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吴洪淇 《证据科学》2012,20(5):534-544
证据法之谜是英美证据法学界理论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也是理解英美证据法制度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对证据法之谜的解释在程序性层面主要有陪审团控制模式和对抗制控制模式两种命题。通过对两个解释性命题的梳理与解析,可以展现出英美证据法的多元程序性要素及其内在运作的机理,从而为我国的证据立法与证据法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闻证据是英美证据法上的传统概念之一。传闻证据规则,是指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传闻证据不得采纳。排除传闻证据的理论基础植根于陪审团审判的诉讼制度及传闻证据的自身缺陷。但也有一些传闻证据被判例法和立法所肯定,由此形成了传闻规则的例外。随着现代社会动态性的不断增强,传闻证据应予排除的一般法则开始有所松动。  相似文献   

3.
民事证据法必要性之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民事证据法立法的必要性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民事证据法立法的动因、两大法系证据制度的基本差异与独立证据法的关系、立法的理论准备以及立法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郑飞  张良 《证据科学》2024,(1):39-51
证据乃法治之基石,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是推动我国证据法治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经历了附属发展时期、相对独立时期、迈向完全独立的探索时期三个阶段。其发展规律主要体现为:体系化规范与专门性规范并进,司法需求推动证据制度建设,国家与地方证据制度双向互动。然而,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理论障碍,如证据法的理论体系、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证据属性的内涵均未形成共识,不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此外,数字时代不断应用的新技术给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包括在线诉讼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挑战、异步审理对集中审理原则的背离、大数据分析用于证据推理的风险、电子数据存在多种证据偏在。  相似文献   

