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揭示广东汉族人群Y染色体小卫星DYF155S1基因座3'端多态性。【方法】采用Amp-FLP和荧光MVR-PCR方法扩增,PCR产物用ABI377电泳或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分析。【结果】155例无关男性个体的4型核心序列MVR图谱第1条DNA片段大小均为133bp。155例共检出有24种等位基因,有7个等位基因仅出现1次,频率最高的为9号等位基因,DNA条带数为连续的13个,频率为0.1355;基因多样性(h)为0.9226。155人中有3人表现为连续DNA谱带中有1个DNA条带的缺失(nullrepeat),序列分析证明缺失的DNA条带位置对应于3型核心序列。【结论】揭示了DYF155S1位点3'端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为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广东汉族群体Y染色体DYF155S1基因座3′端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广东汉族人群 Y染色体小卫星 DYF155S1基因座 3′端多态性.[方法]采用 Amp- FLP和荧光 MVR- PCR方法扩增, PCR产物用 ABI377电泳或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分析.[结果] 155例无关男性个体的 4型核心序列 MVR图谱第 1条 DNA片段大小均为 133 bp.155例共检出有 24种等位基因,有 7个等位基因仅出现 1次,频率最高的为 9号等位基因, DNA条带数为连续的 13个,频率为 0.135 5;基因多样性( h)为 0.922 6.155人中有 3人表现为连续 DNA谱带中有 1个 DNA条带的缺失 ( null repeat),序列分析证明缺失的 DNA条带位置对应于 3型核心序列.[结论]揭示了 DYF155S1位点 3′端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为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族人群DYF155S1位点等位基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DYF155S1位点多态性分析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方法,调查中国汉族人群155个无关男性个体DYF155S1位点长度的变异情况。PCR扩增产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条带,用循环测序法对该位点的10个等位基因进行正向和反向序列分析。[结果]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一对引物可同时扩增出DYF155S1和DYF155S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DYF155S1位点表现出有长度多态性,这些等痊基因约1500-2500bp。DYF155S2位点表现出有或缺失的二态现象,缺失率约为7.1%。发现有4种变异的核心序列。其中3种与献报道一致,被命名为1型,3型和4型,另一种为新发现的变异核心序列,斩命名为7型。10个等痊基因具有相同的模块结构。在5′端表现为3型-1型-3型排列,在3′端则表现为4型-3型排列。[结论]中国汉族人群DYF155S1位点5′端序列较3′端的多态性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族人群DYF155S1位点等位基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 DYF155S1位点多态性分析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方法,调查中国汉族人群155个无关男性个体DYF155S1位点长度的变异情况。PCR扩增产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条带。用循环测序法对该位点的10个等位基因进行正向和反向序列分析。[结果]以基因组 DNA为模板,用一对引物可同时扩增出 DYF155S1和DYF155S2 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DYF155S1位点表现出有长度多态性,这些等位基因约 1500~2 500 bp。DYF155S2位点表现出有或缺失的二态现象,缺失率约为7.1%。发现有4种变异的核心序列,其中3种与文献报道一致,被命名为1型、3型和4型,另一种为新发现的变异核心序列,暂命名为7型。10个等位基因具有相同的模块结构,在5’端表现为3型-1型-3型排列,在3’端则表现为 4型-3型排列。[结论]中国汉族人群DYF155S1位点 5’端序列较3’端的多态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转基因植物表达质粒pROP1中含SBR基因P1片段(184~1946bp)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从E.coliDH5α中提取质粒pROP1,用PCR测序试剂盒和DNA自动测序仪检测P1片段的序列,并与GenBank上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比较,检测其准确性。【结果】测定了P1片段5′端616个碱基序列和3′端466个碱基序列,其准确性达98%。【结论】PCR扩增的P1片段5′端和3′端的DNA序列与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唾液粘附区相一致,为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6个群体线粒体DNA Region V的缺失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华东地区汉族、内蒙古汉族、云南白族、内蒙古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等6个群体在线粒体DNA Region V的多态性。【方法】PCR扩增后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片段,检测线粒体DNA Region V9 bp缺失的频率。【结果】在中国6个群体中发现标准型、缺失型和3型3种多态类型,9bp缺失频率在6个群体分别为21.4,18.0,14.0,16.9,7.0,10.4。【结论】中国6个群体在线粒体DNA Region V均存在9bp缺失的多态性,6个群体间的缺失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肝期抗原 1基因 (LSA 1) 3′端序列 ,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LSA 13′端序列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LSA 13′端序列 ,用T A克隆法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后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LSA 13′端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LSA 13′端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 pT LSA 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 ,所克隆的LSA 13′端大小为 795bp ,编码 2 6 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NF5 4、T9/ 96、KEN、PNG及BRA株LSA 13′端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只在 3个位点存在不同。【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LSA 13′端片段。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 ,FCC1/HNLSA 13′端序列与其它分离株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3′端 GT重复序列多态性在不同种族群体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PCR扩增、毛细管电泳和Genetic Profiler 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技术,检测 170 名新疆哈萨克民族AGT基因的3′端GT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 新疆哈萨克民族 AGT基因 3′端 GT重复序列存在13种等位基因,按片段由小至大分别命名为A1~A13(GT的重复次数依次为 13~25), 扩增长度为 160~184bp, 其频率为0.003~0.197。