36%(20/55)、43.64%(24/55)和20.0%(11/55).PGSV对髂静脉的清晰显示明显优于PDPV(P<0.05).与PGSV相比,PDPV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和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性分别为11.76%、46.67%和59.65%.结论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对髂静脉病变和部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一般都采用向心性静脉穿刺。但长期行静脉治疗,由于多次静脉穿刺,血管遭到破坏,造成静脉穿刺操作困难。为了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我们在小儿头皮静脉逆行穿刺的启发下,对380例手(足)背静脉网的小静脉逆行穿刺,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股静脉及其瓣膜形态和功能的造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the femoral vein and its valves in normal and abnormal groups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in 334 cases (414 lower limbs) by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phlebography.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femoral vein and its valve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hree types of the femoral valvular incompetence were proposed and the value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phleb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femoral valv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静脉套管针是近几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护理操作工具,我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功能测定试验中采用静脉套管针采血,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使用套管针,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心理负担,保证了各时间点准确采血,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保证了病区治疗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因患者抵抗力低下造成的感染机会。静脉套管针采血弥补了常规静脉采血法的不足,实为许多内分泌的功能试验需要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以来 ,我们对 17例手背、足背等常规静脉穿刺部位因严重烧伤而无法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的病人行阴茎浅静脉穿刺 ,使病人平稳地度过了休克期及围手术期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1 1 穿刺针头选择 一般可选择 5 5~ 9号针头。1 2 穿刺方法 常规消毒阴茎拟穿刺部位 ,持穿刺针 ,与皮肤成 10°角进针 ,进入静脉后再沿静脉走行方向前进少许。1 3 穿刺针头固定 以长方形硬纸板垫于阴茎腹侧 ,胶布不全环绕固定 ,以防阴茎软缩导致针头脱落 ,然后将输液管固定于大腿内侧皮肤。1 4 穿刺针头拔出 输液完毕拔出针头 ,局部压…  相似文献   

11.
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9条(19.2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20条(52.7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02条(14.23%),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15条(0.71%),深静脉血栓形成65条(3.06%),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4例条(0.66%),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87条(8.81%)。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结合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5例75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行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术,同时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全部消失,下肢慢性溃疡最短愈合时间为16天,最长时间为72天.结论: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结合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治疗下肢溃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临床技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莉  沃西文 《西南军医》2006,8(2):96-96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穿刺的改进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200例,100例采用改进的静脉穿刺法,10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对穿刺疼痛程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提高穿刺成功率。结论 改进后的手背静脉穿刺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通道的建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倡导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重要性,比较经右锁骨下静脉(TSCV)和右颈内静脉(TIJV)两种途径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技术特点。方法 自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间共完成中心静脉通道植入术348例次,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270例次,经右侧颈内静脉78例次;导管留置时间13-75d,平均23d。结果 TSCV组270次,268次成功,成功率99%。操作中和留置期间1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气胸2例,误留入锁骨下动脉1例,留置管阻塞3例,留置管进入右颈内静脉引起输液异常3例。穿刺口感染2例。TIJV组78次75次成功,成功率96%,严重并发症1次。结论 中心静脉通道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成功率与操作者解剖知识及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使用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改良法),与静脉头皮针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传统法)对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34条患肢)先后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并比较两者检查结果。结果改良法对髂总静脉、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显示率为100%,100%和91.18%;传统法分别为32.35%、73.53%和64.71%。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慢性肿胀患者中改良法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的例数分别为14,25和21;传统法分别为3,14和1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术对发现是否存在髂静脉受压及对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的判断比传统法具有优势,是对传统法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3种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320例。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组(A组,n=20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B组,n=60)、经头静脉切开植入组(C组,n=55)。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A组置管长度(33.8±5.1) cm,为3组中最长(P<0.05);B组患者气胸(6.7%)、损伤动脉(5.0%)、局部血肿(8.3%)发生率均为3组中最高(P<0.05);C组手术时间为(39.8±10.6) min,高于其他两组(P<0.05)。A、B、C组置管失败率分别为0、3.3%、3.6%(P<0.05)。3组患者伤口感染、堵管、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导管成角折叠或卡压、体位性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随访3~6个月,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影响穿衣、影响睡眠、上肢活动不适感及总体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TIVAP植入方法均安全有效。穿刺植入途径普及率高,简单易学,结合超声导引成功率高;头静脉切开植入途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但置管失败率较穿刺途径高。  相似文献   

17.
侬怡薇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56-1356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笔者根据自己及学习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些特殊静脉条件下的穿刺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右侧头臂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头臂静脉入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用BCV入路植入TIVAP共49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356例;年龄29~78岁,平均(47.3±13.2)岁.总结穿刺成功率及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9% (488/493).手术时间18~35 min,平均(22.5±8.3) min.术中误穿动脉3例(0.61%,3/493),未见血胸、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携TIVAP时间为124~986 d,平均(271.1±53.8)d;并发症发生率为2.25%(11/488),包括港穴出血2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纤维蛋白鞘形成6例,未见导管异位、断裂、置管相关夹闭综合征(POS)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右侧BCV入路行TIVAP植入,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植入TIVAP提供另一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面部肿胀1个月就诊。既往慢性肾炎病史9年,外院维持血液透析治疗6年。曾多次行双上肢内瘘手术建立血管通路,均未成功。改用右颈内静脉临时性留置导管进行透析治疗。1个月前留置导管血流量不佳,面部肿胀,并伴头晕、头痛。查体:血压162/80mmHg,心率86/min,双上肢、头颈及颜面部肿胀,胸壁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