5.
吴丹红 《证据科学》2007,15(1):113-127
在证据法学学术史上,吉尔伯特对于该学科的独立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他在经验哲学基础上建立的证据法学体系,也是英美证据法的发端。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考察,吉尔波特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科学自然主义和诉讼制度的变迁相联系的,因此他的理论既有开拓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反思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性面对中国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飞 《中国法学》2024,(1):105-123
证据种类法定主义是大陆法系法定证据制度的逻辑起点。但由于历史与政治逻辑的时代变迁、程序运行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和证据法基本原理的深化发展,证据种类法定主义在大陆法系被抛弃,逐渐从法定证据种类限制演变为取证合法性限制。中国的证据种类法定主义的立法表达是一种封闭性的法定证据种类制度,其制度动因在于便利与规范证据的分类审查判断。实践中,我国证据种类法定主义表现为将“取证合法性限制”和“真实可靠性限制”当成了“法定证据种类限制”,存在不能涵盖全部证据形式、不符合现代证据法基本原理、阻碍了法庭认识论功能的实现等问题。未来应在否定证据种类法定主义的基础上,强化法定证据种类规范功能的转向,保持证据分类审查判断的制度优势,从而重构一种半开放式列举的证据实质审查制度,以符合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和事实认定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证据法学学术史上,吉尔伯特对于该学科的独立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他在经验哲学基础上建立的证据法学体系,也是英美证据法的发端.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考察,吉尔波特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科学自然主义和诉讼制度的变迁相联系的,因此他的理论既有开拓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反思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性面对中国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丹红 《证据科学》2007,15(5):113-127
在证据法学学术史上,吉尔伯特对于该学科的独立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他在经验哲学基础上建立的证据法学体系,也是英美证据法的发端.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考察,吉尔波特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科学自然主义和诉讼制度的变迁相联系的,因此他的理论既有开拓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反思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性面对中国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丹红 《证据科学》2007,(6):113-127
在证据法学学术史上,吉尔伯特对于该学科的独立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他在经验哲学基础上建立的证据法学体系,也是英美证据法的发端.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考察,吉尔波特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科学自然主义和诉讼制度的变迁相联系的,因此他的理论既有开拓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反思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性面对中国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界融 《证据科学》2009,17(2):141-144
认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证据法为认定事实的基础法或根本法。自1999年始,在王利明教授、陈光中教授、江伟教授、张保生教授等一大批学人推动下,中国证据法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证据法在中国正在成为显学”。张保生教授所描述的“四个标志”即是这一现象的概括和总结。中国证据立法,一方面将人类先进的、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证据立法例和证据文化尽纳其中。另一方面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兼具证据法理论支撑的惯行做法,提炼加工到证据法立法中。使我们制订出来的证据法,既有理论前瞻性,又有实践可操作性;既能适用于中国社会需要,又能为他国证据立法提供强大的法理支援。为此,证据法应当适时关注如下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符号学的三重证据法及其在证据法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华 《证据科学》2008,16(1):16-26
根据符号学理论,证据作为一个符号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而非证据事实本身。符号学证据理论认为,人类文化记忆和证实的最基本方式包括“听”(口述证据)、“看”(图像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写”。符号学更关注不同的证据符号间的关联方式的研究,可称为证据间性研究.即一种证据符号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证据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就是言、文、象综合运用,我们称之为三重证据法。本文利用符号学三重证据法探讨了一些证据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加拿大证据法中,传闻证据被排除并非绝对,在符合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下也具备证据能力并应该予以采纳.加拿大证据法规定了许多传闻证据被排除的例外情形,且随着判例的发展又使传闻证据被排除的例外情形愈来愈庞杂.作为对大量传闻证据例外的应对措施,加拿大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确立了一种“原则性方法”作为衡量是否系传闻的一种新标准.我国立法上虽然有类似传闻证据规定,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同法官在对待相同传闻证据是否排除问题上存在不一致.在我国目前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拿大在对待传闻证据例外所采取的原则性方法对我国民事诉讼确立和处理传闻证据的例外情形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玉富 《研究生法学》2010,25(2):107-118
关联性规则是英关证据法上的基础性规则,但是英美法系对于关联性和可采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立法模式。证据关联性是实质性和证明性的综合体,具有证明待证事实的倾向即具有关联性,法律不要求证据本身具有真实性。我国的证据关联性忽视证据能力的关联性,高度强调证明力的关联性,极大贬抑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英美证据法的关联性规则的制度机理和实务运作对于矫正我国证据关联性的缺陷,提升自由心证所蕴涵的法官独立性品格具有积极的制度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冯俊伟 《中国法学》2023,(1):263-282
如何理解刑事证据是刑事证据法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研究认为刑事证据法主要作用于审判阶段的定罪问题,对刑事证据的理解也更多从结果角度、静态角度进行,忽视了对证据生成、收集、保存、提出等过程的整体关注。刑事证据的“生命流程”从整体刑事诉讼程序出发,关注证据生成、收集、保存、提出、运用等整个过程,展现证据流转的动态变化,强调证据的可追溯性。从过程视角审视刑事证据,强化了审前证据与审判证据的连接,将证据法置于一个更宽阔的发展平台,有助于促进我国证据法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5.
马春萍 《江西律师》2001,(6):11-13,7
在新一轮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改善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成为了焦点,进行证据立法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司法实务部门和民间的立法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也正在起草民事证据规则,部分民事诉法学者和民法学者已着手草拟民事证据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推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该法出台后,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纠纷中将被不可避免地被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使用。但《电子签名法》不是证据法,对电子签名作为证据使用的规定有的语焉不详,有的根本未做规定,构成了电子签名作为证据使用的障碍,不利于对电子商务纠纷当事人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对电子签名进行民事证据法视角的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证据法的批判与建构——边沁的证据法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沁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在证据法学上著述颇丰,他激烈批评当时的英国证据制度,主张废除证据排除规则,提倡广泛而公开的交叉询问,并提出了证据法成文化的构想。作为证据法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些思想对于英美证据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对于冷静思考我国的证据立法问题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葛琳 《广东法学》2005,(2):8-13
针对诉讼法学界近的将形式理性作为证据法的理论基础的观点,本文对诉讼法学中涉及到的理性、形式理性的概念和含义作了归纳和梳理,提出了形式理性难以作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理由,并从求真和求善两方面归纳了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威格莫尔被尊称为“英美证据法学的集大成者”,其证据法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整个英美证据法学.威格莫尔的证据法思想继承了英美证据法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其经由《普通法审判中的英美证据制度专论》向《司法证明科学》的学术转向正在促进着美国证据法学研究的整体知识转型.这对于中国证据学科的建构有着极大启示:我们应该建立“规则”加“规律”的学科研究范式,从而迈向独立的“证据法学”与整合的“证据科学”.  相似文献   

20.
马晓燕 《犯罪研究》2009,(1):68-70,80
一、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的一项古老、重要的基本规则,起源于英国,与陪审团制度一起被认为是英国证据法最重要的特征。它产生的前提是陪审团制度的发展(由原来的陪审团成员既控告犯罪又证明犯罪事实,发展为证人和陪审团成员严格区分),确立的基础是诉讼职能的划分(调查职能和审判职能的分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从先是禁止使用口头的传闻证据,继之以禁止使用书面证言,到大约1675年,反对传闻证据的规则逐渐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