以扩增片段长度为 170 bp的 A6 等位基因最为常见,其次为 A3 和 A4,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该位点杂合度为 0.862,多态信息量为 0.847。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人 AGT基因3′端GT重复序列等位基因型与其他人种、民族人群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族人群15个STR位点D3S1358、TH01、D21S11、D18S51、VWA、CSFlPO、D8S1179、TPOX、FGA、D5S818、D13S317、D7S820、D16S539、D19S433、D2S1338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通过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调查了110名黎族无关个体15个STR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15个STR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检出149个STR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45-0.5045之间,杂合度(heterozygosity,H)为0.6716~0.8754,个体识别力(discrimination power,DP)为0.8770~0.9673,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ies of pakmity exclusion,EPP)为0.4383~0.7396,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265~0.8574。【结论】选用的15个STR位点均能检出等位基因遗传多态性。并具有较丰富的信息含量,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STR遗传结构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5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Graves’病患者(GD组)120例及123名正常人(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并把GD患者按性别、家族史、TRAb、突眼等分别分两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704,对照组为0.679,A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296,对照组为0.321,基因型频率GG在GD组为0.483,对照组为0.447,AA在GD组为0.089,对照组为0.075,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GD组,按性别、家族史、TRAb及突眼进行分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A49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俨值均〉0.05)。【结论】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南方汉族人Graves’病的主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广州市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线索。【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技术对624名40~65岁广州居民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人群ApoE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分析不同ApoE基因型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共检出6种基因型,以E3/3型最为常见,占67.95%,其次是E2/3和E3/4,分别占14.74%和13.62%.E2,4、E4,4和E2/2三种基因型分别占1.76%、l.12%和0.80%;等位基因以ε3分布频率最高.为82.13%,ε2、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5%和8.81%;男性和女性ApoE基因型分布无差异。ε2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C、LDL、ApoB和LDL.C/HDL.C水平显著低于ε3和ε4等位基因携带者(allP〈0.05),而ApoAl/ApoB则显著高于ε3、ε4等位基因携带者(P〈0.01)。【结论】ε2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TC、LDL及ApoB水平较低,ε2等位基因有利于个体血脂维持在较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17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常人血标本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SSCP电泳条带中,219名汉族人PARP-1基因5个外显子均未检出多态性条带;203名布依族和212名壮族人PARP-1基因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中分别有2例的外显子20检出1条多态性条带,其余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未见多态性条带。【结论】PARP-1基因第20外显子上可能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Y染色体多拷贝基因座DYS464遗传多态性在汉族群体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106例汉族无亲缘关系男性个体作为研究对象,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DYS464基因座片段,ABl377自动测序仪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并对不同重复序列分别测序。【结果】 DYS464基因座在106例汉族男性无关个体中发现有8种片段。变异11~18次。根据其中任意4种片段的组合,即片段大小和峰高的比率来命名等位基因,E-型命名方法,观察到61种等位基因,其中36种等位基因只出现1次。基因多样性和个体识别力分别为0.9853和0.9760,比目前报道的单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都高。【结论】 多拷贝基因座DYS464具有高度多态性,非常适于法医学实践和人类进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NR1基因3′侧翼区AAT重复序列多态性在广东汉族人群的分布及其与IB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11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NR1基因3′侧翼区基因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检测CNR1基因3′侧翼区丸AT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共发现8种CNR1等位基因和20种基因型。IBS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AAT)13最常见(48.3%vs41.6%),基因型均以13/13最常见(24.3%vs21.3%)。以(AAT)10为界,将等位基因分为两组:〈10和≥10;三种基因型:〈10/〈10,〈10/≥10和≥10/≥10。