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2001年5月18 日-21日,第五届全国民事诉讼法理论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诉讼法研究会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举办,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省法官协会承办。会议的主题是我国民事证据立法的完善,与会者针对两份民事证据法的专家建议稿及以下主要内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一)民事证据法立法的指导思想;(二)民事证据法与周边法的关系,包括民事证据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民事证据法与民法典起草的关系;(三)书证制度,包括书证的地位、书证的概念、书证的申请、书证与视听资料的关系、公文书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2.
民事证据立法基本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传统及立法模式对民事证据立法的影响在对民事证据法草案初稿进行研讨过程中,有学者认为,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而大陆法系各国的证据法与诉讼法仍保持其自近代以来的立法模式。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还顾及到了适用法律的便捷以及实体法先于程序法而颁行的历史背景,将一些涉及民事证据法的内容在民法典当中作出专项规定。我国如果制定单独的民事证据法,那么就很难协调与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只能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框架之内来考虑证据法的内容设置。笔者认为,不能将我国立法建制简单地归属于大陆法系模式。具有…  相似文献   

3.
马春萍 《江西律师》2001,(6):11-13,7
在新一轮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改善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成为了焦点,进行证据立法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司法实务部门和民间的立法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也正在起草民事证据规则,部分民事诉法学者和民法学者已着手草拟民事证据法,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末以来,证据立法特别是刑事证据立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间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一些专家学者草拟了证据立法的建议稿,诸如由陈光中教授主编出版的<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汤维建教授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江伟教授主持出版的<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张保生教授主编出版的<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学者建议稿)>;二是围绕证据立法的模式、证据立法的内容、证据法与诉讼法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5.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民事证据法律系统的过程中,与立法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必须予以澄清。从证据规则与经验之间的关系着手,应重点研究以下问题:证据法是否能够脱离诉讼法单独存在;独立存在的证据法应当具有什么内容;如何平衡证据规则与法官自由裁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验与规则之间的民事证据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伟  徐继军 《法学》2004,(8):86-95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民事证据法律系统的过程中 ,与立法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必须予以澄清。作者从证据规则与经验之间的关系着手 ,重点研究了三个问题 :证据法是否能够脱离诉讼法单独存在 ;独立存在的证据法应当具有什么内容 ;如何平衡证据规则与法官自由裁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证据法的法典化能够保障裁决的一致性,并使证据规则容易被法官和律师们理解。一旦要实现法典化.就必须在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与分别制定刑事和民事证据法典之间做出选择。证据法上存在的多重且有时相互冲突的目的和价值使统一立法与分别立法的取舍变得艰难而复杂。面对这一选择,立法者应当考虑审判程序结构、法律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本辖区证据法的成熟程度以及实体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证据法的法典化能够保障裁决的一致性,并使证据规则容易被法官和律师们理解。一旦要实现法典化,就必须在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与分别制定刑事和民事证据法典之间做出选择。证据法上存在的多重且有时相互冲突的目的和价值使统一立法与分别立法的取舍变得艰难而复杂。面对这一选择,立法者应当考虑审判程序结构、法律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本辖区证据法的成熟程度以及实体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成 《时代法学》2005,3(3):55-60
民事证据法的目的分为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和直接目的(或第二层次的目的)两个层次.民事证据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当事人合法的民事权益;直接目的是"公正证明程序".民事证据法的任务是发现真实,民事证据法根本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发现真实任务的完成.发现真实必须遵从一定的程序,而这一程序必须是在民事证据法目的的指引下所确立的程序.这一程序内含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效率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0.
黄群  冯钧 《中国司法》2002,(4):36-37
近年来,法学界人士呼吁积极推进民事证据立法①。就公证而论,由于《公证法》迟迟未能颁行,因而有必要以此次证据立法为契机,对公证所涉的一些证据法基本概念加以梳理补正,以求在证据立法时,对公证事实及公证文书的确切涵义及法律地位和作用能有所定位。从现行《民事诉讼法》来看,有关公证事实及公证文书的规定太过笼统,而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对于公证事实和公证文书性质的认定及其在诉讼中地位的研究也不尽周详。这使得广大民众乃至部分法律从业人员对于公证在证据法上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有鉴于此,本文从证据法…  相似文献   

11.
测谎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为案件侦破、纠纷解决提供了又一途径。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测谎结论的证据功能并无规定。面对司法实践的超前和立法的滞后,对测谎结论进行民事证据法的考察,对完善证据立法,提高办案质量,实现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来,司法和立法机关十分关注证据法律制度,各地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相继制定了有关证据规则的司法解释,全国人大也正在起草关于民事证据方面的立法草案。作为回应,学界也出现了证据法理论的研究热潮。国外诸多证据法的理论被引介。哪些制度和理论可以被移植成为学者们思考的重  相似文献   

13.
房保国 《中外法学》2007,(2):201-209
<正>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证据法学在我国逐步成为一门显学,证据立法也成为学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虽然独立的国家证据立法尚未启动,但由于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而伴随的证据制度的完善却是当务之急。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中心与诉讼法律中心陈光中教授主编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出版了《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国家法官学院毕玉谦教授出版了《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诚信原则在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民事证据法领域的适用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所体现.现行立法关于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证人真实义务、举证责任分配与证据审查判断的相关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诚信原则之精神,但远非完善.为了促进民事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不仅要确立诚信原则在立法上的原则地位,而且要将其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具体规范、建立完善的诚信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法学研究》2001,(5):95-107
选择什么样的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必须回答的问题。证据制度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与民事诉讼相关的现实国情。我国应选择法定证据与自由心证相结合 ,以自由心证为主 ,以法定证据为辅的证据制度 ,在民事证据法中不仅要规定举证、质证、认证等证据规则 ,而且要设置一些有关证明力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蒋铁初 《现代法学》2007,29(6):147-154
清代的民事诉讼立法虽没有对证据法的原则做出明确规定,但从这一时期官方的表达与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民事证据运用所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情证兼用原则、关联性原则、直接言词原则、遵循伦理原则及尊重民事习惯原则。证据原则的非法定化特征导致其约束力不强,实践中有较多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7.
蔡彦敏  张珺 《法学家》2002,(4):60-69
前言 现行《民事诉讼法》来自于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自1991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走过11个春秋。如果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来审视和检讨立法的得失,那么现在便是一个恰当的时期来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制度构造和运作实施进行梳理。然而,目前学界不少学者忙着对民事证据法和执行法的起草,司法机关内部则专注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为推动改革而制定一些急需的司法解释和内部规则。作为民事……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证据制度的目的是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民事证据制度目的的基本内涵、确立依据、内容界定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归纳,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前一段时间关于民事证据立法广泛而热烈的学术讨论的权威性总结。作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 ,该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借鉴国外民事证据立法的成功经验。例如 ,该司法解释第67条的规定 :“在诉讼中 ,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 ,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就是借鉴了英国证据法中“不受损害”(WithoutP…  相似文献   

20.
推定制度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拟定修改中的《民事证据法(草案)》对推定作了专门规定。可以预见推定制度立法必将对证据制度改革以及司法裁判活动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实际上,推定制度早已付诸实践,很多法官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推定手段认定案件事实。立法和司法都呼唤推定制度,但是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推定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