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手术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疗效.但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需再次手术率为2.0%~9.2%~([1]).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约为2%~19%。严格意义上的脞椎间盘突症术后复发应指原间隙原侧的再发。本院自1998—2007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13例.其中属于本文定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并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有72例,再手术率为3.97%。此型患者病因复杂,再手术困难。本文重点对其手术技巧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高复发原因。方法124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患侧上下椎板间小矩形开窗减压并行黄韧带切除、扩大侧隐窝、神经根管,髓核摘除。结果102例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症状消失,腰腿肌力恢复正常。39例腰腿疼痛麻木症状好转后术后1个月到2年再次出现腰腿疼痛麻木症状,且症状较重,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小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适宜,术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确实 ,已为医学界所公认。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病人术后效果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需进行再次手术。国内外报告再次手术率为 2~ 9.2 % [1 - 2 ] ,有的初次手术失败率高达 15 % [3 ] ,我科自 1988年以来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88例 ,再次手术者 36例 ,其中我科初次手术者 18例 ,再次手术率占 1.1%。现就再次手术原因和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3例 ,女 13例。初次手术时平均年龄 47.15岁 (2 3~ 6 8岁 ) ,再次手术时平均年龄 5 0 .8岁 (2 3~6 9岁 )。再次手术前病程最短 1天 ,最长3年 ,…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手术疗效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手术,行单纯开窗术、全/半椎板切除及脊柱融合术治疗,并证实再次手术原因。结果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根据Macnab疗效标准,优11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结论腰椎间盘再次手术只要诊断明确、操作仔细、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为3%~9%[1],常需再次手术.由于术后椎管内外的瘢痕增生,局部解剖关系紊乱,神经根及硬膜囊与瘢痕组织粘连,给二次手术带来困难,我科自2005年2月一2007年12月,采用关节突入路,椎间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脱出型腰椎间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15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 115例术前均明确诊断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8年,疗效按Nakaio标准判定:优84例,良25例,可6例,优良率94.8%.结论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2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22例分析吴文华,吴伟峰,林其仁虽然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能获良好疗效,但一部分患者术后症状长期不能缓解,有少部分需再次手术治疗。本文对我院自1983年1月~1991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2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6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1例,再手术18例,再手术率4.17%。分析其原因有:术中马尾神经损伤3列;原椎间盘摘除不彻底3例。定位失误及双间隙突出造成椎间盘遗漏4例;术后外伤再复发4例;术后严重粘连、疤痕压迫脊髓造成严重症状者4例。主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反对片面强调小切口,强调准确定位及术后引流。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难度较大,应慎重考虑,必要时可经椎管造影或CT检查明确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腰腿痛,很多是术前即有其它原因所致,因其椎间盘突出症状典型又有影象学佐证,其他原因为突出症状所掩盖,报道1例小腿骨化性肌炎压迫患侧胫神经所致腰椎间盘摘除后残留的小腿痛,经再次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临床症状特别严重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11年,平均4年2个月,1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无复发;2例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轻微腰部不适,劳累后出现腰痛,短暂休息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1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大部分消失,但未能恢复正常体力活动。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突出物较大且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保守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应尽早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手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 方法 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有1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接受髓核摘除术,其中术后疗效不佳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4.5岁).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①手术切除髓核不彻底;②因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而未能彻底减压;③术后椎体间不稳定性增大;④术前误诊或漏诊.结论 术前仔细阅读X线平片、CT和MRI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正确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是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CT影像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表现并不典型,应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2004年5月~2005年11月,笔者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其中CT检查不典型的10例,不典型率为9.8%,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骶筋膜脂肪疝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半年—2年,保守治疗有4例再次发作,手术无再发。结论 腰骶筋膜脂肪疝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保守、手术都可以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48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48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7年,平均3.1年,按Nakai标准判定,优30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3.7%。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介入、椎间盘镜、开放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应用价值,以评估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方法:回顾分析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59例423个间隙介入、椎间盘镜、开放手术治疗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各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以上优良率。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微创介入,椎间盘镜,开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别。微创介入,椎间盘镜手术只要适应症选择适当。无论近期还是远期效果均很理想,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具有不开刀,痛苦小,微创伤,不破坏正常组织结构,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浩  王利  杨晨  袁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9):1643-1645
[目的]观察采用单一切口内窥镜下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并探讨对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0月~2009年12月在腰椎间盘镜下治疗的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男68例,女25例,其中L4、5、L5S1,间隙81例,L3、4、L4、5,间隙12例.[结果]93例术后没有神经根损伤,术前症状体征消失,随访没有复发.[结论]椎间盘镜下摘除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与采用传统的后入路开窗、半椎板切除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手术创伤,保持了脊柱后柱、中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最大程度避免对脊柱后柱复合体的损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4岁以下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8例中,6例正规保守治疗,2例单侧开窗突出髓核及软骨板切除.结果 8例全部经5年以上随访疗效优良.结论 外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症状与体征的不相平行是其临床特点;治疗上主张正规保守治疗,但少数保守治疗3月以上无效、症状体征重者,手术仍是治疗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腰部和下肢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亦有小数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我院自1992年6月-2005年6月施行再次手术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