IBS组≥10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97.4%vs92.6%,P=0.023);IBS组≥10/≥10基因型多于对照组(94.8%vs86.3%,P=0.033)。IBS男性≥10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98.89%vs92.86%,P=0.045),IBS男性组≥10/≥10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97.78%vs87.5%,P=0.072)。结论:广东汉族人群CNR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最常见为(AAT)13,基因型最常见为13/13。CNR1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有部分相关性,拥有≥10等位基因和≥10/≥10基因型的男性可能更易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LRP)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生化方法检测207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1.5年时的血脂水平,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方法检测LRP 5′端上游区域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及外显子3RsaⅠ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肾移植患者移植前甘油三酯(total trilyceride,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3个月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po B、Apo 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移植前水平,于移植后6个月、1年时进一步升高。移植前血清TC、TG高于正常范围上限者仅为3.4%、17.4%,移植后3个月时显著增高至30.9%、44.9%,移植后6个月时升高至45.9%、58.9%,1年时升高至48.3%、64.4%,1.5年为37.7%、47.8%,显著高于移植后3个月时的比率。肾移植患者LRP 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型91/91、91/87与等位基因91bp频率较高,LRP外显子3RsaⅠ位点基因型C/C与等位基因C发生频率较高,对照组与病例组间LRP 5′端及外显子3RsaⅠ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发生频率无显著差异。肾移植患者LRP 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对照组LRP外显子3RsaⅠ位点基因型C/T者血清LDLC水平显著增高,病例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移植患者易发生高脂血症,移植后6个月~1年时高脂血症的程度最为显著,LRP 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与外显子3Rsa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B信号肽序列多态性及其与冠心病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聚合链反应(PCR)对103例冠心病人及100名正常人载脂蛋白B(apoB)基因5'端信号肽序列的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信号肽序列插入/缺失(Ins/Del)多态性频率分布与国外不同种族间有差异。少见Del等位基因相对频率为0.259,高于南亚人,但低于法国高加索人。(2)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等位基因相对组间等位基因相对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3)冠心病组内具Del等位基因者血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染色体DYF155S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民族间差异。方法:应用小卫星可变重复序列PCR荧光显谱及DNA序列测定技术,对122例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男性个体的DYF155S1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5种重复序列类型。包括1型,3型,4型与新的7型和未知型。7型是在3型的基础上T22A置换所形成,在72例藏族群体中发现18例,维吾尔族群体中未检出,可作为民族特征性遗传标记,重复序列的排列方式以3134顺序多见,在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中各占61.1%和48.0%,是黄种人的特点,134顺序在维吾尔族群体中占第二位。为32.0%,3′端的4型重复序列的平均数目在维吾尔族群体为18.0条,明显高于藏族群体的13.3条,显示出维吾尔族群体有接近白种人的特点,同时存在黄种人与白种人混杂的痕迹,藏族群体的25.0%为73134排列。结论:DYF155S1基因座具有非常高的遗传多态性和明显的民族差异。在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5个外显子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个民族(汉族、布依族和壮族)634名正常人PARP-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3个民族634名正常人血标本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SSCP电泳条带中,219名汉族人PARP-1基因5个外显子均未检出多态性条带;203名布依族和212名壮族人PARP-1基因的5个外显子扩增产物中分别有2例的外显子20检出1条多态性条带,其余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未见多态性条带。【结论】PARP-1基因第20外显子上可能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tau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123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114个正常对照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A0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我们发现tau基因A0等位基因和A0/A0基因型在帕金森病组的出现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6%:74.1%和61%:57%,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0多态性与我国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Y染色体多拷贝基因座DYS464遗传多态性在汉族群体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106例汉族无亲缘关系男性个体作为研究对象,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DYS464基因座片段,ABl377自动测序仪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并对不同重复序列分别测序。【结果】 DYS464基因座在106例汉族男性无关个体中发现有8种片段。变异11~18次。根据其中任意4种片段的组合,即片段大小和峰高的比率来命名等位基因,E-型命名方法,观察到61种等位基因,其中36种等位基因只出现1次。基因多样性和个体识别力分别为0.9853和0.9760,比目前报道的单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都高。【结论】 多拷贝基因座DYS464具有高度多态性,非常适于法医学实践和人类进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